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研究了无烟煤全水分快速测定的方法。通过使用红外水分分析仪标准法与GB/T 211—2007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进行对比实验,分析结果在国标要求的重复性限之内。并在仪器的使用基础上修改红外水分分析仪的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设定了7种不同的试验条件,加热时间从70~10 min,温度为115~145 ℃,加热时间每减少10 min,温度可以提高5 ℃。分别为70 min/115 ℃、60 min/120 ℃、50 min/125 ℃、40 min/130 ℃、30 min/135 ℃、20 min/140 ℃、10 min/145 ℃。实验表明,温度在135 ℃,加热30 min的条件下,分析实验数据和GB/T211—2007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B2的分析实验数据无显著性差异,达到了快速、准确的目的。经过验证该条件下分析数据稳定性与可重复性较好,可应用于无烟煤的测定。  相似文献   

2.
采用国产示差热天平对不同浓度的油煤浆和水煤浆在低升温率下的失重和与参考物的温差进行测定,将结果与所用煤粉和渣油的失重和温差相比较。由此可以看出:油煤浆和渣油的着火特性相似,且随油煤浆中煤粉浓度的提高,油煤浆的燃尽时间有所延长,但仍较燃煤所需时间为少;水煤浆在开始时需要相当热量以蒸发其所含水分,在水分含量低于30%时,从水煤浆受热后的失重和温差曲线上看,尚影响不大,若水分含量再增加,则可能对着火及燃烧带来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3.
高浓度水煤浆基础研究及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村彦 《煤炭学报》1995,20(5):551-555
总结了影响水煤浆浓度的因素,即煤种、添加剂、粒度分布、搅拌和温度、内在水分高、孔隙率高、煤表面的羧基和从煤中溶出的高价阳离子含量大而灰分又低的煤通常难于制成高浓度的水煤浆。在煤种和煤浆浓度一定的情况下,加入分散剂和调整煤粉粒度分布可以降低水煤浆的粘度。  相似文献   

4.
结合国标规定的挥发分测定条件,阐明了测定煤炭挥发分的影响因素,指出样品加热温度是影响测定结果准确度的主要因素.结合实际,提出了准确控制样品加热温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燃烧-中和方法分析硫铁矿和硫精矿样品中有效硫含量,过程繁琐,周期长达1 h以上,很难满足工厂的快速检测需求。红外吸收法采用立式电阻炉加热,在氧气流、850℃条件下对硫铁矿和硫精矿样品进行加热,其中有效硫转化为SO2后进入红外检测单元进行测定。该方法分析时间在120~200 s,较传统燃烧—中和滴定法大为缩短;最佳称样量为0.1 g,分析精度相对标准偏差(RSD,n=7)可达0.56%~0.86%,结果准确可靠,且操作流程简单,可替代燃烧—中和法测定硫铁矿和硫精矿中的有效硫,具有一定的推广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结合国际规定的挥发分测定条件,阐明了测定炭挥发分的影响因素,指出样品加热温度是影响测定结果准确度的主要因素。结合实际,提出了准确控制样品加热温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根据国标规定的挥发分测定条件,阐明了煤炭挥发分测定的影响因素;指出样品加热温度是影响测定结果准确度的主要因素.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准确控制样品加热温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采制城市污泥样品和煤样,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污泥样品的组成特征和微观形貌,测定污泥颗粒和煤颗粒对聚羧酸型分散剂SAF的吸附等温线、研究吸附动力学。此外,制备了污泥水煤浆并考察污泥掺加量与分散剂用量对水煤浆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中存在极强的分子间氢键缔合羟基,并含有大量由丝状微生物等形成的絮凝体结构;污泥颗粒对分散剂的饱和吸附量为7.98 mg/g,大于煤颗粒对分散剂的饱和吸附量4.91 mg/g;污泥颗粒对分散剂的吸附基本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而煤颗粒对分散剂的吸附符合二级动力学方程,且分散剂在污泥颗粒形成的空隙中的扩散是决定吸附过程的主要因素;随污泥掺加量的增大,污泥水煤浆的定黏浓度降低、成浆性变差。污泥的组成、结构特征造成了成浆体系中污泥和煤对分散剂的竞争吸附,是影响污泥水煤浆成浆特性的重要因素,可以通过增加分散剂的用量来改善污泥水煤浆的成浆性。  相似文献   

9.
用卤素水分测定仪在不同温度下测定钎剂产品中的水分含量,并与烘箱法进行对比.实验表明,在升温程序为标准,关机模式为1mg/50s,干燥温度为110,115,120℃的条件下,用卤素水分测定仪测定3个钎剂样品水分的精密度都和烘箱法(110℃,4h)没有显著差异.但在准确度方面,1号样品在干燥温度115,120℃,2,3号样品在120℃的条件下,与烘箱法没有显著差异.在干燥温度为120℃时,用卤素水分测定仪法测定钎剂产品水分含量的精密度和准确度与烘箱法一致,可以代替烘箱法,从而实现对钎剂水分的在线跟踪和智能化检测.  相似文献   

10.
凹凸棒石/聚苯乙烯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萍 《中国矿业》2004,13(12):71-74
通过加热除去凹凸棒石中的水分,然后进行有机改性处理,并用苯乙烯单体对改性样品的湿润性进行了测试和表征。选择湿润性好的样品制备了凹凸棒石/聚苯乙烯纳米复合材料。本文讨论了热处理温度、改性剂的种类及用量、有机化处理时间等对凹凸棒石有机改性效果的影响,讨论了凹凸棒石加入量与材料力学性能的关系。工艺过程和条件也可能对凹凸棒石结构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1.
配合煤对水煤浆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配合煤对水煤浆性能的影响是非加和性的,利用两种煤的优势可以有效提高难成浆煤种的制浆浓度,一般可以提高3%~5%,但不同煤、不同配比、不同添加剂的配煤制浆结果有一定的差异。利用配煤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高灰熔点煤的灰熔点,其灰熔点的降低也是非加和性的。  相似文献   

12.
小型高速柴油机燃用精细水煤浆特性试验检测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SOC单片机CygnalC80 5 1及相关电路与PC机组成的小型高速柴油机燃用精细水煤浆特性试验检测系统 ,用以检测小型高速柴油机燃用精细水煤浆性能参数随精细水煤浆各成分的变化规律 ,揭示了精细水煤浆在发动机气缸中的燃烧机理。  相似文献   

13.
姚莹  何乐萍  赵萍 《金属矿山》2008,38(10):135-137
将凹凸棒石原土用盐酸活化后,分别进行常规热活化和微波热活化,并以凹凸棒石对亚甲基蓝的吸附量为判据,考察了常规热活化温度和微波热活化时间对热活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所研究的凹凸棒石而言,常规热活化的最佳温度为200 ℃(活化时间2 h),微波热活化的最佳时间为2 min(微波炉输出功率750 W)。将2 min微波热活化、200 ℃常规热活化和未活化凹凸棒石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作比较,结果表明:两种热活化凹凸棒石的吸附性能均有显著提高;微波热活化凹凸棒石的吸附性能虽比常规热活化凹凸棒石略低,但微波法所需时间只有常规法的1/60,从而可极大地节省能源,而且微波法工艺简单。  相似文献   

14.
用义马煤和淮南煤进行了正交试验,初步研究了水、煤和水煤浆在磁化杯内进行磁化后的水煤浆性能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通过磁化杯磁化可使水煤浆粘度降低,流动性变好。  相似文献   

15.
以膨胀珍珠岩(EP)为载体,用微波合成了TiO2/EP光催化材料。研究结果表明:微波功率240W,加热时间5m in,焙烧温度550℃,焙烧时间2h为制备TiO2/EP复合光催化材料的最佳条件。将制得的催化剂进行光催化降解实验,可使浓度为15mg/L的罗丹明B的去除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6.
在考察加温与常温精选过程中白钨矿与其它含钙盐类矿物浮游性规律的基础上,研究矿石性质与精选方法之间的联系,并从溶液化学及晶体化学角度对精选技术原理做了进一步探讨。研究表明,在白钨精选过程中,当矿石类型为白钨矿—石英(或硅酸盐矿物)时,白钨矿的精选即可以采用常温法,也可以采用加温法,两种方法均可获得较好的分选效果。当矿石中萤石含量较高时,精选方法的不同对白钨矿的浮选指标影响很大,加温法的浮选效果明显优于常温法。当矿石中方解石含量较高时,无论采用常温法还是加温法,方解石均不容易被硅酸钠所抑制,可通过使用组合抑制剂强化对方解石的抑制。与加温法相比,常温法的搅拌时间要大大加长,需强搅拌,并且其浮选指标不如加温法稳定。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堆积褐煤自燃特性,通过开放式恒温实验获得不同体积立方体褐煤(边长分别为0.05,0.1,0.15和0.25 m)内部升温曲线、临界自燃着火点温度(Tc)和表观活化能等特征参数。基于等效氧化暴露时间(EOET)理论,针对实验条件建立均质多孔介质的多场耦合数学模型,并通过实验结果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合理性,从而掌握了实验无法获得的温度场、氧浓度场和渗流场的动态分布。通过实验将褐煤升温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结合实验及数值模拟明确了煤体热量产生与传递、水分蒸发与运移、氧气消耗与运移、自然对流等多种因素的耦合关系,探讨了升温过程中相对EOET与产热加速率的负相关关系。进而对大型煤堆自燃状态进行模拟,验证了煤堆临界自燃着火点温度实验式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采用改进的液相氧化法制备氧化石墨,研究了原料粒度和中温反应时间对所得产物氧化程度的影响,并提出了一种基于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分析来定量评价产物氧化程度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原料粒度和中温反应时间对天然石墨的氧化过程作用明显,原料粒度越小、中温反应时间越长,所得产物的氧化程度越高,但其亦有最优取值,当粒度为141.2 μm的石墨经中温氧化3h后其氧化程度达到最大;主要含氧基团在氧化过程中的形成顺序是羟基、环氧基和羰基.  相似文献   

19.
微波强化浸出含铟锌浸渣中铟的非等温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恒功率微波辐射下从含铟锌浸渣中酸浸铟的非等温动力学。对比实验表明, 恒功率微波辐射条件下铟浸出率高于常规程序升温条件下的铟浸出率。考察了微波辐射下硫酸浓度、搅拌速度对铟浸出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 随硫酸浓度增加, 铟浸出率提高, 但当硫酸浓度超过1.5 mol/L后, 铟浸出率的增加变得相当缓慢; 搅拌速度为400 r/min时, 基本消除了浸出反应的液膜阻力。微波酸浸体系的升温速率与温度的关系为非线性关系, 得出了微波功率为80~240 W范围内铟浸出反应的非等温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20.
喷嘴的磨损是水煤浆燃烧技术的关键问题。文章介绍了喷嘴的结构和制作材料对喷嘴磨损的影响 ,并分析了磨损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