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脑爱好者》2015,(3):23-24
高端主板集成的元素越来越多,而这些主板上集成的功能几乎都是含在主板价格内的。不想为无用功能买单,就要搞清在诸多主板集成的特性内到底有哪些是我们需要的,哪些是很难用到的。SATA-Express和M.2接口SATA-Express是目前SATA3.0接口之后的SATA接口,不过对应设备几乎没有上市,过宽过大的体积实在不合潮流。SATAExpress接口不给力,对存储设备要求高的用户都将希望集中在目前的M.2接口上。但在主流的Z97芯片组中应用M.2接口,真的有用吗?  相似文献   

2.
尽管SATA接口固态硬盘的最大连续传输速度看似已到了尽头,但SATA固态硬盘更新换代的步伐并未因此有所减慢。近期,英睿达就为我们带来了它的最新SATA旗舰级产品M550。与去年推出的M500相比,M550的改进主要是两大方面,  相似文献   

3.
自从英特尔的100系主板上市之后M.2+USB3.1这两种接口就开始在主板上普及了,甚至就连低端的B150主板都具备。目前来看,M.2固态硬盘和USB3.1闪存盘的售价仍贵,但是两年左右升级时这些接口都能帮上忙。32Gbps M.2M.2插槽其实是最新的SSD固态硬盘接口,最初只能依靠第三方芯片来实现,所以理论数据带宽最高只能达到10Gbps。不过即便如此,相比6Gbps理论带宽的SATA3接口仍然要快了将近一倍,所以仍旧  相似文献   

4.
正同一款SSD固态硬盘,官方和其他网友测试的平均读取速度都在500MB/s以上,但为何在自己的PC上却严重缩水,甚至只有别人一半的性能?抛开各种软硬平台设置外,也许那根不起眼的SATA数据线就是"罪魁祸首"。SSD硬盘遭遇性能缩水S S D硬盘的优势就是极致的读写速度,而SATA3.0接口则是它的"最佳搭档"。理论上将SSD与SATA3.0接口连接后就万事大吉,但笔者  相似文献   

5.
eSATA并不是什么新技术,eSATA实际上就是外置式SATA Ⅱ规范,是业界标准接口Serial ATA(SATA)的延伸。eSATA是仪仪是一种扩展SATA接口,是用来连接外部而不是内部SATA设备。简单的说就是通过eSATA技术,让外部I/O接口使用SATA2功能,例如拥有eSATA接口,你可以轻松地将SATA2硬盘插到eSATA接口,而不用打开机箱更换SATA2硬盘。  相似文献   

6.
在文章的最开始,我们做一个小测试,不要急着在结尾找答案……问题1:IDE(ATA-1)接口是哪年发明的?问题2:USB(1.0、2.0)接口能输出多大的功率?近一年来,由于SSD固态硬盘普及化浪潮来袭,硬盘的传输速度大大提高。但是无论是最快的串行硬盘接口(SATA)的接口,还是最快的通用串行总  相似文献   

7.
《个人电脑》2016,(4):54
SSD硬盘的性能越来越强,体积则逐渐趋向小型化,自然而然,对于接口的要求也是水涨船高,总的来说,高性能SSD基本上都转向M.2、U.2及PCI-E接口了。当然,SATA接口短时间内还不会被淘汰,主流市场依然是其的主要战场,特别是针对传统的HDD市场仍有作为。SATA-IO组织日前升级了SATA规范,新的SATA 3.3标准带来了一些新功能,优化了对SMR硬盘的支持,并可以远程断电。  相似文献   

8.
《新电脑》2006,(3)
从2005年中期开始,硬盘迅速由PATA接口向SATA接口过渡,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选购采用SATA接口的产品,无疑2006年将是SATA硬盘热销的一年。那SATA3Gbps相比SATA到底有哪些优势?磁盘缓存对硬盘读写性能的影响到底有多大?不同产品之间又有什么差异?CHIP将为你解开谜团。  相似文献   

9.
hans 《电脑爱好者》2012,(21):92-93
给笔记本安装mSATA硬盘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但你知道如何挑选mSATA硬盘吗?都有哪些因素影响着mSATA硬盘的性能呢?我们都知道,mSATA接口是标准SATA的迷你版本(Micro SATA),它通过mini PCI-E界面传输信号。目前主流的笔记本大多都预留了此接口,方便用户自己加装mSATA固态硬盘(mSATA SSD)。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笔记本的mSATA接口是现成的,那mSATA SSD又该怎么选择呢?  相似文献   

10.
威刚N002双界面极速闪盘实际上是一款SSD产品.与普通SSD不同的是拥有SATA 2.0与USB3.0两个接口。其中SATA2.0接口由IDX110M01-LC芯片控制。而USB3.0接口则由ASM1051 USB3.0 to SATA2.0桥接芯片提供。  相似文献   

11.
田雪 《办公自动化》2007,(10):10-10
索尼日前宣布,其首推的2款内置20倍刻录机DRU-190A(PATA接口)和DRU-190S(SATA接口)正式在中国内地和香港同步上市.除20倍速的刻录速度和索尼光存储一贯的刻录品质及读盘稳定性外,DRU-190A/S最大的特点,就是环保,其环保材质的彩盒,它的环保标准达到更高规格.  相似文献   

12.
《电脑爱好者》2014,(24):112-112
正由于Intel并不严加控制,市场上很多非Z系主板也能够实现超频。外加LGA 1150处理器普遍超频能力不佳,用户对于精良做工的Z系主板失去了兴趣。近几年在市场上销售最好的反倒是B85芯片组产品。本期介绍的这款G1.Sniper B6主板就隶属于B85芯片组,但从规格上看你很难把它和入门主板联系到一起。首款搭载M.2的B85SATA 6Gb/s接口固态硬盘已经普及,目前的SATA接口速率已经开始阻碍了固态硬盘的发展。在台式机领域一种新的接口已经开始流行,就是M.2接口,不过M.2接口更多是使用在Z97、H97芯片组之  相似文献   

13.
SATA自推出以来凭借数据传输速度快,兼容性好和连接简便等优点深受用户的喜爱。目前,SATA有两种不同的规格,大家购买时一定要仔细辨清。硬盘厂商生产的第一代SATA串口硬盘,其传输速度为150MB/s,这样的速度较PATA硬盘的性能并不没明显的提升。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今拥有30 0MB/s传输速度的SATAⅡ硬盘已经成为了新的SATA标准。“SATAⅡ”实际上是一个机构的名称,该机构研发了包括NCQ技术,热插拔、交错式启动,300MB/s接口速度等规范技术。因此,SATAⅡ并不等于300MB/s的接口速度,也不等于支持NCQ技术,而“SATAⅡ”组织已经推出了完整的新一代硬盘规范:SATA Rev.2.5而“SATAⅡ”机构的使用已经结束,并且明确表示废除“SATAⅡ”这个名称,因此,我们把具备了NCQ技术、热插拨、交错式启动、300MB/s接口速度等规范技术的SATAⅡ硬盘应该准确的称做“SATA Rev.2.5”。  相似文献   

14.
《新电脑》2004,(2)
品牌、转速、接口、缓存、存储容量的差异使台式机硬盘有数十种之多,不同品牌的硬盘各有何特点?硬盘碟片密度的高低对磁盘性能有何影响?SATA(串行ATA)接口产品与PATA(并行ATA)接口产品之间的真实差异如何?数据缓存对硬盘的性能又有何影响?  相似文献   

15.
硬件     
《电脑迷》2008,(23):95-96
Q笔记本升级硬盘问题最近想升级笔记本的硬盘,原配的是SATA(1.5Gb/S)的,想换个SATAⅡ(3Gb/s)的,不知道会不会不匹配?接口应该是一样的吧?  相似文献   

16.
闪存盘大家一直都在对USB3.0的产品翘首期盼,等待着拥有USB 3.0原生接口的产品走向大众,而不是USB3.0接口发布之初的USB3.0接口桥接SATA接口的产品。今天我们得到了广颖电通(Silicon Power)旗下的一款名为"烈焰碟(Blaze  相似文献   

17.
现在去市场上买硬盘,大部分都是SATA接口的了。从外观来看,SATA接口很小巧,再也不用又宽又硬的IDE排线,在机箱里很方便安装。可是你知道吗,硬盘从IDE接口进化为SATA接口,可不仅是接口外观的变化,性能上也有大幅度的提升。不知道您用好了吗?  相似文献   

18.
<正>作为国内存储行业的龙头企业,深圳市江波龙电子有限公司(longsys)主要从事消费类、嵌入式、无线、系统及金融等存储应用产品设计、软件开发以及产品销售,是第一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江波龙在深圳国际嵌入式系统展上展示了其FORESEE品牌的SSD和e MMC产品,下面笔者一一道来。SSD产品工业市场有作为江波龙FORESEE SSD产品包括:2.5 inch SATA SSD(8 GB~512 GB)、m SATA SSD(4 GB~256 GB)、M.2 SSD  相似文献   

19.
硬件维修     
Q1SATA硬盘两个供电接口用哪个问:我最近购买了一块西部数据200GBSATA硬盘,硬盘上带有两种不同的供电接口,一种是SATA的扁平口,另一种是PATA的D型口。请问这两个接口有什么区别呢?需不需要两个插口一起插上去?答:为了方便用户的使用,部分SATA硬盘产品使用  相似文献   

20.
张寒 《电脑迷》2014,(5):26-27
SATA 3.0也就是SATA 6Gbps接口推出后,SATA的发展似乎停滞了下来。一方面SSD的高速发展使得SATA接口根本满足不了SSD高速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机械硬盘依旧不可能达到SATA 3.0时代的标准。在这种情况下,SATA-IO组织制定了SATA 3.2标准,希望用小进步来继续推动SATA接口的前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