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梁小桥 《饮食科学》2013,(12):25-25
我是一个比较“宅”的人,除了听歌、读书、看电影、做手工之外,只有喝咖啡一个爱好。老公对咖啡不感兴趣,多数时候我都是和朋友们在咖啡馆一泡一个下午。不过朋友们都很忙,碰到一起不容易,所以找个喝咖啡的伙伴似乎成了一件难事。  相似文献   

2.
张田勘 《饮食科学》2004,(12):21-21
小资语录有很多,关于喝咖啡的比较经典。比如,“我不在家的时候,就在咖啡馆,我不在咖啡馆,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这个咖啡馆说的是星巴克(Starbuck)。也许,正是美国西雅图的星巴克咖啡风靡世界并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后,国内喝咖啡的人才多起来。喝咖啡的人多了。关于咖啡的是是非非也多起来。它们的是非并非只关乎生活方式和品位,而且与人们的健康有关,而后备才是最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龚凡  叶子 《中国食品》2006,(9):2-23
当您在喝咖啡时,她是一种饮料;当您在品咖啡时,她是一种文化。在京城两广路上,有一家近2000平方米的咖啡厅,它不仅为顾客提供纯正进口的单品咖啡和精品意大利意浓咖啡,还备有卫生快捷的中式简餐,是朋友聚会、商务宴请的好去处。[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我不在咖啡馆,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曾几何时,喝咖啡被认为是"小资"的象征,而现在咖啡已走进中国的千家万户。虽然整个中国的咖啡消费仍处于起步阶段,年消费量只在3万至4万吨之间,而且由低价咖啡豆占据主导地位,但中国咖啡消费的增速惊人,每年保持在10%-15%。中国咖啡市场的迅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大批咖啡馆在各大城市的涌现,以及越来越多的高档饭店提供咖啡作为饮品。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喝咖啡会成为中国人的一种习惯。  相似文献   

5.
现在.许多很少在家做饭的人也开始喜欢下厨了.厨房的变化让他们感到新鲜.下厨变成了一件充满情趣的事。以前.关于厨房的各类风格让很多人无所适从.或简约.或古典.或前卫……简单的办法就是:那好吧.请告诉我现在流行什么风格。如今.厨房的设计越来越强调人性的因素.因为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厨房.不仅仅是制做食物的操作间.更是一个边下厨,边和爱人讨论双休日的出行计划.和孩子一起聊聊新版电子游戏的休闲场所。在2003年11月28日开业的贝罗尼展厅里.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种变化。岛型设计和环绕型设计成为眼下厨房空间设计的新亮点.这种平面分割方式既增强了厨房空间的层次感.又可使多人在厨房同时操作。存今年热销的小户型住宅中,  相似文献   

6.
《北京服装纺织》2008,(6):70-71
随着星巴克、左岸咖啡等国际知名品牌进入中国市场,一种倡导生活概念的商业模式越来越影响着中国服装行业传统的营销理念,这就是“生活馆”。法国左岸咖啡曾经提出一个很重要的观点:“我要么在回家的路上,要么在去咖啡馆的路上”,它向消费者传达了一个信息,除了办公室和家里,还有一个咖啡馆是你生活组成部分中的一个重要空间。星巴克也是一样,人们不是为了喝咖啡到这里来的,为是的那个环境、氛围和生活方式。它卖的是一个生活概念、是第三生活空间、是一种体验、甚至是人们的一个梦想。它成为描述小资生活的一种符号。  相似文献   

7.
何楠 《中国食品》2006,(6):2-43
过去有一句话常说,“喝茶的就是喝茶的,喝咖啡就是喝咖啡的”.把喝茶和喝咖啡截然分为两种人。的确过去西方人多喜欢喝咖啡.而东方人更喜好喝茶。但随着社会发展.人类文化交流增多,喝咖啡已不是西洋人独享的嗜好.中国喜欢喝咖啡的人也越来越多,顺应人们的消费需求,在中国咖啡馆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各个城市的街头。  相似文献   

8.
正咖啡有助于健康并不是神话。近期的科学调研显示,每天喝4杯咖啡可以降低罹患多种疾病的风险,其中包括抑制或推迟罹患阿兹海默症,也就是老人失智症状。总体来说有益健康咖啡的命运,可谓峰回路转。1991年,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所得出结论:喝咖啡可能致癌。那时  相似文献   

9.
海外小幽默     
不算最糟 每当我下厨实习时,我丈夫真是个好汉。几年来,我曾多次烧得很糟糕,但他总欣然把那些饭菜吃掉,他甚至还对我大胆尝试的精神表示祝贺。 有一晚,我又试烧一只完全不同的新菜。那是个大失败。我说:“这是我生平烧得最糟的菜。” 他立刻说:“不,这不是最糟的。” 难以品尝 当我们的孩子还小时,我们曾在莎士比亚节时带  相似文献   

10.
(接上期) 3.3.1.5 要不睡觉就喝咖啡 在我们的调查中还发现,除了一般和功能性饮料外,还有一种饮料颇受高中生的青睐,那就是咖啡.这个以往只在成年人世界中流传的饮料如今也走进了青少年的生活.数据显示,高中生里96%的同学都喝过咖啡,其中27%的同学是"每天都必喝咖啡"(高年级同学居多),33%的同学是"特殊情况"才喝(比如:熬夜、考试等),剩余的同学则是"喝过,但不经常".高中生喝咖啡的习惯已日益普及,这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正如果你心情不佳或者一个人在品味孤独,抑或在某个闲暇的周末无所适从,奥地利作家阿登伯格会建议你去喝杯咖啡。如果想和许久不见的好友惬意地聊天,他也会建议你们一起喝咖啡。另一位作家斯蒂芬·茨威格也说:"如果我不在家,那么我就在咖啡馆。如果我不在咖啡馆,那么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咖啡是有魔力的,西方人爱它,东方人也爱它。如今,咖啡文化已经渗入都市生活,成为一种符号。早晨一杯咖啡,提神醒脑;工作时来杯咖啡,引发灵  相似文献   

12.
《餐饮世界》2014,(4):94-95
正我常常遇到一些年轻时尚的朋友,告诉我他有多喜欢喝咖啡,几乎每天4杯。我曾经向媒体公布过一个数字,说日本、韩国人均咖啡消费量达到年均290杯。对比这两个数字,似乎我们周围的年轻人咖啡消费能力已经达到了发达国家水平了。仔细追问,你会发现他说喝的4杯咖啡,是某品牌的速溶咖啡。这真的是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现象,你说速溶咖啡不是咖啡,它确实是咖啡提取的。你说它是咖啡,它几乎已经没有了咖啡本身拥有的特征。速溶咖啡中你闻到的咖啡香气是香精加进去的,口味是添加剂调出来的,一份速溶咖啡中至少有6种以上化学添加剂。其实,我说你敢每天喝4杯,胆子真的不小,完全是在跟你自己的健康开玩笑呢。但喝速溶,确实是全世界咖啡工业化时期的一个普及现场,在今后  相似文献   

13.
《饮料工业》2013,16(6):3-4
喝咖啡能提神,似乎是人们普遍的共识,但是最近英国研究发现,疲惫时喝杯咖啡,才能神清气爽地开始工作,其原因并不是咖啡因的效果,而是心理作用。东伦敦大学选择88名18~47岁每天要喝两杯以上咖啡的人做实验,把他们分成两组,一组告诉他们喝的是无咖啡因咖啡,实际上他们喝的却是一般咖啡;另一组则相反,告诉他们喝的是一  相似文献   

14.
融入咖啡     
小时候,我看见老爸在喝咖啡,闻到香味后,有点嘴馋,但老妈必定会在旁边说一句:“孩子不准喝,喝了晚上会睡不着觉。”长大后,我慢慢地认识到了这个包含着情感和理智的饮料。它除了让我提神、放松心情外,还加添了一些艺术文化。原来我喝的都是速溶咖啡,近年来也学着自己煮,但发现要泡制一杯优质咖啡,过程并不简单。西方人都视咖啡为精神食粮,其实咖啡在中世纪传入欧洲后,才逐渐成为欧洲大陆人的第一饮料。咖啡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在6世纪时,埃塞俄比亚有个叫卡尔迪(Kaldi)的牧羊人,有一天他到牧场去,发现他牧放的羊群中有许多羊都在乱…  相似文献   

15.
信息     
正科学家发现咖啡改变味觉丹麦科学家发现,喝咖啡时,一个人的味觉会发生变化:甜食似乎变得更甜;而苦的显得不是那么地苦。研究结果发表在了《食品》期刊上。这解释了为什么人们喜欢喝加了黑巧克力的咖啡,黑巧克力的味道会变得更绵柔。专家们认为,这种影响是由咖啡中发现的一些苦味物质引起的。研究报告的作者指出,咖啡对所有志愿参加研  相似文献   

16.
今天下午一开门有位老先生来买咖啡,当得知他想买麝香猫咖啡时我为他细心准备,我向他出示一系列的麝香猫咖啡生豆证明文件时,他说:"别麻烦了,我相信你靠得住。"我不由得很感动,很感谢他的信赖。说到麝香猫咖啡,很值得讲讲。麝香猫咖啡是当今世界上最昂贵的咖啡。但豆叔必须说,它昂贵是因为它的独特性,而它并不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咖啡。它的独特性在于它的获取方式。通常当咖啡成熟时,人会去采摘那些成熟度很好的咖啡果,尽量不采收青色的或发育不好的,因为未成熟的咖啡豆味道不好。但是善于  相似文献   

17.
私享咖啡     
正年轻的时候,有很多爱好,也有很多朋友。各色人等,隔三差五,远迎近送,看电影、旅游、泡吧,不一而足。然而,流年暗换,不知不觉中,我发现身边只余家中小儿和儿他爸两人,而爱好呢,就剩下喝咖啡。第一次喝咖啡是在好些年前。我和我未来的孩子爸爸牵着手,在陌生的城市旅游,进咖啡馆,一脸懵懂地要了两杯咖啡。那  相似文献   

18.
我历来认为,男人下厨要有度,从不下厨,不算好男人,但天天下厨,也不算男人。男人下厨尽在精、巧,而不在粗、滥。有心情才下厨的男人,才会把煮食变为烹调,变为创造,变为享受。而天天下厨,男人就会容易生厌,就会变成男人婆,煮东西便容易粗制滥造,煮食便成了应付。 我就是那种有心情便偶尔下厨的男人。 通常有心情的时候是有贵客来的时候,我就当“勺”不让了。我觉得“大莱”好弄,“小菜”难炒。因为  相似文献   

19.
咖啡人生     
喝咖啡大概有十年的历史了。 本来在十几年前, 咖啡还是很稀罕的东西。 我大学毕业的时候, 和同学一起在一家星级酒店喝过一次。那时的感觉是苦苦的带着香味, 由于多放了一块方糖, 并不难以下咽,但是说句心里话, 对于咖啡的感觉不如喝茶。毕竟是洋东西, 还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况且那时崇洋很厉害,只觉得喝咖啡是一种时髦罢了。  相似文献   

20.
正坐标:中国,南宁冬日午后,窝在咖啡馆里,咖啡香气氤氲,思绪天马行空,一种暖暖的自由就这样蔓延开来。对于很多人来说,喝咖啡已经成了一种习惯,在一个环境尚佳的咖啡馆里面,点上一小杯咖啡,就能获得一份淡定和满足。遇·咖啡的总裁曾信华说:"喝咖啡,不是浪费时间,《大学》里有一句话‘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我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