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根据苯丙乳液湿强剂中的环氧基团与纸张纤维的反应机理,合成了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PSMG)、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PSBG)纸张湿强剂,其含有的环氧基团可与纤维形成共价键结合。通过基础单体、引发剂及功能单体的用量对纸张物理性能的影响来优化聚合工艺。研究表明:TEM分析证明已成功合成具有核壳型结构的乳液粒子;以St与MBA为基础单体的苯丙乳液湿强剂对纸张各项物理性能的增强效果较优;引发剂过硫酸钾(KPS)用量为0.15g(0.22%)时纸张的各项物理性能达到最高值;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相对于总单体的质量分数为20%时能赋予纸张较高的湿强度。  相似文献   

2.
以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甲酯、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丙酯等为主要原料.采用半连续滴加聚合技术制备了阴离子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单独使用该乳液作为表面施胶剂对纸张进行表面施胶,探讨了表面施胶剂用量、施胶温度、干燥温度等条件对纸张的强度和抗水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用自制表面施胶剂对纸张施胶后可使纸张获得良好的抗水性能和物理强度,当表面施胶剂用量为5%、施胶温度为50℃、施胶后干燥温度在80℃以上时,表面施胶后纸张的各项性能指标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3.
以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丁酯为主要聚合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功能单体,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1631)、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乳化剂,分别合成了环境友好型的阳离子型、阴离子型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PBG)造纸湿强剂。研究表明:阳离子型乳化剂使PBG聚合物阳离子化,不仅使乳液的转化率相对较高,而且能使纸张的湿强度达到35.68%,同时提高纸张的干抗张强度,且对纸张的撕裂度、耐破度都有一定的增强效果。GMA赋予聚合物乳液环氧基团,与纸张中的纤维形成共价键结合,形成耐水的交联网络,综合考虑价格因素,GMA的用量控制在10%左右即可产生较好的增强效果。  相似文献   

4.
采用阳离子试剂3-氯-2-羟基丙基三甲基氯化铵(CHPTMAC)对杨木碱性过氧化氢机械浆(APMP)进行改性,以改善纸浆强度性能。以改性后纸浆强度性能为指标,研究了改性剂用量、N a O H用量、反应温度和浆浓对纤维改性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后纸浆的抗张强度、撕裂度等性能有了明显的改善,最佳改性条件为:改性剂用量0.8%(对绝干浆),Na OH用量1%(对绝干浆),温度50℃,浆浓8%;在此条件下,纸张的抗张指数提高了22.8%,撕裂指数提高了16.3%。同时,对改性前后的纸浆纤维进行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探讨了阳离子改性纸浆纤维提高纸张强度性能的机理。  相似文献   

5.
在低定量纸中添加水溶性PVA纤维作为增强剂,研究了水溶性PVA纤维的加入方式、用量、打浆条件对增强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溶性PVA纤维最佳应用条件为PVA用量2.0%,分段磨浆,控制干燥温度70~75℃,纸张各项强度指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干抗张指数提高13.00%,湿抗张指数提高2.06%、撕裂指数提高3.15%、耐折度提高53.33%。说明水溶性PVA纤维对低定量纸张增强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在未漂竹浆浆内添加含氟丙烯酸酯乳液时,助剂用量对手抄片的湿强度和抗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硫酸铝用量为2.8%,自制阳离子助剂(质量分数15%)及乳液(质量分数40%)用量分别为6.0%和8.0%时,能大大提高纸张的湿强度,纸张湿强度保留率可达44.8%,纸张吸水性(Cobb法)为18.8 g/m2.XPS分析显示纸张表面富集了氟元素,SEM测试表明含氟乳液对纤维表面包覆良好,因而赋予纸张优异的力学性能和抗水性.  相似文献   

7.
刘欣  吴玉英  田春华 《中华纸业》2012,33(14):15-19
研究对以合成的聚阴离子苯乙烯-丙烯酸丁酯-α-甲基丙烯酸(APSBM)乳液作为纸张湿强剂的应用条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将APSBM与阳离子型聚苯乙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CPSBG)乳液复配使用,在达到相当的湿强效果时,耐折度和撕裂指数均有较大程度提高。将聚酰胺聚胺表环氧氯丙烷树脂(PAE)与APSBM复配使用,结果表明:添加0.7%PAE和0.3%APSBM时,纸页湿强度和耐折度都达到最大,分别为38%和398次,比单独添加1%PAE分别提高了50%和54.3%;当纸料pH=5.4时,增湿强效果最佳,湿强度可达46.7%。纸张的SEM图表明,添加PAE和APSBM可以在纸页表面形成交联网络覆盖膜,从而提高纸张的湿强度。  相似文献   

8.
胶原蛋白和壳聚糖对纸张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红外光谱、热分析仪以及X射线衍射仪等分析方法,研究了胶原蛋白和壳聚糖对纸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离子键、共价键和氢键共同作用的结果使纸张的于/湿强度明显增加;壳聚糖可在纤维素和胶原蛋白间形成牢固的离子键结合,当胶原蛋白和壳聚糖的用量比例为5:3、总用量为绝干浆的8%时,纸张的湿强度最大可达17.9%;胶原蛋白和壳聚糖具有良好的互补性,当二者用量比例为1:1、总用量为绝干浆的2%时,纸张的物理机械强度最大;胶原蛋白可以使纸张的吸水性和纤维的结晶度增加,壳聚糖则相反.  相似文献   

9.
该文以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和异戊二烯为原料,合成了具有不饱和碳碳双键、环氧基团等活性基团的不饱和造纸湿强树脂,利用傅立叶-拉曼光谱分析仪分析产物的结构,利用扫描电镜观测纸页经紫外固化后成纸纤维与湿强剂的交联情况,探讨紫外固化对纸页强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相对于自然光固化,紫外固化后纸页的湿强性能提升更大;添加了湿强树脂的纸页经2 min紫外固化后,其湿强指数相对于无紫外固化的纸页提高了223%,湿强保留率达到25.8%。  相似文献   

10.
鉴于粉煤灰纤维难于分散,成纸强度低的问题,探讨了CMC浓度对粉煤灰纤维分散的影响。对增强剂的种类及其用量对配抄纸张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同时研究了粉煤灰纤维不同加入量对纸张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CMC分散粉煤灰纤维的最佳浓度为0.6%;在添加量相同的条件下,添加CMC对纸张增强效果优于添加CPAM的纸张;在加入1.2%的CMC条件下,粉煤灰纤维可代替20%-30%的植物纤维。  相似文献   

11.
以废旧短棉纤维为主要原料,并在抄造过程中添加一系列助剂制备出新型的高湿强型纸基功能性地膜。研究了废棉纤维打浆度、原纸定量及助剂加入量对地膜相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该新型纸基地膜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棉纤维打浆度60°SR,原纸定量为30g/m 2,阳离子淀粉用量1.3%,增强剂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用量0.7%,湿强剂P A E用量0.4%,经湿法抄造得到的纤维原纸在液体石蜡中浸渍以改善其透明度,该条件下制得的高湿强型纸基功能性地膜性能优良,撕裂指数为12.5m N.m2/g,干抗张指数为23.7N.m2/g,湿强度指数为7.9N.m2/g,湿强度保留率达到了33.4%,透明度为65.2%,透气量为1.8mm/s。  相似文献   

12.
聚酰胺聚胺环氧氯丙烷造纸湿强剂的合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梁江海 《造纸化学品》2002,14(2):29-30,37
聚酰胺聚胺环氧氯丙烷树脂 (PAE)属于一种热固性树脂 ,是在酸性、中性、碱性条件下均可使用的湿强剂。探讨了通过控制产品的聚合度和支化度 ,使之达到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3.
张肖  董朝红  吕洲  朱平 《印染》2012,38(5):30-32
采用自制的胍基磷酸酯硅氧烷聚合物对纯棉织物进行抗菌阻燃整理,探讨交联剂种类、交联剂用量、添加剂用量以及焙烘温度和时间对阻燃和抗菌效果的影响。其优化的抗菌阻燃整理工艺条件为:交联剂PBTCA12%,尿素6%,浴比1∶20,pH值4,焙烘温度160℃,焙烘时间3 min。整理织物的抑菌率达到97%,极限氧指数LOI达到35%,织物白度变化不明显,断裂强力在允许范围内。  相似文献   

14.
温志清  胡健  窦晓丽  杨进 《中华纸业》2010,31(24):48-53
通过三聚氰胺的改性以及PVA的增韧,研制成一种水溶性改性酚醛树脂,将其应用于汽车工业滤纸的增强。主要探讨了影响树脂及浸渍滤纸性能的一些因素如原纸定量、上胶量、固化工艺以及树脂合成的相关因素如酚醛摩尔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改性剂和PVA用量。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甲醛/苯酚=3.25的摩尔比投料,通过两步碱催化合成工艺,在50~85℃程序升温下连续反应2~4h,并加入占甲醛用量6.88%的三聚氰胺以及PF树脂绝干量1.5%的PVA改性剂,可制备出综合性能较好的水溶性酚醛树脂。用该改性酚醛树脂浸渍滤纸后固化,纸的物理性能都得到明显的改善。耐破度可达到328kPa、抗张强度达5.15kN/m、伸长率达4.78%、7.5°挺度2.4mN·m,而且树脂贮存时间能达到20d。  相似文献   

15.
 为减少羊毛防毡缩整理时溶胶-凝胶法高温焙烘造成的织物损伤和泛黄倾向,合成出一种溶胶型APTES改性的聚氨酯低温防毡缩整理剂。通过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与嵌段聚醚二元醇(PPD)反应,合成出端基含有NCO基团的预聚体,再经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封端后得到的PPD-[Si(OEt)3]2前驱体水解,即得新型整理剂产品。采用FTIR和TGA对样品凝胶化后形成的杂化结构和热性能进行表征, 比较不同焙烘温度条件下(120、140、160℃)样品的防毡缩性能。结果表明:低温条件下(120 ℃,3 min)处理的羊毛样品可获得良好的防毡缩效果,面积毡缩率在3%之内。  相似文献   

16.
采用纳米防皱免烫剂NT-R518N对全棉府绸织物进行防皱免烫整理,探讨了整理剂浓度、焙烘温度和时间对整理效果的影响,通过测定整理后织物的急弹、缓弹、断裂强力和白度来评估整理效果。结果表明,整理后织物的防皱免烫性能提升40%以上,而断裂强力和白度损失均低于10%,对手感无不良影响。其最佳工艺条件为:二浸二轧整理液(室温25℃,轧液率65%),预烘(100℃×2min),焙烘(160℃×3min),水洗,烘干。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作为临时湿强剂的乙二醛交联丙烯酰胺的合成,重点讨论了合成过程中影响中间体及最终产物性能的各种因素,并通过应用实验对其临时湿强效果进行了检测。实验表明,中间体最佳合成条件为:n(DADMAC):n(AM)=0.2,引发温度为50℃,w(引发剂)=0.4%(对单体质量),制得的中间体固含量为40%,黏度为(25±5)mPa·s(25℃);成品乙二醛接枝聚丙烯酰胺的最佳合成条件为:w(乙二醛)=9.1%(对体系质量),制得的产物固含量为20%左右,黏度为(30±5)mPa·s(25℃)。对产物进行抄纸应用试验表明,当埘(湿强剂)=0.3%时,纸样浸水5s后乙二醛交联丙烯酰胺的湿干比为30.4%,同时其湿强度在3min内会迅速下降,下降幅度为77%,完全满足暂时湿强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采用乳液聚合制备了含氟整理剂,通过轧烘焙工艺对丙纶复合非织造布SMMS和木浆非织造布进行了整理,研究了整理剂用量、焙烘时间和焙烘温度对整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整理剂用量为20 g/L,120℃焙烘90 s时,SMMS非织造布拒水等级为10级,拒油等级为8级.当整理剂用量为20 g/L,110℃焙烘100 s时,木浆非织造布拒水等级为10级,拒油等级为8级.非织造布具有良好的抗酒精性能、抗血液渗透、透气性、断裂强力及耐静水压性能,能满足医用要求.  相似文献   

19.
针对原液着色粘胶纤维颜色较浅的问题,采用低折射率树脂增深整理粘胶纤维,探讨了树脂种类、树脂用量、轧余率、焙烘时间和焙烘温度对纤维颜色明暗度(L值)、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影响,借助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等研究了树脂整理后原液着色粘胶纤维的化学结构、表面元素组成及官能团、结晶性能和表面形貌的变化。结果表明:增深剂质量浓度为80 g/L,轧余率为90%,焙烘温度为150 ℃,焙烘时间为180 s时,原液着色粘胶纤维的L值降低到11.84,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保持率分别为70.62%和70.11%;粘胶纤维的结晶度降低,但纤维表面更加光滑,含硅官能团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