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无碱二元体系的黏弹性和界面张力对水驱残余油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惠芬  王刚  马文国  刘春德  王彦伟 《石油学报》2008,29(1):106-110,115
三元复合驱含碱驱油体系会大幅度降低聚合物溶液的黏弹性,引起地层粘土分散和运移、形成碱垢及导致地层渗透率下降。为此提出利用不加碱可形成超低界面张力的聚合物/甜菜碱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体系驱油。通过流变性实验及微观模型驱油实验,分析了表面活性剂对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体系黏弹性的影响和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体系的黏弹性及界面张力对采收率的影响。对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体系提高水驱后残余油采收率机理的研究表明:在驱替水驱后残余油过程中,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体系利用了聚合物溶液的黏弹特性和表面活性剂的超低张力界面特性,水驱后残余油以油丝和乳状液形式被携带和运移,随着二元驱油体系的黏弹性的增加和界面张力的降低,水驱后二元驱后的采收率增加,降低界面张力的驱油效果(指达到超低)比提高体系的黏弹性的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2.
锦州油田无碱二元复合驱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锦州油田的条件及开采现状,进行了α-烯烃磺酸盐类表面活性剂HDS及SNF聚合物组成的二元复合体系(SP)提高采收率的室内研究。考查了HDS表面活性剂的界面张力特性以及吸附特征;进行了二元复合体系的界面张力、表观黏度及岩心驱替等实验。结果表明:HDS表面活性剂油水平衡界面张力可以降低到超低数量级(10-3mN/m),吸附损失小(0.2%浓度HDS≤2.0 mg/g);二元复合体系油水平衡界面张力也能达到超低;黏度保持率高(≥90%),配伍性好,相对水驱提高采收率20%以上。故HDS表面活性剂是性能优良的表面活性剂,HDS与SNF聚合物组成的无碱二元复合体系能大大提高锦州油田的采收率,无碱二元复合驱是适合锦州油田开发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3.
二元复合驱体系性能及微观驱油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凤华 《石油地质与工程》2012,26(1):105-108,111,9
无碱表面活性剂加聚合物的二元复合驱油体系能与原油形成超低界面张力,相对于三元复合驱来说,配方中去掉了碱,可以最大限度发挥聚合物的粘弹性,减弱腐蚀、结垢现象。研究了无碱表面活性剂理化性能,在试验区油水条件下,对其进行了配伍性、稳定性、抗剪切性、乳化性、流变性、粘弹性等方面的评价,同时从微观进行了提高采收率驱油机理研究,为二元复合驱体系大规模矿场试验提供依据。二元复合驱室内驱油实验提高采收率1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4.
夏惠芬  马文国  李丹  王刚  胡锦强 《钻采工艺》2007,30(3):99-100,110
针对三元复合驱中的碱大幅度降低聚合物溶液的黏弹性,降低波及效率和驱油效率,含碱驱油体系引起地层黏土分散和运移、形成碱垢、导致地层渗透率下降等问题,利用不加碱可形成超低界面张力的聚丙烯酰胺/两性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体系,通过人造岩心驱油实验,研究了聚表二元复合体系提高水驱后残余油采收率的可能性。研究表明,聚表二元复合体系在驱替水驱后残余油中,可以同时发挥活性剂的超低界面张力特性和聚合物溶液的粘弹特性,使得该二元体系的采收率高于单一的表面活性剂体系和聚合物驱油体系,并且二元体系的聚合物浓度越高,采收率越高。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二元复合体系中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将甜菜碱型(S1)、阴离子型(S2)、脂肽生物型(S3)、非离子-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S4)4种表面活性剂分别与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组成二元复合体系,通过测定体系的黏度、油水界面张力、乳化性与岩心驱油实验,分析表面活性剂提高采收率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二元复合驱中,表面活性剂对体系黏度有影响,但影响很小,最终决定体系黏度的是聚合物。4种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均具有双亲结构,可以降低油水界面张力至10-3mN/m,促进油水乳化。二元复合驱的采收率较单一聚合物驱采收率高。S4/HPAM二元体系可将油水界面张力降至2.4×10-3mN/m,形成的油水乳状液黏度最高,稳定性最强,提高采收率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无碱二元体系提高采收率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针对三元复合驱含碱驱油体系引起地层粘土分散和运移、形成碱垢、导致地层渗透率下降,碱还会大幅度降低聚合物溶液的粘弹性,从而降低波及效率等问题,利用不加碱可形成超低界面张力的聚丙烯酰胺-两性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体系,通过可视化仿真岩心驱油试验和人造岩心驱油实验,研究了该二元复合体系的驱油效果。研究表明:在驱替水驱后残余油中,聚合物-两性表面活性剂二元体系可以同时发挥活性剂的超低界面张力特性和聚合物溶液的粘弹特性,使得该二元复合体系的采收率高于单一的表面活性剂体系和聚合物驱油体系。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疏水缔合聚合物/碱/表面活性剂三元复合驱体系与大庆原油形成低界面张力的特征.结果表明,在降低界面张力方面,碱与表面活性剂间存在显著的协同效应;疏水缔合聚合物具有一定的降低油水界面张力能力,其对三元复合驱体系的平衡界面张力影响不大,对体系的动态界面张力具有比较显著的影响.碱、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对琉水缔合聚合物三元复合驱体系/大庆原油间界面张力有很大影响,碱和表面活性剂最佳质量分数分别为1.0%~1.2%和0.1%~0.3%.  相似文献   

8.
以往为了达到超低界面张力,复合驱大多使用较高质量浓度的表面活性剂,通常为1 000~3 000 mg/L,不仅增加了成本且未必能取得好的驱油效果。为了探究低质量浓度表面活性剂的驱油效果,设计了低质量浓度表面活性剂的复合驱物理模拟实验。静态实验结果表明,在低质量浓度表面活性剂条件下,油水界面张力可达到10-2mN/m数量级及以下,加碱后,界面张力更低;碱和表面活性剂都会对聚合物的粘度和粘弹性产生影响,碱在较高温度下会大幅度降低复合体系的粘度和粘弹性。驱油实验结果表明,与水驱相比,在所选择的低质量浓度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中,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复合驱和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三元复合驱均可提高采收率19.5%以上,三元复合驱的驱油效果最好,提高采收率21.8%以上。这表明低质量浓度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驱油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9.
无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复合驱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无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复合驱可避免碱引起的结垢、乳化、腐蚀等负面作用,降低投资和操作成本,是具有应用前景的化学驱提高石油采收率新技术。目前存在主要问题有:缺少高效稳定的活性剂工业化产品,驱油机理及主要影响因素理论研究薄弱,评价方法不健全,矿场试验少、技术风险较大。影响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复合驱驱油效率的主要因素有体系黏度、界面张力、乳化强度等,二元体系具有较高的黏度是提高采收率的重要保障,体系油水界面张力越低驱油效率越高,体系乳化性能也显著影响驱油效果。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复合驱矿场试验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提高配方适应性、驱油剂产品质量稳定性,优化注入方案,加强现场监测和跟踪调整等。  相似文献   

10.
微生物—三元复合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碱和合成的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驱(AS)是一项带有方向性的廉价的提高采收率技术。在碱和表面活性剂的水相混合体系中再加入聚合物形成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三元复合驱(ASP)可以进一步提高石油采收率。原油中的酸性物质与三元体系中的碱中和,在油水界面形成活性物质,降低油水界面张力(IFT)。本文所描述的三元复合驱和微生物技术的结合方法对单独三元复合驱不能起作用的原油应用该项技术是一项经济有效的创新技术。这项技术是基于微生物可以改变原油;产生酸性物质如羧酸,并在油水界面上被碱混合物中和。应用氧化烃类微生物;比如节杆菌(arthrobacter.sp),在实验室摇瓶论验中发现原油样品中酸含量增加。测量微生物处理过的原油和碱/表面活性剂混合物之间的悬滴界面张力低于没有利用微生物处理原油的值。对于用节杆菌处理过的原油;界面张力从0.327mN/m(未处理)降到0.07333mN/m。为了优化该项技术,筛选了多种微生物。并开展了岩心驱替实验,定量确定原油采收率。应用微生物驱和三元复合驱技术进行的实验室岩心驱油实验表明,微生物驱和三元复合驱结合技术的原油采收率比单独微生物驱和单独三元复合驱的都高。经微生物预处理的采油方法,原油采收率的提高值与微生物处理的原理酸含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1.
对三元复合驱驱油机理 ,过去大部分人认为油水间之所以能产生超低界面张力 ,是因为碱的加入与表面活性剂产生协同效应而引起的 ,而对协同效应的作用机理我们并不很清楚。通过对低浓度表面活性剂三元体系相态的研究认为 ,油水之间产生超低界面张力是由于表面活性剂在油水界面的富集而形成了中间相 ,中间相既具有亲水特性又具有亲油特性。因此 ,它与上相油和下相水都能形成超低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富集中间相的存在不仅揭示了低浓度表面活性剂三元体系超低界面张力的成因 ,进而在三元复合驱驱油机理认识上取得重要突破 ,而且还为三元复合驱数…  相似文献   

12.
二元复合体系的界面张力对提高驱油效率具有重要作用.通过研究无碱二元复合体系与大庆油田萨中开发区脱水原油之间的界面张力,探讨了注入水质、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质量浓度、表面活性剂类型、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和原油组分等因素对二元复合体系界面张力的影响,同时给出了不同二元复合体系瞬时界面张力值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类型和质量分数对界面张力的影响较大,油田注入水质、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和原油组分分别对瞬时界面张力值和平衡界面张力值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聚合物质量浓度对界面张力的影响不大.实验结果对于明确形成超低界面张力的条件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潘逸平  葛际江 《油田化学》2019,36(3):428-433
为降低无碱二元复合驱的油水界面张力,同时保持聚合物溶液的黏度,针对胜利ST油田的地层条件,研究了表面活性剂油酸酰胺羧基甜菜碱(OAB)、烷醇酰胺(WCXA)对疏水缔合聚合物(AP)溶液的黏度及其与胜利油田原油界面张力的影响,评价了复合表面活性剂与AP组成的二元驱油体系的驱油性能。结果表明,单一的WCXA或OAB与AP组成的二元体系与原油间的界面张力达不到超低值。WCXA与OAB复配可产生协同效应,增加WCXA的比例可以提高体系的黏度保留率,而增加OAB的比例有利于油水界面张力的降低。当WCXA与OAB复配质量比为3∶1、复合表面活性剂加量为0.1%~0.4%、AP加量为0.15%~0.25%时,油水界面张力值可在2 h内降至10~(-3)m N/m数量级,且体系黏度保留率为102%~111%。配方为0.25%AP、0.4%复合表面活性剂的复合体系可在水驱基础上提高采收率36%,驱油效果良好。图11表3参29  相似文献   

14.
针对辽河油田区块的油藏条件,在室内进行了无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复合二元驱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研究。对聚合物(P)进行了基本参数的检测,确保聚合物达到驱油聚合物的行业标准;对3种表面活性剂YD,J16,BH进行了筛选,优选出对该地层原油具有最佳降低界面张力效果的表面活性剂YD;将筛选出的表面活性剂与聚合物复配组成二元体系,并得出最佳配方:0.16%P+0.15%YD。筛选出的二元体系可以使油水界面张力降至<10-3mN/m,并具有长期稳定性,采用无碱二元驱可以大幅提高原油采收率,增幅>10%。  相似文献   

15.
驱油剂对弱碱三元采出液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碱、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对石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弱碱体系三元复合驱采出液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油水动态界面张力随表面活性剂和碱含量增大而降低;在表面活性剂和碱共同作用下,模拟三元复合驱采出液油水动态界面张力下降显著;加入聚合物会使油水动态界面张力升高,但与碱和表活剂相比,聚合物对油水动态界面张力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改性碱木质素ML(自制 )作为三次采油表面活性剂和石油磺酸钠复配 ,与原油产生超低界面张力条件并进行了岩心驱替试验。结果表明ML能和石油磺酸钠、碱、聚合物配合将油水界面张力降至超低范围 ,用改性木质素代替 50 %ORS 41表面活性剂 ,复合驱采收率可达到 2 0 %左右 ,略高于纯ORS 41三元复合体系的复合驱采收率 ,使用改性碱木质素可较大幅度地降低驱油成本 ,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低碱三元复合驱油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针对三元复合驱体系在表面活性剂浓度一定的情况下,碱和聚合物浓度变化对体系粘度、界面张力有一定的影响,根据驱油效率实验,优选出三元复合驱体系中碱的最佳浓度范围。结果表明,就该实验所采用的三元复合体系。在考虑超低界面张力的同时,必须考虑体系的粘度,其超低界面张力并不是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8.
无碱二元复合驱油体系室内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实验筛选了适合无碱二元复合驱油体系的最佳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并在70℃下对该体系的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聚合物浓度为1 200mg/L、表面活性剂浓度为1 500mg/L形成的二元复合驱油体系,油水界面张力可达到0.002 17mN/m,粘度可达到16.8mPa.s;该体系具有一定的耐温性和耐盐性,适合在70℃、矿化度5 000~15 000mg/L的油藏使用;物模驱油实验结果表明,水驱后注无碱二元复合驱油体系可提高采收率32.17%。  相似文献   

19.
针对二元驱中采出液成分复杂、稳定性高、油水分离难度等问题,对二元驱采出污水组分对水性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表面活性剂的加入增加了含油污水油水分离的难度,且浓度越高,沉降分离的效果越差;同时表面活性剂能够使油水界面的界面张力降低,使油滴表面Zeta电位绝对值增加,但对油水界面剪切粘度几乎无影响;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体系中,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及水中悬浮物形成了具有类似"晶体"结构的热力学不稳定体系。  相似文献   

20.
无碱驱油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无碱条件下,研究一种新型石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组成的二元复合体系.进行了物理模拟驱油试验,分析其粘度及对大庆第三采油厂脱水原油界面张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二元无碱配方体系的粘度明显高于三元含碱的配方体系;以大庆油田馏分油为原料的石油磺酸盐和聚合物组成的二元无碱体系.第三采油厂脱水原油的界面张力小于10^-3mN/m的无碱配方体系的物理模拟驱油试验,比水驱提高采收率20%以上。初步证明了二元无碱复合驱油体系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