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染苑精萃     
《印染》2009,35(10)
纤维素/间位芳族聚酰胺复合抗菌纤维;涂层、胶合化学制品及其组成;织物水蒸气透过性测试方法比较;专用传感器对起绒织物表面性能的测定;抗菌整理和防虫整理;干热处理温度对天然彩色棉色泽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温敏微凝胶智能调温技术在纺织领域的应用,以2-甲基-2-丙烯酸-2-(2-甲氧基乙氧基)乙酯(MEO2MA)和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EGMA)为反应单体,通过乳液聚合法,合成了不同单体配比的聚(MEO2MA-co-EGMA)[P(MEO2MA-co-EGMA)]温敏微凝胶,再采用化学交联法将温敏微凝胶整理到棉织物及涤黏织物上,通过不同次数的整理调控织物的质量增加率,探究不同质量增加率织物的温敏性能。对制备的温敏微凝胶及其整理后织物进行表观形貌、化学结构及温敏性能等的探究和表征,结果表明:利用乳液聚合法可成功制备出不同单体配比的温敏微凝胶;调节MEO2MA和EGMA的单体配比可获得不同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的温敏微凝胶,从而获得理想的温敏效果;经温敏微凝胶交联整理的2种织物,其透湿性能均优于原织物,且均表现出较为优异的温度调节能力,柔软度基本不受影响,耐水洗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3.
为制备一种隔热的功能纺织品,分别以涤棉混纺机织物、PP熔喷无纺布、PP纺粘无纺布为骨架材料,将经2,2,6,6-四甲基哌啶氧化物(TEMPO)介导氧化后的纤维素微纤维与Zr4+、SiO2前体溶液的混合液浇筑到织物表面,经冷冻干燥后制备ZrO2和SiO2改性的隔热纤维素微纤维(CMF)气凝胶复合织物。通过傅立叶红外(FTIR)、X-射线衍射(XRD)、热成像仪、厚度仪、强力拉伸仪等对气凝胶复合织物进行表面形貌、化学组成、隔热性能及服用性能分析。结果表明:气凝胶复合织物具有较高孔隙率,且气凝胶层与织物表面结合良好;FTIR和XRD表明Zr和Si成功附着在织物表面构成耐高温层;随着气凝胶层厚度的增加,复合织物的隔热性能也有所提升。本文制备的气凝胶复合织物具备优良的隔热性能,且服用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4.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二氧化锆(ZrO2)纳米溶胶,利用浸轧法将溶胶整理到真丝织物上,高温烘焙。通过激光粒径测试仪和扫描电镜(SEM)对ZrO2纳米溶胶及其整理后的真丝织物表征发现,织物表面形成了一层ZrO2纳米颗粒,其平均粒径约为60 nm。真丝织物经ZrO2溶胶整理后,其防护系数(UPF)从13.69提高到32.47(120℃烘焙处理),在长波紫外线(UVA)区域紫外透过率明显降低,经50次水洗后织物的抗紫外性能没有下降,反而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5.
张维  黄鹏  邢帅 《针织工业》2018,(5):41-44
采用轧焙烘工艺将纳米TiO_2水分散液整理到棉针织物上,运用正交试验方法探讨整理液用量、焙烘温度、焙烘时间对织物性能的影响,测试了整理织物的防紫外线、抗静电、自清洁性能。结果表明,纳米TiO_2水分散液整理织物最佳工艺条件为:整理液用量60 m L,焙烘温度为160℃,焙烘时间为90 s,整理后织物紫外线防护系数(UPF)达到了100.00~+,UVA透过率为4.06%;具有较好的抗静电性及自清洁性,织物电荷面密度为2.50μC/m~2,辣椒油和咖啡等污渍在自然光照射21 h后基本完全分解。  相似文献   

6.
郑成志  赵曙辉  陈晓愉 《印染》2013,39(16):6-10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杂化硅溶胶,并将其应用于棉织物阻燃整理。通过红外(FT-IR)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研究了杂化硅凝胶的化学结构及插层后蒙脱土的层间距变化;通过热失重分析(TGA)及垂直燃烧测试,探讨了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对织物热稳定性和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与硅溶胶发生物理作用,复合材料被包覆在凝胶薄膜中。杂化硅溶胶的成膜性较好,可在织物表面形成一层致密薄膜,提高了织物的热稳定性和阻燃性能,且耐洗性良好。  相似文献   

7.
为将纳米粒子应用于织物的功能整理,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锆纳米溶胶,利用浸轧法将溶胶整理到涤纶织物上,烘焙后在织物表面形成了一层二氧化锆纳米颗粒。分析反应物浓度、水解促进剂的种类和用量等条件对产物粒径的影响,得到制备锆纳米溶胶的最佳反应条件:反应物浓度0.10mol/L,以双氧水为水解促进剂,用量为m(双氧水):m(ZrCl4)=1:1。最佳条件下制备的锆溶胶平均粒径约为60nm。涤纶织物经ZrO2溶胶整理后,其防护系数(UPF)从86提高到185(150℃烘焙处理),在长波紫外线(UVA)区域紫外透过率明显降低,经50次水洗后UPF值仍能保持在132,抗紫外性能具有一定的耐水洗性。  相似文献   

8.
文章采用YG(B)216X型织物透湿仪对五种外层面料及五种多层织物系统进行透湿性能测试,筛选出性能最佳的消防服多层织物系统,并对织物透湿性与其结构参数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试验结果表明:3#多层织物系统为消防战斗服的最佳选择;织物厚度和平方米克重与织物的透湿性成反比关系;而对于覆膜织物层压于织物的PTFE膜本身也会对水蒸气的透过量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了赋予涤/棉混纺织物良好的阻燃性能,以pH值为5、质量分数为1%壳聚糖溶液和pH值为2、质量分数为1.5%植酸钠溶液,通过静电层层自组装法,对经多巴胺改性后的涤/棉(65/35)混纺织物进行阻燃整理。其中正负离子交替沉积1次记为组装1层,第1层内每次组装15 min,第1层后各次组装时间为5 min,共组装15层。探讨了整理后织物极限氧指数(LOI)、炭长、热重、热释放速率、炭渣形貌等性能。结果表明:多巴胺改性可以提高涤/棉混纺织物的反应性,有利于阻燃整理;整理后织物阻燃性能显著提高,LOI值从未整理时的18.8%提高到28.7%;热分解温度比未整理织物大幅提前,炭渣含量较未整理提高了5.7%;整理后织物点燃时间延长,平均热释放速率(HRR)和峰值热释放速率(PHRR)分别为14.16 k W/m2和51.07 k W/m2,相较未整理涤/棉织物下降了84.62%和78.47%,织物燃烧危险性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0.
拒水和拒油整理(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织物上施加一种具有特殊分子结构的整理剂,改变纤维表面层的组成,并牢固地附着于纤维或与纤维化学结合,使织物不再被水和常见的食用油类所润湿,这样的工艺称谓拒水和拒油整理。所用的整理剂分别称谓拒水剂和拒油剂(习惯叫做防水剂和防油剂)。 织物的拒水整理与防水整理是有区别的。前者是利用具有低表面能的整理剂,藉表面层原子或原子团的化学力使水不能润湿它。织物经拒水整理后,仍保持良好的透气和透湿性,不会恶化织物的手感和风格;而后者是在织物表面涂布一层不透气的连续薄膜(如橡胶等),藉物理方法阻挡水的透过,  相似文献   

11.
通过改进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烯(GO),采用层层自组装法将氧化石墨烯和壳聚糖(CS)组装在涤纶织物表面构成CS/GO复合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表征氧化石墨烯的形貌、化学组成及层间距;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织物感应静电仪分析CS/GO复合膜织物的表面形貌结构和抗静电性能.研究发现,GO和CS成功地交替组装在涤纶织物表面,改性织物的吸水率和抗静电性得到改善.其中,CS质量浓度为2g/L,组装5层复合膜的织物,其静电半衰期值从181.54s下降至2.44s,且耐水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2.
针对当前有机-无机杂化型无氟织物防水剂含的有机溶剂存在环境不友好的问题,创新性地将长碳链硅烷改性硅溶胶(H-NPs)乳液与聚硅氧烷改性水性聚氨酯(SiWPU)相结合,制备出一种全水基的杂化型无氟织物防水剂.重点研究了全水基杂化无氟防水剂中有机/无机组分比例及其用于涤/棉织物整理时焙烘温度和时间等因素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细旦涤纶/竹浆纤维混纺弹力竹节纱衬衣面料的产品设计过程,叙述了纺纱及织造工艺流程,根据纱线特性对生产工艺进行了研究和探索,优化了织造工艺参数,采取了一系列技术措施,使上机织造效率达90%以上。织出的面料经印染整理后平挺美观,吸湿透气,柔软细腻,服用舒适,且具有良好的强度、弹性和保形性。  相似文献   

14.
选择8种不同的羊毛与普通涤纶、37.5涤纶混纺针织物试样,测试试样的密度、面密度、未充满系数和厚度等基本参数,以及回潮率、透气率、芯吸高度、瞬间接触凉感(Q-max)及恒定加热条件下的干、湿态升温性能等织物的热湿舒适性能,分析和评价了针织物的基本参数对其热湿舒适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与普通涤纶相比,采用37.5涤纶有助于提高织物的回潮率、芯吸高度和Q-max;透气率随针织物未充满系数的增大而增大;当织物的纤维组成成分基本一致,组织结构相同时,针织物的面密度越大,透气性越差;含37.5涤纶的纬平针织物的瞬间接触凉感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5.
为实现涤/棉混纺织物的环保阻燃,以聚乙烯亚胺(PEI)和植酸(PA)为原料,基于层层自组装(LBL)方法,在涤/棉混纺织物表面构建PEI/PA阻燃涂层。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极限氧指数(LOI)测试仪和垂直燃烧测试仪等对整理前后涤/棉混纺织物的红外特征吸收、微观形貌、热稳定性和阻燃性能进行表征和测定。结果表明:采用LBL方法在涤/棉混纺织物上成功构建PEI/PA阻燃涂层;与未整理的涤/棉混纺织物相比,经过PEI/PA涂层整理后的涤/棉混纺织物LOI值可达32.3%,损毁长度降至98 mm,续燃时间和阴燃时间都为0 s,无熔滴产生,且对织物的断裂强度和白度影响较小;涤/棉混纺织物的热稳定性能得到提高,形成稳定的炭层;经20次洗涤其LOI值大于26%,表现出较好的耐久性。  相似文献   

16.
The paper focus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a bilayer-woven fabric and investigating the effect of weave design and material type on its comfort properties. Face layer was plain woven with cotton yarn, while two different weave designs (2/2 and 3/1 twill) and four different materials (cotton, polyester, micropolyester and nylon) were used for the back layer. The comfort properties of fabric, including air permeability (AP), thermal resistance, water vapour resistance and overall moisture management capacity, were determined. It was found that both the layers of fabric as a whole contribute to the comfort properties of bilayer fabric. The highest AP was exhibited by fabrics having both layers of cotton, while 3/1 twill samples have a lower value of thermal resistance as compared to the 2/2 twill samples. The results further showed that micro polyester woven in 3/1 twill weave exhibits better comfort properties.  相似文献   

17.
梅敏  钱建华  周榆凯  杨晶晶 《纺织学报》2022,43(12):118-124
为提高涤纶织物的防水透湿性能,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以丙烯酸酯类单体为聚合单体,以纳米SiO2 、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G04)、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 A-171) 为功能单体,制备出纳米SiO2/含氟硅改性聚丙烯酸酯乳液,并将其应用于涤纶织物的整理。对改性共聚乳液的化学结构进行表征,并测试了整理后织物的应用性能。结果表明:各单体均参与乳液聚合反应,且改性共聚乳液的热稳定性大大提高,乳胶粒子平均粒径为66 nm;在整理剂中加入质量分数为2%的交联剂后,整理织物的静水压和耐水洗性能都得到显著的改善,其接触角为138°,相比未整理织物的防水性能明显提高;整理后织物的透湿率也有所提高,且经向断裂强力由315.6 N增加到493.4 N。  相似文献   

18.
为便于工业化生产,提高聚酯织物的抗菌性,将非水溶引发剂在水相中乳化,并对聚酯织物接枝3-丙烯基-5,5-二甲基-乙内酰脲抗菌单体。通过对乳化工艺进行讨论,并对接枝前后织物进行表征,再将织物氯化后进行抗菌性测试。结果表明:可将0.5%的引发剂稳定乳化并对织物进行整理;抗菌单体成功接枝到织物表面;相比于引发剂未乳化时织物的接枝率(0.046%),引发剂乳化后织物接枝率(0.489%)大幅提高,加入交联剂进行整理,织物接枝率(1.023%)进一步提高;织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率可达80%,引发剂乳化后与交联剂联合整理的织物抗菌率达96%。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穿戴压力对纺织结构心电电极采集心电图(ECG)信号质量的影响,开发了基于镀银锦纶丝束和涤纶的平纹和缎纹交织结构的4种导电织物电极。从皮肤-电极接触阻抗、舒适性以及织物方阻与穿戴压力的关系等方面评价了织物电极的性能,并测试了不同穿戴压力(2、5、10 kPa)下4种不同织物电极采集ECG信号的性能。结果表明:在不同穿戴压力下,不同结构的织物电极表现出不同的ECG信号采集能力和舒适性能;随着穿戴压力增加,所测试的导电织物方阻先呈下降趋势,然后趋于稳定,ECG信号质量不断增高;纯导电缎纹结构织物具有更好的透气透湿性,并且舒适性优于平纹结构织物;然而在舒适的穿戴压力(2、5 kPa)下,平纹结构织物电极表现出更好的ECG信号质量。  相似文献   

20.
比较了等离子体改性、碱减量改性以及等离子体改性后再烧碱改性的超细涤纶织物的性能.采用烧碱对等离子体改性后超细涤纶织物进行超级仿绸整理,以质量损失率、润湿性、断裂强力、硬挺度、悬垂度、透气性等指标表征超级仿绸性能.采用正交分析法优化了烧碱超级仿绸整理工艺处方和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经过超级仿绸整理后,超细涤纶织物强力变化不大,具有真丝绸手感与风格,超级仿绸整理最佳工艺为:烧碱浓度4.5 g/L,促进剂浓度0.8 g/L,时间30 min,温度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