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板式塔的气液传质三维模型与传统的二维模型比较有许多特点。本文比较了它们的性能,突出分析了它们在处理能力上的差异。计算实例和使用实例都表明,在同样的质量要求下,三维传质塔板比二维的可提高产量1倍左右。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板式塔板研究的最新进展及其相关的工业化情况,同时根据塔板结构简图介绍了各个塔板的原理和特点,对其传质和流体力学性能进行了简要的分析,讨论了塔板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板式塔的气液传质三维塔板与传统的二维塔板比较有许多特点,通过比较它们的性能,突出分析了它们在处理能力上的差异.计算实例和使用实例都表明,在同样的质量要求下三维传质塔板比二维的可提高产量一倍左右.  相似文献   

4.
国外塔板技术的最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举了近期国外一些新型塔板及其相关的工业化情况,同时对板式塔发展趋势及侧重点作了简要的讨论与分析  相似文献   

5.
罩内气速分布是反映立体传质塔板帽罩结构合理与否的重要参数。文中在600 mm的冷模实验塔内采用热膜测速仪对立体传质塔板(CTST)帽罩内气体速度分布进行了实验研究,发现气体在CTST帽罩内的流动形态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即回旋区、发展区、喷射区。各区域内的气速分布特点显著不同,分别起到不同的作用。不同板孔气速条件下,各区域速度分布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罩内气速分布与压力分布的对比情况较好地反映了罩内动能与势能之间的能量转换规律。  相似文献   

6.
张振欧 《中氮肥》2005,(6):56-57
自2002年我公司推出使用淋降角钢塔板改造造气洗气塔专利技术以来,该项技术已推广到山东、天津、河北、河南、江苏等9省市16家工厂的几十台塔器上,效果十分理想。1淋降角钢塔板的工作原理淋降角钢塔板由两块不同型号的角钢组合而成。我们根据不同的塔径、气量和液量,用一定的公  相似文献   

7.
新型立体传质塔板及其流体力学性能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型立体传质塔板(CTST)结构新颖, 充分利用塔板空间进行传质,具有通量大、效率高、压降低、抗堵性能强、消泡性能好等优点.在工业规模的实验塔上对立体传质塔板的塔板压降、帽罩底隙处罩内外压强、帽罩内部气相速度分布规律、雾沫夹带量、气体对液体的提升能力、塔板空间持液量等几个方面的流体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立体传质塔板克服了穿过塔板液层的阻力,板压降较低;塔板上帽罩底部的进液口处,罩内压强低于罩外,利于吸液;罩内气相速度分布比较合理;气液两相负荷均可较大幅度提高,而且雾沫夹带量非常低;气体对液体的提升性能以及塔板空间的持液性能都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8.
筛型塔板在喷射及混合状态操作下三相传质性能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史季芬  陈金芳 《化工学报》1994,45(5):611-617
以空气-水-油(煤油及白油)为介质在600mm×150mm矩形冷模塔内测试了筛型塔板气液液三相传质性能。研究喷射及混合状态下,气速、液流强度、油水比等操作条件和塔板结构参数(孔径、开孔率)对塔板效率的影响。气膜和液膜控制的2种物系的实验表明,三相传质的板效率在喷射状态下明显高于混合状态。对测试数据进行关联,获得适用于喷射及混合状态下三相传质板效率的估算式。  相似文献   

9.
新型立体传质塔板罩内压力分布和气液提升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研究了新型立体传质塔板(CTST)的罩内压力分布情况,并研究了基于干板和湿板操作时帽罩内部不同高度处截面的平均压力变化规律,以及同一测压面上不同测压点的压力分布变化。研究了板上清液层高度、板孔动能因子对湿板操作时罩内压力分布的影响规律,建立了相应的关联式。从罩内压力分布角度研究了气相对塔板上液体的提升机理,分析了罩内压力分布对塔板压降等流体力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11.
对气体折流塔板的流体力学和传质进行了实验,找出了气液流动对塔板压降和传质的影响规律,通过气体折流塔板与传统筛板在流体力学与传质等方面的比较,找到了气体折流塔板的适用范围及相对于传统筛板的优点,为以后此塔板的应用提供了有效数据。  相似文献   

12.
FSV浮动筛片塔板的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巍  王雷 《化学工程》1995,23(3):28-36
由洛阳石化工程公司研制开发的FSV浮动筛片塔板结合了浮阀与筛孔塔板的优点。通过与Fl浮阀和大筛孔塔板的冷模流体力学和传质实验对比,证实FSV塔板比上述两种塔板具有大负荷比、高效率和低压降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采用全新工艺流程,设计了一种新型双效气液并流吸收塔,塔内安装有改进型立体旋液式塔板。分别以空气、空气-水作为研究体系进行实验,考察了不同操作参数与塔板结构参数下双效气液并流吸收塔的干塔压降、湿塔压降以及立体旋液式塔板的干板压降、湿板压降,明确了双效气液并流吸收塔的操作参数范围。实验结果表明:立体旋液式塔板单板干板压降及湿板压降分别控制在70 Pa,180 Pa以内。在一效、二效各逆向安装3块塔板,全塔共完全安装6块塔板时,全塔压降最大,但是干塔压降及湿塔压降可分别控制在2 400 Pa,2 800 Pa以内,双效气液并流吸收塔与立体旋液式式塔板的组合在能耗及操作弹性方面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4.
新型固定阀塔板的流体力学和传质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提供了一种阀盖两侧具有向下弯曲折边的新型固定阀。在内径为500mm的有机玻璃塔内,以空气水为物系,研究了其流体力学性能;在内径为300mm的不锈钢塔内,以乙醇水为物系,常压全回流情况下,研究了其传质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固定阀塔板的板压降略高于筛孔塔板,比F1 浮阀塔板小得多,雾沫夹带量小,雾沫夹带液泛点阀(筛)孔动能因子均比筛孔塔板、F1 浮阀塔板大,漏液量较小,漏液点阀(筛)孔动能因子比筛孔塔板低,比F1 浮阀塔板高,传质效率与F1 浮阀塔板相当。  相似文献   

15.
齐福来 《化学工程》2011,39(1):19-22
应用Bolles理论和Klein的各项数据通过对浮阀塔板上安装2种质量不同的浮阀的压降特性进行模拟,开发了新的计算双重浮阀开启和全开时的各平衡点的表观孔动能因子公式以及建立了5个阶段计算压降的方法.对特定的条件进行了计算得到了比较合理的结果.采用各平衡点表观孔动能因子公式可以对双阀重的浮阀塔板的操作弹性有更准确的预计.  相似文献   

16.
通过测量被纯氧饱和的水在塔板上发生氧解吸时液相氧浓度,得到了伴有传质的浓度场,并发现在速度返流区会出现浓度旋涡.使用计算传质学的方法对塔板浓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值与实验值符合得较好.通过模拟,同时得到了湍流传质扩散系数的分布.  相似文献   

17.
在直径750mm的热模塔内,以环己烷-正庚烷为物系,在常压全回流条件下研究了出口堰高对十字旋阀塔板各板效率及全塔效率的影响,并将十字旋阀和F1型浮阀塔板的全塔效率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在正常操作状态下,堰高由30mm增加到50mm,板效率可提高5%-12%.堰高为30mm时,十字旋阀塔板的全塔效率比F1型浮阀塔板要...  相似文献   

18.
In a series of two papers the results of investigating the mass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of two gas-liquid reciprocating plate columns of the Karr type by different methods are presented. The subject of the first part is a study of the liquid phase volumetric mass transfer coefficient, kLa, while the second part deals with the interfacial area. The volumetric coefficient kLa was investigated using the sulphite method, the pure physical absorption of oxygen, and a dynamic method under culture conditions, the second of these three methods being the most favorable. Very good agreement among these methods was found. Generally, kLa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vibration intensity, superficial gas velocity, and the number of perforated plates. Liquid-phase properties appeared to affect kLa only slightly. The coefficient kLa was correlated in terms of the maximum power consumption and the superficial gas veloc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