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套管井中通常使用的饱和度测井方法大都建立在伽马射线探测的基础上,很难适用于油田高含水中后开发期。脉冲中子-中子(Pulse Neutron-Neutron,PNN)测井是通过直接测量热中子强度来计算剩余油饱和度的技术,在低矿化度、低孔隙度地层中,由于单位时间里被俘获的热中子少,没有被俘获的热中子多,因此饱和度测量精度高,而且不受伽马本底值的影响。首先介绍了PNN测井仪器的工作原理,然后讨论了PNN测井的数据处理方法与饱和度计算方法,最后通过两个油田的应用实例,证明PNN测井技术适用于低矿化度、低孔隙度储层以及水淹层的流体识别与饱和度计算。  相似文献   

2.
利用测井资料确定油田注水开发后期各老井产层剩余油饱和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测井资料难以实时反映产层剩余油饱和度的变化情况.基于岩石物理实验测得的油水相对渗透率资料,在常规产水率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束缚水饱和度和残余油饱和度2个参数,推导出新的产水率模型.依据新模型建立W油田不同束缚水饱和度下产水率与含水饱和度图版,系统阐述利用产水率与含水饱和度图版确定产层剩余油饱和度的方法,并结合研究区地质特征及水淹模式,在三维地质建模的基础上归纳总结研究区层内剩余油垂向及平面分布情况.研究区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充分利用了各老井的产水率资料,拟合剩余油分布情况具有代表性,适用于注水开发油田产层剩余油分布研究.  相似文献   

3.
中国水驱油田测井新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谭廷栋 《测井技术》1997,21(4):235-240
水驱油田开发,产层从油层变为水淹层,饱和度在发生变化,由原始含油饱和度变为剩余油饱和度及残余油饱和度。测井探测水驱油田产层三饱和度参数,用于确定水淹层含水率及水驱采收率,评估油田开发效益,这是中国水驱油田测井重要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4.
硼中子寿命测井是热中子测井的一种,热中子测井方法适用于高矿化度地质条件的地区,测井工作者利用硼元素对热中子具有较高俘获截面,用硼作为示踪剂,把热中子测井推广到淡水油田生产开发中来,为生产井了解剩余油饱和度提供了依据。临盘油田自2002年引进该技术以来每年施工20~30井次,为油田控水增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油藏相控剩余油分布四维模型的建立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海上M油田N油藏为例,阐述了以沉积微相、储层非均质为剩余油分布规律的主控因素,分析了开发过程中的含油饱和度变化规律.重点研究了综合利用脉冲中子测井及产液剖面测井求取剩余油饱和度的方法,提出了开发阶段不同时期含油饱和度的计算方法.以沉积相为控制条件,以时间为轴,应用随机建模的方法,建立了不同开发阶段的含油饱和度四维模型.依据研究成果,提出对目标油田剩余油挖潜采取油井细分层系、卡层堵水、补孔等措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果.生产实践证明,在沉积相控条件下,整合静态及套管井测井资料建立剩余油饱和度分布四维模型的研究思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油田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油层严重水淹,剩余油分布零散,给油田增油上产带来一定困难,搞清剩余油分布规律、产层水淹状况势在必行.中子寿命测井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开发测井技术,随着测井工艺的不断完善,相应岩心实验研究的展开,以及配套处理解释软件的开发,中子寿命测井技术得到迅速发展,以其快速直观的特点在找水、找串、堵漏、确定剩余油饱和度、判定水淹层方面都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3种解释剩余油饱和度的方法,一是利用完井时电阻率测井资料,采用阿尔奇公式计算含水饱和度,进而求得剩余油饱和度;二是利用中子寿命测井资料来确定剩余油饱和度;三是由油水相对渗透率、综合利用生产测井产液剖面求得的综合产水率等资料确定剩余油饱和度。将3种方法有效结合起来,综合分析评价了轮南油田层间剩余油饱和度的分布,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针对温米油田几种剩余油测井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精准剩余油饱和度解释的准确性值得怀疑.RMT测井解释结果比较准确,已射开层解释准确率达100%,潜力层解释准确率为75%,能较好地反映油层剩余油分布情况和产水状况.注硼中子寿命测井解释准确度比较低,仅有18.1%,不适宜在温米油田进行注硼中子寿命测井.  相似文献   

9.
海上大部分油田已进入开发的中后期,以油井细分层系、卡层堵水、补孔等措施为主的剩余油挖潜技术是油田稳产的重要手段,而确定剩余油和水淹层的分布是挖潜的先决条件,也是生产测井储层动态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重点阐述了目前饱和度动态监测的测井仪器在海上的应用情况,经过渤海、南海西部、东海共132口井的饱和度测井实践证明:储层饱和度测井不仅能应用于老井,过油管确定含油、含气饱和度,油水、气水界面的变化情况,而且定期的动态监测与生产动态相结合,可以了解储层的动用情况,指示剩余油的分布状况,为油田挖潜调整提供依据;储层饱和度测井也能用于油田开发中后期的调整井,采用长短源距C/O方法和中子寿命PNC测井方法,能确定裸眼井测井难以识别的低阻油气藏或可疑油气藏的流体性质,为海上油气田的高效开发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0.
脉冲中子-中子(PNN)测井是利用直接测量热中子通量进而计算剩余油饱和度的测井技术.该项技术通过测量地层中热中子数量随不同时间的变化关系,用特有的处理手段和解释方法求取含油饱和度等多种地层参数.介绍了该项测试技术的测试原理及仪器的技术参数.通过在大港油田70多口井次的应用实例,阐述了该测试技术对含油饱和度的测试、寻找潜力层、低电阻率油层的识别等方法及应用,为油田的后期开发及剩余油开采提供了一种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11.
注硼中子寿命测井是中低矿化度地层水油藏监测剩余油饱和度比较适用的核测井方法。它利用硼酸易溶于水不易溶于油气的特性,通过测一注一测施工工艺,进行示踪测量,达到套管井找水、找漏、找窜和确定油藏剩余油富集层段的目的,为油井修井、调层、堵水和补孔等提供措施依据。八面河油田具备注硼中子寿命测井条件,自1999年开展中子寿命测井以来,逐步得到一定的应用,测井成果在指导油田调整、挖潜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中分析了八面河油田开展注硼中子寿命测井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有效性,总结了八面河油田开展注硼中子寿命测井的工作经验和认识,是对未来开展注硼中子寿命测井,提高八面河油田开发效果的技术先导。  相似文献   

12.
两种评价剩余油饱和度的测井方法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赵明  章海宁 《石油学报》2002,23(5):73-77,82
水驱开发油田的饱和度测井是在高含水期开发油田寻找剩余油的一种重要手段.为此,在室内进行了实验研究和方法分析,根据注入水及储层性质对测井特征的响应,重点解决了地层水电阻率、泥质的影响问题.采用激发极化与自然电位组合的测井方法和氯能谱测井方法进行了饱和度测井评价,并在水驱开发油田水淹层测井中进行了应用,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在油田开发中后期,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是提高油田开发效率、提高采收率的重要工作.在求取L油田剩余油饱和度的基础上,研究了L油田三叠系剩余油的纵向和横向分布规律,并提出了调整井的有利井位.  相似文献   

14.
高精度C/O测井技术是一种脉冲中子测井方法,能在套管中直接探测地层,且其测量结果基本上与地层水矿化度无关,是油田储层动用程度评价及优化射孔层位的可靠手段.通过应用该技术,重新认识了曙光油田稠油油藏油层,并确定了剩余油饱和度.该技术为促进剩余油的挖潜及射孔层位的优化、提高油田的开发水平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青海油田经过几十年的开发生产,已经进入了油田开发的中后期,尤其是下了套管的生产井,其储层剩余油饱和度的确定,显得尤为重要,PND—S测井可为油田的开发部署、调整注采井网等提供基础的剩余油饱和度测井资料,成为油田动态监测资料求取的重要手段。目前,该技术已经在尕斯库勒油田逐步推广应用,因此,本文将简要介绍PND—S测井在尕斯库勒油田动态监测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6.
测井面临的难题及解决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谭廷栋 《测井技术》1996,20(6):391-396
在应用测井技术探明不驱油田剩余油饱和度时所遇到的地质难题带有普遍性,而中国的注水开发油田又占总油田面积的90%。经过多年的实践,虽然积累了多种上探测水淹层剩余油的测井技术,但陆相支渗透率及其剩余油饱和度分布的非均质性,断块油藏和裂缝性油藏在注水开发过程中地层压力变化极大锛等地质难题仍然是测井精确解释水淹层剩余油饱和度所面临的难题,本文在阐述了中国油田地质的这些基本特征的同时,提出了建立相应的理论研  相似文献   

17.
注硼中子寿命测井是一项水淹层测井新技术,对老油田的产层分析、评价剩余油含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具体是向地层中注入高俘获截面的硼酸,从而使其也适用于低矿化度地区。对于低孔、低渗储层,由于束缚水和残余油的含量很高,可动流体所占比例很少,在定量求取剩余油饱和度时,具有不同于高孔、高渗储层的新特点。结合测井实例,着重介绍注硼中子寿命测井在产层评价、剩余油含量、作业对象确定等方面的应用,以及取得的良好的地质效果,使其能够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硼-中子寿命测井是针对淡水油田的一项测井技术。但对中原油田高矿化度地层不的地层而言,由于开发时间较长,地层水矿化变化较大,用常规中子寿命测井方法很难取得较好的地质效果。本文针对中原油田实际情况,在实验基础上完善了盐水油田的硼-中子寿命测井技术。详细介绍了这一技术在定量求取剩余油饱和度、寻找出水层位、判断水级别等方面的应用,从而为准确监测油层纵横向动用状况、合理调整油田开发方案、优化油工作制度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9.
文东油田是处于油田开发中后期的高温、高压、高盐低渗透砂岩油藏,应用传统的套后剩余油饱和度监测技术以及利用常规电阻率测井资料确定水淹层剩余油饱和度效果不佳。在利用产出剖面资料确定水淹层剩余油饱和度方法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水淹层水淹程度的非均匀特征导致水淹层内剩余油饱和度的差异,通过面积等效法构建非均匀水淹层饱和度模型图,应用此改进方法确定出非均匀水淹层的剩余油饱和度。方法改进前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方法改进后的计算结果更能反映水淹层的整体剩余油饱和度,与储层的实际情况更加符合,进而可准确掌握区域剩余油饱和度分布规律,为油藏的合理有效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在油田开发中后期.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是提高油田开发效率、提高采收率的重要工作。在求取L油田剩余油饱和度的基础上.研究了L油田三叠系剩余油的纵向和横向分布规律,并提出了调整井的有利井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