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探索干旱内陆河流域降水稀少、生态环境脆弱、人类长期活动和剧烈气候变化等对流域内水循环产生的影响,以玛纳斯河流域为例,根据天然-人工二元水循环系统理论,建立了二元水循环模型,并对该流域水循环每一环节的蒸发、渗漏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玛纳斯河流域平原区天然水循环通量为9.38亿m3/a,占流域降水通量的11.70%;人工水循环通量为18.35亿m3/a,占流域降水通量的22.88%;平原区的人工水循环通量已经远远超过了天然水循环通量.玛纳斯河流域总水循环通量为80.26亿m3/a,现状条件下全流域天然水循环通量为61.91亿m3/a,流域天然水循环通量与人工水循环通量的比例为77.14∶22.86. 相似文献
2.
针对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与水生态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提出了“治河之术,治水之学,治域之理,人水和谐之道”的治水思想,并揭示了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它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目标的重要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3.
干旱内陆河流域绿洲分布模式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干旱内陆河三级流域区绿洲发展与演化的历史实证分析,本文划分出干旱内陆河流域绿洲分布的2种典型模式:中游主导型和中下游主导型。在水资源禀赋及水资源利用方面,中下游主导型人均水资源可利用量较高,水资源利用率相对较低,而中游主导型人均水资源可利用量较低,水资源利用率相对较高;在社会经济发展上,中下游主导型的人均GDP和城市化率总体较低,而中游主导型的相对较高;在水资源产出效率方面,中下游主导型的单位用水的综合增加值总体较低,而中游主导型的相对较高。在详细对比了两种典型模式的各种差异的基础上,本文指出导致绿洲分布模式不同的主要因素是水资源量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在流域人口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必须调整不适宜的社会经济结构,提高水资源产出效率,才能保持现有绿洲分布模式的稳定。 相似文献
4.
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地貌单元特征及地下水储水构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于解决干旱区内陆河流水资源的调蓄问题,人们已习惯采用“高坝大库”的工程技术方案。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地下水库的建设经验,结合干旱区内陆河流地貌单元、储水构造特征以及水资源转化特点,提出了建设山间凹陷、山前凹陷和深覆盖河谷型等三种地下水库的具体设想,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一种以地下水库调蓄为主,地下水与地表水统一调度的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新模式,以期使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更加合理、科学、经济。这种新模式是实现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水资源高效利用、合理配置的有益尝试,充分体现了因地制宜、人与自然和谐的治水新理念。 相似文献
5.
6.
7.
甘肃内陆河流域水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一、甘肃内陆河流域水资源基本情况 甘肃省内陆河流域由东到西包括石羊河、黑河、疏勒河(含苏干湖哈尔腾河)三个水系,共有大小河流50余条,年径流量在1亿m~3以上的河流有12条。其中,石羊河水系中的黄羊河、杂木 相似文献
8.
9.
以石羊河、黑河、塔里木河为例,说明内陆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时的不平衡,并由此产生了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必须建立流域内水量平衡系统,协调内陆河流域的用水量,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0.
西北干旱内陆河流域渠道防渗与局部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西北干旱内陆河流域的自然条件,以民勤绿洲为背景,分析了渠道防渗与局部生态环境恶化之间的关系,依据系统论和生态学、水利科学等理论,兼顾节水与生态平衡,提出了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渠道防渗新方案,较好地解决了渠道防渗中节水与生态需水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干旱区河谷林生态需水的概况,并以新疆阿尔泰山前平原布尔津河出山口以下河段的河谷林为例,采用参考作物法,计算了研究区内河谷林生态需水量。计算结果表明:该区域的生态需水总量为0.8亿m2,其中6-7月份河谷林需水量较大,月需水量约为全年的25%。这些成果可为流域生态保护与水资源合理配置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2.
叶睿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2009,(Z1)
本文研究内陆干旱区河谷林的需水情况。首先简要评述了干旱区河谷林生态需水的概况,并以新疆阿尔泰山前平原布尔津河出山口以下河段的河谷林为例,采用参考作物法,计算了研究区内河谷林生态需水量。计算结果表明:该区域的生态需水总量为0.8亿m3,其中6~7月份河谷林需水量较大,月需水量约为全年的25%。这些成果为流域生态保护与水资源合理配置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3.
水土资源是维持干旱区绿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其时空变化直接影响绿洲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安全.文章旨在通过水足迹与空间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揭示塔里木河流域绿洲水土资源的时空匹配特征及其相互影响.1990-2015年间塔里木河流域农业水足迹增加了225.2亿m3,人工绿洲增加了1.30万km2,天然绿洲减少了0.16万km2... 相似文献
14.
干旱内陆河地区地表水和地下水集成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水动力学基础建立了地表水和地下水集成模型,分析了地表水和地下水模型集成中的尺度耦合、转化量计算和移动自由液面法等关键技术问题.并采用该模型对一维明渠地表水流、一维和二维饱和一非饱和地下水流典型算例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符合实际.最后将模型应用于黑河干流中游地区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转化分析,结果表明,黑河干流在黑河大桥以上约有17%的渗漏,在黑河大桥以下地下水向黑河的排泄量占莺落峡来水的30%左右,而地下水向黑河干流的河泉流量逐年减少. 相似文献
15.
以准噶尔盆地南缘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为例,分析地下水变化引起的区域地下水水位下降、泉流量衰减、水质恶化、植被退化、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与盐沼化、湖泊萎缩或干枯等生态环境效应,解析西北干旱内陆盆地地下水水位埋藏、潜水矿化度、包气带岩性与结构、土壤含盐量等地下水状态变量及其生态功能,提出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内容与步骤:地质生态环境野外调查、地下水系统模型、地质生态环境系统模型及面向生态的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最后就地下水系统参数确定和评价模型运转等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6.
17.
18.
我国欠发达地区面临着饮用水源地管理模式落后、管护效率较低的困境。本文以新疆皮山县为例,在梳理该县饮用水源地概况、水源地管理存在的问题、河长制推行情况及遇到挑战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县级河长制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管理体系。其核心是整合相关部门事权,设立专职的饮用水源地管理机构,并将其纳入河长制联席会议,对其实施日常授权和临时授权的清单化权限管理,充分开发利用河长制信息平台,以实现饮用水源地高效管理的常态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