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了校企双主体育人,开展"现代学徒"教育管理研究,为推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提供基础保障。本文通过分析中职学校开展现代学徒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的窘境,根据中职学生的特征,研究了现代学徒制背景下中职学生教育管理对策,以提高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下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的发展模式需要校企合作实行现代学徒制教学,强调校企合作共同探索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是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重要任务,教育教学质量是高等职业院校发展永恒不变的主题,现代学徒制作为一种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能有效地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也有效的弥补学校职业教育资源的不足。在通过制定实施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招生招工一体化、人才培养制度和标准、校企互聘共用师资以及对现代学徒制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可喜成果,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本文就如何对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的实施进行有效的监督、检查、评估、指导,建立合理完善的现代学徒制,提出讨论。  相似文献   

3.
现代学徒制是目前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本文以汽车车身维修技术专业为例,具体介绍了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学徒制试点人才培养实施过程,阐述了汽车车身维修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文章为汽车车身维修技术专业及相关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提供借鉴,对现代学徒制内涵建设具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现代学徒制运行模式是推动职业教育内涵发展,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培养更多适应性强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手段。四川汽车职业技术学院以现代学徒制试点为契机,结合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特点,对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有一些问题,可为其他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以金光制浆造纸集团APP(中国)与我院在广西钦州市金桂纸业公司推出"圆梦计划"助学项目为例,采用现代学徒制模式实施"圆梦计划",本文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组织形式、课程体系重构、双导师团队打造等方面对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研究与制定,拟为金光自动化现代学徒制试点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为例从现代学徒制的实施背景、主要目标、工作过程、改革策略、三方责任、条件保障、存在问题几个方面对现代学徒制技术型人才培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现代学徒制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培养企业迫切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7.
现代学徒制项目的推进有助于满足高职教育为合作企业培养个性化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需求。通过分析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在宠物养护与驯导专业的实践,对现代学徒制合作模式及效果进行探讨,旨在为今后现代学徒制的有效应用及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推广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借鉴德国双元制成功经验开展校企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试点,并创新"二元制"职业教育试验模式,针对校企联合培养过程存在的问题提出可操作性策略以激励企业参与积极性,这种有益的学徒制尝试对于高职教育发展和经济建设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老师,老师的联合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技能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在运行过程中进行了大胆的改革,进行了相关探索现代学徒制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
人才培养是科技发展与新时代建设不可或缺的因素,我国正在推行的现代学徒制其目标就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并且针对性地输出人才资源。在此背景下,以现代学徒制为切入点,根据数控技术专业现阶段现代学徒制情况,概述现代学徒制特点和数控专业实施必要性,然后提出数控专业现代学徒制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可行性强的对策建议,旨在推动现代学徒制发展,提高我国数控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1.
依托广东省和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开设康复设备制造与维修方向,探索康复设备制造与维修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康复设备研发与制造相关行业企业工作岗位用人需求,与企业联合开展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构建与实践,为校企联合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提供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湖北工程职业学院深入开展校企合作,与行业龙头企业共同组建产业学院——上达电子学院,破解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教学管理的突出现实问题,凭借产业学院全面推进电气自动化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黄石地区的职业院校实现产教深度融合,化解重点企业招工难、稳工难题,探索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推扩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3.
现代学徒制是近几年我国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双主体"共同育人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针对机械制图课程,进行了现代学徒制背景下从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应用实践等方面的探索实践,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企业新型学徒制作为一种基于企业需求的职业教育模式,能进一步发挥企业的主导作用,拓宽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途径,对于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广西机电技师学院作为第一批企业新型学徒制的试点单位,同时也是广西工业职业教育集团的重要成员,在实践企业新型学徒制办学模式的过程中,思考企业新型学徒制办学模式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探索基于职教集团背景下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培养模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前提和基础是现代学徒制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本文从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构建的主要依据和思路入手,重点分析了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现代学徒制专业课程体系基本组成以及构建方法,为我国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的构建提供典型案例,对于现代学徒制内涵建设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如今,西方经济发达国家成功运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模式已经在我国广泛兴起。基于现代学徒制,我国的职业教育与培养目标还存在着不一致的问题,例如社会认识、培养目标、培养途径、实习学生应受的待遇以及企业的参与热情不高等问题。基于此,本文从现代学徒制的特点出发,探讨优化高职机械类专业学生的培养途径,以此达到深化高职教育改革、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在智能制造大背景下,各大高职院校都在积极寻找和探索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现代学徒制作为当前一种校企深度合作的方式以及国家大力推进和发展的一个方向,对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提供了有效的路径和方法。以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框架、合作机制以及合作建设等方面,分析高职院校当前关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有效的实施策略,为其他院校提供可参考性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国家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的合作教育制度,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经济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战略。为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创新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要求和《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要求,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探索,着力构建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全面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的能力和水平。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进一步深化创新改革,将现代学徒制"双边融合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作为实践探索,即施行学校和饲料养殖企业双边联合教学、联合培养,形成学校与企业"双主体"育人,教师和师傅"双导师"教学,学生和员工"双身份"呈现,学校和企业利益"双赢"的"双边融合一体化"育人机制,创新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9.
在制造业的发展过程中,学徒制是一种高效的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当前的企业管理过程中,学徒制被广泛应用在各种岗位上,不仅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高技术人才,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工匠精神。正因如此才有现在学徒制这种模式,在当前它是一种先进的教育制度,以传统的学徒制为基础,通过高校与企业进行合作来培养人才。本文通过对现代学徒制下汽车营销与服务专学生的工匠精神培养进行了分析探究,旨在为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吴志亚  何旭丹 《装备制造技术》2022,(12):197-199+206
以江苏省无锡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与江苏扬子江船业集团公司的合作为例,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现代学徒制师资队伍建设,探索基于现代学徒制模式的造船高技能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共同制订“双向四段”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以企业岗位过程为导向的“1+X”证书的课程体系、基于现代虚拟仿真技术和船舶情景的教学环境和基于“工学交替、分段培养”的教学模式,通过双导师制形成校企互聘共用的管理机制、明确企业师傅的责、权、利来激发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性、落实专业教师企业实践锻炼制度加强教师的培养和考核、建立人才流动机制校企双向挂职锻炼等措施建设现代学徒制师资队伍。校企合作,依托江苏省现代化专业群,引入企业高工、行业专家,充实教师队伍,完善校内实训条件,形成“工学交替、分段培养”人才培养模式。对学校船舶工程技术专业1个班40名学生实行现代学徒制试点培养5年,40名学徒完成了学校所有课程的学习和企业实践,经过校企双方共同考核,全部获得学校颁发的学历证书,并获得船体放样、CCS焊工等资格证书。经过现代学徒制培养,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具备了很强的专业技能、岗位适应能力以及职业道德要求,能够很快融入到新的工作岗位,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