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低压配电系统中常用的几种接地方式,通过对各接地方式特点的分析比较,对TN系统中中性线和接地保护PE线的重复接地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2.
对住宅采用TN-C-S系统的无重复接地无总等电位连接、有重复接地无总等电位连接、有重复接地有总等电位连接等三种接地形式进行分析比较,从设备及人身安全的保护作用的总原则出发,论述了住宅的重复接地和总等电位连接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为确保建筑工地的临时用电安全,《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JGJ46- 88)中规定必须采用三相五线制 (即 TN- S系统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临时用电都可采用三相五线制 ?最为关键的一点我们必须理解实施 TN- S系统的充要条件是供电系统中性点必须接地。按照国际 IEC/ TC64标准,低压供电的两种保护系统,即 TT系统和 TN系统 (又可分为 TN- C和 TN- S两种方式 )中性点应直接接地。 (第一个字母表示电力系统对地关系: T—直接接地, I—所有带电部分与地绝缘或一点经阻抗接地:第二个字母表示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的…  相似文献   

4.
一、路灯常用接地方式: 根据IEC规定,供电系统的接地方式分为TT系统、TN系统、IT系统。其中TN系统又分为TN—C、TN—S、TN—C—S系统。  相似文献   

5.
孟建欣 《重庆建筑》2010,9(7):44-47
本文通过对低压配电系统的TN、TT、IT三种接地型式的简单介绍,重点叙述了小区建筑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保护措施,小区建筑采用TN—C和TN—S混合型式即TN—C—S系统,在达到使用要求的同时节约和降低了成本,符合公众的消费利益。  相似文献   

6.
俞静 《安徽建筑》2003,10(3):81-82
本文介绍了TN系统的几种接地方式,分析其存在的不足。针对安庆石化总厂生活区低压配电网采用的接地方式,阐述了重复接地和总等电位连接、以及安装RCD漏电保护器的作用。最后提出施工、运行、维护中的几点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7.
丁杰 《建筑电气》2007,26(1):12-17
主要论述了低压配电系统接地型式的定义和概念,提出了公共电网系统接地问题,以及一些新的母排设置方法,对国际标准进行了简单介绍,希望有关部门对现行设计规范的名词术语、图示等进行统一。提出在TN系统中,应放弃使用零线、接零系统、接零保护等老的工程语言;依据规范,并没有三相五线制和单相三线制的概念和定义,这种说法将PE导体也纳入了带电导体的范畴;N线和PEN线的颜色要严格区分;将国家规范和国际标准中对接地型式的表示方法总结成两类;否定了TN—S系统中,给变压器所在建筑物以外的建筑物供电时,N线和PE线不相独立和绝缘分开的做法,并给出了正确做法。  相似文献   

8.
林国亮  谭庆广 《山西建筑》2008,34(18):183-184
论述了民用建筑中低压配电系统接地形式的定义和概念,阐述了TN-C-S系统的接地原理和特点;通过对TN-C-S系统中零线断开后相位漂移的详细分析,说明重复接地的重要性;对等电位箱、总配电箱内的N线和PE线及PEN线的连接方法也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8)
目前我国的380/220V三相四线制低压配电系统,绝大多数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TN)运行系统。本文针对在TN低压配电系统中,低压电网的三相不平衡的危害,分析了中性点接地,对供电可靠性及电能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容浩 《建筑电气》2012,31(2):19-25
介绍中压电网常用接地方式,分析中压电网接地方式对低压配电系统接地的影响,并就TN系统变电所常见接地做法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厦门国际商城建筑电气工程施工,对TN─S系统等电位联结作用分析,阐述在施工全过程中等电位联结要求与等电位联结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接地的有关概念,对各种接地的类型特点及其易发生的故障进行了论述,分析了防雷接地、交流接地、安全保护接地等接地故障保护措施,指出建筑电气接地应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选择较为经济的方式.  相似文献   

13.
简要地论述了几种常用的接地方式,根据规范的要求对常用的接地技术的兼容性进行了分析,并对共用接地技术及接地阻值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住宅配电系统接地的三种主要型武,并以TN-C-S系统和TT系统为例对接地常见的三种故障进行安全性分析。  相似文献   

15.
接地系统的选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接地系统选用不当,将招致一些电气事故的发生,也可能影响电气装置的正常功能,造成不应有的经济损失。现时我国在接地系统的选用上有不少可商榷处,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结论如下:应谨慎采用TN-C系统;TN-S系统并不比TN-C-S系统更安全;对没有变电所的建筑物以低压供电时,以采用TN-C-S系统较合理,在设有变电所的建筑物内TN-S系统是唯一的最佳选择;TT系统电气设备外壳不接用电源中性点引来的PE线,避免了无等电位联结场所PE线传导故障电压的电击危险,但必须装设RCD;户外无总等电位联结场所都应采用TT系统;我国应扩大IT系统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6.
白晋文 《山西建筑》2004,30(23):128-129
介绍了我国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几种主要的供电系统接地方式,结合工作实践,就防电气火灾接地的特点及要求进行了详细阐述,以有效防止电气故障引起的火灾和损害。  相似文献   

17.
乐联开 《福建建筑》2013,(1):103-105
根据《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 45-2006,J 627-2006第6.1.9条:"道路照明配电系统的接地形式宜采用TN-S系统或TT系统,金属灯杆及构件、灯具外壳、配电及控制箱屏等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应进行保护接地,并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要求。"笔者分析了道路照明安全运行的防电击措施,提出其较可行的防护措施———即TT系统。  相似文献   

18.
为了得到梁贯通式支撑钢框架节点刚度及承载力设计方法,基于增量动力分析(IDA)方法,研究了节点性能对多层梁贯通式支撑钢框架地震易损性的影响,得到了不同节点刚度和承载力设置下四种模型(刚接、全强度半刚接、半强度半刚接和铰接模型)的易损性曲线,定量评价了各模型超越各极限状态的概率和倒塌储备系数。研究结果表明:无论节点刚度和承载力如何设置,在8度罕遇地震(地面峰值加速度为0.4g)作用下,该结构发生倒塌的概率均小于1%,能够满足规范规定的“大震不倒”的要求。当节点刚度达到4倍相邻柱线刚度时,无论节点设置为柱端达到全截面屈服或部分屈服,结构在罕遇地震下的地震易损性相差不大,倒塌储备系数均高于FEMA P695中的建议水平;而铰接结构模型的抗倒塌能力则明显低于其他三种结构模型。基于分析结果,建议梁贯通支撑钢框架梁柱节点刚度应不小于相邻柱线刚度的4倍,节点承载力需不小于柱端全截面屈服弯矩的50%。  相似文献   

19.
李建新 《山西建筑》2003,29(7):151-152
通过对接地制式及等电位接地方法的探讨,为择优确定民用建筑低压配电系统安全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并指出该系统的特点是安全可靠、经济实用,具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20.
郑国兴 《山西建筑》2005,31(10):128-129
通过对建筑物金属体在防雷接地工程应用设计中的几个问题的探讨,说明利用建筑物金属体作为防雷接地装置的可行性,指出利用建筑物金属体作为防雷接地装置,提高了安全可靠性,节省了相关费用,达到了经济合理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