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失水山梨醇硬脂酸酯(Span 60)和聚二甲基硅氧烷PEG-7磷酸酯为复合分散剂,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方法制备了球状卡波树脂。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分别对聚合反应的成粒过程和产物的形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聚合体系呈现典型的悬浮聚合相态特征,并成功获得了堆积密度较高(0.65g/cm3)的球状卡波树脂。对卡波树脂的流变性能进行了研究,屈服值可通过卡波树脂的浓度和制备卡波树脂时交联剂的加入量来调整;卡波树脂水凝胶的流变性受pH的影响较大,这与pH或者中和度影响离子的溶胀程度及凝胶的网络结构的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
以丙烯酸(AA)和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单体,环己烷为油相,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耐盐性高吸水树脂。研究了单体物料比,交联剂种类及用量,水油比以及不同分散剂种类及配比对吸水树脂吸水率及耐盐率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树脂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m(AMPS)∶m(AA)为1.0∶10.0,中和度为75%,交联剂甘露醇用量(占单体质量)为6%,水油比为1.0∶3.0,分散剂span60用量(占单体质量)为8.0%,过硫酸铵用量(占单体质量)为0.5%时,制备的耐盐性高吸水树脂的吸水率和吸盐率最高,分别达到1 705,133 m L/g。耐盐性高吸水树脂表面光滑,结构疏松。  相似文献   

3.
丙烯酸酯类接枝型高吸油树脂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聚丁二烯(PB)为改性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丙二醇二丙烯酸酯为交联剂、聚乙烯醇(PVA)为分散剂、甲基丙烯酸丁酯(MBA)和苯乙烯(St)为单体,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出一种高吸油树脂。分析了改性剂的用量对树脂吸油速率和吸油倍率的影响,研究了交联剂、分散剂、引发剂以及聚合温度等对树脂吸油倍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PB后,可以显著提高树脂的吸油速率,其饱和吸油时间为2~3h;高吸油树脂的最佳配方为m(St)∶m(MBA)=1∶1,油水比1∶3,w(AIBN)=1.0%、w(交联剂)=1.0%和w(PVA)=0.3%(相对于单体质量而言),聚合温度为78℃;由最佳配方合成出的高吸油树脂,其对甲苯的最大吸油倍率为17g/g。  相似文献   

4.
用过硫酸钾(KPS)作引发剂,通过水溶液聚合法制得了淀粉/膨润土接枝衣康酸(IA)和丙烯酰胺(AM)高吸水性树脂(SBPIAAM)。研究了衣康酸与丙烯酰胺用量比、衣康酸中和度、交联剂用量以及引发剂用量等对吸液性能的影响。其最佳反应条件为:丙烯酰胺/衣康酸质量比为9.1∶0.9,衣康酸的中和度为70%,交联剂质量为单体质量的0.05%,作为引发剂的过硫酸钾的质量是单体质量的0.3%,反应温度为70℃,反应时间为6~10 h。  相似文献   

5.
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单体,过硫酸铵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为分散剂,碳酸氢钠与丙酮为复配成孔剂,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了AA/AM/AMPS多孔型高吸水树脂,并研究了成孔剂种类、复配成孔剂配比、水与环己烷质量比(简称水油比)、中和度、交联剂用量对高吸水树脂吸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油比为1.0∶2.5,中和度为73%,交联剂用量为0.3%(w),碳酸氢钠与丙酮质量比为1.0∶1.5时,高吸水树脂的吸水倍率和吸盐倍率达到最高,分别为1732.5,142.9 g/g,且具有较好的保水性能。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Span-80自制表面活性剂复配作为分散剂,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引发淀粉接枝丙烯酸进行反向悬浮聚合。详细考察了淀粉/丙烯酸配比、中和度、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等对反向悬浮聚合及接枝聚合物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淀粉(ST)/丙烯酸(AA)质量比为m(ST):m(AA)=1:3、丙烯酸中和度为75%时、引发剂用量为单体质量的4‰、交联剂用量为单体质量的3‰时,制得的接枝产物表现出最高的吸水倍率,达到1210 g/g。  相似文献   

7.
水稻秸秆/膨润土基高吸水树脂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为单体,水稻秸秆为有机材料,膨润土为无机材料,过二硫酸钾为引发剂,N-羟甲基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有机无机复合高吸水树脂(SAR)。研究了秸秆用量、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膨润土用量、中和度及单体比例对SAR吸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配比为:水稻秸秆用量0.5 g,引发剂、交联剂、膨润土用量分别占单体用量(共18 g)的1.1%,0.1%,2.0%,中和度70%,m(AA)∶m(AM)为2∶1。此条件下制备的SAR在蒸馏水和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中的吸液倍率分别为598,89 g/g。  相似文献   

8.
以丙烯酸为单体,季戊四醇三烯丙基醚为交联剂,环己烷与乙酸乙酯作为混合溶剂,偶氮二异庚腈(ABVN)分别与偶氮二异丁腈(AIBN)、过氧化十二酰(LPO)、过氧化二苯甲酰(BPO)复配作为引发剂,采用沉淀聚合的方法合成卡波树脂。主要考察不同复配方式及不同聚合温度对卡波树脂的聚合稳定性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ABVN与LPO物质的量比为4∶6时,聚合反应在两个阶段都有温度升高现象,且反应温升较小(2℃左右),易于散热。产物0.5%分散液的动力粘度可达125000 m Pa·s,透光率为97.1%,综合性能最为优异。  相似文献   

9.
以甲基丙烯酸丁酯(BMA)和苯乙烯(St)为单体,二乙烯苯(DVB)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聚乙烯醇(PVA)为分散剂,水为分散介质,运用悬浮聚合法制备了自溶胀型高吸油树脂。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单体配比、交联剂用量、引发剂用量和分散剂用量对树脂吸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BMA):m(St)=5:5、交联剂用量、引发剂用量和分散剂用量分别为单体总质量0.5%、2%和2%时,吸油树脂吸油倍率达到14.12 g g 1,吸附动力学研究发现此时吸油速率最大;通过热重表征和重复吸油试验,合成的高吸油树脂能够重复吸油多次,第五次的吸油倍率能够达到第一次的93%。  相似文献   

10.
以丙烯酸丁酯(BA)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单体,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DAP)为交联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分散剂,乙酸乙酯(EAC)为致孔剂,采用悬浮聚合的方法合成了丙烯酸酯类高吸油性树脂(POA树脂)。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对树脂进行了表征,并通过正交试验系统性地考察了各反应因素对其吸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OA树脂的合成过程中加入乙酸乙酯能够在树脂的表面和内部形成微孔,进一步提高其饱和吸油率。各反应因素影响程度分别为:交联剂质量分数单体质量比致孔剂质量分数分散剂质量分数引发剂质量分数,合成树脂的最佳反应条件是:m(BA)∶m(MMA)=6∶4、w(BPO)=0. 4%、w(DAP)=4%,w(PVP)=3%、w(EAC)=50%。  相似文献   

11.
二元共聚高吸油树脂的合成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甲基丙烯酸丁酯及苯乙烯为主要单体、丙二醇二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采用悬浮聚合方法,合成一种白色颗粒状的共聚型高吸油树脂。考察了搅拌速率、分散剂浓度、聚合温度、单体配比、交联剂用量等因素对颗粒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共聚单体配比(质量比)为1.6∶1、分散剂水溶液浓度为0.1%~0.2%、交联剂用量为单体质量的1%、搅拌转速200~300 r/min、聚合温度70℃、聚合时间为6h时,合成出的树脂粒径适中,吸油倍率达到20倍。  相似文献   

12.
UV光源照射下光引发剂反应得到自由基或阳离子,进而引发丙烯酸酯类物质聚合生成光敏预聚物,后在光敏预聚物中加入交联单体、复合光引发剂等制得保护涂料。通过粘度、附着力、硬度及耐水性等测试以及热重、示差扫描量热分析研究了光聚合中功能单体、固化时复合引发剂及交联剂等对漆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光敏预聚物最佳聚合时间为110 s,粘度为26 s,单体转化率为16.9%。当预聚物的单体质量比m(IBOA)∶m(BA)∶m(AA)∶m(MMA)=15∶20∶12∶3,后期补加交联剂WDS-128的质量分数为18%,复合光引发剂质量分数为3%时,制得的漆膜综合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3.
以氧化石墨烯(GO)为改性剂,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NMBA)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咪唑啉盐酸盐(Va-044)为引发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GO-聚(AA-AM)[P(AA-AM)]吸水树脂,并研究了GO对吸水树脂吸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GO改性吸水树脂的最佳制备条件:中和度为80%,GO,NMBA,Va-044用量分别为AA质量的0.3%,0.7%,0.7%,m(AA)∶m(AM)为3∶1,得到的吸水树脂的吸水倍率为293.0 g/g。GO的加入明显改善了吸水树脂的溶胀速率、保水性能及重复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14.
以BMA、2-EHM和St为合成原料,BPO为引发剂,DVB为交联剂,PVA为分散剂,应用悬浮聚合法合成了P(BMA/2-EHM/St)高吸油树脂。主要探讨了聚合温度、聚合单体配比、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和分散剂用量对高吸油树脂吸油倍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w(St)=60%、m(2-EHM):m(BMA)=1:1、w(BPO)=1.7%、w(DVB)=0.5%、w(PVA)=3%,聚合温度86℃,反应时间为6h时,所制得的高吸油树脂吸油倍率最大,对甲苯的吸油倍率分别达到14.24g/g。  相似文献   

15.
以甲基丙烯酸十八酯(SMA)、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聚乙烯醇为分散剂,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了丙烯酸系高硬度吸油树脂。研究了不同搅拌速率、水油比(水相和单体相的质量比)、交联剂、单体配比对树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软单体SMA用量占单体总质量的26.6%,水油比为5∶1,MBA用量占单体总质量的0.6%,反应温度为80℃时,其三维分子网既有坚硬骨架又易于松弛伸展,树脂的吸油倍率最大。  相似文献   

16.
采用溶液聚合法,以丙烯酸(AA)和丙烯酰胺(AM)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NMBA)为交联剂,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合成出丙烯酸-丙烯酰胺接枝共聚高吸水树脂.探讨了单体比[m(丙烯酸):m(丙烯酰胺)]、交联剂和引发荆用量、单体中和度及聚合温度对树脂吸水率的影响.IR光谱表明,丙烯酸和丙烯酰胺发生了接...  相似文献   

17.
低成本复合高吸水性树脂的工业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丙烯酸为单体,凹凸棒黏土为复合组分,2,2-偶氮二异丁基脒二盐酸盐(V50)/过硫酸钾/抗坏血酸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采用水溶液自由基聚合法,在10 t反应釜内合成了速吸复合高吸水性树脂。结果表明,在w(单体)=42%(即单体质量占加入反应釜中所有物质质量的百分数)、引发温度50℃、w(发泡剂)=0.002%(以单体质量计)和w(交联剂)=0.12%(以单体质量计)的最优反应条件下,复合高吸水性树脂的吸水速率为43 s,2 kPa下吸生理盐水倍率为14.7 g/g。该工艺利用酸碱中和反应热及聚合反应热,可使胶体有效成分质量分数从42%提高到52%,降低了后续工段的蒸气耗量,与传统工艺相比,每生产1 t丙烯酸高吸水树脂总计可降低能耗达164万kJ。  相似文献   

18.
羧甲基纤维素接枝AM和DMC制备高吸水性树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溶液聚合法,以(NH4)2S2O8-NaHSO3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NMBA)为交联剂,单体丙烯酰胺(AM)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与羧甲基纤维素(CMC)接枝共聚,制得含有阳离子和非离子亲水基团的耐盐高吸水性树脂,研究了聚合反应条件对树脂吸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m(AM):m(DMC)=3:1、CMC加量为单体质量的4%~5%、引发剂占单体质量的0.3%~0.4%、交联剂占单体质量的0.5%、聚合温度为55~60℃、反应时间为3~4 h的优化反应条件下,所得树脂吸去离子水率为430 g·g-1,吸0.9%NaCl盐水率为86 g·g-1.  相似文献   

19.
刘淑琼  林秋月 《广东化工》2013,(24):193-195
本实验采用溶液聚合法,以丙烯酸(AA)和丙烯酰胺(AM)为单体,氢氧化铝作为交联剂,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合成高吸水性树脂,并探讨了单体丙烯酰胺与丙烯酸的配比率、丙烯酸的中和度、交联剂用量、聚合温度、引发剂对高吸水树脂吸液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当丙烯酰胺和丙烯酸单体的配比率0.3~0.4,丙烯酸的中和度60 %~70%,交联剂的用量约占单体0.03 %~0.05%,引发剂用量约占单体的0.2%加.3%,聚合温度为55~60℃时,合成树脂的吸水倍率达最大,为995.35 g/g.  相似文献   

20.
采用悬浮聚合的方法合成一种交联适中的聚丙烯酸系高吸油性树脂。研究了单体组成及配比,引发剂用量和交联剂用量对树脂吸油性能的影响,并且对树脂的再生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m(甲基丙烯酸十二酯):m(苯乙烯)为2:3,引发剂用量为单体质量的1%,交联剂用量为单体质量的1%时,吸油效果最为理想;通过乙醇溶剂萃取法进行再生脱油率可达9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