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介绍钱塘江北岸明清老海塘概况和工程自然条件 .提出运用板桩防冲墙技术解决塘脚防冲技术难题 ,并研制出可以遥控操作的多功能打桩机 .该技术在海宁明清海塘塘脚防冲工程中应用9 9km ,节省投资 5 2 0 0万元 ,并已在类似工程中推广应用 .  相似文献   

2.
在钱塘江强涌潮河口海塘工程中 ,根据地质条件 ,合理的设计方案以及施工工艺 ,经技术经济比较 ,选用冲沉板桩海塘底脚防冲保护措施。以杭州市区段海塘工程实例 ,总结了钱塘江海塘工程的板桩防冲结构设计及施工特点 ,探讨了防冲方案效果  相似文献   

3.
钱塘江是举世闻名的强潮河口,涌潮最大高度可达3m左右,流速一般为6-8m/s,实测最大涌潮压力为70KPa,最大流速12m/s,基动力条件强劲,对海塘、丁坝等各种建筑物破坏力极大。以往钱塘江海塘基础防冲工程采用无围堰乘潮施工,海塘底脚须同于低水位以上,施工质量及施工进度均难以保证。由于塘脚前滩地冲淤变幅较大,当滩地刷低后,塘脚挂空,塘外坡土体在低潮位时渗透逸出坡降大,发生流土现象,塘脚乃至护坡发生坍塌,涌潮顶冲地段工程屡修屡毁,常形顾抢险被动局面,本文提出一利较可靠的围堰结构,即在海塘堤脚外20~100m的中低滩以上填筑土工布充填土管袋围堰,该围堰两侧由直径为1.5~4.0m左右,管袋长40m的塑料编程土工布管袋内装粉砂土组成,管袋中央设2~5m宽防渗土体。实践表明,能有效地抵御强涌潮冲击,使塘脚基础做到滩地最大冲刷深度以下,较好地解决了多年塘脚偏高的老大难问题,该土工布充填土管袋围堰在钱塘江南北两岸标准塘基基础防冲、丁坝、新建堤防、水库等工程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洞头南塘围塘堵漏施工法陈时胜(洞头县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室)一、工程概况南塘围塘工程是洞头县骨干工程,围垦面积1400亩,塘顶总长1040m.塘高8m余.是我省海塘围垦中较高的海塘,该工程系1958年大跃进期间上马,由于种种原因,工程四上四下,直到198...  相似文献   

5.
大流量单向冲刷河口海塘的防冲措施选择关系到今后海塘的安全运行。通过比选,设计采用了钢筋混凝土沉井、钢筋混凝土板桩2种直接防冲保护方案并在实际中应用,取得了大流量、大冲刷河道采用钢筋混凝土沉井、钢筋混凝土板桩防冲处理的宝贵经验,有效保护了高冲淤幅度的海塘堤脚。  相似文献   

6.
因钱塘江特殊的潮流,江道特性,塘脚基础防冲设计既是重点,也是难点,以前一般采取塘脚抛块石或修建抛石丁坝来防冲,效果差,而且运行维护工程最大。近年来,随着经济和施工技术的发展,运用沉井、等垂直防冲结构结合水平抛石作为基础保护措施,极大地提高了海塘的防御标准。  相似文献   

7.
在钱塘江强涌潮河口海塘工程中,根据地质条件,合理的设计方案以及施工工艺,经技术经济比较,选用冲沉板桩桩海塘底脚防冲保护措施。以杭州市区段海塘工程实例,总结了钱塘海海塘工程的板桩防冲结设计及施工特点,探讨了防冲方案效果。  相似文献   

8.
试论杭州市钱塘江海塘基础防冲设计标准的经济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钱塘江特殊的潮流、江道特性 ,塘脚基础防冲设计既是重点 ,也是难点。以前一般采取塘脚抛块石或修建抛石丁坝来防冲 ,效果差 ,而且运行维护工程量大。近年来 ,随着经济和施工技术的发展 ,运用沉井、板桩等垂直防冲结构结合水平抛石作为基础保护措施 ,极大地提高了海塘的防御标准。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浙江省海塘塘顶高程确定所涉及的诸多要素,包括设计标准的选取以及深水波要素、塘前波要素、海塘爬高、越浪量的计算,同时分析了97年后浙江省海塘顶高程确定的方法。对于已建重要海塘的塘顶高程分析可见,在背水坡和和塘顶有保护措施的情况下,采用允许最大越浪流量来控制海塘塘顶高程,可适当降低塘身高度。  相似文献   

10.
由于受径流、潮流和涌潮的共同作用,钱塘江北岸海宁段海塘岸滩冲淤多变,需要经常性地进行维修加固。海塘外地表浅层1~2m深度范围块石分布较多,给防冲板桩的工程施工增加了许多难度。结合钱塘江北岸海宁段标准塘工程的施工,介绍在地层比较复杂情况下防冲板桩的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1.
上海、浙江、福建三省市海堤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调研成果对上海、浙江和福建三省市的海堤情况进行介绍,主要包含:海堤的建设经验、损毁情况、主要破坏特点、建设标准以及目前设计的主要依据;风速计算方法;沿海潮位和台风暴潮特点;波浪计算方法;堤顶高程确定;生物消浪措施;海堤主要结构和断面形式;海堤地基情况、堤基处理方式及计算方法;堤身填筑材料、施工方法及安全控制措施等。总结了三省市海堤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并对《海堤工程设计规范》编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堤前滩地冲刷对海堤稳定性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上海化学工业区围海造田工程为背景,首先计算了海堤在高潮位和潮位降落过程中堤身的渗流场,在此基础上结合堤前滩地各种不同冲刷程度,对海堤稳定性进行数值计算分析,得到了该海堤工程在潮位降落过程中堤前滩地冲刷程度与海堤稳定性之间的变化规律,得出了滩地合理保护宽度应该为9 m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频发的海啸造成了沿岸建筑物周围剧烈的冲刷,而植物具有很好的减小海啸灾害的作用。采用PVC圆管概化模拟刚性植物,选取孤立波模拟海啸波,通过改变入射波高、植物带长度和密度、堤顶出水高度,研究植物对海啸波作用下海堤局部冲刷的影响,建立了海堤堤前冲刷坑、淤积沙坝、冲淤平衡点相对水平位置的尺度与植物带的长度和密度、波高、堤顶出水高度、泥沙比重以及岸滩坡度之间的关系式。试验结果表明:植物对海堤局部冲淤变化产生显著影响,植物带使得堤后近岸侧相对最大冲刷深度显著减小,堤前离岸侧冲刷位置由原堤脚处前移至植物带所在位置,冲刷范围大幅增加;堤前冲淤面积受入射波高和植物因素的共同影响,在同一植物模型下,冲刷坑面积和淤积沙坝面积都随入射波高的增大而增加;适当增大植物带密度,优化植物分布方式,可有效减弱海啸波对海堤的冲刷危害。  相似文献   

14.
海堤是防御风暴潮和波浪的第一道屏障,具有十分重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分析海堤建设的产业链,探索投资发展新模式,可以缓解海堤建设面临的资金问题和投资风险,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与信誉度,促进海堤建设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为改变浙江沿海海堤功能单一,土石料用量大的缺点,开展新型海堤结构研究。对板桩式海堤结构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分析在竖向荷载及回填土压力作用下,结构的变形及承载能力。可以得出,桩土的位移量均不大,土体未发生明显的塑性变形,桩身应力不大,可进行实际工程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河流生态型护岸工程的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河流护岸的工程措施采用硬质材料,保持河流岸坡的稳定,在保证结构安全稳定、防止河岸冲刷和水土流失等方面效果显著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生态影响和不良后果,生态型护岸工程不仅起到了硬质材料的护岸作用,也能保护和恢复河流的生态功能,改善河流景观环境,值得在工程实践中广泛地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海塘是浙江沿海及海岛抵御台风暴潮的第一道防线。针对海塘跨域大、台风期恶劣气候影响严重以及海塘外部影响对内部响应变化速度快的特点,提出了大范围、分布式、集中管理的远程实时动态海塘安全监测技术,并对钱塘江海宁盐仓段标准塘和浙东海塘舟山万丈塘进行实时监测。监测结果表明海塘内部渗压水位与潮位有较好的相关性,潮位涨落对海塘渗流影响由海塘外侧至内侧逐渐减弱;海塘内部水力坡降均小于允许坡降,海塘渗透稳定满足要求。在潮涌作用下,海塘将产生mm级水平变形,随着潮位涨落,海塘内部水平位移呈周期性变化;水平位移沿深度分布呈现上部大、下部小的特点。研究成果为海塘的日常维护和应急抢险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利用刚度等效原则,将筒桩结构简化为二维问题,研究不同土体弹性模量对结构内力和位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提高淤泥质土弹性模量,对海底地基土体进行抛石处理,一方面可以有效减小筒桩海堤的侧向变形,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海堤的整体稳定性。薄壁筒桩海堤结构经济效益突出,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A new mathematical model for the overtopping against seawalls armored with artificial units in regular waves was established. The 2-D numerical wave flume, based on the Reynolds Averaged Navier-Stokes (RANS) equations and the standard k-ε turbulence model, was developed to simulate the turbulent flows with the free surface, in which the Volume Of Fluid (VOF) method was used to handle the large deformation of the free surface and the relaxation approach of combined wave generation and absorbing was implemented. In order to consider the effects of energy dissipation due to the armors on a slope seawall, a porous media model was proposed and implemented in the numerical wave flume. A series of physical model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in the same condition of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to determine the drag coefficient in the porous media model in terms of the overtopping discharge. Compared the computational value of overtopping over the seawall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the values of the effective drag coefficient was calibrated for the layers of blocks at different locations along the seawal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