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以优化京津冀地区工业适水发展为目标,在深化解析工业适水发展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构建工业适水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剖析水资源与工业发展布局的协调程度,探究工业适水发展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障碍因素。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的复合系统综合评价指数呈现出以京津为核心空间分布格局;水资源系统发展水平较高且呈波动增长趋势,但增幅小于工业发展系统。2008—2018年,京津冀地区由濒临不适水逐渐演变为初级适水发展状态;工业适水发展水平呈现出以京津为核心的“中部高、四周低”的分布特征。京津冀地区工业适水发展主要受到人均水资源量、工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比重和工业废水排放强度等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优化京津冀地区工业发展布局、促进水资源与工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水资源不足问题突出,针对工业、生活用水有刚性增加的要求,黄河水量存在减少的风险,河道断流、地下水超采、海水入侵等生态环境问题严峻的现状,分析了山东省水资源及用水变化规律,分析了农业用水发展趋势,提出了山东省农业适水发展的策略及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定量化描述南水北调来水对京津冀地区用水竞争力的影响,提出基于驱动增长率、刚性需水量、用水效益和用水紧缺程度等4项评价指标的用水竞争力指数模型,分析南水北调不同来水情景下京津冀地区的用水竞争力变化。结果表明:在南水北调来水与本地水联合供水情况下,京津冀地区3个行业的用水紧缺程度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行业刚性需水量均可得到满足,其中,生活用水紧缺程度降幅最大,工业次之,农业最小;与基准情景S0相比,各受水区在不同情景下的农业、工业和生活用水竞争力指数(water competitiveness index,WCI)平均减小17.3%,缓解了该区域的行业用水竞争压力;在不同来水情景下,京津冀地区用水竞争力指数呈现显著下降趋势,各情景下WCI值平均减小16.1%,区域用水竞争力分布呈现从环渤海湾区和河北南部地区双中心向河北南部单中心转变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顾小明 《北京水务》1999,(3):32-33,40
丰台地区持续发展面临的水问题主要有:水资源紧缺、水污染、防洪除涝和水管理落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防治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京津冀水资源供需状况和战略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京津冀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尖锐,成为制约本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分析京津冀水资源情势对整个海河流域水资源规划和京津冀地区21世纪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7.
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价了2006—2019年京津冀地区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状态,并利用灰色关联法分析了影响京津冀地区耦合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2006—2019年京津冀地区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京津冀地区和北京水资源系统持续滞后,天津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系统交互滞后,河北处于经济社会系统滞后的状态;北京始终处于耦合协调发展最好水平,天津其次,河北耦合协调发展缓慢;水资源总量和地下水储变量是影响京津冀地区耦合协调度最重要的因素,人口变化情况次之。  相似文献   

8.
京津冀地区主要农作物生产水足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京津冀地区(2个直辖市、11个地级市)气象及农业基础数据,采用彭曼公式与CROPWAT软件相结合的计算方法,分析了2014年京津冀地区主要农作物的生产水足迹。结果表明:小麦在整个生长期需水量主要以蓝水足迹为主,玉米在整个生长期主要以绿水足迹为主;2014年京津冀地区主要农作物总的生产水足迹为437.03×108m3,其中绿水足迹为137.71×108m3,蓝水足迹为176.03×108m3,灰水足迹为123.30×108m3;从京津冀地区主要农作物总的生产水足迹空间格局上来看,沧州、保定、邯郸和石家庄地区的主要农作物生产水足迹较大,是水资源调控的主要地区。  相似文献   

9.
陡河水库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兼供唐山市工农业用水及居民生活用水的大型综合利用水库。自1980年代以来.陡河流域受持续干旱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水资源短缺问题十分突出.水库可供水量大为减少.且水污染加剧.严重影响了供水质量。陡河水库水量短缺和水污染加剧.关系到唐山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关系到唐山经济社会发展.解决这一问题,迫在眼前。笔以为.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0.
虚拟水战略背景下,我国水资源安全形势将会发生一系列变化:一是水资源安全的对外依赖性增强,但仍将以立足国内为主;二是水资源安全将面临更大的国际压力;三是水资源安全与粮食安全的关系将更为紧密;四是国内水资源安全形势将会存在新的区域差异。为确保我国水资源安全,需要采取的对策是:提高国内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利用国外水资源和降低对外依存度相结合;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协调人水关系;统筹考虑水资源安全和粮食安全以及加强虚拟水战略背景下的水资源安全研究等。  相似文献   

11.
传统地表水资源配置系统往往针对特定的流域,缺乏扩展性和灵活性。将流域、水库、需水点、输水连接等水利要素分别抽象为组件,对河流采用Horton编码分级,使用拓扑排序和河流同步的方式解决水系网络的水力联系,以组件连接模式灵活地进行地表水资源模拟和优化配置,通用性高,扩展性强。新开发的系统可为水资源管理部门对生活用水、工业生产、农业灌溉、生态建设等规划、设计以及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用水量核算方法是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的一项技术支撑。以山东济宁市梁山县为研究区,采用FAO(国际粮农组织)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了该县3种主要农作物的逐日作物需水量及净灌溉需水量。研究中考虑到研究区的作物种植面积、灌溉水利用系数等因素提出理论需水量和折算系数的概念,通过推求理论需水量与实际用水量的折算系数,对2011年和2012年梁山县灌溉用水量统计数据进行核算,核算的相对误差分别为0.08%和-1.52%,核算结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南水北调中线调水工程是为了解决华北地区缺水问题而采取的特大型调水工程,水源区地理特征是调水水量和水质的重要基础。然而,从目前的研究现状看,对水源区边界、面积、河流长度等主要特征参数和水资源特征系统梳理不足,水资源利用仍存在一些问题。基于此,从地理学的角度,借助地理信息技术和统计学方法,结合实地调研,对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主要特征参数进行系统梳理;分析和总结水资源特征、水资源开发利用演变过程以及存在的问题;基于水资源适应性利用理论,结合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实际,提出其水资源适应性利用的研究思路和战略措施建议。研究成果对保障南水北调中线可持续调水、支撑水源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和协同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