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微流控纸芯片是一种新兴的集成化、便携化、低成本化的检测技术。在设计过程中,可以与传统检测方法结合,实现更多应用场景下的检测,其中结合比色法的微流控纸芯片具有成本低、检测快、易于携带、结果易于分辨等特点,可以满足大批量、短时间检测的需求,被广泛应用于环境检测、质量控制、临床诊断等领域。本文主要介绍了比色法微流控纸芯片的制作工艺、检测方法及其在食品检测领域的应用,包括食品成分分析、农药残留、致病菌、重金属及食品添加剂的检测等,同时对比色法微流控纸芯片的加工技术与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正微流控芯片技术是一种微量分析技术。文章介绍了微流控芯片技术的制备材料、分类,综述了该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方面的研究进展。食品安全分析检测是控制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传统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往往依靠昂贵的仪器,专业的操作人员,且试剂和样品用量大,难以满足食品检测的微量化、集成化、便携化的检测需要。微流控芯片制备材料微流控芯片是指在一块几平方厘米的芯片上构建化学或生物实验室。它把化学和生物学等领域涉及的样品  相似文献   

3.
食品安全一直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病原微生物的早期快速检测能够避免食源性疾病的大规模爆发。基于免疫学的微流控检测芯片是一种灵敏的、简便的、易于使用的检测平台,已广泛应用于病原微生物的快速检测中。与传统免疫学检测技术相比,免疫微流控检测芯片技术具有检测速度快、样本及试剂消耗少、高通量、功能集成化和自动化分析等特点。该文分别介绍了硅基、聚合物和纸基等免疫微流控检测芯片在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上研究进展,着重从检测性能及加工设计等方面分析了各芯片的优缺点。同时,讨论了免疫学微流控检测芯片目前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展望了该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纸基微流控芯片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安全关系到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食品分析检测是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途径。传统的食品安全监测体系主要依赖于专业的仪器设备和操作,昂贵且费时,寻求简单、快捷、大众型的食品安全检测方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纸基微流控芯片技术作为一种简便、高效、低成本的检测手段,可以实现从样品处理到检测的微型化、自动化、集成化及便携化,因而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领域展现出强大的发展活力。本文着重介绍了纸质微流控芯片技术在食品成分、农药残留、致病菌、重金属、食品添加剂等食品安全检测方面已取得的一系列重要进展,并展望了其在食品安全分析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微流控技术指的是使用微管道(尺寸为数十到数百微米)处理或操纵微小流体的系统所涉及的科学和技术,是一门涉及化学、流体物理、微电子、新材料、生物学和生物医学工程的新兴交叉学科。本文简单介绍了纸基微流控芯片的起源和发展过程,阐述了纸张作为芯片的结构特性与优势、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简述了纸基微流控芯片的加工技术与方法。最后,希望深入研究纸张的表面性能、毛细管作用动力学等因素对微流控技术的作用和影响,以提高纸基微流控芯片的准确度和灵敏度。  相似文献   

6.
纸芯片检测方法是一种成本低、可回收且易操作的检测方法。近年来微流控纸芯片技术在临床诊断、环境监控以及食品安全分析等方面都有着广阔的应用。本文介绍了食源性致病菌的纸芯片检测方法,讨论了纸芯片技术的应用进展以及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7.
微流控芯片在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药物筛选等方面的研究相比传统实验方法具有显著的优势,传统微流控芯片的加工过程中需要使用各类精密且昂贵的加工设备,如旋涂机、光刻系统、反应粒子刻蚀设备等,不利于降低微流控芯片成本和促进微流控芯片在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大规模推广应用。丝网印刷作为一种传统的印刷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印刷电路板、服装、医疗器械等领域,丝网印刷成本低廉、加工工艺较为简单。伴随着微流控技术的发展,降低微流控芯片的需求日益迫切,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尝试使用丝网印刷技术来制备微流控芯片,并取得了一些成果。本篇文章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丝网印刷与微流控技术的结合应用领域取得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未来丝网印刷与微流控芯片技术的结合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用于农药残留现场快速检测的微流控芯片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制一种用于农药残留现场快速检测的微流控芯片。设计制作的一次性高聚物微流控芯片集成进样、酶抑制反应、显色反应及检测单元,结合自制的手持式光度分析检测装置,可以实现对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现场、低成本、快速、准确的检测。结果表明:通过在芯片内部固定存储生化试剂,只需一次进样,7 min内即可实现对克百威和乐果的快速检测,最低检出限分别为0.02、0.6 mg/L,对克百威加标回收率为95.0%~103.3%,制作的芯片在1 个月内的稳定性较好。使用微流控农药残留快速检测芯片系统,有望实现全自动检测流程,特别适合于基层非专业人员开展现场、快速、高通量的农药残留筛查。  相似文献   

9.
文章将线作为微流控芯片管道的工艺,直接使用亲水性的线构建微流控芯片的通道,研发出了一种微流控线芯片,解决了微流控芯片中微通道的制作问题,大大降低了获得微流控管道的难度.而且微流控线芯片的材料易得、成本低,制作出的模型易携带,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基于微流控技术和酶联免疫法的原理建立动物性食品中盐酸克伦特罗残留的检测技术,确保食品安全。设计制作的微流控芯片结合搭建的微流控酶联免疫实验平台,可以实现对动物性食品中盐酸克伦特罗的现场、简便、快速的免疫反应和检测。结果表明:通过在芯片上包被盐酸克伦特罗抗原,由实验平台自动完成进样、清洗过程,30 min内即可实现对盐酸克伦特罗的快速检测。标准品检测范围为(0.10~8.10)ng/m L,加标回收率在95.5%~107.3%之间。使用微流控盐酸克伦特罗残留检测芯片系统,具有快速、自动化程度高、灵敏度高、成本低、方法学性能良好等优势,特别适用于非专业人士进行盐酸克伦特罗残留的现场、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农药的广泛使用所引发的食品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问题愈发严峻.传统的检测方法普遍需要大型精密仪器设备以及专业技术人员,这极大地限制了这些检测方法在资源有限区域的推广使用.因此发展用户友好、检测速度快、灵敏度高的农药残留检测方法变得十分重要.基于纳米材料的光学适配体传感器可以实现上述农药残留检测的要求,已被公认为农药...  相似文献   

12.
农药残留导致的食品安全事件威胁人们的健康和生命。现阶段食品中的农药残留具有品类多、残留量低且施用未知等特点,检测难度较大。因此,开发食品中农药残留高通量非靶向检测技术具有重要意义。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因具有高分离、高鉴别、高通量、非靶向等优点,在农药残留检测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对近10年国内外基于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食品中农药残留高通量非靶向检测相关报道进行归纳和总结,简要介绍食品中多农药残留检测的现状,重点从多维色谱及高分辨质谱技术的开发、吸附材料及样品前处理技术的改进、化学计量学方法的优化等方面阐述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食品中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进展,并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食品中多农药残留检测领域的相关研究应用提供新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用于农残快速检测的离心式微流控芯片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酶抑制原理结合光度分析方法,研制一种预存储生化试剂的离心式微流控芯片。设计制作的一次性微流控CD芯片集成进样、酶抑制反应、显色反应及检测单元,结合自行研制的便携式分析装置,可以同时检测12个样品,能够实现对大批量农产品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进行现场、快速、高通量检测。结果表明:与传统农残快速测定仪比较,微流控芯片农残速测系统操作单元集成度高,可以实现农残检测流程的自动化,样品及试剂消耗量降至传统速测方法的约1/20,同时检测灵敏度、重复性和准确性整体优于传统农残快速测定仪,可以满足基层非专业人员针对大批量样品农药残留的筛查需求。  相似文献   

14.
In recent years,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have maintained a zero-tolerance attitude toward safety problems in the food industry. In order to ensure human health, a fast, sensitive, and high-throughput analysis of food contaminants is necessary to ensure safe food products on the market. Microfluidics, as a high-efficiency and sensitive detection technology, has many advantages in the detection of food contaminants, including foodborne pathogens, pesticides, heavy metal ions, toxic substances, and so forth, especially in conjunction with a variety of submicron fluid driving methods, making food detection and analysis more efficient and accurate. This review introduces the principle of submicron fluid driving modes and discusses the driving simulation of submicron fluid in microfluidic chips. In addition, the latest developments in the application of simulation in food analysis from 2006 to 2020 are discussed, and the computer simulation of submicron fluid flow in microfluidic chips and its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in food analysis are also highlighted. The review indicates that microfluidic technology, using numerical simulation as an auxiliary tool,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methods has greatly improved the detection and analysis of food products. In addition, microfluidics combined with a variety of control methods embodies the ability of specific, multifunctional, and sensitive detection and analysis of food products. The development of high-sensitivity, high-throughput, portable, integrated microfluidic chips will enable the technology to be applied in practice.  相似文献   

15.
过度使用或滥用农药会导致其部分残留存于食物中, 从而威胁人类健康。因此, 在食品安全监管中, 对农药残留的快速灵敏检测是十分必要的。传统的检测方法耗时久, 且大多针对单组分检测, 在实际应用中会受到一定限制。对农药多残留快速检测技术的开发能够克服目前传统方法的局限性, 实现对农药残留快速、灵敏、多组分同时检测。本文综述了农药多残留快速检测方法的最近进展, 详细介绍了基于抗体、适配体和分子印迹聚合物3种识别元件的农药多残留快速检测方法。此外, 讨论了近红外光谱技术、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和芯片技术在农药多残留快速检测中的应用, 旨在为农药多残留快速检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逐步发展,高效快速的检测方法备受推崇。低场核磁共振技术(low 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NMR)因具有快速精确,对样品及操作限制较小且检测成本低等优势,在工业、医药、材料、食品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研究对NMR在食品品质分析、食品掺假检测和食品中微生物快速检测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其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领域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有机磷农药残留是重要的食品安全问题之一,有必要对食品中的有机磷农药进行监测。但植物源性食品成分复杂,进行有机磷农药检测前必须通过前处理进行提取和纯化。因此选择高效的有机磷农药残留前处理技术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已经成为当前研究者关注的重点。本文总结了有机磷农药分析的前处理方法的原理以及应用,包括传统提取法、加速溶剂萃取法、固相萃取法、QuEChERS法,介绍了有机磷农药的快速检测方法,包括分子印迹技术、酶抑制法、纳米材料富集法,并展望了对植物源性有机磷前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食品安全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问题。快速检测仪器以其简便、快速、高效、经济的特点,较好地满足了食品快速初筛检测的需求,在食品安全监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将快速检测仪器分为实验室、在线和现场速测三大类,通过对免疫法、酶抑制法、生物传感器、PCR技术等与快检仪器相应的快检方法与技术的阐述,综述了快速检测仪器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展望了我国食品安全领域快速检测仪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