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陈旭  朱永郁  陶军  王春华 《化工进展》2021,40(2):1069-1076
为降低锅炉氮氧化物(NOx)排放浓度,综合利用烟气内外循环、旋流燃烧、稳焰技术等原理,本文设计出一种适合燃气锅炉的扩散式低氮燃烧器。在2.8MW燃气锅炉上进行了工业试验,同时展开了数值计算。通过工业试验及数值计算表明:燃料消耗量、过量空气系数和烟气外循环率都影响着NOx的排放浓度,但三者影响程度不同。随着锅炉燃料消耗量的增加,NOx排放浓度增加;随着过量空气系数的增加,NOx排放浓度先增加而后降低;随着烟气外循环率的增加,NOx排放浓度降低。针对本燃烧器,当烟气外循环率控制在28%~40%范围内,过量空气系数只需满足燃气充分燃烧,NOx排放浓度都会低于30mg/m3;当烟气外循环率超过40%易出现燃烧不稳定现象,低于28%时,NOx排放浓度会高于30mg/m3,不能满足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2.
赵瑞  张翼  余学海  史晓宏  刘毅  王鹏  韩涛 《化工进展》2021,40(8):4610-4615
目前燃煤机组低负荷运行的情况越来越多,研究机组低负荷运行时NOx控制技术可有效降低燃煤机组的NOx排放浓度。本文利用已建成的20000m3/h的实际燃煤烟气的污染物脱除试验平台,安装低温段脱硝催化剂整体模块,测试该催化剂的性能指标,现场取样并重点分析氨逃逸和转化率指标,得出实际烟气条件下氨逃逸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该低温脱硝催化剂的低温段在290~250℃范围内,脱硝效率可达到80%,脱硝出口NOx可控制在50mg/m3(标准)以内,甚至20mg/m3以内,氨逃逸最高为1.68mg/m3,小于标准要求值2.28mg/m3,SO2/SO3转化率最高为0.73%,小于标准要求值1%,满足运行要求。文中进一步研究了氨逃逸浓度沿程分布情况,经测试表明,290℃时沿程氨逃逸浓度不断降低,除尘器前降低32.2%,除尘器后降低65.5%。  相似文献   

3.
王志宁  杨协和  张扬  金燕  张海  吕俊复 《化工进展》2019,38(9):4327-4334
烟气再循环作为一种有效抑制NOx生成的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工、制药和酿酒等行业的天然气低氮燃烧过程,其作用机理是学术界和工业界关注的热点。本文根据内/外烟气再循环的作用不同,设计了弱/强内烟气再循环两种扩散式燃烧器,结合外烟气再循环技术,在0.8MW中试实验台上研究了内/外烟气再循环对天然气燃烧过程NOx生成的影响规律,同时开展了Fluent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内烟气再循环能够有效抑制NOx的生成,同时保证燃烧稳定。相同工况下,带内烟气再循环燃烧器初始排放远低于传统低氮燃烧器。同时结合外烟气再循环技术,可使NOx排放量维持在30mg/m3以下。Fluent模拟结果显示了外烟气再循环能够显著地降低天然气燃烧火焰区的温度和O2浓度。其中温度的降低对于NOx生成的抑制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当NOx降低到约30mg/m3时,快速型NOx对整体NOx生成的贡献超过热力型NOx,此情况下必须考虑对快速型NOx进行抑制。  相似文献   

4.
陈赛  贾明生  郭明高  刘高珍 《化工进展》2020,39(10):4290-4296
为了检验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脱硝技术在高效低NOx液态排渣煤粉工业锅炉中的应用效果,本文在一台8.4MW有机热载体锅炉炉膛内开展了SNCR脱硝技术工业化试验研究。选用尿素作为还原剂,搭建了工业化SNCR脱硝试验平台。在10%、15%、20%三种浓度尿素溶液下进行了不同尿素溶液喷射量、不同氧含量、不同锅炉负荷下的SNCR脱硝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低NOx燃烧+SNCR脱硝”耦合技术方案是可行的,SNCR脱硝效率在80%以上,完全能够达到烟气中NOx低于50mg/m3的超低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提高火电机组对新能源的消纳能力,当前对火电机组调峰要求越来越高,以某电厂330 MW亚临界CFB机组宽负荷调峰运行为例,针对限制深度调峰的流化安全问题、污染物排放浓度过高及工质偏差等问题,提出了相应运行策略和技术措施。通过改变筛板限距条间距为8 mm,减小入炉煤粒径;采用“回”字形布置在风帽上加装节流环,改善了机组深度调峰下的流化状态;调整布风板面积及一二次风配比,有效降低了深度调峰状态下的最小流化风量。经调整,在流化风量380 km3/h、风温245℃运行工况下,布风板阻力提高了2 231 Pa。50%负荷工况下,流化床前后平均温差由126.8℃降至27.2℃。引入烟气再循环系统,采用多流态多粒度炉内脱硫技术和脱硝喷枪改造。将300~500μm石灰石由二次风输送进炉膛,1~2 mm石灰石由给煤系统投入炉膛。在炉膛中下部及二次风口倾斜段切向安装多组脱硝喷枪,根据不同调峰负荷调整脱硝喷枪开关。实现了20%机组调峰深度运行时,SO2排放量稳定控制在5 mg/m3以内,NOx排放量降至30 mg/...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现有Mn基催化滤袋SO2中毒的问题,制备了基于V2O5-MoO3/TiO2的催化滤袋,用于在180~260℃范围内同时去除NOx和粉尘。实验结果表明,双层滤袋在气体过滤面速度为0.2 m/min时具有良好的脱硝活性和抗硫抗水性能。在纯氧玻璃窑炉中试中采用制备的双层催化滤袋进行了试验,烟气量为2000~3000 m3/h、SO2浓度在20~30 mg/m3范围内、水蒸气含量10%(体积分数)、NOx浓度为400~550 mg/m3,在170~210℃范围内NOx转化率可达到88.14%~95.06%,验证了催化滤袋的脱硝性能;连续运行1500 h后,活性出现5%左右的微弱衰减;在高硫烟气条件下(300~500 mg/m3)连续运行100 h发现催化滤袋失活,SEM-EDS和XPS表征证明催化剂失活是由于硫铵类物质在滤袋纤维表面沉积,部分活性位点被覆盖所致。  相似文献   

7.
在富氧富水蒸气条件下,研究了富含氮的燃料白酒糟在流化床中燃烧时NOx的排放特性。结果表明,在过量空气系数1.2条件下,水蒸气和O2对NOx的生成相互影响。当O2浓度低于约35%时,向燃烧气中加入水蒸气能抑制NOx生成,使烟气中NOx的排放浓度和燃料N转化为NOx的转化率降低;而当氧气浓度高于约35%时,加入水蒸气促进了NOx生成,表明提高氧气浓度使得氧化作用起到主导地位。NOx生成量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加后减少,在较高氧气浓度下,NOx生成量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转折点发生在较低的温度;燃烧气氛中添加水蒸气延迟了转折点的发生,使转折点发生在较高温度。  相似文献   

8.
赵强  傅斌  金燕  周托 《煤炭转化》2022,(6):80-88
为探究循环流化床锅炉在燃用非设计煤种时脱硫脱硝系统的运行情况,并对其进行经济性分析,以某350 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CFB)为研究对象,采用炉内结合尾部半干法两级脱硫超低排放系统,通过实炉试验探究了在满足超低排放条件下,锅炉在燃用三种非设计煤种及三种不同负荷时炉内和尾部半干法脱硫系统的运行情况,并基于自行构建的经济性分析模型,从脱硫脱硝运行费用角度分析了不同条件下满足超低排放时机组的经济性。结果表明:在入炉煤硫含量远高于设计值的情况下,CFB锅炉采用炉内脱硫结合尾部半干法脱硫的超低SO2排放技术,仍可稳定满足超低排放要求,具有显著优势,通过合理控制炉内脱硫程度(即改变锅炉出口SO2质量浓度)存在最佳的系统运行经济性;煤种硫含量的变化直接影响着系统的经济运行方式,在硫质量分数分别为0.82%,1.21%,1.62%时,调整锅炉出口SO2质量浓度分别为1 016 mg/m3,1 158 mg/m3,1 259 mg/m3时,系统的运行经济性最好;锅炉燃用...  相似文献   

9.
针对某双切圆锅炉热角区域高温腐蚀问题,本文提出调节同层二次风流量的方法来改善热角上游的还原性氛围。基于Fluent软件模拟了不同冷角二次风流量工况下的炉内燃烧情况,结果表明:增加冷角二次风量可以基本消除双切圆锅炉水冷壁附近CO体积分数过高(>8%)的区域,大大缓解水冷壁高温腐蚀的问题。5%工况和10%工况下,炉膛近壁面安全区域面积占比分别上升了1.20%和1.35%,出口NO x 平均质量浓度分别升高2.99%和8.89%;而15%工况的炉膛防腐效果最佳,近壁面安全区域面积占比上升了3.60%,同时腐蚀严重区域占比下降了4.99%,出口NO x 平均质量浓度升高较明显,上升18.91%。在一般电厂实际调整过程中,冷角二次风增量应设置在5%~10%,对于燃用高硫煤且NO x 排放较低的电厂,建议将冷角二次风增量设置为15%左右,以最大限度缓解高温腐蚀。  相似文献   

10.
合理高效的吸附工艺是决定吸附法净化和回收烟气中NOx工业可行性的关键工艺环节。提出一种通过外部补充气体实现固定床循环体空间内多次循环解吸NOx的新型吸附工艺(GVTSA)。基于该工艺,采用Na-ZSM-5分子筛作为吸附剂,以某钢厂烧结机脱硫后烟气为原料(组分)进行了NOx吸附回收实验研究。结果表明,GVTSA工艺相较传统吸附工艺(TSA工艺、VSA工艺)可获取更高的NOx回收量,在优选条件下(220℃,-50 kPa),NOx回收率达到90%,解吸气中NO2浓度由原料气的36 mg·m-3提升到2%以上,NOx循环吸附量可达0.10 mmol·g-1,16次吸脱附循环稳定。研究结果可为烟气NOx治理与资源化工业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针对水泥窑炉生产过程中分解炉和回转窑NOx产生的全过程,采用Aspen Plus软件建立系统仿真模型,并通过现场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可靠性验证;采用模型模拟研究分解炉中温度和燃烧气氛对NOx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分解炉中温度从804℃变化到1050℃,NOx浓度从242 mg/m3变化到800 mg/m3,分解炉温度超过...  相似文献   

12.
Powder nano-manganese oxide (MnOx) material with excellent low-temperature denitration activity was prepared by precipitation-calcination method with manganese sulfate as precursor. The industrial catalyst of ?5 mm×30 mm granular MnOx was successfully produced by continuous extrusion molding technology. The produced industrial catalyst was applied in the denitration purification of low-temperature flue gas from cold, hot & electric triple supply(CCHP) system on the conditions of 5000 m3/h gas flow, 850—1000 mg/m3 inlet NOx and the temperature from 145 to175℃. The NO conversion can achieve to 87.88%—97.47% under the GHSV of 4405 h-1, and 3% decline of denitration efficiency was observed after use for 1180 hours. The laboratory test also confirmed the reduced activity for the used sample. Moreover, XRD, BET and SEM results showed the crystal transition, increased particle size and decreased surface area for the used MnOx sample, which accounted for the observed decline of denitration efficiency after long term use on the industrial condition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will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highly active manganese-based catalysts and their industrial application in low-temperature denitrification.  相似文献   

13.
以工业硫酸锰为前体,通过沉淀、洗涤、挤出、煅烧步骤批量制备了高活性颗粒状低温MnOx脱硝催化剂(?5 mm×30 mm)。针对天然气冷热电三联供高含水低含硫烟气开展应用示范,研究催化剂在不同工况下的脱硝性能与长周期活性稳定性,结果表明:在入口NOx浓度850~1000 mg/m3、床层温度145~175℃、空速4405 h-1工况条件下,脱硝率达到87.88%~97.47%,连续运行1180 h后脱硝效率有约3%的微弱衰减。对长周期运行后催化剂进行取样,进行XRD、BET、SEM表征及活性测试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在该高湿烟气长时间运行中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晶型转变,颗粒烧结、尺寸变大以及比表面积降低,导致其脱硝活性降低。该研究结果将为高活性锰基催化剂的制备及其低温脱硝工业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