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原磊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6(5):94-97
余华擅长在极端化的情境下描述人的存在状态和心灵世界,试图在文明秩序的另一面呈现人性邪恶丑陋的一面。于是,一个个精心设置的荒诞离奇的故事就成了作者的叙事实验室。文章通过对余华作品重复的非正常死亡事件的解述、暴力图景的解构、黑色幽默叙事风格的解说,从而直视并了解余华笔下所绘制的小说主题——荒诞世界。 相似文献
2.
余华90年代小说创作变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毅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3(3):115-117
通过对余华20世纪9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3篇小说《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的解读,揭示其由先锋回归现实的转变以及转变后的创作所呈现出来的文本特征,以此透视作者潜藏于心的人文关怀和悄然变化的创作立场。 相似文献
3.
论余华小说的修辞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应明 《盐城工业专科学校学报》2005,18(3):37-42
作为先锋作家的一员,余华在小说形式方面的探索颇多骄人的成绩,特别是对具体修辞格的运用多有创新,使小说文本意蕴格外丰富起来.分析余华小说中的反讽,隐喻和象征,简化与省略等修辞手法. 相似文献
4.
柳应明 《盐城工业专科学校学报》2007,20(4):9-14
作为先锋作家的一员,余华小说的叙事艺术独具特色。他通过现实的陌生化、人物的符号化、对时间的重构、叙述的重复与循环等方法,使小说文本的意蕴变得格外丰富。 相似文献
5.
刘树娟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11):99-100
所有的亲人都相继离他而去,最后只剩下一头老牛与他相伴,对于《活着》的主人公福贵来说,真可谓"上帝死了"。福贵仍然坚强、平静、安然的活着,支撑他的是他曾经拥有过的亲人的真情关爱,以及他的乐观和对生命本能的挚爱。 相似文献
6.
余华小说中的重复叙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险峰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
对余华的多部长中短篇小说进行了叙事比较,发现余华从先锋时期一直保留下来的一种叙事策略——重复叙事。他对这种形式的强烈迷恋,与其叙事内容的变换存在着某种奇特的依存关系,即余华先锋小说中的重复叙事,先锋后转型的重复叙事,重复叙事策略之魅力。 相似文献
7.
赵群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1)
以处女作《厨房》、短篇小说《幽灵之家》和小说集《绝路的回忆》为例,解析了吉本芭娜娜小说创作的主题.认为厨房主题、死亡主题和神秘世界主题贯穿于吉本芭娜娜小说创作的始终,分别表现了:温情四溢的厨房空间;淡化处理的死亡阴影;亦梦亦真的幽灵世界. 相似文献
8.
余华的小说作品采用了重复叙事和循环叙事的叙事方式.重复叙事包含着深刻的重复性经验,循环叙事体现的是移情倾向或生命意识的消解、停滞.重复、循环的叙事方式使余华完成了自己的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9.
在余华的小说中,他把人进行物化,使人具有物质性存在的一面,同时又把物进行人化,使物具有人的精神性的一面。人和物在其小说中取得同等的地位,最终构成一种和谐存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夏冬星 《盐城工业专科学校学报》2003,16(1):50-53,
余华是先锋派中最有成就的一位。他之所以取得那么高的成就,是因为他正视现实的勇气,和对现实的批判态度。从作家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来分析余华的早期创作,我们发现余华与现实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紧张的,从而导致了其作品里充满了苦难和绝望。 相似文献
11.
褚蓓娟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11,(2):121-125
余华的随笔表达了一个作家对现实人生的细腻的感悟。他的随笔是关于感觉世界的叙述。这种感觉世界的叙述采用随笔式的、形象化的、夸张幽默的艺术手法,打通文学、生活、艺术的边界,表达来自文学阅读、音乐欣赏、创作体验、人世洞察的内心感受,从而使他篇幅不大的随笔式散文呈现了巨大的张力。 相似文献
12.
王丽丽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3):33-35
从余华转型期作品《活着》入手,通过作品主人公福贵在面临人生种种打击之后,依然保持对生活的执著热情出发,探析生命的意义和存在本质。对作品所传达出的“活着的意义在于活着本身”这一朴素的哲学命题作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13.
曾险峰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
对余华的多部长中短篇小说进行了叙事比较,发现余华从先锋时期一直保留下来的一种叙事策略——重复叙事。他对这种形式的强烈迷恋,与其叙事内容的变换存在着某种奇特的依存关系,即余华先锋小说中的重复叙事,先锋后转型的重复叙事,重复叙事策略之魅力。 相似文献
14.
陈庆艳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31-33
梅尧臣诗歌早期以模拟唐诗为主,呈现出"喜为清丽,间肆平淡"的特色。景祐元年后,在多方面因素的作用下,梅尧臣的诗歌创作在题材、手法和风格等方面逐步发生转变,渐渐走出了早期模拟的苑囿,对同时代及后人的诗歌创作产生了久远的影响,为宋调的开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刘伯香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4,(6)
对死亡的高度关注贯穿了海明威创作生涯的始终。他通过对死亡的艺术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社会及历史的关注和思考。在海明威的作品中,死亡的形象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极其丑恶、不具任何审美价值;另一类则是可以转化为美的意象。海明威还通过笔下的艺术形象表现了死亡的崇高之美,论述了死亡主题的悲剧内涵。 相似文献
16.
论餐饮空间环境的主题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们对餐饮已从单纯的口味需要扩展到环境的全方位需要,主题表现是塑造餐饮环境的重要途径,它满足了人们的社会需要和文化心理需要,是餐饮环境的灵魂,餐饮空间环境的构思来源相当广泛,本文以表现材料的质感与色彩,表现地域文化特点,表现怀旧主题,表现与艺术体育的联系、表现策划的故事主题等几个方面为重点归纳分析,探讨饮食文化,环境立意和顾客心理三方面的有机关系,及其在空间环境表现中的处理手法。 相似文献
17.
雷明化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49-50
主题酒店作为新型的酒店产品类型在中国酒店业市场上虽然异军突起,但是处于探索阶段的中国主题酒店如何理性、健康、可持续发展亟待我们研究和论证。以此从主题酒店的国内外发展历史、现状入手,深入分析我国主题酒店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主题酒店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陀思妥耶夫斯基同情穷苦的人们,为他们的悲惨命运而痛心疾首,通过小说揭发和控诉侮辱和损害他们的专制统治与资本主义制度,并为解脱他们的厄运寻求出路。他的小说的主题大致可归纳为三个方面:描写被欺凌与被侮辱的"小人物",表现他们的悲苦与善良;描写人格的分裂,揭露畸形社会对人性的摧残;探寻解脱苦难的出路,表现通过皈依基督、忍受苦难以实现人性复归、道德完善的愿望。 相似文献
19.
20.
李婵 《河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6):80-83
张爱玲与严歌苓一个是海派女作家,一个是旅美女作家,她们都塑造了很多成功的“受难”女性形象.主要通过对张爱玲和严歌苓小说女性人物形象的比较,探析形成这两种女性“受难”主题形成的原因,并明晰其差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