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试论我国目前腌酱小菜的色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腌酱小菜是我国传统蔬菜加工工艺的一大门类,也是由来已久延长蔬菜食品保藏期的重要手段之一。腌酱小菜在我国广大农村有着悠久的历史,特别是在一些冬春两季严重缺菜的北方地区,很大一部分秋菜广泛为民间利用制作腌酱小菜食用。在历史上,腌酱小菜在人们日常膳食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可以说是不可一日短缺的佐餐食  相似文献   

2.
文摘     
分述了三和酱菜的鲜、甜、脆、嫩、色、香、味和型的标准。三种腌法(双腌法、卤泡法和先腌后晒法)均要严格选料,及时腌制。所用酱的标准为水份50—55%、氨基酸0.3%以上、食盐12%、酸度0.8以下、糖份18%以上。酱制中一般酱与菜  相似文献   

3.
制作加工方法我国传统的生食类蔬菜,主要有两种加工方法,一种是生食蔬菜蘸酱。最熟悉的莫过于大葱、黄瓜、心里美萝卜等,这些都是生食蘸酱菜的经典之作。另一种是传统的生拌菜,与国外色拉菜不同的是,我国的生拌菜不用色拉酱,而是用食醋、酱油、香  相似文献   

4.
我国腌制加工蔬菜的历史十分悠久。腌酱方法也是多样的。公元六世纪,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对我国北魏以前腌渍蔬菜的方法作了比较全面的总结和介绍。如在蔬菜加工处理方面,就有成菹法(盐制)、汤菹法(泡制)、瓜菹法(腌制)等。这些方法均是  相似文献   

5.
人民生活离不开蔬菜。“宁可食无肉,不可食无菜”.但蔬菜生产,有旺有淡。旺季菜多吃不完;淡季菜少不够吃,我国六、七千年以前就已经栽培蔬菜了,古人为了常年有足够的蔬菜食用,创造了保藏蔬菜的方法。最初保藏的方法就是晒干贮藏;后来为了美好的风味,逐渐发展使用渍腌蔬菜的方法进行贮藏。腌渍蔬菜,既能保藏备缺,又有美好的独特风味。有人赞美说:“瓮头旨蓄珍莫比,此菜青青蕻尤美”、酱腌菜加工工艺是我们祖  相似文献   

6.
腌制菜就是用盐购渍的蔬菜。腌制菜是制作酱菜和杂菜的原料基础,也是我国民间传统的食用小菜的制作方法之一。不同季节生长的蔬菜,经过选料、腌渍成威坯半成品,供酱菜加工用。腌制菜是酱菜生产的初加工阶段,其质量优劣,直接关系成品酱菜质量,所以胶制菜是加工酱菜的基础。要搞好腌制菜,在于选料精良,用盐量应根据容器计量准确,注意搞好卫生,坚持科学操作。根据我厂蔬菜路渍数量及设备情况,腌渍量大的采取池腌,量小的用缸腌。其工艺流程是:倒缸一并缸~加蔑压实~成品贮存——鲜菜~预处理分级~洗净~入池(缸)加盐一加蔑压实…  相似文献   

7.
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酱腌菜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学贵 《中国酿造》2006,(10):60-62
介绍了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酱腌菜工艺技术,逐步实现酱腌菜生产机械化、标准化。改革工艺为鲜蔬菜机械分级、清洗、消毒、机械切制、太阳能脱水、机械拌盐腌渍或初腌、复腌,真空渗酱法酱制,真空包装、灌装等。机械化生产改变了酱腌菜生产的落后状况,提高了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8.
我国酱腌菜分类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科学分类的意义出发,论述我国酱腌菜分类的意义,探讨了我国酱腌菜分类的方法,比较和归纳了各种分类方法的优劣。提出酱腌菜分类方法应以工艺为主,认为我国酱腌菜应分为酱渍菜类,糖醋渍菜类、虾油渍菜类、糖渍菜类、糠渍菜类、酱油渍菜类、腌菜类、菜脯类、菜酱类等九大类及若干小类。  相似文献   

9.
卢见 《中国食品》2004,(18):0-31
菜胆千岛虾球原料 大虾3只、菜心300克、千岛沙律酱精盐、鸡粉、淀粉各适量。制法 ①将虾去头、壳,留尾,片开,用精盐、鸡粉、淀粉腌制上浆。 ②腌好的虾卷入菜心,飞水至熟,码放盘内,浇千岛沙律酱即可。特点 色泽艳丽、营养丰富。  相似文献   

10.
腌白菜     
冬季降临.北方将以大白菜为主要佐餐蔬菜.我做了五种腌白菜.以备不时之需.计有大腌白菜、水腌白菜、酱腌白菜、辣腌白菜及暴腌白菜.由于家中人口少,所做的菜都是少量的,而容器就不用缸而用挂釉瓦盆或大口玻璃瓶.  相似文献   

11.
我国各类型酱腌菜起源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腌菜和酱菜的古名,我国先民通常用腌菜、腌渍菜、淹渍菜、沤菜等称呼。例如三国魏·张揖《广雅》记载:“腌,也”,王念孙疏正:“腌之言淹,渍也”。唐·玄应《一切经音义》记载:“水浸日渍,说文解字:渍,沤也”。由此可知,古人所说的“腌渍”’指的正是包括制做腌菜和酱菜的工艺方法。从广义上说:这种方法的起源最初可能是为了贮藏蔬菜,后来因为得到的恰是美味食品,所以这种酿造工艺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并对它加以发展。在食品科技史上,这种科学贮藏蔬菜的工艺方法在我国问世很早,但是各类酱腌菜的出现时代不同,兴衰情况不一样。所以本文不可能以蔬菜的  相似文献   

12.
湖南浏阳的酱腌菜,以历史悠久、造型美观、品种多、质量好闻名.目前,已能加工一百二十八个花色品种,对本地出产的各种蔬菜都能加工.在众多的酱腌菜品种中,方便素食菜以配料考究,制作细致,最受欢迎. 方便素食菜是在民间腌制“盐汉茶”的基础上,由浏阳酱菜厂研制出来的。这种菜系用一般大路蔬菜通过腌、晒,加入甘草粉、辣椒粉、辣椒酱、糖料、味精等辅料制作而成,有甜酸青菜、甘草刀豆、甘草茄皮、紫苏苦瓜、泡萝卜、豆豉姜、  相似文献   

13.
小莱腌制也是一门学问.方法掌握得当,就能美味可口,否则,入坛子后就腐烂,就要造成浪费.下面结合本人家庭腌菜的体会介绍给读者可供参考.一、质量要求:对要腌制的蔬菜,外形要精选出来、茁壮丰满,保持鲜菜色泽;蔬菜的成熟程度在70—80%为佳,并尽量缩短从收获到腌制的时间,以防过熟变软.二、卫生要求:腌制用水要清洁,否则会引起腌菜腐败.腌菜的盐水要经煮沸、晾凉后再用.三、盐、水用量要适应:菜的腌制一般分为干腌和水腌法.凡是含水份较多的菜,可采用干腌法,即放一层原料撒一层盐,层层压  相似文献   

14.
针对芥菜、白萝卜在腌制过程中萝卜硫素是否存在损失的问题开展讨论。通过模拟民间咸菜(腌芥菜)、菜脯(腌萝卜干)的腌制工艺,每隔3天取样1次,连续腌制18天,测定腌制过程中蔬菜中萝卜硫素的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咸菜、菜脯中萝卜硫素的含量分别约为70,55μmol/g,且2种蔬菜中的萝卜硫素含量随腌制时间无明显变化,说明2种蔬菜中的活性生物成分保留较好。  相似文献   

15.
为深入挖掘我国古代传统酱腌菜文化遗产,对佛手、香橼、梨子等腌制方法进行了详细研究,提出了对以上3种果品全新的腌制工艺。佛手经过挑选、清洗后进行盐制、酱制等加工后成熟,成品色泽酱红,形似佛手、酱香浓郁、甜成适口。梨子经过整理洗净后经入缸初腌、起缸压卤、复腌、脱成、压卤、酱渍、翻缸成酱梨子,成品色泽酱红、鲜脆嫩甜,酱香浓郁。香橼切制洗净后用盐水渍,后进行起缸、压卤、装袋酱渍、翻袋成酱香橼,成品色泽酱红、鲜甜适口、有酱香和桔香味,能下气除痰。  相似文献   

16.
茶香舌头鱼     
舌头鱼是比目鱼当中的一种,肉质细嫩鲜美,在中餐烹饪里,常以剁椒蒸、腊八豆蒸、香煎、酱烧等方法成菜. 不过这里的制法有些另类,那是先用蔬菜汁把舌头鱼腌味后,再挂上用茶叶碎、茶汁、玉米粉等调制的糊,最后下锅油炸而成.  相似文献   

17.
“里下河哟长又长,家家户户腌菜忙”。一到秋风瑟瑟,腌菜就成了苏北家庭主妇们的大忙时节。尽管所能腌的蔬菜种类多,但一种梗似“瓢子”的大头青菜却让众多的主妇们喜爱“。瓢子菜”是一种长梗宽叶用于腌制的青菜,因梗似瓢状而得名。用“瓢子菜”腌制的咸菜出菜率高,既可以生吃,也可以熟吃,还能蒸烧烩等变着花样吃,还便于贮存,所以倍受家庭主妇们的欢迎。腌咸菜,看上去方法都差不多,其实在具体的细节上很有讲究。就以腌菜洗与不洗来说,各有说法。有的人洗干净了再腌,说是干净;有的人不洗就腌,说是不沾生水,不易坏,还说洗的菜在把水爽干的过…  相似文献   

18.
试论蔬菜腌制的基本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蔬菜的腌制加工,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制出许多名特产品,如四川的榨菜、云南的大头菜,北京六必居的酱菜,华北的冬菜等早已驰名中外。由于腌酱菜的加工方法简便,成本低廉,风味多样,易于保藏,深受人们的喜爱。腌酱菜在调剂蔬菜淡旺季供应,丰  相似文献   

19.
辣椒系列加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辣椒是广大消费者喜爱的调味蔬菜,食用非常普遍,有良好的开胃作用,但鲜辣椒是季节产品,不易保存,容易腐烂变质而不能食用。介绍了12种辣椒系列产品,达到季节收购,常年贮存的目的。此12种辣椒系列产品分别为:红辣椒酱、腌青辣椒、腌红辣椒、豆瓣辣酱、辣椒芝麻酱、酸辣椒、五香辣椒、辣椒糊、泡甜椒、酱红辣椒和辣椒粉。其加工方法大致可分为2类,一类为鲜辣椒干燥、脱水,达到使微生物无法繁殖的目的;另一类是通过添加各种调味料来达到杀菌、防腐和调味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辣椒是广大消费者喜爱的调味蔬菜,食用非常普遍,有良好的开胃作用,但鲜辣椒是季节产品,不易保存,容易腐烂变质而不能食用。介绍了12种辣椒系列产品,达到季节收购,常年贮存的目的。此12种辣椒系列产品分别为:红辣椒酱、腌青辣椒、腌红辣椒、豆瓣辣酱、辣椒芝麻酱、酸辣椒、五香辣椒、辣椒糊、泡甜椒、酱红辣椒和辣椒粉。其加工方法大致可分为2类,一类为鲜辣椒干燥、脱水,达到使微生物无法繁殖的目的;另一类是通过添加各种调味料来达到杀菌、防腐和调味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