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某采用球型喷口分层送风与局部区域地板送风相结合空调方案的圆柱形高大建筑空间,采用数值仿真技术对多种风口布置方案下的室内热环境进行了模拟,分析比较了各方案下室内温度场和速度场分布的均匀性和漩涡强度,提出了使气流涡旋弱小化或发生于上部非工作区的喷口数量和布局,修正了负荷计算参数,提出了优化的系统总送风量,以满足工作区热舒适要求,获得一定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2.
在满足人体热舒适要求的前提下,通过对空调热舒适方程的仿真分析,建立了空调系统环境参数的舒适空间,确立各参数对舒适性指标的影响程度;通过对空调建筑房间冷负荷计算分析,验证了空调系统在热舒适环境参数空间内存在一定节能潜力。  相似文献   

3.
基于能量平衡分析,阐明了分层空调系统制冷机组所承担的冷负荷与排风温度的反比关系。将回风口与排风口分开布置,有利于排风气流带走更多室内对流得热量,从而提高排风温度,减少制冷机组所承担的冷负荷,提高系统的节能潜力。在人工气候室内,对不同回风高度下分层空调系统的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回风高度由房间顶部下降至人体活动区域,环境热舒适性变化不大,人体头脚高度的空气温差略有增大;同时,由于回风温度降低,排风温度升高,系统节能潜力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
以典型高校四人宿舍为研究对象,改变宿舍内传统的空调送、回风形式,并考虑热源和人体呼吸产生的CO_2气体,通过CFD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五种工况下送、回风口相对位置和送风速度对人体热舒适性、室内CO_2浓度分布及通风效果的影响。模拟结果发现,工况1置换通风在污染物去除和能量利用方面非常有效,但在送风速度较小时,会感到局部不舒适,若采用该种工况,应避免使用较小的送风速度;当室内送、回风口相对高差小于工况1时(工况2~工况5),增大送风速度不会减小室内CO_2质量分数,但可以使得送入人员区气流得到充分利用。随着高校宿舍内各种新型空调形式的应用以及校园资源配置逐渐完善,绿色节能的空调系统和末端送、回风口优化布置在宿舍内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和巨大的潜力,理论研究结果可为高校宿舍内空调送风形式的比选提出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介绍某个剧场建筑的空调通风系统设计,阐述了在此类建筑的系统设计过程中所会遇到的各类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分析并介绍了设计中所采取的相应措施和处理方法。重点对观众厅,舞台等高大空间在空调系统设计中存在的气流及噪声等问题,根据其不同空调空间的建筑特点,提出观众厅采用座椅送风与高空排风相结合的方式,舞台区分层布置空调并配合使用旋流风口,控制风管风速等一系列措施来达到整个空调系统在舒适性、使用性及节能效果上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6.
兼顾人体热舒适和建筑节能的要求,对目前车站高大空间空调气流组织的数值模拟研究报道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人们对高大空间建筑室内热舒适要求高于居住建筑和办公建筑;从满足人体热舒适角度出发,空调送风加地板辐射供冷方案适于夏季满员工况,地板辐射供热加空调加湿方案适用于冬季满员工况;高大空间的空调系统适宜采用上送上回的送风方式,其温度场和速度场均优于上送下回的空调送风方式;在高大空间内设置分层空调系统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空调能耗,且分层空调中送风速度对分层界面的位置影响较大,送风温差对高大空间分层空调的温度分布和流场分布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以唐山某购物广场建筑为例,分析了该购物广场建筑空调系统的特点,调研了目前该购物广场空调区域的舒适性及空调系统的能耗现状,得知该购物广场空调舒适性较差、空调能耗所占比重较大,存在很大的节能潜力。进而从空调系统的设备选型、空调区域室内参数设定、空调系统的新排风的能量利用、空调系统的划分等几个角度,提出了对于购物广场类建筑空调系统的节能策略,为唐山地区购物广场类建筑空调系统的节能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基于人体生物热方程,采用两节点模型,提出了采用对流、辐射及人体热平衡耦合求解方法模拟人体温度分布及侧送风空调房间热环境。考虑了人体对流及辐射的影响,采用耦合求解及太阳射线追踪法计算室内人体周围的热环境参数。研究了室内速度分布、温度分布规律,同时计算出室内PMV,PPD的值,分析了室内人员的热舒适性情况。模拟结果表明:依据耦合求解法获得的人体表面温度分布模拟结果与相关文献结果吻合较好;室内风速和温度对人体热舒适性的影响很大;对于采用同侧侧送侧回气流组织形式的空调房间,在送风口近端人体的热舒适性较差,而远离送回风口端的热舒适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侯书新  郝学军  李锐 《山西建筑》2012,38(27):140-142
分析了美术馆美术作品与室内热湿环境的关系,针对美术馆类大空间建筑空调设计与室内热湿环境的特殊性,提出美术馆空调设计标准应参照舒适工艺性空调进行设计,既要考虑人体的舒适性,又要满足美术作品的要求,使空调系统具备室内温湿度同时控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建筑事业的发展,高大空间公共建筑不断涌现,该类建筑一般跨度大、层高较高、功能复杂且人员密集,对空调系统的设计参数、温度场分布、气流组织形式以及热舒适性等均有特殊要求。本文结合某高校综合体育训练中心空调系统设计,阐述高大空间空调系统设计要点、节能措施以及分层空调系统的特点及应用。  相似文献   

11.
首先通过对比南京某办公建筑典型房间室内热环境的实测值(含过渡季自然通风工况和夏季空调+风扇工况)和基于CFD软件PHOENICS的模拟值,验证了模拟方法的可行性;然后重点研究在办公建筑中将空调与电风扇相结合的室内热环境调节策略,基于PHOENICS对不同调控方案(空调+吊扇、空调+落地扇)进行模拟,分析对人体热舒适的影响;最后运用建筑能耗模拟软件De ST定量评价各调控方案的节能潜力。研究结果表明:在办公室内通过适当调高空调设定温度并利用电风扇来提高室内空气流动速度,可在满足热舒适的同时显著降低空调能耗;相对湿度为60%时,相对于仅采用空调的方案,空调+落地扇的调节策略可在满足热舒适的同时实现节能53.7%。  相似文献   

12.
大空间建筑室内气流组织数值模拟与舒适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分别对采用百叶侧送侧回、喷口侧送侧回、散流器顶送下回、分层空调、置换通风方式的大空间建筑空调室内气流的速度场和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其结果进行了实验验证。根据ADPI指标对这几种送回风方式进行了热舒适性评价.结果表明,分层空调和置换通风是大空间建筑中较好的气流组织方式。  相似文献   

13.
针对高大空间建筑的空调负荷特性和室内环境需求,仅营造人员活动区热湿环境的就地空调方案较为节能舒适.介绍了地台式空气分布装置的研发、实验测试和模拟分析.该装置送风气流均匀,侧送气流能形成温度适宜、稳定均匀的地面"空气湖",顶送气流能形成贴幕墙的竖向"空气帘",同时能营造出良好的竖向温度分层.装置设计美观、安装检修方便,适...  相似文献   

14.
为了了解上海世博园建筑室内空调环境状况和行为节能情况,采用实测方法对上海世博园13栋建筑的夏季室内空调环境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一些被测建筑的夏季室内空气温度偏低,最低室温为21.7℃;对于南方湿热地区的剧场建筑,采用开敞式建筑方案不利于室内热舒适环境的营造和节能,且仅利用自然通风和蒸发冷却降温手段难以营造出满足人体基本热舒适性要求的室内环境;展厅观众人数快速增加时室温变化较大,但相对湿度变化较小;一些展馆外门常开,冷风渗漏现象比较严重,加强行为节能是展馆建筑节能设计和运行管理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空调系统的作用点及其舒适性节能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室内热湿环境各对人体的综合影响的角度分析了人与空调系统的关系,指出了空调系统的作用点应该是人而不是室内空气,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以人为作用点的空调系统的舒适性和节能性,结论是以人为直接作用对象的空调系统舒适性好,节能性显著。  相似文献   

16.
根据夏季室外气象条件提出了不同的空调通风策略,采用CFD方法对不同策略下的计算工况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合半开敞高大空间建筑的特点,从满足人体热舒适性和节能两个方面对模拟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为该站台的通风空调系统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通过CFD模拟了风扇调风作用对典型建筑室内风场的影响,将调风作用下室内风速的调节区间作为研究依据。以PMV作为热舒适性的评价指标,研究了典型人体活动状况下,空调及空调加风扇调风两种工况下的风速和温度等因素的耦合关系,得出了引入风扇调风后满足热舒适性标准时的室内温度值,分析了风扇调风措施对建筑节能的影响及节能潜力,并提出了相关的节能建议。  相似文献   

18.
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热系统具有节能和舒适等优点,逐渐应用于居住建筑的采暖工程中。针对高大空间建筑供暖工程,为满足较大设计热负荷,提出将地面辐射供暖系统与市政供暖系统直接连接,并通过供热系统寿命、热舒适感和地面温度均匀性等方面分析论证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在国内正处于推广应用的关键时期,其目的是以最小的能耗来满足室内的舒适性要求,然而现有研究多集中在设计、规划阶段的模拟分析。针对此,以寒冷地区某示范项目为案例进行实测研究,基于其室内外环境、分项能耗、机组设备运行等多维监测数据,探索其在不同运行策略下的舒适性和能耗响应特性,提出能够满足其舒适性与节能要求的空调运行策略。结果表明,在超低能耗建筑独有的响应特性下,空调末端混合温度设置运行策略最能满足人体的热舒适性需求,且利于节能;间歇运行策略利于节能,但其机组和水泵的启停波动频繁;考虑寒冷地区的冬夏负荷差异,其空调系统应设置为大小机组,冬季供暖工况时运行小机组来提高系统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20.
以RWI和PD为人体动态热舒适性评价指标,通过实验分析了动态横流影响下空调送风喷口下方区域典型测点动态热舒适特性。从喷口下方竖直方向和1.5m高水平方向各测点的实验结果可知,动态水平横流的作用使各测点的RWI值和PD值均向舒适值域趋近。由理论分析可知,单纯从RWI和PD指标出发,即使气温在32℃情况下,环境风速在0.65~2m/s范围内,仍能满足人体动态热舒适性要求。横流对空调送风的耦合作用能改善人体动态热舒适性,同时可提高送风温度,实现空调系统的节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