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超临界CO2萃取樟树籽仁油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超临界CO2对樟树籽仁油进行了萃取试验,主要考察了原料粒径、萃取时间、萃取压力和萃取温度的影响,并对萃取出的油的组成及物性参数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原料粒径80~100目、萃取时间3.0h、萃取压力20MPa、萃取温度55℃和CO2流量为4L/h的条件下,樟树籽仁油的萃取率达57.2%,并且油的色泽淡,酸值低,质量好.气相色谱分析表明,樟树籽仁油的脂肪酸组成主要是癸酸和月桂酸.  相似文献   

2.
分别采用气相色谱、液质联用测定分析了樟树籽仁油的脂肪酸组成和分布、甘油三酯组成,测定分析了其理化性质、融化结晶特性。结果表明:樟树籽仁油中所含脂肪酸主要是中碳链脂肪酸,其中癸酸含量为60. 25%、月桂酸含量为35. 88%、辛酸含量为0. 45%,长碳链脂肪酸含量低于5%;樟树籽仁油的甘油三酯组成为CCC(12. 55%)、CCLa(56. 38%)、CLaLa和MCC(20. 36%);樟树籽仁油酸价(KOH)为0. 32 mg/g、皂化值(KOH)为267. 30 mg/g、碘值(I)为5. 70 g/100 g、过氧化值为0. 03 g/100 g;樟树籽仁油的融化温度为21. 63℃、结晶温度为1. 54℃,在人体体温下处于完全融化状态,利于人体吸收代谢。  相似文献   

3.
以樟树籽仁油为原料,通过皂化、酰氯化,碱性条件下与谷氨酸钠反应生成癸/月桂酰基谷氨酸钠盐.研究反应温度、pH、反应时间、丙酮与水体积比以及谷氨酸钠与癸/月桂脂肪酰氯摩尔比对癸/月桂酰基谷氨酸钠合成率的影响.得出最佳合成条件为:反应温度45℃,反应时间3h,pH10~11,丙酮与水体积比2∶1,谷氨酸钠与癸/月桂脂肪酰氯摩尔比2∶1.在此条件下,癸/月桂酰基谷氨酸钠的合成率为89.2%.经质谱及红外光谱分析,确定产物为癸/月桂酰基谷氨酸钠.  相似文献   

4.
采用胰脂肪酶催化樟树籽仁油与甘油反应合成中碳链单甘油酯,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反应时间、加酶量、醇油摩尔比、反应初始加水量、反应温度对产物中中碳链单甘油酯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胰脂肪酶催化樟树籽仁油(10 mL)与甘油反应合成中碳链单甘油酯的适宜条件为:反应温度47℃,加酶量220 mg,醇油摩尔比4.3∶1,反应初始加水量35μL,反应时间30 h。在此反应条件下,产物中中碳链单甘油酯的含量为53.42%±0.05%。  相似文献   

5.
以固定化脂肪酶Lipozyme RM IM为催化剂,研究无溶剂体系下樟树籽油和甘油合成中链脂肪酸甘油二酯的工艺。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甘油酶解反应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确定最佳条件为底物摩尔比(甘油∶樟树籽油)=1∶2.3,加酶量11.7wt%,反应温度72℃,反应时间15h。在此条件下得到产物油中甘油二酯含量为51.60%。气相色谱法测定合成产物的脂肪酸组成,产物油中癸酸(C10∶0)及月桂酸(C12∶0)含量分别为54.68%和39.79%,与樟树籽油脂肪酸组成基本一致。合成产物中DAG的中链脂肪酸含量虽有一定降低,但总量仍能达到75%左右。   相似文献   

6.
采用专一性脂肪酶Lipozyme TL IM,将樟树籽仁油、油茶籽油和全氢化棕榈油按4个质量比(2∶2∶4, 2∶2∶5, 2∶2∶6, 2∶2∶7)进行sn-1,3位随机酯交换制备起酥油基料油,以物理混合物(PB)为对照对酯交换反应后产品(IP)的脂肪酸组成及熔点、多晶形式、微观结构、甘油三酯(TAG)的组成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酯交换反应后仍有12.21%~16.91%的中链脂肪酸(MCFA)被保留;从DSC熔融曲线发现,相较于PB, IP只产生了一个响应值较弱的峰形,SFC曲线则表现一直陡峭下降的趋势,具有狭窄的塑性范围,是理想的高稳定起酥油基料油;微观结构上表现为更小(约20μm)球状晶体;IP中生成了新型的TAG种类(CPO, LaOP, LaPP, COS, CPS等)。总体而言,合成的起酥油基料油在能保证正常膳食长链脂肪酸(LCFA)摄入的同时,还能提供一定量MCFA的摄入,被人体快速吸收,具有一定的营养功能。  相似文献   

7.
章挺  江香梅  付宇新 《食品科技》2012,(6):194-196,200
为优化樟树籽油溶剂脱酸工艺,在单因素水平试验的基础上,选择萃取次数、液料比、温度为因素,以酸值为响应值,设计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采用响应面法分析优化了樟树籽油溶剂脱酸参数。试验结果表明,萃取次数为3次、液料比为1:2.8、温度为34℃时,脱酸效果最佳,酸值由21.58KOHmg/g降为1.41KOHmg/g。  相似文献   

8.
樟树是我国特产珍贵木材和经济林树种,南方城市绿化多有采用樟树,1986年江西省政府将樟树定为省树,为樟树的开发利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在超临界CO2萃取中,由于萃取釜中固体物料的堆积和植物致密的外层细胞壁结构,导致其萃取效率的下降.传统的超临界CO2萃取方式通常是采用动态循环萃取(DCE),虽然经过长时间的反复萃取,能够保证较高的萃取产率,但萃取时间长,能耗高.论文根据超临界CO2萃取工艺的特点,在通常动态循环萃取前引入一个预膨胀工艺,考察了这两种萃取方式对樟树籽仁油萃取率的影响.试验结果发现,预膨胀-动态循环萃取法(PE-DCE)与单一动态循环萃取法相比,在相同的萃取率下,PE-DCE法可缩短萃取时间一半以上;在相同的萃取时间下,PE-DCE法所得油的产率是DCE法的1.19倍;在相同的原料粒径下,PE-DCE法所得油的产率是DCE法的1.58倍以上.  相似文献   

10.
<正>樟树籽油 樟树籽油以含大量癸酸而著名(40%—50%),该油取自樟树籽仁。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 (L.)Presl)又叫香樟树、乌樟树等,属于樟科(Lauraceae),在我国有一千多年的种植历史樟树也是一种经济树种,能适应各种土壤条件。其种籽一般直径为8mm,含60—65%籽仁和35—40%的壳(壳含油仅2—3%)每粒种籽一般干基重130mg,传统上一般通过压榨取油。  相似文献   

11.
《食品工业科技》2013,(09):340-343
为探讨樟树籽仁油与长碳链食用油脂对大鼠血脂及动脉硬化的影响。实验分为6组:4%樟树籽仁油+8%大豆油组(A-1)、8%樟树籽仁油+4%大豆油组(A-2)、12%樟树籽仁油组(B)、12%大豆油组(C)、12%猪油组(D)、空白对照组(E)。饲喂7w后,测定大鼠血清TC、TG、HDL-C、LDL-C、SOD、AST、ALT指标。结果表明,A-1、A-2各组大鼠血清中TC、TG含量极显著低于C、D组(p<0.01),且与D组比较,AAI指数极显著升高(p<0.01),AI指数显著降低(p<0.05);B组在降低TC、TG方面与D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在降低AI以及升高AAI、HDL-C方面与D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且HDL-C显著高于E组(p<0.05)。在ALT、AST指标上,A-1、A-2、B各组与E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长期食用樟树籽仁油特别是樟树籽仁油与大豆油的混合油脂对预防大鼠血脂的升高及动脉硬化的形成明显优于猪油组,也优于大豆油组。   相似文献   

12.
以浓H2SO4为催化剂,樟树籽油与甲醇预酯化生成酯化油;再以NaOH为催化剂,酯化油与甲醇进行酯交换制备生物柴油。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优化酯交换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当甲醇与酯化油摩尔比为4.0∶1、催化剂与酯化油摩尔比为0.050∶1、反应时间为80 min、反应温度为55℃时,酯交换率最高,达94.38%。经气相色谱分析,樟树籽油生物柴油的脂肪酸甲酯组成为:癸酸甲酯53.67%,月桂酸甲酯42.92%,肉豆蔻酸甲酯0.44%,棕榈酸甲酯0.37%,油酸甲酯2.11%,亚油酸甲酯0.26%。  相似文献   

13.
樟树籽油提取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周武  张彬  邓丹雯 《中国油脂》2004,29(2):30-31
樟树籽核仁含有40%左右的油脂.研究了超临界CO2萃取樟树籽油的工艺,确定萃取最佳工艺参数为萃取温度40℃、萃取压力20 MPa、CO2流量35 kg/h、萃取时间100~120 min.  相似文献   

14.
中碳链甘三酯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樟树籽仁油为原料,通过正交实验法研究了用醇解法合成和纯化中碳链甘三酯的生产工艺,得到了中碳链甘三酯生产工艺的最佳条件及产品的物性参数.结果表明,该法工艺简单、能耗小、副产物易于分离且环境污染小.通过对所得产品的物化参数与国外中碳链甘三酯产品标准对比,表明用醇解法合成和纯化中碳链甘三酯的生产工艺是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超声提取过程中各因素对樟树籽油提取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实验中的Box-Behnken实验设计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超声波提取温度70℃、超声波提取时间32 min、料液比1∶21 g/m L,在此条件下樟树籽油的提取率为38.12%,与模型预测值相差较小,可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6.
以樟树籽油(Camphor seed oil,CSO)为原料,优化脂肪酶水解CSO制备二酰甘油(diacylglycerol,DAG)的工艺.通过丙酮和叔丁醇对脂肪酶进行预处理,对3种固定化脂肪酶(Lipozyme RM IM、Hpozyme TL IM、Novozym 435)进行筛选.以反应产物DAG质量分数和三酰甘油(TAG)质量分数为响应值,含水量(加酶量的30%~ 50%)、加酶量(油质量的8%~ 10%)和温度(55 ~75℃)作为变量,利用响应面法(RSM)优化CSO制备DAG工艺.结果表明,Lipozyme RM IM经过预处理后,重复使用次数可达到11次,RSM法优化CSO制备DAG的最优工艺条件:加酶量10%,含水量40%,温度65℃.在此优化条件下,DAG质量分数和TAG质量分数分别为50.38%和40.68%.此工艺为樟树籽油工业化生产中链DAG油提供理论和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近年,樱桃的种植面积扩大,产量增加。大量樱桃叶和樱桃籽作为动物饲料或废渣被丢弃,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本文就樱桃叶和樱桃籽开发利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概括了樱桃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纯化的方法以及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总结了樱桃籽中油脂的提取、优化方法和樱桃叶中油脂理化性质、脂肪酸的组成。以期为提高樱桃加工产品的附加值及其副产物的深加工和开发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超临界CO_2萃取葡萄籽油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提出了超临界CO2 萃取葡萄籽油的方法 ,研究了不同萃取压力、温度、流量、颗粒细度和萃取时间对葡萄籽出油率及油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牡丹是近些年新兴的木本油料作物,因富含α-亚麻酸而备受人们关注。油体的发育又与脂肪酸的含量密切相关,为明确牡丹油体的特性,本文开展了牡丹油体提取及其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与分级法相比,优化法提取的油体色泽透明,提取率较高,在4℃下储存能够保持稳定,并且SDS-PAGE电泳检测的油体蛋白条带较深、浓度较高。就牡丹油体的稳定性而言,50℃以上的高温对油体的稳定性影响不大;pH值对油体稳定性影响较大,当pH≥9.0时,油体少量聚集,较为稳定,当pH≤7.0时,油体聚集显著,稳定性被破坏;NaCl和糖浓度对牡丹油体稳定性的影响显著,随着NaCl和糖浓度的增加,油体逐渐破裂并聚集,稳定性逐渐降低,尤其是当NaCl和糖浓度分别为200 mmol/L和100 mmol/L浓度时油体破坏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