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松辽盆地南部处于大型湖盆的边缘相带,储层具有厚度薄、致密、非均质性强、粘土矿物总含量较高等特点。因而,储层改造技术是松南地区低渗透油气田增储上产的关键。通过对该区储层地质特征、岩石力学特征和地应力参数的模拟实验,取得影响储层改造设计的关键参数--最小主应力,得到压裂液、支撑剂优化方案。同时,从压裂时效角度论证了压裂优化设计的准则和原则,最终得出松南地区压裂改造的规模和砂比等压裂优化参数。经现场实践  相似文献   

2.
低渗透储层构造裂缝发育方向定量预测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低渗透储层中发育的构造裂缝组系严重影响着油气的流动及分布,其发育方向的准确预测一直是储层物性研究的重点与难点,目前仅停留在基于井点的宏观预测上.采用将构造应力场有限元数值模拟结果与裂缝发育的力学机制相结合的方法,给出一套针对低渗透储层构造裂缝发育方向的定量预测流程,预测结果可定量确定目标区内任一部位的构造裂缝发育方向.应用该方法对松辽盆地北部深层古中央隆起带营城组的构造张裂缝发育方向进行预测的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井点探井成像测井解释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相对误差均小于10%,效果较好;营城组地层内形成的构造张裂缝主要分布在80°~120°之间,是天然气流动的主导方向,在气藏开发方案设计及井位部署方面应重点考虑.  相似文献   

3.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地层是一套油气资源潜力丰富,勘探难度很大的低渗低产含油层系,也是油田重要的接替层系。针对这一特点,对几个区块进行了压裂改造试验,取得了一定成果,并对特低渗油怪的改造技术和影响产能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4.
针对水力压裂时造成储层伤害、支撑裂缝导流能力低、人工裂缝壁面渗透率低等问题,考虑了黏性流体、压裂液残渣及滤饼的影响,对支撑裂缝的伤害进行了定量试验评价,研制出一种压后裂缝处理剂.室内实验表明,该裂缝处理剂能有效提高支撑裂缝的导流能力.在中原油田23口井的现场试验,说明裂缝处理技术能明显提高返排率,提高低渗透储层的压裂效果.  相似文献   

5.
最近研究表明,毛管压力与Pickett图一体化为流动单元识别的有效方法,本次研究将此方法推广到天然裂缝储层,且只需基岩的Pickett图。它需要计算基岩的原始孔隙度和真电阻率。通过替换Pickett图上的孔喉半径、乏.管压力和自由水面以上高度,就能得出基岩的流动单元。并且能估计基岩是否具有生产价值。模式识别是此方法成功的关键,本文通过两个实例加以说明。当分割系数为常数时,用复合系统的总孔隙度和电阻率绘制Pickett图,此时,得不到对固定的含水饱和度值的常规直线,Pickett图为向下凹的曲线,如果意识不到这种影响,计算含水饱和度时会产生较大误差。  相似文献   

6.
低渗透裂缝性泥砂岩储层试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吐哈油田LS1井为例,介绍了低渗透裂缝性砂岩层的试油技术。由于该井储层特殊,试油中难点较多,具体施工中,针对储层渗透性差、微裂缝发育、泥质含量高的不利因素,制定了与之相适应的技术措施,从强化射孔、地层测试、排液求产到酸化压裂改造都采用了较为先进合理的手段,有效地保护了储层。  相似文献   

7.
含油气盆地低渗透储层构造裂缝定量预测方法和实例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含油气盆地储层裂缝特征参数的定量表征和空间分布规律定量预测,仍是石油地质领域的前 沿问题之一。低渗透储层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不同程度上发育构造裂缝系统,是我国非常重要 的油气储层类型,因此,开展低渗透储层构造裂缝分布规律的合理预测评价,无疑会对油气 勘探与开发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构造裂缝预测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岩石破裂法、主曲率法、 能量法、统计学方法。以鄂尔多斯盆地沿河湾探区为例,以统计法为基础,结合运用岩石破 裂法和能量法,定量预测和评价了该探区上三叠统延长组主要目的层长61低渗透储层裂缝 的分布和发育状况,为该探区油气的进一步勘探与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8.
低渗透裂缝性储层应力敏感性评价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以松辽盆地长岭凹陷腰英台油田低渗透裂缝性储层岩心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不同净围压下的应力敏感性试验,得出了该储层的临界应力值及净围压的伤害率。试验结果表明,在低渗透裂缝性多孔介质中,不同性质流体的渗透率随净围压的变化十分明显,而且其渗透率损失是不可逆的。根据试验结果有针对性地优化了压裂工艺参数及泵注程序,使得该区块压裂改造的成功率由2004年的70%提高到90%,目前已累积增产原油达1.0×104t。因此,在裂缝性低渗透储层的改造开发中应充分考虑应力敏感特性对压裂工艺和生产动态的影响,以提高该类储层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9.
低渗透储层应力敏感性定量解释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对致密及发育微裂缝、裂缝的低渗透岩心应力敏感性进行了实验;采用不等径迂曲毛管束模型,通过弹性力学原理对粗、细毛细管变形量的计算,研究了单毛细管和多孔介质应力敏感性定量表征关系,并通过有效毛细管半径分数探讨了低渗透储层应力敏感性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低渗透储层的应力敏感性主要表现为渗透率的应力敏感性,低、中高渗透率储层在应力敏感性上的差异与微观孔隙结构、固液界面作用力和启动压力梯度效应等密切相关,且这种差异性集中体现为有效毛细管半径分数的不同。考虑有效毛细管半径分数的多孔介质应力敏感性量化模型可以从应力敏感性微观作用机制角度解释低渗透储层与中高渗透率储层在应力敏感性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延长油田低渗透储层提高采收率潜力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延长油田的低渗透油田特征,开展了一系列提高采收率技术的矿场试验,其中,水基冻胶压裂工艺充分能发挥油层的潜力,有效地提高了延长油田原油采收率,是提高采收率的主要途径;同时,超前注水、注水开发中适当合理的注采调控和旧井挖潜等方法也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1.
塔巴庙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伊陕斜坡构造带上,构造平缓,地层倾角仅1°左右,一般认为不具备裂缝发育条件。指出,由大量钻孔岩心观察、薄片分析、测井及试井等资料证实,研究区发育以垂直或高角度裂缝为主的区域性分布的构造裂缝系统,其次为与地层局部挠曲变形有关的低角度构造裂缝系统。根据裂缝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以及区域裂缝系统的成因及其在天然气运移聚集中的作用,在实测古应力和岩石力学性质基础上,采用三维构造裂缝预测模拟技术,对研究区主要目的层盒2+3段裂缝发育程度和发育规律进行了合理预测评价。  相似文献   

12.
致密储层天然裂缝研究是制约油气勘探开发的重点问题,近年来取得了较多的认识及进展。系统调研了致密储层裂缝的测井识别方法和预测方法,为天然裂缝研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运用地震叠后及叠前裂缝检测技术对川西致密砂体的裂缝发育密度及方位进行了精细描述,分析了裂缝发育带的分布规律.由于裂缝的复杂性和多解性,单一地震技术难以对裂缝作出精确预测,需要结合叠后及叠前地震裂缝检测技术予以精细描述,这样既可以指示断裂发育部位,又能进一步揭示裂缝发育的规模及沟通情况.  相似文献   

14.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6储层为典型的特低渗透储层,非均质性严重,油水分异差,流体识别难度较大。为解决这一问题,基于补偿中子、补偿密度和声波时差3种孔隙度曲线的重合程度,通过构建孔隙度曲线指数来指示岩性的纯度;结合反映流体性质的深感应电阻率和刻画储层物性的声波时差曲线,构建流体识别指数识别储层的含油性;在此基础上,依据产水率与含水饱和度关系进一步识别油水同层和水层。综合流体识别指数和产水率,建立油水层识别图版。通过对研究区的58口井测井综合解释,并与试油数据进行对比,该方法识别油水层的准确率为91.4%,提高了储层流体识别的精度。  相似文献   

15.
朝阳沟油田低渗透储层综合定量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权系数,并对朝阳沟油田低渗透储层进行了储层综合定量评价,根据累积概率曲线,将评价结果分为三类,评价结果符合朝阳沟油田低渗透储层特征。储层综合定量评价方法,解决了储层单因素评价过程中常常出现的评价结果相互交叉、不唯一的问题,为朝阳沟油田低渗透油藏开发动态分析,油藏数值模拟和开发方案调整等工作提供了有利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新立油田低渗透裂缝性储层形成原因   总被引:9,自引:7,他引:2  
描述了新立油田扶杨油层裂缝发育的特征和规律。通过从沉积相类型、储层岩石学特征、主要成岩作用、区域构造背景、新构造演化的角度来分析该区低渗透裂缝性砂岩储层形成的原因,认为沉积、成岩作用是形成低渗透储层的原因;钙质胶结为主的砂岩是裂缝形成的岩性基础;在区域构造背景以及该区特定构造演化的作用下,最终导致了新立油田扶杨油层呈现低渗透裂缝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雷家油田下第三系低渗透储层裂缝特征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雷家油田下第三系低渗透储层中的裂缝分为节理型裂缝和断层型裂缝2种类型,其中断层型裂缝又可分为穿层、顺层裂缝。节理型裂缝垂直分布于岩层内,裂缝面两侧无错动,断层型裂缝面两侧有明显的错动,其中穿层裂缝呈高角度切割岩层,具有与区内正断层相一致的分布或组合样式,而顺层裂缝与层面近平行分布在泥岩夹层中。它们主要在伸展构造作用下形成,近东西向水平挤压作用也有重要的影响。裂缝的发育和分布受岩性、岩层厚度及断层等因素的控制。在低渗透储层的泥质夹层中,由于穿层裂缝及顺层裂缝发育,并相互连通组成三维裂缝网络系统,对油气的储渗有重要意义。岩层中裂缝的平均间距与层厚呈线性相关关系。伸展断层附近裂缝的发育具有较好的分带性,断层上盘的裂缝较下盘更发育。  相似文献   

18.
大庆外围低渗透储层裂缝与地应力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2,他引:11  
采用野外露头、岩心描述、裂缝磁定向等方法研究低渗透油田不同类型裂缝的发育程度、影响因素及其对储层的渗流响应。综合应用差应变、波速各向异性岩心应力测试技术和测井解释技术,结合有限元模拟技术和现场微地震监测等手段对地应力分布进行描述,并对大庆油田地应力类型及分布规律进行系统研究。同时,在地应力及裂缝对油田注水开发中的作用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9.
沿河湾探区低渗透储层构造裂缝特征及分布规律定量预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鄂尔多斯盆地沿河湾探区主力油层上三叠统延长组长61油层组属于特低渗透储层,其裂缝发育和分布状况成为制约油气勘探和有效开发的瓶颈。根据露头地层、钻井岩心及岩石薄片等实物资料,利用古地磁岩心定向方法,对沿河湾探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61储层构造裂缝的基本特征、裂缝力学性质和裂缝有效性进行了定性-定量化观测统计。结果表明,沿河湾探区长61储层主要发育有区域性NEE向和近SN向高角度的共轭构造裂缝系统;储层段岩心构造裂缝密度为0.12~3.56条/m,以偏张性裂缝为主,充填较为严重,多为无效裂缝。依据长61岩心构造裂缝观测值,以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为基础,岩石破裂法和能量法相结合,建立了长61储层构造裂缝分布定量预测数学模型。利用该模型预测了目的层裂缝相对发育区、次发育区和不发育区,并预测了张剪裂缝走向,为建立沿河湾探区长61储层裂缝分布网络模型和今后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20.
研究区域内储层埋藏深、压实强烈,属于典型的低孔低渗储层。岩心观察表明储层发育微裂缝,改善了储层的渗流条件,因此研究区域内裂缝识别是储层评价的关键因素。文中根据研究区域内常规测井电性响应特征与微裂缝发育程度之间的响应关系,建立了利用常规测井资料识别裂缝和半定量计算裂缝密度的方法,应用表明在研究区域内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