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丁湘陵  杨高波  赵险峰  谷庆  熊义毛 《信号处理》2021,37(12):2371-2389
数字视频伪造被动取证技术直接依据已获得的视频数据本身来判别其真实性, 具有更好的适应性, 逐渐成为取证研究领域的主流。为了从整体上梳理与描述数字视频伪造被动取证技术,分析了常见的视频伪造操作的特点和它们遗留的痕迹以及对视频被动取证的影响,从取证手段和采用技术2个角度,归纳与总结了基于数字视频来源、基于视频篡改遗留痕迹、基于深度学习框架和基于原始视频特征表征等视频被动取证的典型方法,并详细地探讨了视频伪造被动取证领域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陈艺芳  何自强  文冠臣  康显桂 《信号处理》2021,37(12):2302-2322
图像源辨识取证是数字图像被动取证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旨在从图像本身的特性出发对图像的相关来源进行识别和检测。图像源辨识取证主要包括:对自然图像的相机源识别和对非自然图像的溯源分析。其中相机源识别主要包括对采集图像所用相机的品牌、型号或个体进行识别。图像溯源分析可分为:计算机图形学方法生成图像的检测、AI合成图像的检测以及重获取图像的检测。近年来,在图像源辨识取证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现有的研究方法大致分为两类,包括传统的基于模型的方法和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本文整理了图像源辨识取证领域的研究方法,主要对研究框架和基本思路以及常用的评价指标、数据集进行了介绍,最后总结了当前图像源辨识取证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深度学习技术在基于视频和图像等可视数据的身份识别和认证任务(如人脸、行人识别等)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机器学习(特别是深度学习模型)容易受到特定的对抗攻击干扰,从而误导身份识别系统做出错误的判断。因此,针对身份识别系统的可信认证技术研究逐渐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分别从基于信息空间和物理空间的可视数据身份识别和认证攻击方法展开介绍,分析了针对人脸检测与识别系统、行人重识别系统的攻击技术及进展,以及基于人脸活体伪造和可打印对抗图案的物理空间攻击方法,进而讨论了可视数据身份匿名化和隐私保护技术。最后,在简要介绍现有研究中采用的数据库、实验设置与性能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可能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杨忠良  何亮  陈程  廖国睿  黄永峰 《信号处理》2021,37(12):2390-2411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依赖于公共互联网平台进行信息的自由发布和获取。与此同时,网络空间虚假言论的泛滥也日益严峻,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治理带来了艰巨的挑战。因此,网络言论取证成为了一个亟需解决的难题。近几年,随着深度神经网络技术的发展,同时给网络虚假言论生成和取证技术带来了新的发展活力,使得这两种对抗技术都得到了快速发展。本文主要关注网络言论的取证技术,分别从文本和语音两方面综述了近些年网络言论取证相关的研究成果。在虚假文本取证方面,本文分别从文本内容真实性校验、文本语义特征分析以及传播模式分析这三个角度综述相关研究成果。在虚假语音取证方面,本文首先介绍了当前语音合成、语音转换延伸等技术的发展现状,然后综述了语音鉴伪和取证技术的最新研究工作。我们希望本文的综述能帮助相关领域研究人员更好地了解网络言论取证领域最新的研究进展,以便研究出更先进的技术并推动该领域的持续进步。   相似文献   

5.
谢皓  张健  倪江群 《信号处理》2021,37(12):2323-2337
如今,数字图像编辑技术和软件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但是图像编辑技术被滥用的案例也层出不穷,造成严重的后果与不良的社会影响。为了证明和维护数字图像的真实性,防止图像编辑技术被滥用,数字图像取证技术已成为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技术和多媒体信息安全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本文针对数字图像取证中图像操作检测任务,归纳图像操作检测的基本原理,并介绍在单一操作检测、通用操作检测、操作链检测等多个取证场景下,操作痕迹分析、传统手工取证特征以及深度学习检测器等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对当前图像操作取证研究和挑战进行了总结,并对今后可能的研究方向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多种视频篡改伪造行为的特点以及它们对视频被动取证的影响,然后从真实性和来源取证2个方面,归纳了基于视频伪造过程遗留的痕迹和基于视频捕获成像设备特性等被动取证的典型方法,并详细地探讨了本领域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计算机屏幕录影技术,提出一种新的计算机取证证据关联形式,即视频化计算机取证系统(VCFS)模型。基于该模型,设计并实现了用户行为违反监控规则情况下计算机终端的视频取证功能。最后通过分析在各种环境下视频化计算机取证系统的效率,得出影响系统效率的关键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8.
李昊东  庄培裕  李斌 《信号处理》2021,37(12):2278-2301
日益进步的图像处理技术让数字图像编辑的门槛变得越来越低。利用触手可及的图像处理软件,人们可以方便地改动图像内容,而篡改后的图像往往十分逼真,以至于肉眼难以辨认。这些篡改图像已对个人隐私、社会秩序、国家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检测及定位图像中的篡改区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并已成为多媒体信息安全领域中的重要研究课题。近年来,深度学习技术在图像篡改定位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所取得的性能已显著超越了传统的篡改取证方法。本文对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篡改定位方法进行了梳理。介绍了图像篡改定位中常用的数据集及评价标准,以在篡改定位中应用的不同网络架构为依据分析了现有方法的技术特点和定位性能,并讨论了图像篡改定位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图像修复检测是数字图像取证领域中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为了使图像在被修复后依然保持视觉上的光滑性,常用基于样本块的修复方法来填充被篡改部分。本文提出一种融合注意力机制与全卷积神经网络(Full Convolution Network, FCN)的图像修复取证方法,首先对修复图像进行深度特征提取,再对最终的特征图进行权值分配,以获取最有效的特征图,提高检测效果。为了验证本文方法的可行性,创建了一个修复图像数据库,并通过不同性能指标来评估所提出取证网络的性能。  相似文献   

10.
郑博伟  李斌  李炎然 《信号处理》2020,36(9):1511-1524
本文提出了一种改善深度修复图像统计特性一致性的方法。首先,分别采用非线性高通滤波残差及深度神经网络提取固有身份信号(intrinsic identity signal, IIS),发现深度修复图像和真实图像存在IIS统计特性差异,验证在不同来源图像和不同的深度修复算法的条件下统计特性不一致性是普遍存在的。其次,提出一个生成型卷积神经网络,优化修复区域,保证修复图像的视觉质量,使其与真实区域IIS统计特性保持一致。最后,通过在合理范围内对生成网络的部分参数进行随机扰动,生成具有模式多样性的图像,有效降低生成图像被识别来源的概率。通过对比真实图像、深度修复图像、生成图像的IIS统计特性,以及在取证检测器上的对抗检测实验,表明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苏赋  吕沁  罗仁泽 《电信科学》2019,35(11):58-74
近年来,深度学习在计算机视觉领域中的表现优于传统的机器学习技术,而图像分类问题是其中最突出的研究课题之一。传统的图像分类方法难以处理庞大的图像数据,且无法满足人们对图像分类精度和速度的要求,而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分类方法突破了此瓶颈,成为目前图像分类的主流方法。从图像分类的研究意义出发,介绍了其发展现状。其次,具体分析了图像分类中最重要的深度学习方法(即自动编码器、深度信念网络与深度玻尔兹曼机)以及卷积神经网络的结构、优点和局限性。再次,对比分析了方法之间的差异及其在常用数据集上的性能表现。最后,探讨了深度学习方法在图像分类领域的不足及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深度学习技术不仅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也为视频编码领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文章从两个方面介绍了深度学习技术在视频编码领域的发展现状,即传统编码框架下深度学习视频编码工具和以深度学习模型为基础的视频编码新框架,并对相关代表性工作进行了详细介绍和性能分析。最后,对深度学习视频编码技术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做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13.
Quality of experience (QoE) assessment for adaptive video streaming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advanced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s. It is especially challenging in case of dynamic adaptive streaming schemes over HTTP (DASH) which has increasingly complex characteristics including additional playback issues. In this paper, we provide a brief overview of adaptive video streaming quality assessment. Upon our review of related works, we analyze and compare different variations of objective QoE assessment models with or without using machine learning techniques for adaptive video streaming. Through the performance analysis, we observe that hybrid models perform better than both quality-of-service (QoS) driven QoE approaches and signal fidelity measurement. Moreover, the machine learning-based model slightly outperforms the model without using machine learning for the same setting. In addition, we find that existing video streaming QoE assessment models still have limited performance, which makes it difficult to be applied in prac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s. Therefore, based on the success of deep learned feature representations for traditional video quality prediction, we also apply the off-the-shelf deep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DCNN) to evaluate the perceptual quality of streaming videos, where the spatio-temporal properties of streaming videos ar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Experiments demonstrate its superiority, which sheds light o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specifically designed deep learning frameworks for adaptive video streaming quality assessment. We believe this survey can serve as a guideline for QoE assessment of adaptive video streaming.  相似文献   

14.
Person re-identification(ReID) is an intelligent video surveillance technology that retrieves the same person from different cameras. This task is extremely challenging due to changes in person poses, different camera views, and occlusion. In recent years, person ReID based on deep learning technology has received widespread attention due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and excellent performance of deep learning. In this paper, we first divide person ReID based on deep learning approaches into seven types, i.e., fused hand-crafted features deep model, representation learning model, metric learning model, part-based deep model, video-based model, GAN-based model, unsupervised model. Furthermore, we launched a brief overview of the seven types. Then, we introduce some examples of commonly used datasets, compare the performance of some algorithms on image and video datasets in recent years, and analyz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various methods. Finally, we summarize the possibl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of person ReID technology.  相似文献   

15.
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快速发展,利用深度神经网络模型伪造出的深度假脸(deepfake)视频越来越逼真,假脸视频造成的威胁也越来越大。文献中已出现一些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换脸视频检测算法,他们在库内获得较好的检测效果,但跨库检测性能急剧下降,存在泛化能力不足的问题。该文从假脸篡改的机制出发,将视频换脸视为特殊的拼接篡改问题,利用流行的神经分割网络首先预测篡改区域,得到预测掩膜概率图,去噪并二值化,然后根据换脸主要发生在人脸区域的前提,提出一种计算人脸交并比的新方法,并进一步根据换脸处理的先验知识改进人脸交并比的计算,将其作为篡改检测的分类准则。所提出方法分别在3个不同的基础分割网络上实现,并在TIMIT, FaceForensics++, FFW数据库上进行了实验,与文献中流行的同类方法相比,在保持库内检测的高准确率同时,跨库检测的平均错误率显著下降。在近期发布的合成质量较高的DFD数据库上也获得了很好的检测性能,充分证明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和通用性。  相似文献   

16.
深度学习驱动的水下图像增强与复原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丛润民  张禹墨  张晨  李重仪  赵耀 《信号处理》2020,36(9):1377-1389
水下图像是水下信息的重要载体和呈现方式,对海洋资源的探索、开发、利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客观成像环境和设备的限制,水下图像质量总是差强人意,具有对比度低、细节模糊、颜色偏差等退化现象,严重制约相关领域的发展。因此,如何通过后期算法对退化的水下图像进行增强和复原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近些年,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深度学习的水下图像增强与复原技术取得了巨大进展。为了更加全面、立体地对现有方法进行梳理与归纳,紧跟最新研究进展,本文着重对深度学习驱动的水下图像增强与复原的方法和模型进行介绍,详细整理现有的水下图像数据集,分析现有基于深度学习方法的关键问题,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7.
自2006年深度学习这一概念提出以来,各研究领域对于深度学习技术的研究热度一直高居不下.深度学习的出现,对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计算机视觉的主要研究任务是对图像、视频等进行目标的检测、识别以及分割等,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医疗、金融和工业领域中.其中最常见的应用场景是医学图像处理.图像分割是医学图像处理任...  相似文献   

18.
徐及  黄兆琼  李琛  颜永红 《信号处理》2019,35(9):1460-1475
近年来,随着深度学习方法在理论上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其展现出相对于传统机器学习方法的明显优势。在实际应用方面,深度学习借助其出色的特征学习能力,首先在语音和图像领域取得巨大成功,并迅速引起其他领域研究者们的重点关注。本文对现阶段深度学习在水下目标被动识别领域中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和应用情况进行梳理总结,包括水下目标被动识别中常用的深度神经网络结构、深度学习对特征提取环节产生的影响以及数据匮乏条件下的建模方法。针对实际应用场景所面临的挑战,本文对未来一些可能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供广大研究人员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