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金属.二氧化硅-半导体(MOS)结构对于SiO2-Si界面非常敏感,能够方便地反映出氧化层电荷、界面态密度等参数.为了研究MOS结构的电子辐照效应,采取了能量为0.8 MeV,辐照剂量范围为2×1013~1×1014cm-2屯的电子束作为辐照源.实验发现,MOS结构经电子辐照后,在SiO2-Si界面处引入界面态,并且在二氧化硅内部积累正电荷.通过对MOS结构在电子辐照前后高、低频C-V曲线的测试,测试出辐照在氧化层引入的界面态密度达到了1014cm-2eV-1,而积累的正电荷面密度达到了10-2cm-2.同时得到了界面态密度和积累电荷密度与辐照剂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了在氧等离子体中暴露过的热生长二氧化硅MOS结构,置于-170至100℃的环境中,经受-0.3至-10MV/cm电场作用1ms至100s的时效处理后,仍然表现出不稳定性的实验结果.1至10ms的时效时间是常规负偏压温度不稳定性试验时间的几百,乃至几十万分之一,用这样短的低温负偏压应力,研究了光照对MOS结构负偏压温度不稳定性的影响,实验与预想一致,N型MOS结构应力处理时,若无光照,时效时间短于10ms,处理后C-V曲线不位移,若有光照,C-V曲线向左位移0.15V左右.对于P型MOS结构,C-V 相似文献
3.
4.
5.
6.
刘钟毅 《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1998,(1):26-32
本文建立了在高电场F-N隧穿注入条件下,MOS结构SiO膜中包含陷阱产生现象的陷阱化动力学方程。由这些方程导出若干结果;并这些结果,提出了确定SiO膜内陷阱特性参量的分析方法。也简单讨论了二氧化硅膜内几各不同类型陷阱。 相似文献
7.
对含 F超薄栅氧化层的击穿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 ,在栅介质中引入适量的 F可以明显地提高栅介质的抗击穿能力。分析研究表明 ,栅氧化层的击穿主要是由于正电荷的积累造成的 ,F的引入可以对 Si/Si O2 界面和 Si O2 中的 O3 ≡ Si·与 Si3 ≡ Si·等由工艺引入的氧化物陷阱和界面陷阱进行补偿 ,从而减少了初始固定正电荷和 Si/Si O2 界面态 ,提高了栅氧化层的质量。研究结果表明 ,器件的击穿电压与氧化层面积有一定的依赖关系 ,随着栅氧化层面积的减小 ,器件的击穿电压增大。 相似文献
8.
9.
10.
11.
12.
13.
深亚微米MOS器件的物理,结构与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器件物理、器件结构和工艺等三个方面介绍了深亚微米器件。包括 :短沟道效应 ;LDD和SOI结构 ;移相掩模光刻技术和多层金属布线工艺。 相似文献
14.
随着集成度的不断提高,集成电路的绝缘层越来越薄.如CMOS器件绝缘层的典型厚度约为0.1μm,其相应的耐击穿电压在80~100V间.当器件特征尺寸进人深亚微来时,栅氧化层厚度仅为数纳米,而器件工作的电源电压却不宜降低,这使栅氧化层工作在较高的电场强度下,栅氧化层的抗电性能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往往一个能量不算大的电磁脉冲,就可以让集成电路的栅氧击穿,将直接导致MOS器件的失效.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本文介绍了MOS型硅功率器件在平面工艺条件下常用的电场限制环以及场板终端结构的基本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讨论了这两种结构的优化设计的一般原则。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平面工艺p-n结终端技术发展所面临的课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