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速列车的测速定位精度直接影响着列控系统的控制精度和行车效率,为了提高列车自主控车能力,本文以GPS辅助速度传感器、雷达进行组合测速定位,以提高测速定位精度并减少对地面设备的依赖。针对卡尔曼滤波在统计特征变化时滤波精度下降的问题,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子滤波器进行评价,根据滤波置信度动态调整信息分配系数,提高该系统的融合精度和容错性;当子滤波器处于次优状态则进行协方差成形自适应滤波,依据最小化代价函数获得误差协方差的调节因子,来提高实测残差方差和系统递推残差的匹配度,增强滤波精度。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改进滤波算法能够有效跟踪系统变化情况、明显增强滤波精度及提高测速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2.
基于动态模糊神经网络的机床时变定位误差补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提高数控机床的定位精度,提出基于动态模糊神经网络进行数控机床时变定位误差补偿的方法.针对数控机床定位误差影响因素复杂、模糊规则难于获取的情况,改进动态模糊神经网络,使其能够应用于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并实现模糊规则的自动在线辨识与生成.通过测量机床温度和定位精度,应用改进后的动态模糊神经网络建立机床时变定位误差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3.
精密定位平台在导轨动连接处刚度较差,在高速高动态工作中这里易产生偏摆振动。为了减小偏摆误差对定位平台的影响,提高定位精度,通过对直线电机驱动、气浮导轨支撑和导向的高精度定位平台进行研究。根据定位平台偏摆误差的动态特性,采用偏摆误差补偿方法,设计一种偏摆误差检测系统,采用平尺和微位移传感器相结,具有高频响、非接触式的特点。设计了一种基于压电陶瓷驱动的x,y两维微位移补偿机构。同时,通过将气浮导轨滑块副简化成弹簧、质量和阻尼相结合的系统,推导出了定位平台两自由度的偏摆振动模型。基于误差补偿系统的偏摆误差补偿实验表明,精密定位平台的定位精度得到了较大提高,定位平台的定位精度优于2μm。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混联机器人的定位精度,综合考虑静态误差与动态误差对混联机器人在整个工作空间内定位精度的影响;对误差补偿方法进行研究,提出一种空间插值迭代补偿法,通过最大允许误差控制迭代次数可以得到不同的定位精度,用以满足不同的定位精度要求;最后通过MATLAB仿真试验将此算法应用到新型混联机器人定位误差补偿当中,并与空间网格插值补偿法进行对比,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在数控机床上加工零件的精度主要与工件在夹具为减小调整时间,应使最终定位元件移动,并用专上的定位精度有关.为保证夹具最终定位元件的定位用芯轴按程序直接自动安装在机床工作台的一定位精度,在机床和夹具零件或装配单元上的定位基准;应置,使定位元件达到高的定位精度,固为这时影响精度做成6~7级高精度,这就提高了成本,且因环节多,使主要是两个不大的误差;位置误差和定位元件在专用封闭环(最终定位元件)的总定位误差往往不能满足工芯轴上的安装误差。艺要求.采用新的调整方法,可减少更换产品时的重调时通常,通过测量最终定位元件的定位…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列车定位方法.介绍了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结构及联邦卡尔曼滤波算法模型.对INS/GPS/DVS组合导航进行了Matlab仿真,结果表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列车定位方法能提高列车的定位精度和可靠度,更适合于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列车定位.  相似文献   

7.
基于ANSYS的滚珠丝杠进给系统静动态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一台数控车床滚珠丝杠进给系统的静、动态特性进行有限元分析,讨论了ANSYS中滚珠丝杠副结合面的建模方法。通过进给系统的死区误差和定位误差分析,校核了机床X向的定位精度和重复定位精度。并通过模态分析和谐响应分析,得到了机床进给系统固有频率和振动特性,为进给系统的合理使用和静、动态性能的提高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气浮精密定位平台在运动的过程中需要有高的运动精度与良好特性,而决定其运动精度的则为平台的定位精度与重复定位精度。研究了基于PMAC的气浮精密定位平台的精密定位控制技术,利用Renishaw激光干涉仪对精密气浮定位平台的定位精度与重复定位精度进行实验研究,分析在不同反馈传感器、不同控制参数下定位平台定位精度与重复定位精度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通过统螺距误差补偿与间隙补偿公式换算得出补偿数据,利用补偿数据对定位平台进行误差补偿。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误差补偿方法的使用,定位平台的定位精度与重复定位精度分别提高了80%和20%。  相似文献   

9.
陈娜  卢威 《机械工程师》2014,(1):153-154
分析了数控机床定位精度的刻线基准尺、读数显微镜检测和双频激光干涉仪检测方法.针对定位精度的评定项目,利用适合的评定方法和实测数据,得到各测点的定位误差和重复定位误差,分析出定位精度评定结果.  相似文献   

10.
主要研究了线性调频扩频技术定位系统误差修正方法,提出了基于距离几何约束方程和线性调频扩频测距误差模型结合的动态误差修正算法,求解每个定位点对应的最佳测距误差模型对测量距离进行动态修正,最大限度减小测距误差.最后通过室内定位实验对比分析了动态修正法、距离几何约束Ming Cao修正法和静态修正法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动态修正算法能更好地修正测量距离改善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高功率激光装置中靶定位调试的效率和精度,提出了一种仿真初调和实验误差分析相结合的靶定位调试方法。该方法采用3-CCD传感器进行定位监测,利用OpenGL成像技术实现CCD仿真图像的采集,并对目标靶、送靶机构等进行虚拟构建。基于仿真实验分析了实际系统中靶定位的误差来源,包括图像检测误差、3-CCD传感器的装校误差及送靶机构的定位误差等。靶定位算法的调试和初步验证在仿真系统中独立进行,实现了理想条件下的零误差定位调整;调试后的算法在实际系统中的靶定位精度小于±5μm,角度误差为±0.015°。由于仿真初调可脱离实验平台进行,故有效地提高了工程效率。提出的调试方法在实际系统中的定位精度满足高功率激光打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列车定位是保障铁路运输和高效运营的关键。针对我国铁路列车定位精度低、实时性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GNSS/IMU/ODO组合的列车定位系统框架。同时提出一种基于灰色神经网络的列车组合定位方法。该方法建立了列车定位灰色预测模型,利用灰色理论累加求和特性对数据进行粗预测处理,以减小原始数据的噪声,在此基础上引入RBF神经网络对灰色预测模型的残差序列进行修正。与单一模型校正相比,该方法能充分利用各个模型的优点,在小样本、贫信息的情况下依然可以获得很高的定位精度。实验证明该方法实时性好、精度高,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为保障柔性工装各组成立柱式三坐标定位单元的定位精度0.05 mm的设计要求,实现基于协调孔的精确装配定位,在某机型四个前缘襟翼部件柔性装配过程中,根据柔性工装的定位特点对柔性工装定位精度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在所建立的工装坐标系下应用激光跟踪仪测量立柱定位单元的定位精度,基于滚珠丝杠传动系统的轴向定位误差与导程误差、导轨导向传动系统的安装定向误差,建立柔性工装立柱定位单元单轴运动的定位误差模型,对综合定位误差进行计算,并提出了定位精度保障的实验方案.实验表明,经误差补偿后,柔性工装立柱定位单元的定位精度完全能够满足工程中对飞机部件定位精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工具技术》2015,(8):95-97
A/C轴双摆角铣头的定位精度与重复定位精度是影响数控铣床加工精度的重要因素。对铣头的定位误差进行了详细分析;介绍了利用激光干涉仪对其定位误差与重复定位误差进行测量的方法,设计了其主要部件A轴与C轴的定位误差与重复定位误差的检测方案。通过测量得到有关实验数据,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出实际定位误差与重复定位误差,与预先的精度设计指标相比较,满足实际加工精度要求和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5.
针对低成本惯性测量单元(IMU)在室内定位应用中普遍存在漂移严重、精度较低等问题,通过实验分析低成本传感器误差特点,并提取其定位误差特征,提出一种基于低成本IMU的自动导引车(AGV)室内实时定位误差补偿方法,以提高其定位精度.为解决惯性导航位置解算存在累积误差的问题,将RFID电子标签作为参考节点,实现累积误差的定期消除,进一步提高AGV的定位精度.实验验证表明,相较于单纯使用低成本IMU定位,这里方法定位精度提高了31%.  相似文献   

16.
宏/微双驱动平台是一种用于微切削加工的高精度切削平台,其定位精度受多种因素影响。为提高宏/微双驱动定位运动平台的定位精度,提出基于BP神经网络进行宏/微双驱动运动平台定位误差预测的方法。测量运动平台的定位精度,从而建立BP神经网络误差预测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宏/微双驱动运动平台进行定位误差预测试验,最终证明BP神经网络定位误差预测模型精度高、抗变换性能好,适用于对宏/微双驱动运动平台的定位误差进行误差预测及补偿,使得宏/微双驱动平台达到10nm级精度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7.
定位误差计算机辅助补偿是提高机床和仪器定位精度的有效方法。本文综合近年来国内外定位误差补偿发展现况,介绍定位误差计算机辅助补偿方法及其在机床和仪器中应用实例,并指出了定位误差计算机辅助补偿研究中的几个方向。  相似文献   

18.
董维新  姚瑶 《机电工程》2013,(12):1481-1484
针对全闭环数控回转轴的关键检测元件—圆光栅的安装误差引起回转轴定位精度差的问题,基于圆光栅测量角度的工作原理,分析了圆光栅在安装时由于光栅定位端面的跳动误差对莫尔条纹的影响规律,推导出了相应的数学关系,建立了回转轴定位误差与光栅定位端面的跳动误差之间的数学模型.数值仿真表明当圆光栅出现端面定位安装误差后,回转轴回转一周,输出的莫尔条纹光强变化经历了一个周期,近似为一正弦曲线.针对上述理论分析,在加工中心回转轴C轴上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调整圆光栅端面的跳动误差从原来的70 μm到16 μm,利用高精密单频激光干涉仪对回转轴的定位误差进行了检测,两次测量的定位误差曲线均为正弦曲线,且回转轴的定位精度提高了3倍.研究结果表明,减小圆光栅定位端面的轴向跳动误差可有效提高回转轴的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19.
分段往复运动是组合开关耐久循环试验的一种试验方式、而其中的定位精度是影响耐久性参数检测的关键因素。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简单、实用,可靠的定位精度控制技术-光电编码定位控制,采用这种技术不仅能够动态修正定位误差,而且具有故障的自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20.
本文建立了GPS/GLONASS组合系统定位误差的时间序列模型.应用不确定度理论进行了动态不确定度评定。对于预测系统定位精度的变化.提高定位的有效性.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