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RTK和PPK相配合在航测外业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吉涛 《物探装备》2007,17(4):288-290,301
RTK(实时动态GPS测量)技术能够实时地提供测站点厘米级的三维定位结果,速度快、精度高,但应用范围受自然条件限制。PPK(postprocess kinematic后处理动态测量)技术,可以克服RTK的某些不足。本文分析了RTK、PPK作业方式的原理,对两种作业方式进行了比较,针对其优点,通过理论分析与应用实践,探索出RTK和PPK相配合在摄影测量外业像控点测量的作业方法,使这两种测量方法在实际测量中相得益彰,有效地提高了作业效率,节省了人力物力。  相似文献   

2.
随着GPS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现行规范中的一些技术指标已不再适应.本文阐述了GPS新技术RTK、PPK、PPP的工作原理,详细介绍了它们的技术特点,然后在不同地形地貌、使用不同的参数进行测量,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探讨,总结出了RTK、PPK、PPP技术在测量施工中满足施工精度的条件和基本的技术指标,以供修改规范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沙漠、山地、黄土塬等地区的地震勘探施工中,受障碍物遮挡,很多区域差分电台信号弱甚至没有信号,导致RTK作业时无法正常初始化,严重影响测量作业效率。随着北斗卫星系统的应用,GNSS接收机可实时接收的卫星数量大幅增加,PPK技术开始广泛应用。对PPK定位技术的技术原理、方法流程、定位精度等方面进行分析,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在无网络条件下,PPK定位技术应用于地震测量的可行性,在实际生产应用中,PPK定位技术测量精度满足地震采集相关规范要求,作业效率显著提高,可作为RTK测量方法的补充。  相似文献   

4.
通过实例,介绍Trimble 5700和Leica GX1230 GPS接收机在RTK测量和静态测量方面进行联合作业的实现方法。事实证明,该方法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5.
随着高效、绿色石油勘探的需求,震源显得越发重要。VSC震源导航系统依赖于RTK,为震源提供了精准的导航和成果。但在黄土塬等山区,由于RTK信号无法全面覆盖,限制了VSC的全面应用。PPK+震源技术在长庆探区的应用,解决了三大难题:一是解决了震源施工无信号区域等待架设中继站的问题,节省了人力和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二是解决了测量二次补测无法找到震板痕迹造成点位不准的问题;三是解决了震源作业中因信号原因造成的空泡、偏炮和停炮问题,保证了物探满覆盖设计。该技术的应用,使黄土塬山地震源施工效率提升至少20%。本文总结了PPK技术在可控震源施工中的应用以及质量控制措施,并对后续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1.RTK基本原理 RTK(Real Time Kinemalie)测量技术即实时动态测量技术,是以载波相位测量与数据传输技术相结合的以载波相位测量为依据的实时差分GPS测量技术,是GPS测量技术发展里程中的一个标志。该技术由基准站接收机、数据链和流动站接收机三部份组成。  相似文献   

7.
GPS RTK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测绘工作效率。在实际的RTK作业中,通讯技术的优劣决定了RTK的作业范围。本文通过对常见的RTK作业数据通讯方式进行分析对比,提出使用GPRS模块加电台方式的最优作业方案,并对GPRS中继模块进行相关研发和应用分析。  相似文献   

8.
在石油物探中,RTK测量方式一直是卫星导航定位的主要测量方式,但随着物探采集高效作业和勘探地形的复杂,RTK测量方式已影响到物探采集高效作业。GNSS伪距单点定位、PPK的应用,为石油物探的导航定位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式。为此本文详细介绍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及北斗三号新增功能,将石油物探测量分离为放样和测量,重点介绍伪距单点定位的导航精度,通过原理和大量的数据验证了GNSS伪距单点定位的导航精度可用于石油物探物理点的放样。提出PPK+技术,采用伪距单点定位和北斗PPP-B2b作为物理点放样方式,PPK作为物理点测量方式。  相似文献   

9.
VRS-GPS网络PTK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高科技的不断发展,RTK—GPS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已有一定的局限性,VRS—GPS网络RTK技术的出现克服了它的局限性。本文叙述了VRS—GPS网络RTK技术的系统组成、工作原理、优越性及其精度评估。  相似文献   

10.
VRS—GPS网络RTK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平  郑勇 《物探装备》2001,11(4):239-242
随着高科技的不断发展,RTK-GPS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已有一定的局限性,VRS-GPS网络RTK技术的出现克服了它的局限性,本文叙述了FRS-GPS网络RTK技术的系统组成、工作原理、优越性及其精度评估。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大庆油田近几年在套损井打通道加固技术方面取得的技术进步,在磨铣打通道技术上主要对钻铣工具的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及合理及合金刀块的优选组合,提高了磨铣效率,缩短了施工周期;在爆炸打通道技术中设计了安全隔爆装置,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使爆炸扩径技术得到完善;Φ106mm密封加固技术的研制成功,取代了Φ100mm密封加固技术,为套损井修复后的完井工艺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提出了大庆油田目前在套损井打通道加固方面存在的难题,结合国外在套损井打通道加固方面技术的新发展,对现有技术的局限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今后技术攻关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转向酸化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系统论述了转向酸化技术的发展以及目前的进展。简要介绍了封隔器转向、封堵球转向,较详细介绍了泡沫转向、聚合物转向、黏弹性表面活性剂(Viscoelastic Surfactant VES)转向技术的一些发展情况;特别是黏弹性表面活性剂酸化自转向技术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3.
复合射孔技术在长庆油田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复合射孔技术是了孔缝结合型超深射孔技术,可克服常规射孔的多深浅,无法突破近井污染带,存在压实伤感等缺陷,可有效破除常规射孔在岩石基体中产生的压实带,为正确评价该技术在长庆油田应用6年的效果,选择了21口复合射孔中和与之相邻石油层物性非常相近的28口常规射孔井,分5个区块,对射孔,效果进行对比评价,结果表明,复合射孔技术可使地层破裂压力平均降压3-5MPa,大大提高射孔孔道附近油层的渗透率,改造低渗,物低渗储集层的效果比常规射孔技术更为明显,并能自效降低施工成本,对提高低孔,低渗油,气压产能的效果显著,图1表2参7  相似文献   

14.
叠前深度成像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从原理和技术两个方面分析了地震偏移技术的发展,指出了不同偏移技术的差异,对叠前深度成像技术中的速度建模准则、成像技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速度建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通过叠前深度成像技术在海拉尔盆地的应用实例与常规叠前偏移剖面进行比较的结果,表明叠前深度成像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叠后偏移效果。  相似文献   

15.
特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何琰  伍友佳 《钻采工艺》1999,22(2):20-24
特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但开发特低渗透油藏对稳定国内石油产量具有重要意义。结合近年来国外以及国内特低渗透油田的开发实践和部分理论研究成果,探讨该类油藏的特点,提出了合理开发该类油藏的新技术,主要有:(1)油层改造技术,该技术主要包括:①多缝加砂支撑压裂;②低压油井的泡沫压裂技术;③高砂比压裂;④水力化学压裂技术。(2)油层保护技术;(3)注水注气技术;(4)三次采油技术,该技术包括:①非常规物理振动技术和压裂技术相结合;②化学生热驱油技术;③微生物采油技术;④化学驱采油技术;(5)机械采油技术;(6)水平井技术。  相似文献   

16.
安全阀在线校验新技术及装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述了开发安全阀在线校验的必要性,介绍了安全阀在线校验技术的现状,提出了一种利用隔离式安全阀技术实现安全阀在线校验的新技术,开发了在线校验装置,并对该技术装置进行了应用考核。  相似文献   

17.
邓美寅 《录井工程》2006,17(4):46-49
简要介绍了胜利油田录井技术状况。胜利油田录井技术的发展随着电子、信息等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逐渐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勘探技术,在勘探开发实践中形成了井位(工程)测绘技术、钻井地质设计技术、录井资料采集技术、录井资料处理技术、录井资料应用技术、综合录井仪研制开发技术等六大技术系列,并在采集技术体系的攻关与创新等七方面取得了新进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气测录井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气测录井数字化技术已经成为目前和今后的发展趋势。文章阐述了目前气测录井数据处理技术的分类,并简要介绍该技术的发展状况和具体应用,以及在应用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现数字化技术需要积分仪、记录仪等设备及网络的支持,同时还应伴随传统资料处理方式的改变。提出充分借鉴国外先进技术,进一步创新气测录井数字化技术,促进我国气测录井技术的全面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亮点油气检测技术应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亮点技术是一项有效的地震油气检测技术 ,同时又是一项在石油物探界颇有争议的技术。文章主要介绍了地震资料的数字处理、亮点剖面的七大特征以及亮点技术的局限性 ,并以安庄的实际资料介绍了制作反射系数图版来辅助亮点技术解释分析 ,证明反射系数图版对亮点技术是一种较好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以间二硝基苯为主要原料生产间苯二胺的3种方法,即化学还原法、催化加氢法和电解还原法。对以贵金属催化剂和非贵金属催化剂通过催化加氢制备间苯二胺的方法作了详细综述,该方法也是间苯二胺的主要生产方法,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