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根据洋山深水港区2009年~2013年水深、水文泥沙等现场观测资料,独创地从整体到局部分析了洋山港海域和四期工程水域的冲淤变化情况,为全球规模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的码头——上海港洋山深水港区四期码头的顺利开港提供了技术保障。主要结论如下:在围堰工程投产四年后,在新的工程边界条件控制下,洋山深水港区海域主通道继续表现为主通道西北部冲刷、小洋山前沿护岸水流的贯通、主通道中部及南部淤积的分布特征;颗珠山汊道的泄水出沙与四期工程前沿水域的持续冲刷,极大地减轻了主通道的泄水出沙压力,为四期工程水域疏浚增深的维持提供了天然潮动力。  相似文献   

2.
运用1997—2008新滩海域16个剖面的监测资料,分析了新滩海域海岸演变及冲淤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受黄河入海水沙量减少、河口流路分汊影响,新滩海域的边界条件不断发生改变,海洋动力影响相对增强,造成新滩海域整体不断被侵蚀。从剖面形态变化特征来看,孤东岸段S1—S3剖面和新滩中部S7—S10剖面为均衡侵蚀型;老河口附近S11和S12剖面为上冲下淤型。从剖面侵蚀过程来看,除河口附近轻微淤积外,孤东及新滩海域的其他剖面在-10 m以浅大部分表现为冲刷,在孤东海堤附近和清水沟老河口附近的岸段侵蚀尤为严重。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所在崎岖列岛海域水、沙运动规律和冲淤环境的调查研究,对港口建设过程中小洋山岛链3个汊道的封堵而导致汊道潮流量的丧失,港区淤积体的生成,进而引起洋山港区海床地形冲淤环境变化的过程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堵汊工程后,在新的边界条件下,经过水沙和地形冲淤的不断调整,原来“冲淤平衡、略有冲刷”的环境逐渐得到恢复,港内水深得到良好维护,确保了深水港的成功建设。  相似文献   

4.
岛群海域环境下泥沙运动及地形冲淤变化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立波浪、潮流共同作用下泥沙运动及地形冲淤积变化数学模型,并根据2007年4月份实测水文泥沙资料对模型进行了验证,验证表明,潮位、垂线流速、流向及含沙量过程的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良好;波浪、潮流共同作用下悬沙引起的冲淤变化与实测冲淤分布趋势基本一致,较好地复演了洋山港工程建设后海域流场、含沙量场和地形变化.运用该模型对洋山深水港西港区工程方案进行了数学模型研究,研究表明,汊道方案实施后,由于颗珠山汉道的存在,使得通道内水流向北偏移,使得通道北侧西部流速较工程前流速有所增加,使西港区地形基本保持冲淤平衡略有冲刷;颗珠山汊道的存在,能够继续保持目前通道南侧淤积,北部刷深的格局,对西部港区的建设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5.
黄河口清8汊河海域冲淤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清8改汊前后的水沙变化及特点,分析了新口门附近不同等深线的冲淤变化和拦门沙纵断剖面冲淤变化的特征,认为:①清8改汊后,来水来沙不平衡,水沙集中在汛期8、9两个月的1-2次洪水中;②浅水区等深线的推进距离大于深水区,并且不同等深线向海中推进的形状均为由曲变平;③清8改汊后尾闾河道主槽产生了一定距离的溯源冲刷,到2002年汛后拦门沙还未形成;④口门前缘海岸线不甚突出,河道滩槽高差较大,水流入海畅通,输沙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6.
洞庭湖冲淤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1956-1995年洞庭湖水文泥沙原型观测和地形测绘等翔实资料。运用输沙时量法和地形法对洞庭湖中淤变化进行了认真的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7.
2011年渭河综合整治实施以来渭河中游部分河段冲刷显著,为理清中游冲刷的主要原因,本次采用输沙率法、断面法两种方法计算不同时期河段、滩槽冲淤量的对比分析来探索中游河道冲刷原因;对比分析表明:渭河中游2003年~2010年期间冲淤变化是河道自然冲淤正常动态波动,近期2011年~2015年期间主要是综合整治人工大量取土扰动造成的,自然冲淤居于从属地位。  相似文献   

8.
2002年三门峡水库原型试验运用以来(近期),渭河下游冲淤出现"总体由淤转冲"的明显变化,综合整治前后均呈"上下冲、中间淤,总体冲"的冲淤分布。分析表明:综合整治前潼关高程下降是渭河下游冲刷最主要的影响因素,综合整治期间渭河下游冲刷量增大主要是大规模工程建设在河道内取土等人类活动造成的。建议近期河道治理中应适时在不利畸形河湾修建控导工程、加固或续建洪水顶冲工程,加强对不利河势的控导,确保岸坡稳定与防洪工程安全。  相似文献   

9.
漳河水沙运动及河床演变的复杂性,造成河道防汛工作的复杂性。通过对漳河河道历史资料分析和不同工况下的河床冲淤计算,研究河道冲淤变化及对防洪工程的影响,进而提出防汛保安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钱塘江基础空间地理信息数据与管理系统,通过Kriging法、反距离加权法等插值方法对钱塘江水下江道地形断面测点数据进行处理与对比分析,选择相应合理的插值方法,构建钱塘江水下江道地形。对于不同时段测点数值,建立时空数据分析、空间地形求差,建立水下冲淤分析模型,科学地掌握钱塘江水下江道地形在钱塘江洪(潮)作用下的地形变化数值与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1.
利用GIS技术,建立了珠江河口2000—2010年间不同时期的水下地形三维模型,以此作为基础资料,通过叠合分析计算不同时期的水下地形图,分析了4个区域10年来的岸线演变、冲淤变化和水下地形演变情况。结果表明,珠江河口在2000—2010年间总体呈现淤积之势,水动力和清淤疏浚工程成为珠江河口水下地形演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通过收集到的泥沙、潮汐、波浪和地形资料,对永定新河河口泥沙特性、泥沙来源和泥沙运移特性进行分析,在分析水流动力、泥沙起动和运移的基础上,对河口海域冲淤演变分析,初步揭示了永定新河口冲淤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3.
东辽河河道冲淤变化原因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东辽河河道冲淤变化原因浅析四平市水利局王玉哲,田喜龙公主岭市水利局张子文1基本情况东辽河是吉林省19条主要江河之一,是四平市最大的河流。发源于辽源市东辽县宴平乡安乐村小寒葱顶子山,流经四平市所属的公主岭、梨树、双辽三县(市)。在四平市境内河道长184...  相似文献   

14.
大丰港一期工程建成后,码头区出现码头北侧冲刷、南侧淤积的不对称冲淤形态,这种典型的冲淤形态对开敞海域强潮海区大型泊位码头的平面布置具有极大的启示作用。本文总结了一期工程码头区的冲淤形态特点并初步分析了这种冲淤形态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1 工程治理概况 为减轻洪涝灾害的威胁,1992年春将秦口河在烟袋沟改道9.2km,于郝家沟口入套儿河。1993年底又将徒骇河自胡营河口至五机部农场养殖场提水站进行了裁弯取直。工程治理后,秦口河的洪水及潮水基本不再通过烟袋沟而顺直北上从郝家沟口入套儿河,汇流面积由原2400km~2增大至  相似文献   

16.
长江口横沙通道是南北港航道的重要联络通道,研究该通道的冲淤及地形演变,对于掌握通道水动力条件及保证生产作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采用2005~2020年长江口实测水下地形数据,利用ArcGIS建立精度为20 m×20 m的数字高程模型;通过绘制横沙通道地形图、冲淤变化图、等深线图和横断面图,对横沙通道整体地貌的演变特征和局...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05—2020年上海市滩涂实测地形、气象数据及开发建设资料,以杭州湾北沿上海段为研究区,定性与定量、整体与局部相结合,分析其水下地形冲淤变化特征,探寻演变原因及影响。结果表明:杭州湾北沿上海段近16年整体呈强度渐弱的冲刷态势,共冲刷1.482亿m3,年均冲刷深度为2.886 cm,金山深槽虽受强潮及圈围工程的影响兼具强冲刷及强淤积,但整体表现为冲淤均衡略显冲刷,冲刷强度仅为研究区域冲刷的12.1%;上游来水来沙的减少使得杭州湾北沿维持冲刷态势,潮流挟沙补充作用随涨潮潮差增大而增强,冲刷强度减弱,圈围区域岸线稳定,贴岸冲刷较强,地形变化较为剧烈。  相似文献   

18.
系统分析了1951—2008年黄河山东段河道冲淤变化情况,结果表明:①黄河山东段河道经历了淤积—冲刷—淤积—冲刷—淤积—冲刷的变化过程,总体表现为淤积量大、冲刷量小,河床仍不断抬高,纵向淤积分布呈两头大、中间小的特点;②高村—利津段主槽共淤积泥沙12.54亿m3,年均淤积0.22亿m3,河床共抬高3.58 m;③小浪底水库投入运用以来,黄河山东段经历了先淤后冲的变化过程,河道过洪能力提高到3 810 m3/s。  相似文献   

19.
尾闾河道及海域整体冲淤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黄河下游水少沙多和河口淤积延伸速度快的特点,本文建立了一套包括一维河道和二维海域、适用于多沙河口的整体泥沙冲淤数学模型。模型建立在高含沙的不平衡输沙理论上,采用动边界和动床阻力技术,模型可同时考虑径流、潮流及波浪等多种动力因素共同作用,可用于尾闾河道冲淤、河口泥沙输移扩散和河口演变计算。本文 应用二维模型计算了整个渤海的潮汐过程,得到几个主要分潮的同潮图,计算与实测值符合良好。用1983年汛后至1996年汛前艾山-口门河道地形资料、1996年6~10月和1996年10月~2000年10月的海区地形资料对一、二维连接模型进行了验证。计算结果给出的黄河下游河道的淤积延伸过程、河道水位、河道及海区冲淤量和流路河长延伸等均与实测值基本一致,证实了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永定新河冲淤变化及发展趋势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依据永定新河多年的实测断面及潮汐观测资料,分析研究永定新河《近期治理规划》实施前后河道的冲淤变化规律,泥沙运移规律,通过实测资料建立的经验关系,预测河道冲淤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