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针对新疆蟠桃不耐贮藏,贮藏品质差等问题,分别采用蓄冷周转箱、原位压差、冷库直冷式预冷并结合1μL/L 1-MCP对蟠桃果实进行熏蒸及纳米聚乙烯微孔保鲜膜包装的预处理措施,以无预冷及熏蒸处理为CK,通过测定果实腐烂率、硬度、呼吸强度、SSC、MDA、总酚含量、CAT和POD等指标,分析蟠桃在贮藏过程中冷藏品质变化的规律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1-MCP结合3种预冷方式均可减少蟠桃果实的腐烂率,延缓蟠桃的硬度、总酚、SSC含量的下降速度;推迟呼吸高峰的出现,抑制MDA在果实体内的积累,提高果实的POD、CAT活性,延长果实新鲜品质的保质期。其中以1-MCP结合原位压差预冷处理的效果最优,在贮藏第36 d,处理组果实的腐烂率、呼吸强度和MDA较CK组分别降低33.33%,33.33%,27.78%,硬度、SSC、CAT和POD较CK组分别提高60%,42.86%,60%,66.67%,促进蟠桃的正常后熟,最大限度地保持果实的新鲜品质。研究为蟠桃规模化贮运保鲜提供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2.
不同预冷方式对“储良”龙眼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龙眼不同预冷方式对低温贮藏品质的影响,以海南省龙眼品种"储良"果实为材料,分别进行冰水预冷、冷库预冷和阴凉通风处预冷处理,进行冷库6℃±1℃贮藏17 d,分析对比不同预冷方式对龙眼贮藏后的质量影响。通过分析在贮藏期间好果率、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还原糖、呼吸强度、果皮相对电导率和果肉丙二醛8个指标在贮藏过程中变化规律,确定最佳预冷方式。结果表明:不同预冷方式差异显著(p0.05),冰水预冷方式效果最好。冰水预冷后贮藏的龙眼好果率为91.2%,龙眼果肉SSC、维生素C和还原糖等营养物质含量变化小,且果肉褐变度低,明显降低龙眼的呼吸强度、细胞膜透性和丙二醛含量,为龙眼预冷后实现远距离冷链运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不同预冷方式对韭薹常温贮藏期间品质的影响,以压差预冷和冷库方式预冷韭薹至中心温度4℃,于常温(26~29)℃条件下模拟货架期,每天取样测定韭薹的感官和生理品质,以未预冷为对照。结果表明:采后预冷可以有效延缓韭薹品质劣变和感官下降,其中压差预冷对延长韭薹货架期效果更明显;较冷库预冷相比,压差预冷缩短预冷时间4.5倍,可有效降低韭薹呼吸强度和腐烂指数,减少质量损失,延缓叶绿素降解和纤维素老化,较好地保持了韭薹贮藏期的色泽。压差预冷处理可提高贮藏期韭薹感官品质,保持常温贮藏5 d内有较好的商品性。  相似文献   

4.
不同预冷方式对采后黄秋葵保鲜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黄秋葵为实验材料,对黄秋葵进行真空预冷、冰水预冷及冷库预冷处理,研究不同预冷方式对黄秋葵降温速率及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真空预冷方式30min内即将黄秋葵原料从25℃降至6℃,极显著地优于冰水预冷与冷库预冷(p<0.01)。结合保鲜效果表明,相比其他预冷方式,真空预冷能明显降低黄秋葵失重率及推迟呼吸高峰出现,延缓可溶性糖含量下降。贮藏12d时真空预冷实验组黄秋葵原料仍能保持其VC原有含量的50%以上,商品率达到95%。结果表明黄秋葵的适宜预冷方式为真空预冷。  相似文献   

5.
预冷方式及MAP贮藏对芦笋采后生理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预冷方式及MAP贮藏对芦笋保鲜的效果,以绿芦笋为试材,研究了真空、冰水、冷库自然预冷等3种不同的预冷方式并结合低温MAP处理对采后生理、营养品质和感官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芦笋采后未经及时预冷、未用MAP包装入库,贮藏8 d的芦笋因营养品质和感官质量急剧下降而失去商品价值;真空预冷的降温速度最快并能显著降低芦笋的呼吸强度;采用低温并结合MAP包装处理,能有效降低细胞膜透性和粗纤维含量的增加,抑制维生素C和叶绿素含量的下降,芦笋贮藏20d仍具有较好的感官质量与商品价值.预冷对芦笋的贮藏效果依次为真空预冷、冰水预冷和冷库自然预冷.  相似文献   

6.
比较三种包装对红毛丹(Nephelium lappaceum L.)果实在低温贮藏下品质的影响,获得实用的绿色保鲜技术。以海南红毛丹‘保研-7号’为材料,在(6±1) ℃下,以不包装作为对照CK,研究聚乙烯袋(PE)、硅窗袋(SW)、复命袋(FM)3种包装及CK对红毛丹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贮藏16 d,PE、SW、FM包装及CK果实褐变指数分别为0.67、0.62、0.64和0.92,好果率分别为45.56%、53.33%、65.56%和5.56%;PE、SW、FM包装的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分别为17.60%、18.47%、19.80%均高于CK 16.70%,可滴定酸分别为0.47%、0.56%、0.60%也高于CK 0.40%,可溶性蛋白分别为29.29、29.53、31.92 mg·100 g-1高于CK 27.75 mg·100 g-1;PE、SW、FM包装的红毛丹果皮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增长速率小于CK,FM包装的果皮相对电导率40.88%和丙二醛10.21 mmol·g-1·FW为最低;贮藏后期红毛丹果皮总酚含量均减少,PE、SW、FM包装的红毛丹总酚7.82、8.81、9.87 OD280·g-1均高于CK 6.22 OD280·g-1;果皮花青素在贮藏期间也不断下降,FM包装红毛丹果皮花青素下降速率最慢,贮藏后花青素含量0.75 U·g-1为最高;贮藏第16 d,PE、SW、FM包装的红毛丹多酚氧化酶活性(354、313、290 U·g-1)均小于CK(367 U·g-1),过氧化物酶活性(13.22、13.78、12.19 U·g-1)同样也小于CK(21.19 U·g-1)。与CK相比,3种包装均能有效抑制红毛丹品质劣变并保持其新鲜品质,FM包装红毛丹果肉和果皮在低温贮藏中11个指标变化均最小,保持新鲜品质最好,是3种包装中保持品质最佳的包装,可为红毛丹采后包装技术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采用冰水、冷库、压差和强制通风预冷4种方式对紫甘蓝进行处理,经包装、模拟运输后放于0℃下进行20 d保鲜实验,分析在贮藏期间其呼吸代谢、褐变、营养特性及理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压差预冷对鲜切紫甘蓝冷链贮运销品质保鲜效果最佳。贮藏结束时,其花青素、丙二醛(MDA)、可滴定酸和可溶性固形物分别为4.09 mg/L、3.09 mmol/g FW、0.059 8%和8.53%,同时呼吸强度、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得到了有效地抑制。压差预冷延缓了鲜切紫甘蓝在冷链贮运销期间褐变的发生,有效抑制了微生物(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的增长,维持感官品质。综合以上,压差预冷是鲜切紫甘蓝冷链贮运销期间较适宜的预冷方式。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不同预冷方式对西兰花货架期品质的影响。将三组西兰花分别做如下三种预冷处理:冷库预冷(对照)、冰预冷、冷水预冷。西兰花中心品温度降至(1±1) ℃后,将西兰花从箱中取出后将西兰花放入温度为(20±1) ℃的库中贮藏。取降至(1±1) ℃的西兰花作为初值,之后每24 h取一次样,用于各种指标的测定。测定结果表明:与冷库预冷比较,冰预冷和冷水预冷处理可以有效抑制西兰花黄化,保持西兰花的色泽和良好的感官品质;提高了西兰花VC含量、叶绿素和硫代葡萄糖苷含量,贮藏至4 d,冰预冷和冷水预冷处理西兰花的VC含量要比CK处理分别高出15.6%和39.2%,叶绿素含量分别是CK组的1.87倍和2.44倍,硫代葡萄糖苷的含量仍能达到0.71 mg/g;抑制了西兰花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的上升;提高了西兰花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超氧化物岐化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其中冷水预冷的西兰花POD活性变化最为显著,保持在一个很高的水平,清除了西兰花体内的H2O2和过氧化物、促进了抗氧化系统中的物质,增强了西兰花的抗氧化能力。冰预冷和冷水预冷处理可提高西兰花感官品质,延缓西兰花衰老,延长货架期2~3 d。  相似文献   

9.
不同预冷方式对荔枝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掌握荔枝不同预冷方式对贮藏品质影响,以"淮枝"荔枝为材料,分别采用冰水(L1)、冷库(L2)、差压(L3)以及高湿差压预冷(L4)处理,而后进行25 d保鲜试验,分析并对比不同预冷方式对荔枝贮藏后质量影响。结果表明:保鲜时间延长,荔枝质量损失率不断提高但均未超过1.5%。从5 d至25 d,L1、L2所得好果率从99.33%、53.29%分别降至15.70%、5.29%,L3、L4 10d后几乎无好果;L1、L2、L3和L4褐变指数分别从1.32、2.42、3.37、3.02升至2.97、3.94、4.18、3.97;同一时期,L1所得好果率和褐变指数明显优于其它方式。前10 d,L1所得色差值明显大于其它预冷方式;L3、L4感官评定无显著性差异,但均明显低于L1。各预冷方式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在16.63至17.93之间且无显著性差异,并表现出先增后降再增趋势;可滴定酸(TA)含量不断减少。基于对比结果,冰水预冷是荔枝较适合预冷方式。本文为荔枝预冷方式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预冷方式对长枣保鲜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燕  刘贵珊  何建国  李月  陈亚鹏 《食品科学》2022,43(23):261-268
为了探究不同预冷方式对长枣保鲜效果的影响,本实验采用真空、压差和冷库预冷处理长枣,分析(1±1)℃贮藏期间长枣品质及抗氧化酶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与未预冷相比,3 种预冷处理均抑制了长枣的质量损失和软化,维持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质量分数及抗坏血酸含量,延缓了丙二醛积累和细胞膜透性增加。同时,预冷处理通过提高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力增强了细胞抗氧化能力,延缓了果实的氧化褐变和衰老。其中,压差预冷与其他处理组相比,能更显著抑制丙二醛积累和细胞膜透性增加,抑制细胞膜脂质过氧化保护细胞结构,同时维持较高的抗氧化酶活力,抵御氧化胁迫,抑制褐变,从而维持较高的贮藏品质,保鲜效果更佳。主成分分析结果进一步证明,压差预冷处理长枣贮藏稳定性更高,保鲜效果优于真空预冷和冷库预冷。综上所述,压差预冷能够有效维持长枣贮藏品质,延缓成熟和衰老进程。  相似文献   

11.
为比较不同预冷方式对平菇的预冷效果和不同贮藏温度对平菇保鲜效果的影响,以PE保鲜袋包装的平菇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真空预冷、冷风预冷、冷水预冷和碎冰预冷4种预冷方式对平菇进行预冷,比较其中心温度下降速率和失重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冷风预冷对平菇有良好的预冷效果;与室温(18±3℃)贮藏相比,2种低温(1±0.5℃、4±0.5℃)贮藏条件均可显著提高平菇的感官分值及蛋白质含量,降低平菇失重率、呼吸强度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延长平菇的保鲜期限。其中,以1±0.5℃条件下平菇的保鲜效果最佳,可比室温(18±3℃)条件下平菇保鲜期延长7d。  相似文献   

12.
桃果实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吸收,深受消费者喜爱。但桃果实采后易遭受机械伤,导致腐烂损耗,严重影响商品价值。本实验以‘湖景蜜露’桃为材料,并对其进行不同降温速度的预冷处理(果心温度在3 h或16 h内从27℃降至9℃),以不进行预冷处理的材料为对照(Control check,CK),然后再对桃果实进行挤压机械伤处理(通过质构仪模拟挤压处理,探头直径100 mm,测试深度10 mm,挤压速度1.5 mm/s),以研究不同预冷降温速度对减轻桃果实采后贮藏物流过程中遭受机械伤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桃果实进行预冷处理,尤其是3 h快速预冷处理,可以降低果实瘀伤指数、腐烂率和失重率,延缓果实硬度下降,并且还会加速苯丙氨酸裂解酶活性在贮藏后期的上升。其中经过3 h的快速预冷处理,果实瘀伤指数和腐烂率相较CK分别降低了11.7%和8.3%。预冷处理还可抑制桃果实因遭受机械伤而导致的呼吸速率、乙烯释放量、丙二醛含量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的上升,其中3 h快速预冷处理和16 h慢速预冷处理在贮藏21 d时的多酚氧化酶活性分别为CK的75.7%和72.1%。此外,预冷处理也会延迟总酚含量的上升,两个预冷处理组在贮藏...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不同预冷方式对甜玉米储藏品质的影响,本研究采用3种预冷方式(冷库预冷、压差预冷和流态冰预冷)处理甜玉米,测定其预冷过程中的温度变化,预冷后将甜玉米储藏于0℃冷库,测定其储藏期间感官品质、色泽、呼吸速率、乙烯产生速率、可溶性固形物(total soluble solid,TSS)质量分数以及可溶性淀粉、可溶性糖、葡萄糖、果糖、蔗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流态冰预冷在储藏期间保鲜效果最佳,其次是压差预冷。流态冰预冷可快速降低甜玉米内部温度,延缓苞叶黄化,保持籽粒色泽,维持其感官品质,抑制甜玉米呼吸和乙烯释放速率;此外,流态冰预冷可以较好地维持甜玉米籽粒TSS质量分数及可溶性淀粉、可溶性糖、葡萄糖、果糖和蔗糖的含量。在储藏第28天时,流态冰预冷组TSS质量分数为13.8%,压差预冷组为13.4%,冷库预冷组为13.1%,流态冰预冷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而压差预冷组和冷库预冷组差异不显著(P>0.05);同时,流态冰预冷组的蔗糖含量为120.4 mg/g,压差预冷组为118.0 mg/g,而冷库预冷组仅为92.3 mg/g,流态冰预冷处理甜玉米蔗糖含量高于其他两种处...  相似文献   

14.
周沫霖  胡卓炎  余小林  赵雷  罗进 《食品科学》2018,39(15):181-189
本研究以‘怀枝’荔枝为试材,探究了采后预冷及CO2气调贮藏对果实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 GABA)富集的影响,并比较了贮藏期间荔枝质构、色差、感官品质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从荔枝GABA富集 和贮藏品质来看,冰水预冷的效果均优于冷库预冷;荔枝CO2气调贮藏的GABA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且更高 体积分数的CO2气调贮藏组具有更高的GABA富集量,最高达19.97 mmol/kg mf,较气调贮藏前提高了40%;GABA 含量与谷氨酸脱羧酶(glutamate decarboxylase,GAD)活力变化趋势相同,与γ-氨基丁酸转氨酶(γ-aminobutyric acid transaminase,GABA-T)活力变化趋势无相关性,表明荔枝GABA富集主要是由于GAD活力的增强催化了 GABA的生成,而非GABA-T活力的下降抑制了GABA的分解;CO2气调贮藏能够抑制荔枝果肉的软化,延缓荔枝感官 品质、果皮果肉色差值的下降;过高的CO2气调体积分数可能会引起荔枝的CO2损伤,使其迅速丧失商品价值。  相似文献   

15.
流化冰预冷处理对鲈鱼贮藏期间品质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蓝蔚青  张皖君  吴启月  肖蕾  谢晶 《食品科学》2018,39(11):247-254
目的:模拟鲈鱼生产流通过程(即预冷、运输、贮藏环节),以碎冰为对照,研究了流化冰预冷对新鲜 鲈鱼运输期间的控温效果与贮藏期间品质变化的影响。方法:将新鲜鲈鱼随机分组,分别进行流化冰预冷-运输-贮 藏(slurry ice,SI)、流化冰预冷-无冰运输-碎冰贮藏(slurry ice-no ice-crush ice,SNI)与碎冰预冷-运输-贮藏 (CK)3 种流通方式,在贮藏期间定期取样进行感官、理化(pH值、盐度、质构与硫代巴比妥酸值)及微生物 (菌落总数)指标测定,并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与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综合评价其鲜度变化。结果:流化冰 在1.0~1.5 h内将鲈鱼中心温度降至0 ℃,鱼体终温为-1.1 ℃,降温速率显著高于碎冰预冷处理。在贮藏中后期, 与CK组相比,SI组能较好保持鲈鱼的感官品质和质构特性,抑制硫代巴比妥酸值、pH值与菌落总数的升高,有效 延缓蛋白质分解与肌肉组织降解速率,货架期为18 d左右,相对CK组延长了6 d。SNI组无冰运输过程中鲈鱼体温 维持在0.8 ℃以下,贮藏期间其样品质构特性、微生物生长及蛋白质降解水平与CK组差异不大,两组货架期均为 12 d;说明流化冰预冷具有较好的控温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维持鲈鱼的鲜度。结论:流化冰是一种快速、高效的 保鲜处理方式,SNI组无冰运输操作可提高鱼样装载量,节约运输成本,因此该研究对水产品的短途运输具一定的 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采用真空预冷和冷库预冷两种方式对宁夏菜心进行处理,分别在0、5、10℃下进行预冷和贮藏保鲜实验,测定其贮藏期内失重率、叶绿素、色泽等品质指标,直到其失去食用价值,并建立动力学分析模型预测其货架期。结果表明,在预冷温度0、5、10℃条件下,菜心贮藏的温度越低,其品质指标变化越慢;真空预冷后,贮藏期内菜心品质优于冷库预冷,真空预冷可有效延缓其失重率、叶绿素和色泽的下降,0℃是宁夏菜心保持良好感官品质的最佳真空预冷和贮藏温度。通过动力学分析显示,失重率和L*值、a*值的变化符合零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叶绿素和b*变化适合一级反应动力学;经验证所建立的动力学模型有效,可以用于预测贮藏温度0、5、10℃条件下,菜心的货架期分别为21、12、9 d。  相似文献   

17.
单体球形果蔬压差预冷过程的简化数学模型及其实验验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将表面蒸发、呼吸热作为内热源加入到传热数学模型中,对单体球形果蔬压差预冷过程建立数学模型,并且简化边界条件,提出一种计算预冷所需时间的简便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数学模型可以较好反映箱体内果蔬的平均温度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