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陆上东部油田经过长时期的注水开发,逐步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但是总体上水驱开发后采收率偏低,且地下储量基数大,仍然具有丰富的矿场资源。因此,研究如何有效通过三次采油方法,提高原油采收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地层流体相态、细管最小混相压力驱替试验以及长岩芯气水交替驱替试验研究基础上,充分利用实验资料进行油气藏地质精细描述、油藏工程分析和注气驱油藏数值模拟,研究二氧化碳气水交替注入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技术,以便有效改善高含水油藏开发后期储量的动用程度,探索提高采收率三次采油主体技术。  相似文献   

2.
对于中深层普通稠油油藏由于地层原油粘度高,埋藏深度大,井筒热损失很大,热采作为稠油油藏主流开采技术在这样的中深层稠油油藏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为了更好的开发这类油藏,本文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此类油藏进行了几种开发方式(天然能量、常温水驱、氮气泡沫驱、CO_2气水交替驱)的对比研究,确定了最优开发方式。  相似文献   

3.
针对水驱稠油油藏特点及开发现状,研制新型高效降粘体系SLJN,以胜利原油对该体系的油水界面张力、抗矿化度等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SLJN水溶液浓度0.5%时与实验油样界面张力可低至10-2,对胜利普通稠油SLJN用量0.5%均可实现有效降粘。SLJN体系可耐矿化度50000mg/L,能够应用于普通油藏及高盐油藏。SLJN体系可明显提高水驱驱替效率。  相似文献   

4.
针对低渗透油田开发困难的问题,开发了一种纳米乳液驱油体系,评价了纳米乳液与油田地层水的配伍性、界面张力性能、对岩心润湿性的影响,并通过室内岩心驱替试验评价了纳米乳液的驱油效果,分析了纳米乳液提高采收率的作用机理。评价结果显示:纳米乳液平均粒径为24.7 nm,与地层水具有较好的配伍性能;纳米乳液溶液能使原油界面张力降低到10~(-3)m N/m数量级,同时使岩心向中性润湿方向改变,质量分数0.2%纳米乳液溶液能提高原油采收率15%。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升油藏的生产潜力,以海上N油田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室内岩心水驱转气水交替驱实验研究.长岩心注气驱替实验比短岩心能准确反映流体流动参数,因此进行了长岩心水驱转气水交替驱提高采收率的对比.实验验证了气水交替驱可保持地层压力、增强原油流动性并减缓气窜.基于室内长岩心水驱转气水交替驱实验结果,应用岩心数值模拟方法拟合含水率与采收率曲线,确定气水交替驱数值模拟参数,进而得到可靠的岩心数值模拟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注入速度、注入周期、转驱时机及渗透率对气水交替驱开发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注入速度、增加注入周期可有效降低含水率,延长开采时间.  相似文献   

6.
低渗透油藏储层致密,水驱后期,含水率逐渐增高,驱替效率也随之降低,剩余油潜力依然较大。应用CO_2驱油技术,一方面可以较大幅度的提高采收率,同时也可将一部分的CO_2封存在地下。通过室内CO_2、水交替驱油实验以及实际生产,分析了采收率提高情况以及影响采收率提高的因素。结果表明:气水交替驱最终驱油效率51.2%~62.7%,平均58.7%,比水驱油平均高10.1%;尤其以渗透率大于1.0×10~(-3)μm~2的样品采收率提高比较显著;气水交替驱,不同渗透率岩样在注入0.5 PV的气体或者水时躯替效率提高最大;驱替压差与渗透率呈反比关系,随着驱替压差的减小驱油效率增大;低渗透油藏在实际注气生产过程中,应综合考量各类因素的影响,制定合理的注采方案。  相似文献   

7.
泌276断块深层I-2型普通稠油油藏采用天然能量开发效果较差,急需转换开发方式。由于深层稠油采用热采开发工艺技术难度大且经济效益较差,因此可行性不高。一些深层稠油油藏采取常规注水开发方式的效果较好,但原油黏度基本都小于300mPa·s。原油黏度介于300~500MPa·s之间的Ⅰ-2类普通稠油的注水开发可供借鉴的经验不多。为论证注水开发可行性,开展了水驱油效率室内评价实验,并通过类比法确定了注水开发的驱油效率下限。结果表明,工区注水开发的驱油效率下限为28%,由于水驱油实验0.5PV之后的驱油效率均大于30%,且储层物性、流体属性等与邻区转水驱效果较好的王9断块类似,因此可以认为,注水开发可取得较好的开发效果,天然能量转注水开发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渤海油田地层能量供应不足,周围油井产液、产油下降的问题,亟需补充地层能量,提高井组开发效果。对弱凝胶进行了体系及工艺优化,选用目标油藏条件下注入阻力系数低、成胶性能好的弱凝胶调驱体系:0.35%调剖主剂3#+0.5%交联助剂A+0.15%交联助剂H,乳化性能好的乳化剂驱油体系2#与原油间界面张力较低,更有利于乳化及提高波及区驱油效率。最后,采用“弱凝胶-乳化剂”交替注入方式强化对优势渗流通道的抑制作用,并通过乳化剂降低稠油黏度,提高后续低渗层的驱油效率。  相似文献   

9.
鲁克沁三叠系普通稠油油藏平均渗透率230×10~(-3)μm~2,变异系数0.94,地下原油粘度286~586MPa·s,地层水矿化度高,地层温度78℃,采用常规水驱开发,标定采收率仅15%。由于三叠系油藏油水粘度比大,开发10年来,综合含水已达71%,水驱采出程度6.5%。为进一步提高稠油开发效果,通过稠油注氮气吞吐机理研究,确定了合理的注气参数,并进行现场试验取得成功,为深层稠油注水后期提高采收率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化学降粘驱油在扶余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一种在扶余油田边部稠油开发区块进行水驱降粘的新方法,通过注入降粘驱油刹,利用降低界面张力、润湿反转等综合作用调整油水流度比和原油流动温度,减少渗流阻力,将稠油从地层中驱替出来,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针对孔店油田稠油区块特点,进行了降粘体系及自生CO2体系研究,该体系利用化学剂在地层中自生CO2气体,达到既降低原油粘度,又降低界面张力和溶解气驱替原油的作用,同时与化学降粘剂复合,提高降粘和驱替协同效应,有效改善稠油在地层中的流动性.研制的复合体系长岩芯吞吐试验,提高采收率20个百分点(相对于水驱).在室内试验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自生CO2化学降粘复合吞吐现场先导性试验,见到了明显的改善稠油开发的效果,有效地改善了稠油的流动性,增加了地层的驱动能量,提高了单井产能,单井换油率最高达到3.4m3/t,为稠油冷采开辟了一条新的工艺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2.
吕文斌  王博  曹耀平  李磊 《当代化工》2022,51(2):370-373
低渗透油藏在注水开发过程中容易产生地层损害,进而造成注水压力升高,注水量下降,影响注水开发效果。因此,以表面活性剂和纳米硅材料为主要处理剂,结合相关助剂,研制了一种适合低渗透油藏注水井的纳米微乳液降压增注体系,并评价了其配伍性、粒径分布、界面张力、润湿性、防膨性能以及降压增注性能。结果表明:该体系具有良好的配伍性,并且其平均粒径低于20 nm,能够确保不对注水井储层造成二次伤害;纳米微乳液降压增注体系具有良好的界面活性、润湿性能以及防膨性能,当纳米微乳液的质量分数为0.5%时,可以使界面张力降低至10-3mN·m-1数量级,使岩心表面润湿性由强亲水转变为弱亲水,对储层段岩屑的防膨率可以达到95%以上;此外,天然岩心水驱后注入0.5 PV纳米微乳液降压增注体系,能使岩心驱替压力降低35%以上,起到了良好的降压增注效果。  相似文献   

13.
CO_2是高含水油藏提高采收率的有效手段,但高含水油藏驱替机理比较复杂。本文应用室内试验研究表明,CO_2驱替孔吼半径为0.01μm,能够驱替水驱驱不到的剩余油;高含水油藏CO_2-水对储层岩石溶蚀作用导致渗透率、孔隙度增大;油藏条件下,CO_2在油中的溶解能力是在水中溶解的9.7倍,注入的CO_2主要溶解的地层原油中。研究成果对高含水油藏CO_2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现场实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应用化工》2022,(Z2):137-139
采用三维物理模型进行不同驱替方式的CO_2气液交替驱实验,分析不同驱替方式下的控水增油效果,筛选合适的开发方式,优化段塞长度。结果表明,CO_2气液交替注入的驱替方式能够有效提高M油藏的原油采收率,相同段塞长度下,气聚交替驱比气水交替驱的驱油效率高4. 37%。段塞驱阶段,采出的油量多集中在气驱和后续水驱阶段,中间液驱阶段采出油量少,主要作用是防止气窜。降低气聚交替驱的聚合物段塞长度,驱油效率会降低,但是较小尺寸的聚合物段塞和较大的水段塞相比,驱油效果要好。  相似文献   

15.
菅晓翠 《当代化工》2017,(12):2560-2562
针对海上某油藏天然气气水交替驱开发方式设计了14个开发方案,利用组分模拟器对总注气量、注气速度和气水比注入参数进行了优化研究。通过对比各种方案下的原油采出程度和换油率两个指标,结果表明气水交替驱能有效控制气体流度,形成稳定的驱替前缘,对比每个方案采油指标后优选出的该油藏的注入参数为总注气量0.25HCPV,注气速度为20 000 m~3/d,气水比为1∶2。  相似文献   

16.
肖啸  宋昭峥 《应用化工》2013,42(6):974-976
对低渗油田高含水地层条件下二氧化碳驱油进行了室内模拟实验,实验发现,当水驱到未完全水淹时,转注气驱提高采收率是可行的。注气方式以分段多次注入效果较好。当水驱至含水率为90%转气驱,驱替压力为25 MPa时,平均采收率比持续水驱可再提高29.32%。若水驱至含水率为90%转为水气交替驱,最终采收率比持续水驱高出33.72%。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油藏水驱采收率的计算方法:水驱曲线法、油水粘度比法、童氏图版法、波及系数矫正法等进行了归类对比分析,针对华北油田稠油油藏水驱采收率计算的基本原理和适用条件,形成了适合计算华北稠油油藏水驱原油采收率方法,优选出目前较为适合的的原油采收率计算方法,回归得到研究区块的采收率计算公式,计算得到了华北油田某普通稠油油藏原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深入探讨油藏水驱中注水水质对驱替效果的影响,分析了水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与原油的相容性对水驱效果的重要性,随后从水质优化和源头水质处理的角度,探讨了提升水驱效果的关键策略。综合考虑注水方案的优化、水质的控制和优化、地层渗透率的提高以及加强监测和调控等多个方面,本文旨在为油藏水驱的实际应用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9.
微乳液驱油是提高油藏采收率的有效方法,关键因素在于微乳液可以使原油驱替液的界面张力降低到10~(-3)~10~(-4)m N·m~(-1)的超低水平,并使原油在盐水中的增溶量达到最大值。采用拟三元相图法,筛选出了SDS表面活性剂、正丁醇、K_m=1.5,其增溶性较好,试剂消耗量最少;应用正交实验获得了制备最佳中相微乳液驱油体系配方,并分别对SDS浓度、正丁醇浓度和Na_2CO_3浓度进行了扫描,得到的体积相图和增溶参数图,得出:V_o=V_w,SP_o=SP_w,体系达到了最佳中相。该体系可作为"三采"中的驱油剂,用于提高油藏采收率。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石油正着手研制具有降低稠油黏度又可增加驱替液黏度两种功能的大分子降黏剂。中国石油在新疆、辽河、大港和吐哈等油田拥有丰富的稠油资源,约占石油资源总量的20%。稠油开发方法包括热采和水驱,其中水驱普通稠油储量占稠油总储量30.1%,产量逐年增加,目前占公司稠油产量的18%。由于稠油黏度较大及油藏非均质性严重,普通稠油水驱进入高含水、高递减阶段,水驱采收率只有5%-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