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低碳美学下的新桃源憧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孔坚 《园林》2011,(3):44-48
对于许多约定俗成的观念,我们大都倾向于理所当然地接受。本文作者却从另一种角度对这些观念进行了深入的思考,针对近年流行的"低碳"一词,认为首先要人们"观念的低碳化"——不标新立异、不追求病态的美,而要充分利用自然作功,甚至提出了在常人看来"异想天开"的乌托邦梦想,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2.
俞孔坚 《风景园林》2010,(1):126-126
关于如何减少碳排放,实现低碳生活和低碳城市问题,最近已成为人类头号难题,几无良策。阻止温室效应比打倒希特勒还要困难许多。因为这涉及改变人类存在的最基本的生物基因和最基本的信仰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国当代(城市)建筑美学的研究与国内美学研究总的发展形势是同步的,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建筑美学观念的提升,建筑美学专著的出版,研究与评论队伍的形成,以及建筑美学研究与文化研究的结合。一、美学研究的总形势80年代以来,中国美学研究的总形势显然是很好的。正如著名美学家蒋孔阳先生所指出的,其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趋势之一:在继续进行哲学的、心理学的、艺术学的综合探讨的同时,看重从理论上探讨美学的各种基本问题,如美的本质、美感、美的创造、美学范畴等。趋势之二:从历史上来进行纵向…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正处于现代化、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人类活动的破坏、气候的变化等多种因素加剧了自然资源的匮乏。要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具备低碳意识,低碳城市成为今后各国城市化发展道路的趋势。本文通过分析低碳城市的内涵、目前低碳城市建设的进展,从生态文明的视角下分析低碳城市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5.
王阳  黄明华 《规划师》2013,29(1):11-14
随着自然灾害的频发,人们越来越关注城市安全。生态城市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态安全,要求既能满足城市的发展又不能破坏自然环境,因此建设生态城市成为各国解决城市安全的重点解决方案,构建生态城市成为城市规划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实践。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美的需求"不断增加,即要求城市的"生态美"。一方面,生态美学介入生态城市构建具有必然性;另一方面,生态安全下的生态服务功能设施的构建往往与"生态美"相矛盾。因此,需要从微观层面—古代城市协调经验、宏观层面—从整体与局部关系的协调来解决生态安全与生态美学的矛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诗意栖居"。  相似文献   

6.
孙清华 《华中建筑》2001,19(6):49-51
城市现代化建设应该从人类文明发展的总的背景上,充分估量城市建设对于开创新的人类文明和培养新的文明人类所起的重大作用,应该深刻理解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审美价值与精神魅力,理解城市美的综合性与整体性,只有在充分继承与不断创新民族建筑文化的基础上,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才能创造出真正现代化的城市。  相似文献   

7.
8.
韩继红  范宏武  方舟  孙桦 《建筑》2010,(10):17-19
作为未来城市建设主要形态之一的超高层建筑目前在全球尤其是亚太地区呈现高速发展态势,如何有效解决其在能源、资源、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实现超高层建筑绿色低碳化就显得尤为重要。本刊特约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新技术研究所副所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韩继红教授根据超高层建筑的特点,结合上海中心大厦实践案例,研究探讨超高层建筑的绿色低碳发展策略,以期为我国超高层建筑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杜沛文  苏欣 《中外建筑》2022,(12):127-130
中国建筑美学是艺术美学的重要分支,相较于西方建筑在艺术领域中的重要地位,中国建筑在古代并未被归类于艺术门类之中。在讨论当前中国建筑美学研究的同时,通过比较建筑在艺术领域中的中西差异,讨论中国建筑美学研究的特殊性以及影响中国艺术美学理论成形的因素,得出中国建筑美学研究应从古代工程数理等方面入手,还原中国历史语境之下的建筑美学,以期形成对中国建筑美学新的理论模式。  相似文献   

10.
《门窗》2019,(16)
我国社会经济在持续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与环境破坏。为大幅提升资源的合理和率,降低对环境的破坏,国家构建出持续发展规划与建设低碳生态城市的发展目标。笔者从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角度出发,深入分析与研究规划绿色建筑的适用办法,以期为我国建设低碳生态城市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俞孔坚 《园林》2010,(10):18-21
至始至终,作者都没有向读者解释,何谓"大脚"?但只要一提与"大脚"相对的"小脚"(三寸金莲),聪明的读者自然就明白了"大脚"的意思。自然生长的"大脚"被看作是未开化、乡村气。作者认为,不同文化设计出来的景观和庭院,都根植于文明的最初形态——农业景观:伊斯兰的花园演变自需要浇灌的旱地。意大利的梯式花园,其原型是依陡坡而建的葡萄园。诗情画意的英式景观始于草场。而中国的庭院,源自于农田。尽管城市花园的主人和设计者无法欣赏这样的农村景观,认为它们乡气十足,往往与杂乱的劳动阶级联系在一起,但在本文中,作者还是执着地坚持着有关乡土与自然的信仰:自然是需要被尊重的,只要开启自然的自我恢复功能,"自然便可以自己做功,为人们提供无尽的生态系统服务"。  相似文献   

12.
李婧  陈天 《建筑与文化》2015,(1):118-120
本文通过对中国建筑美学概念的内涵、产生和发展,从思想基础和美学风格特色两个角度分析了中国建筑的特点与美学特色。指出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学特色主要表现为序列层次美、自然和谐美、结构精巧美、规格稳定美、造型意境美、屋顶曲线美以及异彩纷呈之美。通过对中国传统建筑美学的研究期望对今天的建筑设计提供一点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13.
以即将投入使用的西安浐霸商务中心二期为例,从气候应变性设计、建筑形体及空间设计、生态技术策略三种视角分析建筑的生态设计过程。基于西安地区气候、地质、水文、生态、人文、社会、经济、地方特色等多项因素,以及办公建筑自身的特点,分析探讨适于西安地区办公建筑的低碳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4.
2008年是城市化的元年,主要标志是城市人口已超过世界总人口的50%。2010年是低碳生态城市建设元年,城市生态化的完善与建设拉开了一个以低碳理念为先行手段的帷幕。城市化反映在以城市为载体的空间上的高度集中,并且这样的集中驱动着人类向前进步的文明。对于低碳  相似文献   

15.
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均按照西方传统本体论哲学形态结构美学体系,但实践美学把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直接当作美学命题,没有找到美学特有的问题域,后实践美学以当代西方的个体哲学为美学的哲学基础,极为便利地阐释了审美活动的现代内涵,但后实践美学历史主义意识的缺乏使其理论不具普适性,其审美至上主义更有偏执性和虚幻性。实践美学的历史唯物论和后实践美学的个体主义是其留给新世纪中国美学的有益资源。  相似文献   

16.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城市规划实施管理最直接的法定依据,是有效落实低碳生态发展理念的关键手段。结合江苏省无锡生态城示范区控规及城市设计实践,系统总结了空间布局优化、交通组织、生态建设、资源利用、节能减排、地块开发建设引导等方面落实低碳生态要求的具体做法。旨在抛砖引玉,希望"低碳生态"这一重大战略思想能够在规划编制领域得到更加全面、系统、深入的关注与探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生态城市规划进行概述,得到了生态城市规划的特征,并提出了低碳生态观在城市规划中应用时所具备的先决条件及措施,指出在实际工作中应建立长期有效的低碳生态设计规划,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铺垫。  相似文献   

18.
2011年3月10日,英国卡迪夫大学威尔士建筑学院院长PhilJones在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为来自北京各界的建筑师、学者们做了精彩的讲座,他从城市与建筑两个不同的角度介绍了英国的低碳政策与法规,并分享了大量的新建与既有建筑的节能设计与生态城市开发的案例,以及他和团队最新的研究课题、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主编,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要参与编制的《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报告(2010)》近日正式出版发行。这是中国城科会首次编制《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报告》,计划每年出版一部。  相似文献   

20.
“双碳”战略是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所提出的重要战略。低碳管理是为践行“双碳”战略而推行的一种发展策略,并由此衍生出低碳经济、绿色生活及一系列低碳、绿色产业。绿色建筑是基于节能、绿色环保理念产生的建筑形式,与低碳理念极为相符。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对低碳理念下绿色建筑的节能设计理念与实践策略进行分析,以期为后续开展有关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