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产量自然递减类型的综合判断及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目前常用的产量自然递减类型判断方法进行了研究,并根据Arps产量递减理论及油田实际生产数据,对各种方法进行了评价,通过实例说明了综合判断法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同时将油田产量自然递减率分解成产液量自然递减率和含水上升因子2个主要部分,分析了产液量和含水对产量自然递减率影响所占的比例,并预测了开发指标。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递减类型判断方法存在的理论复杂,不易掌握的问题,提出一种产量递减类型快速判别及产量预测的新方法,对于双曲递减采用基于Excel的二元回归方法进行计算,通过矿场实例验证,该方法理论清楚、操作简单,便于现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基于Arps的三种递减类型(指数递减、调和递减和双曲线递减)的基本关系式,研制出了新式典型曲线。利用这些典型曲线,根据递减阶段任一时间的产量数据,可以快速确定出用于判断递减类型的递减指数n、初始递减率Di和使用点的递减率D,从而可建立预测未来产量变化和累积产量的相关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4.
产量递减类型综合判别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杨坤 《断块油气田》1998,5(2):32-34
建立综合判别数学统计模型,利用回归运算得出的残差平方和大小比较作为某个具体油田的递减类型判别标准,从而使递减类型的判别简单迅速,更加科学,更加切合实际。并得出结论:调和递减类型不多见,指数递减、双曲递减和直线递减计算结果与实际资料误差比较接近,可以应用计算方便的指数递减作为编制方案的产量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5.
搞清油田产量的递减规律,是油藏工程师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文中指出文献「3」中存在的疏忽,提出了运用灰色关联分析判别产量递减类型的方法。阐述了各种产量递减类型以及运用灰色关联分析进行判别的过程,并在实例中加以运用,得出了与其它分析方法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产量递减方程中递减指数变化范围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函数的定义域、函数的极限等数学知识,对双曲线递减函数中变量的取值范围进行了深入的讨论,给出了变量的合理取值范围,并指出了油田产量呈指数递减、双曲线递减、调和递减时变量的变化范围。  相似文献   

7.
一种油田产量递减类型的判别与预测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滨南采油四矿利7块等10个开发单元为例,提供了一种判别油藏产量递减类型,确定油藏产量递减指数和初始递减率的新方法,该方法具有快速简便、易于掌握和预测精度高的特点,值得在生产现场加以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8.
陈香 《石油地质与工程》2011,25(2):56-57,60,135,136
产量递减曲线是油田进入递减期动态分析的重要方法,是一种非常重要而又常用的预测油田产量递减规律的方法;水驱曲线是水驱开发油田固有的特征曲线,用于预测水驱开发油田的开采储量和采收率,水驱曲线法是预测油田开发未来动态和采收率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方法是将水驱曲线法和产量递减法相结合,得到了在水驱油藏进入递减阶段之后,判断递减类型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油田产量递减阶段的产量预测模型可用于预测油田的开发年限和储量估计。推出了一种新的产量递减阶段产量预测模型,该模型为指数递减、双曲线递减结合模型。包括一个具体确定双曲型模型与指数模型问转换点的方法,在该点上必须从指数递减模型外推到双曲线递减模型,从这点之后衰减符合指数衰减模型。使用离散双曲型模型、指数衰减结合模型,很容易估计出油藏的剩余储量。  相似文献   

10.
《油气地球物理》2013,(3):41-44
随着油气藏的开发,其产量呈现动态递减趋势,产量递减分析方法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对目前国内外学者提出的常规产量递减曲线和现代产量递减曲线的典型图版进行了综合分析对比,阐述了各曲线建立的理论基础、适用条件及其功能。与传统的产量递减分析方法相比,现代产量递减分析方法建立的典型曲线应用范围更广,生产数据和流压分析精确度更高,为今后能够更好地利用这些图版预测井产量和计算储层参数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1.
克拉玛依油田油藏类型复杂多样,通过用指数递减、年绝对油量递减及经验公式等方法研究不同类型油藏产量的递减规律,建立了分类油藏产量预测及控制模型,确定了各类油藏不同开采阶段的合理递减指标,应用预测模型对所对应的油藏产量进行递减趋势预测,并进行产量递减控制因素研究,确定了影响递减规律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低渗透气藏产量递减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 Arps 的基本递减规律出发,提出了一种低渗透气藏递减规律的简单分析方法。指出了低渗透致密气藏气井递减率并非恒定不变,对衰减递减方程进行变形并推导出产量预测模型,对模型中的系数进行修正,使其能很好地拟合实际生产数据。此方法以月为单位使计算更加准确、合理。通过油田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简单、可靠、实用,对于产量波动较大的低渗透和特低渗透气藏尤为适用。  相似文献   

13.
Logistic产量递减方程渗流理论基础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从渗流力学角度对Logistic产量递减方程进行了论证,并给出了其标准式,使得这一适用于低粘度的水驱油田的产量递减方程更具理论依据。这样,一旦确定了油相标准化相对渗透率关系式为Kro(Swd)=A Bexp(CSwd),即可确定油田产量递减方程符合Logistic产量递减,同时也可确定其初始递减率并对产量进行趋势预测。经实例验证,该方法可行、可靠。  相似文献   

14.
产量递减阶段储采比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量递减阶段是油田开发的重要阶段,它将延续至油田开发的终结。目前,预测油田递减阶段产量变化的主要方法是Arps递减法,尤其是指数递减法,在实际应用中更为普遍。在Arps双曲递减基础上,利用预测油田可采储量和剩余可采储量的快速方法,提出了判断油田递减阶段储采比变化规律的方法。指数递减法的储采比不随时间而变化,是一个常数;双曲递减的储采比与时间的关系是一条上升的直线。通过两个油田实例表明,对于稳产和递减阶段,本文提出的判别储采比变化规律的方法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5.
针对近井地带与远井地带性质不同的油藏,建立了内区双重、外区均质的复合油藏数学模型并求解,绘制产量、产量积分和产量积分导数双对数样板曲线,对每个流动阶段物理渗流机理和曲线特征进行分析。当内区的渗透率较好时,内、外区交接处的产量积分导数曲线向上翘,反之则向下掉;弹性储能比影响窜流的强弱和时间的长短。当压力传播到油藏边界时,产量递减加剧,产量积分、产量积分导数曲线在边界处为一条斜率为-1的直线段,表现为调和递减。通过现场实例计算分析,得了油藏递减期的主要参数,符合生产实际。  相似文献   

16.
针对已有的经典递减方程还不能有效地描述--些油田产量递减曲线出现向右微凸现象和递减率出现先凸后凹”现象,从渗流力学角度导出了一种新型广义产量递减方程。该递减方程不仅能描述递减产量出现陡峭下滑问题,而且也能描述递减初期递减产量向右微凸问题;另一方面既能描述递减率单调递减问题,也能描述先单调递增、后单调递减问题。在此基础上,研究分析了该递减方程及其对应的油相相渗、产量递减率随特征参数的变化特点,从而为选择、应用该类递减方程提供了理论支持,具有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苏里格气田东区为例,采用Arps分析方法计算产量递减,详细解释了指数、双曲和调和3种产能递减方式。研究认为,苏里格气田东区低产、低渗、低丰度,气井压降快,稳产期短或无稳产期,Arps分析结果为双曲递减;递减率受初期配产影响大,可通过调整初期配产来控制递减率;研究区2008年投产井平均在2 a后进入递减期,月递减率为1.7%~2.4%;苏里格气田东区Ⅰ类井、Ⅱ类井和Ⅲ类井配产都在合理范围之内,分析方法准确可靠。依据衰竭式递减公式,研究区已投产井的有效开采时间为15~30 a  相似文献   

18.
一种新的油田产量递减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田产量递减规律研究是进行产量递减预测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前,Arps 递减曲线是一种非常重要而又常用的预测油田产量递减规律的方法,此外,国内提出了很多预测方法,使产量递减预测方法更齐全、使用范围更广泛、预测精度更高。基于物理学中的简谐振动原理,提出了把阻尼振动方程中的临界阻尼振动方程变形得到一种新的产量递减模型,可简化为Arps 指数递减形式,经实例计算,可以用来预测油田产量,以此指导油田开发和管理。  相似文献   

19.
异常高压气藏气井产量递减自动拟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LM产量递减自动拟合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回归分析建立了异常高压气藏气井的产量递减自动拟合数学模型。运用该方法不需要进行图版拟合就可以确定出异常高压气藏的渗透率、孔隙度、有效厚度和地质储量。为了改善模型的预测精度,采用了去掉不稳定生产数据后,再用自动拟合方法来反求地层参数。为了便于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得到正确的结果,提出了检验计算结果正确与否的检验标准。  相似文献   

20.
为满足新油田选择采油方式时对不同时期油井产能数据的需要,从油层岩石的压力敏感性试验结果出发,首先导出采液指数变化规律的预测方法,从而确定出油井的供液能力;再结合井筒举升能力预测不同举升方式下油井的产量变化规律。给出了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