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扬子区海相地层油气源对比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扬子区海相地层地表油苗显示丰富,对不同演化程度下的油、碳沥青、天然气采用不同的油气源对比方法进行研究,其中油源对比以生物标志化合物中芳烃质谱较好;固体沥青与源岩对比主要采用有机碳同位素分析、微量元素对比分析;而气源对比则以气体组份特征、气体组份烃同位素系列、nC_6~+浓缩轻烃组成分析效果较好。对比结果表明它们均来自于不同的海相烃源岩,其中既有自生自储的,又有上生下储、上下生中间储的,而天然气则多以多源混合气为主。  相似文献   

2.
中扬予区海相地层地表油苗显示丰富,对不同演化程度下的油、碳沥青、天然气采用不同的油气源对比方法进行研究,其中油源对比以生物标志化合物中芳烃质谱较好;固体沥青与源岩对比主要采用有机碳同位素分析、微量元素对比分析;而气源对比则以气体组份特征、气体组份烃同位素系列、nC6^+浓缩轻烃组成分析效果较好。对比结果表明它们均来自于不同的海相烃源岩,其中既有自生自储的,又有上生下储、上下生中间储的,而天然气则多以多源混合气为主。  相似文献   

3.
中扬子地区一些新的勘探投入以及进展使得对其勘探领域需要重新认识和评价。基于盆地形成与沉积充填、分析测试、钻井等最新资料,进一步证实了中扬子地区发育4套主要烃源岩、5套储层以及4套重要盖层,但区域差异性极强;加里东-印支期研究区构造改造微弱,生成的油气聚集于中扬子北缘隆起带以及斜坡部位形成岩性或地层-岩性油气藏;早燕山期构造改造强烈,弱构造改造区油气藏调整运移后保存几率较大,南北推覆体下盘原地体亦具有较好的成藏地质条件;晚燕山期深埋作用有利于演化程度较低的烃源岩二次生烃以及残存古油藏热解生气与晚期成藏。现今弱构造改造区的调整型油气藏、白垩纪-古近纪深埋区二次生烃型(残存古油藏热解)油气藏、上古生界地层-岩性油气藏、造山带周缘推覆型油气藏以及寒武系、志留系等层系的页岩气是值得探索的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4.
中扬子区海相地层厚达10000m,经过40多年的研究与勘探,至今未取得实质性突破。文章采用烃源条件和保存条件有利区叠合选择区块,用圈闭条件和储集条件有利点叠合选择靶点的方法,在中扬子区选择了几个勘探突破点,提出了把花果坪复向斜中部、桑植石门复向斜中北部等作为勘探突破点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浅议中扬子区海相有效烃源岩的产烃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中扬子区六套海相烃源岩研究,探索地提出了海相有效烃源岩的划分标准,同时结合江汉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层系建立了有效烃源岩体的识别方法,描述了其时空分布规律,并对各烃源层产烃能力进行了预测。对中扬子区海相油气勘探部署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扬子区海相地层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主要对中扬子地区海相地层中的生物标志化合物进行研究。目前已检测出的有甾烷、双环倍半萜、三环二萜、四环萜、五环三萜类的藿烷和γ-蜡烷等6类生物标志化合物。综合分析其组成分布与构型演化等待征,较清楚地反映了本区海相地层有机质生活环境、母质类型及演化阶段的面貌。对丰富我国海相领域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深入开展本区的油气研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中下扬子区海相烃源岩分布与生烃潜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构造、沉积演化为基础,分析了中下扬子区中-古生界海相烃源岩的发育与分布,认为下寒武统烃源岩在中扬子区主要分布在南缘碳酸盐岩缓坡,在下扬子区分布于中央台地相两侧的缓坡;下志留统烃源岩主要分布于扬子北缘海水闭塞环境。通过野外样品的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探讨了海相烃源岩的特征及生烃潜力。分析表明,下古生界有机质以腐泥型为主,热演化程度较高;上古生界烃源岩为混合型和腐殖型,热演化程度相对较低,综合评价表明,下古生界台地相区和上古生界烃源岩具有良好的生烃潜力。  相似文献   

8.
中、下扬子区构造演化与海相地层成藏主控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构造演化特征分析了海相烃源岩的发育,中、下扬子区中-古生代经历了加里东和海西-早印支旋回两个阶段的海相被动大陆边缘和克拉通盆地演化,形成了岩性稳定的巨厚中-古生界,发育了6套烃源岩,具有较强的生烃能力。烃源岩的高演化和6期构造运动使古油藏遭受破坏。从分析高演化海相地层的烃源类型、构造演化以及整体封存等成藏条件,认为中、下扬子地区在强烈的构造运动背景下,烃源岩的“再次”补给能力和区域保存条件将成为控制中、下扬子地区油气富集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下扬子区中、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储层主要是裂缝型储层。可划分为孔隙型、裂缝型、溶洞型和孔缝洞复合墅四类。对裂缝特征进行分析,认为该区裂缝主要为构造裂缝,存在多期性和充填性,裂缝与岩石物性有关,不受地层层位限制;构造裂缝主要发育于背斜轴部、转折端及断层交汇处、断层拐点附近等变形强烈部位。同时简要介绍了裂缝型储层的测井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中扬子区海相天然气勘探层系及突破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扬子海相地层在地质发展史中经历了加里东期、海西—早印支期、晚印支—早燕山期以及晚燕山—喜山期4次大的旋回,大体形成了浅海、前陆坳陷、陆相断陷3大类型的盆地。多期盆地沉积充填、叠加改造,奠定了油气成藏聚集的物质基础。受不同时期海平面升降变化的影响,在沉积古地理环境和表生溶蚀作用控制下,形成了上震旦统灯影组、下寒武统石龙洞组、中石炭统黄龙组及中二叠统茅口组等古岩溶型储层。中扬子区晚二叠、早三叠世沉积期具备台地边缘礁、滩的沉积背景,同时区内还发育台内礁、滩。此外,志留纪前陆盆地发展阶段广泛发育的砂岩储层,应成为南方古生界勘探的重要领域。这些不同的油气聚集空间,显示区内勘探领域广阔。开展储层沉积相和高精度地震预测攻关研究,弄清不同储层发育的地球物理响应及其分布规律是勘探突破的关键。勘探对策应该立足于寻找大型天然气藏,坚持上、中、下组合并举和多领域勘探兼顾,优选有利勘探区块,实施重点突破。  相似文献   

11.
扬子地区奥陶纪古地理与石油地质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扬子地区奥陶纪古地理条件有利于含油气系统生储盖层的发育。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发育,生储盖层齐全,可形成自生自储型含袖气系统。上奥陶统五峰组页岩既是区域性烃源岩,又是区域性盖层。奥陶系烃温岩有机质目前大多处于成熟及过成熟期。奥陶系储层主要为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储层。扬子地区北部长江沿线地区是奥陶系最有利的勘探地区。  相似文献   

12.
扬子地区奥陶纪古地理条件有利于含油气系统生储盖层的发育。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发育 ,生储盖层齐全 ,可形成自生自储型含油气系统。上奥陶统五峰组页岩既是区域性烃源岩 ,又是区域性盖层。奥陶系烃源岩有机质目前大多处于成熟及过成熟期。奥陶系储层主要为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储层。扬子地区北部长江沿线地区是奥陶系最有利的勘探地区  相似文献   

13.
盆地的改造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改造型盆地是指原型沉积盆地在后期构造运动中受到较明显的改造,而改造较弱的简单深埋和微弱侵蚀者仍可归入原型沉积盆地范畴。就油气勘探而言,盆地实际上是指联片分布的沉积岩体。以储量而论,改造型盆地中油占一半,气占70%以上,其探明程度较低,是下世纪勘探的主要指向。在盆地改造研究中区域性不整合面具有重要意义,可把该面及上下地层作为一特殊地质体来分析其对油气的影响。地壳的多旋回开合运动是认识盆地改造和油气复杂演化过程的钥匙。勘探者要把从原型和改造保存现状入手的正向和反向思维方式结合起来探索油气藏。  相似文献   

14.
莺歌海盆地地层压力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地震速度、声波测井和中途测试等资料,研究了莺歌海盆地地层压力的特征及分布,分析了早期自源超压及其伴生的滞烃作用和它们对油气初次运移的影响,莺歌海盆地强烈超压主要是压实不均衡的结果,超压的分布受沉降-沉积速率和盆地充填岩性的控制,超压界面明显起伏,超压层段异常低的热解峰温和高生成指数反映了超压的滞烃作用,超压及其滞烃作用是有机质热演化异常的主要原因,也是决定盆地天然气成藏过程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利用地震速度、声波测井和中途测试等资料 ,研究了莺歌海盆地地层压力的特征及分布 ,分析了早期自源超压及其伴生的滞烃作用和它们对油气初次运移的影响。莺歌海盆地强烈超压主要是压实不均衡的结果 ,超压的分布受沉降 -沉积速率和盆地充填岩性的控制 ,超压界面明显起伏 ;超压层段异常低的热解峰温和高生成指数反映了超压的滞烃作用 ,超压及其滞烃作用是有机质热演化异常的主要原因 ,也是决定盆地天然气成藏过程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改造型盆地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沉积盆地的改造及保存,对有机质的演化和油气的生成、运聚、储集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研究沉积盆地的组合叠加、深埋、改造及消亡史,从盆地的基本概念入手认为:沉积盆地不完全是封闭性的洼地,也不完全保存于相对低洼的状态;在后期改造过程中,往往形成有统一特征的盆地群,并在地质历史中的不同阶段形成不同格局的盆地;作为油气地质研究和勘探单元的盆地,实际上是联片分布的沉积物和(或)沉积岩实体。根据沉积盆地的改造情况,将我国400多个沉积盆地划分为5类,其中Ⅰ、Ⅱ类盆地为上覆地层基本未被剥蚀的原型盆地,Ⅲ-Ⅴ类盆地为上覆地层遭受不同程度剥蚀和构造改造的改造型盆地。改造型盆地的油气储量分别占全国储量的一半以上和70%以上,且探明程度较低。因此,改造型盆地是今后我国油气勘探的主攻目标;研究改造型盆地的生储岩系,区域不整合及盆地改造中的多旋回开合,是打开改造型盆地油气地质勘探的钥匙  相似文献   

17.
地层水中苯系物的色谱分析方法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芳烃在地球化学中属较稳定的化合物。由于石油的形成、运移、聚集与地层水紧密伴存(生),石油中的单环芳烃不同程度的被溶解、扩散或以胶体状态存在于地层水中。因此,开展地层水中苯系物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对于探讨油气的运移、聚集规律和追索油气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松辽盆地北部变换构造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总被引:38,自引:4,他引:34  
松辽盆地北部变换构造包括交换断层和变换带.变换断层与正断层系直交或斜交.变换带包括同向超接、伺向平行、同向趋近、共轭发散超接、共轭会聚超接及共轭平行六种.变换断层由基底先存断层活化或薄弱带活化所造成.它们对断陷盆地轴向构造变化起控制作用,对沉积物和油气分布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对塔中地区石油地质条件的认识   总被引:26,自引:6,他引:20  
区域地质和石油地质分析证明塔中地区基本具备形成大油气田的必要条件.塔中隆起形成早,后期持续稳定发展,下古生界巨型构造发育;石炭系泥岩盖层之下具有多套生储盖及其组合,石炭系下部不整合是塔里木盆地构造演化和油气成藏等方面最重大的事件.构造演化的特殊性和丰富多采的油藏类型造就塔中地区石炭系泥岩盖层之下区域分布广泛的复合油藏体系.对塔中地区油气勘探要整体考虑,运用三维立体交叉式综合勘探.  相似文献   

20.
伊宁盆地类型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伊宁复合盆地成生发展可划分为石炭纪一早二叠世、晚二叠世和新生代3个构造发展阶段,相应地先后形成了孤内盆地、孤内残余盆地和远源碰撞山间盆地3种性质各异的原型盆地。弧内盆地属典型拉张型盆地,弧内残余盆地属地幔冷却收缩沉降盆地,生油岩系均较发育;远源碰撞山间盆地属压性盆地,生油岩系不发育。前两类盆地油气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