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目前多层油藏注水开发指标预测方法建立在平面均质的基础上,忽略了油藏的平面非均质性和采用注采井组开发的特征,预测的生产指标与实际生产指标偏差较大,此外,劈分油井产状的方法主要为基于油藏工程原理的动态法,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应用效果都不理想。本文提出建立多层非均质油藏注水开发指标预测方法,预测油藏的含水率和采出程度等开发指标,在产液剖面测试有限的情况下,依据测试数据更多的水井注入剖面测试结论结合渗流阻力计算解决平面和剖面两方向上的注水量劈分,再以油井为中心叠合周围水井劈分过来的注水量最终得到油井各产层产液量劈分系数,最后确定出合理的劈分产液量,为分层注水的开发调整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运用数值模拟法预测非均质油藏开发指标及剩余油饱和度分布的工作量大,耗时长,技术要求高。考虑实际油田井网布置的不规则性及储层的非均质性,基于油藏工程理论,推导并建立了考虑储层非均质性的水驱油藏开发指标预测方法。该方法根据注采井配置关系和渗流阻力,将油田动态劈分为多个注采单元,对各注采单元的渗透率、孔隙度、储层厚度等非均质参数进行等效处理,再将各注采单元转化为均质单元;采用物质平衡原理和Buckley-Leverett径向水驱油理论预测各单元开发动态,计算含水率和剩余油饱和度等指标,进而得到整个油藏的开发指标。与传统油藏数值模拟方法相比,新方法占用内存少、速度快、效率高。对断块老油田进行实例验证分析表明,新方法预测单井和全油田10 a含水率变化与数值模拟结果的相关系数达0.993 4~0.999 6,预测10 a剩余油饱和度与数值模拟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3.
针对平面非均质油藏注采不均衡的问题,运用数值模拟和油藏工程方法,提出了基于多参数定量计算的均衡水驱调整方法。研究表明,井距调整和驱替压差调整是实现平面非均质油藏均衡水驱的2种有效方式。根据储层平面非均质性、流体分布状况与注采井距、驱替压差之间的水驱平衡关系式,可定量调整不同方向注采井距和驱替压差的大小及比例。实际油藏应用表明,均衡水驱调整能够减小储层平面非均质性对水驱开发的影响,提高注水利用率,有效改善油藏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4.
考虑多层油藏层间非均质性和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基于Buckley-Leverett 水驱油理论推导并建立一种多层油藏开发指标预测方法。该方法根据各层的有效注采压差和渗流阻力动态劈分各层的注水量,采用物质平衡原理和水驱油理论预测各小层的开发动态,可以定量刻画多层油藏合注时,各层有效注采压差和供液能力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可真实反映多层油藏实际生产时,高渗层产液比例越来越大,层间矛盾越来越严重等生产特征,可以用于指导油田进行分层注水等生产措施。  相似文献   

5.
海上多层非均质油藏初期多采用五点井网合注合采的方式开发,高含水期层间矛盾突出,开发指标预测难度大.针对这一问题,基于Buckley—Leverett水驱油理论,建立了考虑平面径向流的多层油藏水驱油模型,通过该模型可对各开发指标进行计算.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数值模型验证,该模型可近似反映五点井网下各油层的水驱开发动态,且与...  相似文献   

6.
聚合物驱是水驱后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三次采油技术,在不同类型油藏中均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聚合物驱开发过程中,油藏非均质性对聚合物驱的驱替效果有较大影响。基于油藏沉积微相展布形态,归纳出储层渗透率平面非均质性、厚度平面非均质性和几何形态非均质性等3类油藏非均质性。应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建立3类多个理论地质油藏模型,并且在每一类模型具有相同的生产约束条件下,研究了油藏非均质性对聚合物驱不同注采井网驱替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同一模型在相同工作制度和不同注采方式下,初期产油量和累积产油量存在较大差别。对于储层厚度平面非均质性油藏,厚注薄采的聚合物驱开发效果优于厚采薄注;对于渗透率平面非均质性油藏,高注低采的聚合物驱开发效果优于高采低注;对于几何形态的非均质性油藏,宽采窄注的聚合物驱开发效果优于宽注窄采。因此,合理地部署注采井网能有效地提高油藏聚合物驱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7.
针对克拉玛依油田八区克上组砾岩油藏储层非均质特征,依据主力油层测井及生产动态资料,分别制作了不同井区和小层典型注采井组砂体的平面、纵向连通对比示意图;研究了非均质连通率与注水指标及开发效果的关系,分析并阐明了连通率差的注水井组注水不满足和水淹水窜的矛盾。结合该地区地质研究工作进展及其成果,深入地分析了克上组砾岩油藏剩余油分布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8.
针对现有平面均衡驱替评价方法未定量考虑油藏非均质性的问题,基于注采井间动态驱替方程,并考虑油藏的非均质性,建立了注水效率与累计产油量之间的关系方程,以实现注水效率最大化为目标.然后,通过求导的方式得到了平面均衡驱替的特征条件,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平面均衡驱替注采结构调整方法.研究认为,均质油藏均衡驱替的特征条件是,各注采...  相似文献   

9.
尕斯库勒油田E31油藏属于低渗透油田,非均质性强,开采难度大。由于油藏各小层物性差别大,注水开发各小层的启动压力梯度不一。根据各小层的物性、实际开发状况确定合理注采井距对油田的经济有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在充分考虑E31油藏的纵向非均质性的基础上,建立了水驱储量动用程度与注采井距的关系,分析了影响E31油藏水驱储量动用程度的因素,提出了根据水驱储量动用程度确定合理注采井距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李侠 《试采技术》2001,22(2):8-11
研究了油藏的非均质性,探讨了非均质性不同的注采井组的注水开发效果,认为对陕北类非均性明显的低渗油藏,注水开发效果是比较好的。  相似文献   

11.
克拉玛依油田五2东区克上组为扇三角洲砂砾岩储层,砂体叠置关系复杂、储层非均质性严重,部分井组注水效果差。综合该区岩心、测井和实验室分析化验资料,对储层的分布和质量非均质性进行了定性分析和精细定量表征;并在相控约束下,利用熵权法计算综合非均质指数进行评价;最后将分析结果与实际生产数据相结合,总结出储层分布和质量非均质性对实际注采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砂层组层间质量非均质性中等;层内渗透率以正韵律、复合正韵律和均质韵律为主,质量非均质性较强;平面上在相控约束下的同一砂体内部,储层质量非均质性表现为中等到强。垂向上S5和S1砂层组内部中厚层砂体组合分层多,其余各砂层组表现为孤立单砂体形式;平面上砂体的分布整体受沉积微相控制。储层分布非均质性是造成注采不见效的原因,储层质量非均质性则导致注采见效难,效果差,该结论对油藏下一步调整注采井网和注采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火烧山油田H3油藏为低渗裂缝性砂岩油藏,受裂缝和储层非均质性的双重影响,在注水开发过程中,流体的渗流规律愈来愈复杂,油水井的注采关系难以判断。为了更好的认识该油藏的水驱规律,在该油藏北部优选了5个井组开展微量元素井间示踪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分析,注采对应的一线油井仅有一半左右能够受到相应注水井的注水控制,且油井多为单层、单向受效;注采井间注入水主流通道以裂缝为主,波及系数小;油层平面及层内非均质矛盾中等偏强,H_3~3、H_3~2小层的层内非均质程度整体上要大于H_3~1小层;监测区域北部、东北部的显裂缝发育区剩余油饱和度较高,分布集中,形成明显的剩余油富集。  相似文献   

13.
不稳定注水广泛应用于非均质油藏的水驱开发,为进一步改善平面非均质低渗油藏水驱开发效果,采用与目标油藏对应的径向流物理模型,分析了3种注采方式下平面非均质油藏井组生产井生产动态及采收率,明确了3种注采方式改善水驱开发效果的作用机理,并给出3种不同注采方式的适用性。结果表明:不稳定注水方式可形成不稳定压力场,形成油水交渗及弹性力驱油,改善低渗区域的驱油效果;同步平衡产液量注采方式可改善整体水驱波及效率,并利用不稳定注水提高低渗区域原油采收率,整体采收率较高;异步平衡产液量注采方式可在不稳定注水后,调整注采压差,提高低渗区域驱油效率,同时扩大注入水对低渗区域的波及效率,大幅度提高低渗区域的采收率。实验结果可为目标油藏水驱开发注采方式优化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胜利海上埕岛油田22F井区地质情况复杂,储层平面和纵向非均质性严重,制约了油田的注水开发效率。准确把握油藏各层间的注水情况是进行油藏治理的重要前提,对于编制合理的注水开发方案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提出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吸水剖面预测方法,利用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算法建立吸水剖面预测模型,根据油藏的地质参数和动态生产资料预测各注水井在整个开发时段内的吸水剖面演化规律,从而为合理生产配置和注采方案调整提供高质量的基础数据。在埕岛油田22F井区的应用结果表明,基于XGBoost算法建立的吸水剖面预测方法能够实现吸水剖面的准确反演和预测,平均相对误差为0.04,决定系数为0.87,均方根误差为3.12。与KH劈分方法相比,模型预测值与实际吸水量的吻合度更高,更能反映油藏的实际吸水情况,为油田的精细分层注水和智能开发夯实了基础,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江苏复杂小断块中低渗油藏开发实践与认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江苏复杂小断块中低渗油藏的地质特征,认识到由于中低渗透、多油层、严重非均质、复杂小断块等原因,表现纵向、平面矛盾突出,非主力层动用状况较差,部分单元难于形成注采井网,地层压力水平较低等矛盾,主力层由于受到层间的影响,也有些水窜现象.针对这些开发中的主要矛盾,展开了相关的开发技术政策研究,寻找其合理的开发方式、层系组合界限、井距和注水时机等,提出了新油田采取早期乃至同步注水和老油田实施细分层注水开发试验,设计了跨油层组组合层系开发方案.通过实践均取得了明显效果,为严重非均质中低渗透多油层油藏开发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碳酸盐岩油藏储集层非均质性强,注水开发时注入水易沿高渗通道窜进,导致生产井发生水窜或水淹、含水率上升速度加快、开发效率低。基于井间连通性原理,根据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地质特征、开发动态等,可定量表征井间的连通性参数传导率和连通体积,构建碳酸盐岩纵向多层油藏井间连通性模型,进而获取油藏各层注水井平面注水劈分系数、注水利用率等。结合自动历史拟合方法和生产优化算法,实现对油水井生产动态的实时优化和预测。现场应用表明,该方法年增油1.1×104 m3,具有较好的增油效果,对同类型油藏的高效开发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一种新的注采连通研究方法在南泥湾油田偏桥区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泥湾油田偏侨区为典型的特低渗透岩性油藏,目前处于精细注水开发阶段,注采连通状况是影响油田注水开发水平的主要因素之一,对于实施精细注水开发的特低渗透油田注采连通研究尤为重要。本文立足单井组面向各小层引入注采井网劈分系数和注采连通劈分系数,重新建立了注采连通率的计算方法。该方法简单实用,实际应用结果与偏桥区实际开发特征一致。  相似文献   

18.
七个泉油田主体一区块从1995年根据开发概念设计试采,1997年试注水开发,2000年进行全面注水开发,并对部分水井进行分层注水。但由于注采对应率低。平面和纵向上非均质性强的特点。导致注水效果较差。为了改善注水效果,提高油藏开发水平。2002年开始进行注采井组层调方案研究。提出了层调朴孔25口井,新增解释油层700多米,通过七4-5、4-7并组先导试验,井组日增原油10吨以上,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针对永1沙四段砂砾岩油藏地质条件和当前生产动态,以水电相似原理和等值渗流阻力方法为基础,考虑油藏启动压力梯度和平面非均质性,建立了低渗透油藏产能随时间变化的计算方法并与实际产量进行了对比验证。以注采井间渗透率和储层厚度线性变化规律为例,研究了不同平面非均质分布对产能影响。结果表明:针对低渗透非均质性油藏,在注采压差一定的条件下,采取"高注低采"(在渗透率较高的一端注水、渗透率较低的一端采油)和"厚注薄采"(在厚端注水、薄端采油)的布井方式,更有利于油藏产能和采收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七个泉油田主体一区块从1995年根据开发概念设计试采,1997年试注水开发,2000年进行全面注水开发,并对部分水井进行分层注水。但由于注采对应率低,平面和纵向上非均质性强的特点,导致注水效果较差,为了改善注水效果,提高油藏开发水平,2002年开始进行注采井组层调方案研究,提出了层调补孔25口井,新增解释油层700多米,通过七4—5、4—7井组先导试验,井组日增原油10吨以上,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