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付瑶  王枢文  王梓通 《建筑技艺》2021,27(3):110-113
通过对沈阳市42所居家养老设施、825名各年龄段受访者进行问卷、访谈、统计等调查研究,分析了全龄人群对居家养老设施的使用需求,得到其对不同功能类型的空间需求排序.利用层次分析法,对不同功能类型的居家养老设施进行功能空间设置的权重分析并提出建议,为营造安全、适用、舒适的居家养老设施提供基础性研究依据,实现养老设施功能设置...  相似文献   

2.
在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背景下,标准化配置的社区养老设施往往忽略了供需的精准匹配。立足于供需视角,聚焦不同人群特征对需求进行差异化探讨,运用安德森模型和Kano模型展开调研,判断被测群体需求层次和需求程度,通过需求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和基于需求层次的聚类分析划分人群特征,提取典型群体,分析需求情况。结果表明,人群特征差异和功能空间差异均对需求有显著影响。基于此,分别建立了整体人群和典型人群功能空间配置模型,提出功能独立型社区养老设施配置模式,给出了一套可精准识别需求并合理配置功能空间的方法,为未来社区养老设施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成都市(不含简阳)为例,基于成都市移动手机信令数据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研究了成都市老年人口聚集分布情况,利用数学模型分析养老设施点位最优选址问题,为成都市养老设施布局规划提供了一种创新性、针对性、有效性的建设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当前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养老资源需求大。但普遍存在的养老床位总量不足、设施类型单一、老旧社区用地紧张、社区医疗资源利用效率低等问题导致现状养老设施难以匹配实际需求。以广州市番禺区洛浦街道为例,基于医养融合模式,围绕老年人日常生活区域进行养老设施选址落位,构建"15分钟养老圈"设施体系,并对养老空间的营造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智慧城市建设和大数据日趋广泛地应用于规划领域的背景下,依靠直觉和经验的传统规划方法不再是与人群需求紧密相关的公园绿地规划的最佳方法。为将人群需求纳入考量,创新性地选择POI这一易获取并覆盖广泛的数据类型,对城市中人群的分布与活动强度进行量化分析,据此创建新的评价指标——服务压力,用以评价公园的服务能力、不同城市空间中人群对公园绿地的需求程度,并在此基础上对城市公园绿地的规划布局进行优化调整。以福州市为例,例证了研究方法的可行性,经GIS数据处理与直观图示,有效反映了城市公园绿地的服务情况,以期为进一步优化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了基于老年人心理需求的养老设施建筑,对于老年人的生活品质提升及养老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选取养老建筑作为研究对象,深入研究养老建筑。同时在满足老年人需求的前提下,对规划选址、功能空间、无障碍设计等方面的设计要点,阐述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7.
城市公园绿地为购物娱乐设施消费能力较低的低收入者提供休息、交往、游乐的免费活动场所,满足了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以武汉市公园绿地为研究对象,运用两步移动搜索法(2SFCA)计算研究区内低收入者基于步行、自行车、公交三种交通方式下的公园绿地可达性。采用皮尔森相关系数、洛伦兹曲线和区位熵的方法,分析公园绿地分布和低收入人口的相关性和空间匹配程度及格局。研究结果表明:(1)三种交通方式下研究区内街道的公园可达性差异较大,呈现出低收入群体内部两极分化的特征;(2)公园绿地可达性与低收入人口分布呈现较弱的负相关关系,在公园绿地规划布局选址时没有把低收入人口的出行便捷程度考虑在内;(3)基于公交交通方式下研究区内公园绿地分布和低收入人口分布呈现出空间匹配的格局,而中心城区低收入人口集聚的街道基于步行方式公园可达性较差,需要在这些区域增加规划公园绿地及其之间的绿色廊道来实现区域公平。  相似文献   

8.
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大型地产开发商把目光瞄准了养老市场,适时推出以养老为主题的地产项目。本文从养老人群的视角出发,在分析研究厦门湾山海型养老地产开发需求特征的基础上,结合龙海国际健康养老城规划(以下简称本案),从规划选址、规划定位、功能布局、配套服务和养老空间等方面提出山海型养老地产项目规划的重点,为同类型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郭浩原  杜艳  封华  章林富 《工业建筑》2023,(1):63-71+129
基于情感需求导向,对苏州姑苏地区相关养老机构进行调研分析。以西园养老护理院具体案例展开思辨讨论,从古城区的文脉特色、建筑特征出发,总结出老年人的需求、行为特征,将适老化设计理念运用于机构养老空间,提出提升空间适老性方案。最后就机构养老普遍存在的管理较为封闭、空间层次单一、“社会生活感”缺失、设施设备老化等问题,提出相应的五点适老化设计建议,力求为机构养老空间提供更合理、舒适的布局方式及设计理念,满足老年人群对高品质、高质量养老生活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基于老年人的需求,结合珠三角地区的气候、人文特点,从选址环境、居住空间、公共空间及细化设计多方面探讨珠三角地区老龄住宅的设计,为现阶段养老建筑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促进呼吸健康是城市绿色空间的重要作用,但其效应存在不一致性,有待深入探讨。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回顾2000年以来绿色空间与呼吸健康的相关性实证研究,从区域特征、空间尺度、人口属性三个维度分析比较已有结论的差异,并从绿色暴露评估方法、绿色空间的影响路径和中介变量两个角度剖析研究结论不一致的潜在原因。研究发现,不同区域属性、空间尺度和人群年龄之间的结论存在差异。首先,选取不同的绿色暴露测度方法是导致不同空间尺度下研究结论不一致的潜在原因;其次,受到多个影响路径和中介变量的影响,绿色空间同时具有正负影响效应且难以判断其抵消作用造成了不同地理区域之间、城乡环境之间的结论差异;此外,在以体力活动为中介变量的影响路径中,由于体力活动强度不同带来的呼吸健康促进效应不同可能是年龄群体之间具有差异性的原因。针对研究争议与难点,提出未来的研究应升级完善不同空间尺度下的绿色暴露测度方法,增加其评估的准确性,还要进一步促进聚合性研究的展开。另一方面,应加强以体力活动为中介变量的机制研究,从数据采集、变量选取和研究设计等方面逐步优化,为深入探讨绿色空间对呼吸健康的促进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蒋理  殷振轩  刘晓 《风景园林》2019,26(8):83-88
城市公园绿地在空间上的分布和供给水平对其服务功能的发挥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这一数量指标忽略了可达性问题以及实际人均公园绿地水平的空间差异。另一方面,在城市绿地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对城市公园绿地的精准化供给提出了较高要求。尝试通过基于互联网位置大数据平台的数据分析,对不同出行方式下公园绿地的可达性进行评价,并从可达性的视角提出人均有效绿地面积的概念,用以分析玉林市中心城区现状公园绿地的空间分布和供给情况,提出优化策略和方案,为城市公园绿地的布局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城市型自行车绿道对于鼓励居民慢行出行,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从共享单车社会行为大数据和绿地空间利用潜力分析两方面内容入手,构建了一个基于实际使用需求和城区可建设空间的城市型自行车绿道选线规划途径,并以北京海淀区为例开展实证探索。选线规划途径主要包括:利用共享单车起点—终点数据,并运用熵值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绿地节点利用潜力分析,确定关键连接节点;通过共享单车轨迹数据得到自行车使用的道路热度,提取现状线性绿地廊道,生成自行车绿道连接的土地适宜性成本栅格;利用连接节点和成本栅格计算最低成本路径,划定绿道选线。该选线途径将随着城市大数据的进一步丰富和准确而得到完善,具有很好的未来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陈烨  杨冰慧 《中国园林》2023,39(4):91-96
15min生活圈能够提升老年人群健康安全的生活质量。老年人群与城市绿地的连接既依赖道路体系,又面临空气污染隐患。基于大数据与ArcGIS平台,从绿地可达性视角展开对南京市中心城区“绿-居-人”体系的空间分布研究。从健康出行视角综合判断绿地规划、可达便利与老年人群的呼吸健康。研究发现如下。1)老城区中50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比(4.23%)高于新城区(2.86%),1997年及之前的老旧小区面积占比高达64%。2)老城区有67%的居住区在绿地15min步行范围内,是新城区的2倍多。以老城区为中心向外辐射,绿地对老年人群的服务效能逐级降低。3)老城区绿地受到的道路空气污染压力约为新城区的2倍。可达性高的绿地,所受道路污染源影响也更大。主干道对绿地空气污染压力的源头供给占40%,对绿地可达性的支持达33%。提倡为老年人群出行构建健康绿色路网,满足绿地15min可达和低空气污染。研究成果对城市更新中统筹绿地、路网、居住区布局,优化生活圈适老化环境具有一定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5.
戴菲  毕世波  陈明 《风景园林》2021,28(2):10-15
城市绿色空间在提供舒适人居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CiteSpace进行文献分析,探讨近年与城市绿色空间相关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产出成果的热点内容与相应技术方法,总结存在的不足。结果表明:近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调节微气候、缓解大气污染、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景观格局、城市绿地率及促进公共健康6个方面,前两者以实测与模拟为主要研究方法,中间三者分别以模型评估、指数计算、差异分析和空间分析为主流方法,后者则以模型计算、问卷和结构方程模型为主导方法;公园城市、国土空间规划为城市绿色空间研究的新兴领域,有持续的研究前景。以此满足风景园林视角下的国家重大发展需求,为城市绿色空间的后续研究提供思路引导与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为满足城市养老设施需求,精细 化配置养老资源,有必要整体把控城市微 观尺度下的老年人口发展现状与趋势。本文 以杭州拱墅区为例,以人口普查数据与社区 上报数据为基础,运用年龄移算法预测街 道、社区老年人口数量、密度与年龄结构的 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应的养老设施规模、空 间布局、设施组成等规划建议。结果显示, 社区层面的老年人口分布差异远大于街道层 面,未来城市老年人口将呈高速增长趋势, 密度呈“基数越大,增长程度越大”特征, 低龄老人占比呈增长趋势。养老设施规划与 更新中应根据老人数量发展趋势确定社区 养老设施规模,根据密度发展趋势实现街 道层面分区布局,并根据年龄结构合理确定 各类养老设施比例。  相似文献   

17.
2020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各个城市暴发,暴露了现今城市化进程中人与自然共生关系的问题。城市绿地作为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数量、大小、分布密度等对人体健康有着一定影响。近年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空间分析方法的城市绿地与健康研究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献综述的目的是基于空间分析方法的视角,研究城市绿地与人体健康的关系。通过总结分析不同空间尺度下、不同绿地接触形式下绿地对人体健康的促进作用,建议未来的研究应注重健康城市导向的城市绿地规划体系研究,深化多尺度空间分析研究,提升城市绿地可用性、可达性、可见性,细化城市绿地规划方法指导,从绿地构建视角为健康城市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致使城区人口密度迅速上升,公园绿地资源供需失调、绿地配置不公平的情况日益突出。在存量发展的背景下,基于供需耦合协调理论,从“空间公平-社会公平-社会正义”3个维度构建高密度城市公园绿地供需空间匹配关系和协调发展程度的研究框架,并以深圳市龙华区为例,以社区为研究尺度,探究弱势群体的绿地资源配置差异。结果表明:1)从供需耦合协调视角能够更为精准地对城市公园绿地配置的公平性进行测度,并研究其空间分异特征;2)龙华区中部的公园绿地供给滞后,大部分区域处于供需失调状态;3)群体间绿地资源分配差异明显,老年群体和儿童群体的绿地供给滞后情况在南部较为严重。研究结果可为高密度城市绿地的规划提供精细化评价的参考,有助于实现城市绿地空间的社会效益均衡及高质量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全球失智老人数量最多的国家,不断增长的失智老人群体对专业化的养老机构需求迫切。然而,当前中国能够满足失智老人特殊照护需求的养老机构很少,对失智老人行为模式、空间需求的认识和研究不足,更缺少专业的护理环境设计应对。本研究通过对北京两个空间布局相异的失智老人特殊护理单元中公共空间的调研,连续观察记录了老人对公共空间的使用方式与行为。对比分析后发现公共空间中空间布局、家具细节、空间氛围、物理环境等环境因素对老人的空间利用、交流行为、活动开展等行为均会产生影响。最后对失智老人护理机构公共空间环境设计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20.
准确实时的城市绿地资源信息数据库是绿地信息化和精细化管理的前提,但实际却面临空间信息延误、绿地属性信息缺失的难题,严重制约了绿地信息化管理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本文在分析城市绿地空间和结构的特点之上,基于GIS提出了一套城市绿地资源空属一体化信息库构建和维护的实用方法。研究基于GIS建立了一套空间信息获取和校核的方法流程,包括基于遥感的绿色信息提取方法、空间信息核准的校核单元、核准内容、核准方法等;提出了基于绿地分类的属性数据库构建的方法流程,包括数据库字段设计和调查方法等。该空属一体化的建库和维护方法能够为各地园林绿化的信息化管理提供实用的方法支撑,可以有效解决由于信息更新滞后带来的信息管理系统使用"夭折"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