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船舶行业是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我国船舶工业一直发挥着劳动力成本较低的优势,而在技术能力、管理水平、生产效率上与日韩造船企业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2.
船舶建造产业是一种技术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这一产业对于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以及提升国防实力都具有重要意义。在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船舶建造产业也面临着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更为激烈的竞争,为此,对船舶建造技术及管理方法做出研究与探讨,对于船舶建造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对船舶建造技术发展现状做出论述的基础上,围绕CIMS在船舶建造管理工作中的实施,对船舶建造管理工作的优化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3.
近日,国防科工委先后印发了《船舶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船舶配套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和《全面建立现代造船模式行动纲要(2006-2010年)》. 上述三个关于船舶工业发展的重要文件,分别对"十一五"时期我国船舶工业在科技发展、配套业发展和建立现代造船模式方面的工作进行了部署,旨在进一步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和跨越,增强船舶科技整体实力;提高本土化船舶配套产品装船率,推动造船与配套协调发展;努力解决阻碍我国建立现代造船模式的薄弱环节,尽快提高我国船舶工业制造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船舶工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4.
《工具技术》2007,41(2):48-48
船舶工业是典型的军民结合型战略性产业,是为水上交通和海洋资源开发提供技术装备的现代综合性产业。“十五”期间,科技创新在提高我国船舶产业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推动我国船舶行业快速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使我国船舶工业竞争力明显提高,产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历来以"劳动密集型"著称的我国船舶制造业,当今正朝着"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劳动密集型"的三密集产业转型;国际船舶市场强劲的前进势头为我国船舶业产品登上世界舞台创造了良机,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金融风暴席卷全球,投船舶业原本晴朗的天空顿时阴云密布,船东纷纷撤军.又给方兴未艾的我国船舶制造蒙上了一层阴霾,当机遇与挑战并存,是选择义无反顾勇往直前,还是谨慎行事伺机而动,是值得我们关注思考的问题,在这场危机中,中国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又该如何面对?  相似文献   

6.
日前国务院印发《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13-2015年)》,为我国船舶企业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焊接作为船舶制造中的关键技术之一,不仅影响船舶制造质量,而且影响造船周期,因此船舶制造中焊接的高效化、自动化是实现船舶工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因素之一。为此,本刊特邀请船舶制造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就船舶制造中的高效焊接技术进行探讨,望广大读者能够从中有所收获。  相似文献   

7.
正一、简要回顾近二十多年的历程众所周知,船舶焊接技术是我国船舶工业发展中的重要技术之一。船舶工业高效焊接技术指导组在1986年诞生至今已二十多年,经历过这不平凡的二十多年,国际上造船市场出现了一轮百年不遇的高度兴旺期。我国船舶工业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抓住了机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使我国一跃成为了世界第一造船大国,这其中也有船舶工业高效  相似文献   

8.
随着造船技术不断发展,特别是近年来以自动化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以及各种新工艺、新材料的广泛使用,造船技术在集成和高技术基础上不断创新,现代船舶工业已发展成为高技术支撑下的现代产业.船舶的绿色设计、绿色制造技术成为了当前船舶制造的高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9.
"现在中国船舶出现集体井喷式发展,从整个造船行业的发展历史来看,造船模式从传统的船舶工业到现在的船舶工业以及未来的船舶工业,不论是在生产模式还是主导技术上都会有相应的转变.现在国家倡导向现代造船模式转变.我们上海船厂正加快步伐做好转变,大力发展信息技术、智能敏捷技术,并集中优势向未来的虚拟制造技术领域探索."李宏海从当前船舶行业发展的角度与记者展开了对话.  相似文献   

10.
船舶工业是现代大工业的缩影,是一个国家技术水平的标志。船舶工业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是一个具有技术、资金、劳动力密集的产业,更是我国海军装备建设的基础。因此,船舶工业是关系到国防安全及国民经济建设的战略性产业。“十五”期间,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承担着多项国家重大军品型号批产研制任务,是我国国防建设的中坚力量。与此同时,两大集团根据国际市场变化,及时调整出口策略,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积极参与世界船舶市场竞争,现已先后承接了30万吨超大型油船(VLCC),5618TEU集装箱船等一批高技术高附加值…  相似文献   

11.
正2014年5月15~16日,由中国船舶工业高效焊接技术指导组、中国造船工程学会造船工艺学术委员会以及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焊接分会主办的"中国船舶工业高效焊接技术指导组研讨会暨第五届中国船舶与海洋工程焊接技术发展论坛"在上海小南国花园酒店顺利召开。来自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外高桥造船公司、沪东中华造船(集团)公司、江苏科技大学等全国主要船舶与海工制造企业、院校及研究  相似文献   

12.
纵观“十五”期间,我国船舶行业抓住了国际造船市场发展的大好机遇,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取得了辉煌成就。“十一五”期间,面对快速发展的中国船舶制造业,从南、北两大造船集团到沿江、沿海的省份都在筹建新的造船基地,船舶工业正步入了新一轮的高速增长期。同时,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中国船舶制造业焊接技术的迅速提升,已成为推动我国造船总量快速增长的助推器,中国的船舶工业将朝更快、更优、更强的发展方向开始新的启航。《机械工人》作为热加工行业的品牌媒体,始终关注着中国船舶工业的未来,关注着船舶焊接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为此,特在本期推出“聚焦长兴岛,关注船舶焊接技术”策划专辑。该专辑旨在为焊接行业、长兴造船基地中标企业与各大船厂之间创建一个良好的交流沟通平台,使广大读者透过专辑中的七大版块,从不同层面、多角度了解筹建中的长兴造船基地中标企业情况和船舶焊接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最后,衷心期望您在本策划期中有所获益!  相似文献   

13.
1.船舶Xi业发展概况船舶工业被日本称为综合工业之冠,船舶工业的发展可以带动冶金、机械、电子、化工等97个相关产业和部门。现代舰船技术复杂、精度要求高,涉及导航、水声、光学、通信、电子等众多专业,覆盖了高、精、尖技术领域,是一个国家综合技术实力的体现。目前,全国船舶行业有企事业单位2000多家,隶属14个部门,分布在20多个省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船舶工业充分利用世界科技资源,在引进消化吸收世界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大力开展国产化,开发自己的名牌产品,进入国际市场,走引进一出口一创新一再出口的科技创新之路。十几…  相似文献   

14.
在构思本期“船舶焊接技术特别策划专辑”之初,面对快速发展的中国船舶制造业,面对从南、北两大造船集团到沿江、沿海的省份都在筹建新的造船基地,船舶工业正步入新一轮的高速增长期的大好局面,我们在深刻地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我国加入WTO后使造船业更深入地投入到国际竞争中去,使造船业走向世界变成了现实。那么在现代船舶行业中焊接作为造船中最关键的技术之一,能否满足我国造船总量快速增长的需求?能否为我国船舶工业的快速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船舶配套业是指生产和制造除船体以外的所有船用设备及装置的工业.它与船舶总装业、船舶修理业共同组成完整的船舶工业。船舶配套产品的价值约占船舶总价值的三分之二.在船舶工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提升船舶配套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是打造世界造船强国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
历来以“劳动密集型”著称的我国船舶制造业,当今正朝着“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劳动密集型”的三密集产业转型,国际船舶市场强劲的前进势头为我国船舶业产品登上世界舞台创造了良机,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使船舶业原本晴朗的天空顿时阴云密布,船东纷纷撤军.  相似文献   

17.
纵观“十五”期间.我国船舶行业抓住了国际造船市场发展的大好机遇,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取得了辉煌成就。“十一五”期间。面对快速发展的中国船舶制造业。从南、北两大造船集团到沿江、沿海的省份都在筹建新的造船基地.船舶工业正步入了新一轮的高速增长期。同时,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中国船舶制造业焊接技术的迅速提升,已成为推动我国造船总量快速增长的助推器,中国的船舶工业将朝更快,更优、更强的发展方向开始新的启航。[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咸屹 《中国机械》2014,(16):169-170
文章提出了符合现代社会发展对环保的要求和符合我国造船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船舶绿色制造技术的概念,并论述了绿色设计、绿色生产和绿色管理在船舶工业中的应用,展望船舶绿色制造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社会各行业对互联网技术要求不断提升,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通过完善计算机工程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对船舶工程技术信息服务平台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可以进一步促进船舶工业与互联网的连接,推动船舶行业快速发展。基于此,根据船舶行业技术信息需求,对船舶工程技术信息服务平台进行研发与分析。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船舶工业的快速发展,自动化、大型化成为船舶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对动力系统的容量需求也越来越大,对发电机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虽然船舶电机技术在不断完善,但由于设备本身具有的复杂性和人为误操作引起的故障也时常发生。对此,准确分析船舶发电机的常见故常并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有利于我国船舶行业的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