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冯彦志 《华中建筑》2000,(2):119-122
文章论述了20世纪20 ̄30年代中国的一批优秀的建筑师和工程师聚集于当时的中国首都南京,为南京留下了200多座近代建筑,成为近代史上的优秀建筑范例。作者着重从四个方面,分析了这一时期的建筑风格及其特色,认为这一时间的建筑在中国建筑只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为中国建筑的现代化与民族化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战后日本的住宅设计有两个大的主题。一个是追随欧美现代主义潮流,引进合理主义的住宅形式;一个是对“日本的”东西的追求。尤其是后者,建筑师在设计住宅时,总是强烈地意识到,要在自己的作品中表现出“日本的”东西来。因为住宅是与生活有着最深、最紧密关系的建筑类型。就象在家庭里,日本人丢不开传统的日本饭菜一样,在住宅中把“日本”丢开也很难。虽然每个人都想追求这个“日本”,但究竟什么才是“日本”,看法却各种各样,因人而异。每个人都是从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经验出发,根据各自不同的情况,不同的打算,把自己的“日本”纳入自己的住宅里的。例如池边阳的“立体最小限度住宅”(1950)是个建  相似文献   

3.
回归存在的家园——中国传统建筑的“诗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智 《华中建筑》1997,15(4):38-41
文章分析了中国建筑境界表现的方式和次轶,正如中国一切文学作品的组织一样,具有启,承,转,合的变化,由平淡而至高潮,借着诗性符号使传统建筑中的现实世界可以转化为诗意的幻想,认为中国的园林建筑事实上便是“凝固了的中国绘画与文字”。  相似文献   

4.
蓦然面对意外的结论,如失手跌碎了维纳斯石像,建筑历史的圣域地震沉入了大西洋,原来,文艺复兴建筑的锦袍内,竟是偏瘫之躯。古典主义与折衷主义倒功胜于他,而完成建筑的大时代之革命者,却是现代建筑。这一轮变革的航程艰难曲折,绵延约六个世纪。 反复兴衰着复古思潮,六百年!在形式美的光环后面藏着什么?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日本学者关于中国建筑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多,这反映了中国在关注世界的同时世界在注中国,但是他们的研究成果多发表在日本,本文介绍了日本有代表性的研究,并分析了其研究的背景条件及对中国建筑史研究的认识,供中国的研究者借鉴。  相似文献   

6.
常青 《时代建筑》1997,(3):49-52
本文从一些新的角度观察了中国传统建筑体系的特征及演变,扼要回顾了中国建筑史研究的历程。  相似文献   

7.
人类文化的生成大体上是以互不相干的、各自独立的民族为单位。尽管越到后来这种独立性越趋于模糊,相互间影响日见明显,但是,千年积淀而成的民族文化的内在结构,仍深深渗透在各民族的思想意识与行为之中。哲学、宗教、  相似文献   

8.
徐伯安 《华中建筑》1993,11(1):21-23,25
文章通过对雨果和王充两段语录的思考,简述了建筑的个性与社会性以及建筑与文化传统、建筑与历史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9.
1940-1970年代,中国第二代建筑师黄宝瑜师从刘敦桢,以复兴中国建筑为目标,基于中国营造学社学术思想,融合中西,在近代文化保守主义、民族主义思潮及西方现代建筑理论的影响下,于台湾地区首开中国建筑史学教育,进行了《中国建筑史》等史学书写及系列理论、实践探索,继承、创新发展了中国营造学社思想,呈现了1950-1970年代中国建筑史学家对复兴中国建筑路径的深度思考.本文基于民国以来中国近代文化思潮和建筑史学发展历史脉络,对黄宝瑜及其中国建筑史学书写和理论探索的相关历史进行深入剖析,将有助于完善中国营造学社学术思想后续传播与发展的研究,探索1950-1970年代中国建筑史学理论发展的多元图景,补充这一时期中国建筑史学界在世界现代建筑运动进程中的叙事.  相似文献   

10.
最美丽的桥     
万星 《现代装饰》2011,(8):72-74
人们总是喜爱比较,在桥梁方面可以比的是桥的跨度大小以及美丽,那些关于世界第一的跨度数字总是在吉尼斯上不断刷新,而唯一永恒的只有美丽。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桥文化的故乡,自古就有"桥的国度"之称。遍布在神州大地的桥,编织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连接着祖国的四面八方。我国古代桥梁的建筑艺术,有不少是世界桥梁史上的创举,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  相似文献   

12.
楼阁建筑构成与逐层副阶形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十庆 《华中建筑》2001,19(2):104-104
该文论述了楼阁建筑中副阶要素的构成形式,并具体分析了其形式演化的性与特点。  相似文献   

13.
罗汉 《华中建筑》1996,14(1):18-19
现代建筑的三个阶段与三部名著罗汉军不少现代建筑的历史与理论研究,低估赖特(WrightFL)的现代建筑首创意义,否定后现代主义等非现代主义建筑理论对现代建筑多元发展的贡献,甚至把现代主义对现代建筑的解释当作不容更改的现代建筑宪章。因此,不能正确评价现...  相似文献   

14.
袁忠 《新建筑》2011,(2):128-130
考察了中国军事建筑的研究,从中国建筑史的角度评介《中国军事建筑艺术》一书的学科价值,认为它是一种专题的中国建筑史,开创了军事史的新篇章,是中国军事建筑研究的里程碑,并从研究材料、研究体系、研究方法等方面论述了全书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台湾建筑的发展与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台湾建筑发展变迁的有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台湾建筑在二战后受到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80年代起开始关注本土建筑,90年代以来,在外来文化冲击下,面临着各种挑战。  相似文献   

16.
为什么有的学人终其一生碌碌无为,而有些学者却能默默登攀硕果累累?原因不一而足,但胡适之先生提出的两件事值得回味:一是下“死工夫”,二是有“活见鹪”。能下“死工夫”的,代不乏人;会出“活见解”的,也不罕见;可兼而有之者,寥寥无几,吴焕加先生即其中一位。半个多世纪来,他在浩瀚的建筑史世界里砥砺前行,在茂盛的建筑艺术森林里披荆斩棘,并敢于站在学术的风口浪尖,敢于在众人诺诺、杂然相许的情况下另辟蹊径,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7.
方兴未艾的中国建筑史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对中国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的历史作了一个简单的回顾的基础上,重点对80年代以来建筑历史与理论及历史建筑保护等方面的学术发展作了一些分析。认为八80年代以来是寻找历史与理论学科发展的重要时期无论在学科领域方面,还是在学术水平方面,都达到了一个新的广度与深度。在论文,专著,译文,及古建筑测绘与保护维护等方面,都是建国以来最具有成效的下时期在学科研究的内容上,也有许多新的突破,并开始与国外相关领域接  相似文献   

18.
伍江 《时代建筑》2004,(5):72-72
从数量和规模上看,中国建筑特别是居住建筑近十年的发展可以说在世界建筑史上空前绝后无以伦比。人民群众的居住水平也因此得到极大提高。但与巨大的建造数量和规模相比其中能够在中国乃至世界建筑史上留下光辉一笔的作品则显得凤毛麟角。事实上绝大多数中国建筑师对此并不讳言。  相似文献   

19.
“建筑”一词是日本人创造的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学术界一般都认为"建筑"一词是来源于日本的外来语。如上海辞书出版社1984年出版的《汉语外来语辞典》中,"建筑"词目下注明"源日"两个字;又如《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市规划卷》的第一页序言中就说明:"'建筑'一词是从日本语引入汉语的";再如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期刊《时代建筑》1991年第四期《建筑考辨》一文则更明确地指出"建筑"一词是日本人创造的。然而我们在选编《建苑拾英》的过程中,却发现不少材料足以说明此说尚值得商榷。《建筑考辨》一文为此作了考证,提出了以下两点事实:一、日本享保年间(1716-1735)翻译《…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