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的科学合理性配置与综合治理效应的发挥密切相关,将新的技术手段应用于治理方案设计中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文章以北票市白石厂小流域为例,综合考虑水土保持的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选择基本农田、恩格尔系数、经济内部回收率、植被覆盖度等10项指标构建评价体系,然后依据文献资料和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将水土保持等级划分为Ⅰ-Ⅳ级4个标准,对项目治理区水保效益运用模糊综合法进行科学评价。  相似文献   

2.
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效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新中国成立以来,黄河流域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土保持的工作,全流域有1/3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治现,治理保持面积达15.38万km^2,其中建设基本农田516.97万hm^2,造林种植1021.3万hm^2,还修建了大量治沟骨干工程,人畜饮水工程和小型水保工程,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有效地减少了入黄泥沙,促进了流域经济发展,截至1995年底止,黄河流域水措施共增粮食621.49亿kg,果品250.73亿kg  相似文献   

3.
徐昕  李杰  陈芳  张杰  许准 《人民长江》2017,48(12):79-83
鉴于传统的投影寻踪模型(PP)处理高维非线性数据很难达到良好的效果,引入生物群体智能算法中的狼群算法对PP模型进行优化,以提高投影寻踪模型的精准度。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准则层建立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定量分析原理提出了水土保持综合效益的5类分级标准。将优化模型运用到湖北省郧西县3个时间段的水土保持综合效益研究中,分析结果与当地实际情况十分吻合,表明所建立的指标体系和优化模型比较合理,评价方法可行,不失为水土保持综合效益的研究提供了一类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水土保持综合效益定量分析方法及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生态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理论,对区域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方法及其指标体系等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在归纳以往的水土保持效益评价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对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层次结构的调整和补充,构建了以水土保持综合效益为目标层,以基础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为准则层的区域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共包含24个指标。选择典型区域内蒙古武川县为研究对象进行具体的案例分析,分析结果与当地实际情况十分吻合,表明所建立的指标体系比较合理,评价方法可行,可以应用于区域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为水土保持综合效益的定量分析提供可参考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安塞县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明 《中国水利》2012,(18):45-47
水土保持工程综合效益评价,对水土保持宏观决策具有重要意义。对安塞县水土保持综合效益采用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水土保持工程所取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并着重对经济效益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安塞县的水土保持工程经济效益显著,并且取得了较高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6.
小流域水土保持工程在涵养水源、蓄水保土、减少淤积及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作用愈加明显,用科学的方法准确评估工程的水保效益是鉴定水保措施适宜性的重要手段.保娃沟门小流域依据治理区域水土流失现状,选择梯田、水窖、水保林、经果林、封禁治理等措施布局,从经济、生态和社会角度评价治理措施的综合效益,研究成果有利于科学...  相似文献   

7.
8.
通过对阜新市生态建设现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自然环境特点的总结分析,科学评价近30a的水土保持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结果表明:1991年、2008年、2018年水土保持生态服务价值依次为6.68亿元、26.48亿元和42.96亿元,重点工程静态经济效益明显,社会效益达到中等及以上水平,近30a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9.
雍世英 《人民长江》2011,42(10):98-100
加强坡耕地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对于中线调水工程的有效运行和当地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在丹江口市一径流小区开展的为期2 a的试验,对比分析了坡耕地在不同种植方式下的水土流失状况和经济效益。研究表明,在坡耕地种植牧草可以有效减少水土流失,且多年生牧草比一年生牧草具有更好的水土保持效果,坡耕地种草养畜的经济效益要高于种植农作物。从水土保持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等方面来看,坡耕地种草养畜有着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根据生态效益评价相关研究成果及其在改善大气环境、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少地表径流、降低土壤侵蚀等方面的成效机制,从调水、保土、改善环境、植被及物种等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各因子权重利用组合赋权法计算;为表征评价对象在不同时间段内的水保措施生态效应,引入指标响应强度揭示了其四大方面的总体响应趋势。实例分析表明:各指标权重采用组合赋权法计算具有较强的科学合理性,调水和保土的响应时间在生态效应中更短,在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方面水保治理措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为揭示水保措施的区域适宜性及其作用机理,进一步修订完善小流域治理方案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
水土保持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土保持规划中,必须用效益预测来确定规划是否可行,在评价小流域综合治理成果时,也要进行效益分析。因此,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是水土保持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三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分三类指标:(l)衡量水土保持措施的经济效果大小指标,简称“衡量指标”。(2)从不同侧面分析水土保持措施技术效果指标。简称“分析指标”。门)综合反映水土保持措施经济效果对当地劳动者和社会需要满足程度指标简称“目的指标”。详见水土保持效益指标评价体系。2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涵义水土保持效益评…  相似文献   

12.
水土保持效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水土保持规划中,必须用效益预测来确定规划是否可行,在评价小流域综合治理成果时,也要进行效益分析。因此,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是水土保持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钟笑 《吉林水利》2021,(1):40-44
为了准确评价工程水土保持工程效益等级,通过资料收集,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3个方面选取了12个评价指标,通过组合赋权分析各指标的权重,植被覆盖增加率、土地生产率权重最高,对水土保持综合效益影响最大,并使用未确知测度方法对选取的风电场工程、引水工程、灌区改造工程、河道整治工程、铁岭柴河水库光伏发电6个项目的水土保持效益等...  相似文献   

14.
水土保持治理工程涉及到的因素多、范围广,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条件存在较大差异,客观合理的评价治理效益直接关系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以大菸沟小流域治理工程为例,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AHP法构建了较为系统、完善的指标体系,然后采用多层次模糊综合法评价了近5a的水保治理效益,研究成果可为黑山县水土保持规划及其综合效益评价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义县古城项目区下山口小流域的水土保持综合效益采用物元可拓模型进行评价,有效解决了单指标评价结果不相容和综合效益评价信息屏蔽的问题。研究表明:项目区社会效益处于Ⅱ级以上水平,经济效益、生态效益达到Ⅱ级以上的区域的占比分别为51. 2%和82. 5%,水保措施的建设实施对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当地农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传统的综合指数法与物元可拓模型的评价结果保持较高的一致性,在水土保持效益评价中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适用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以生态经济学和土壤侵蚀原理为基础,建立了基于DPSIR模型的水土保持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对丹东市宽甸县不同水土保持措施下的综合效益利用灰色关联投影法进行了客观评价。研究表明:宽甸县1987、2000以及2017年的水土保持综合效益投影值分别为0.112,0.185和0.246,研究期间水土保持综合效益不断提升,并以2017年达到最大;该区域水土保持措施比例结构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与适用性,可为其他相似区域的水土流失治理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集成水资源管理为依据,从经济效率效益、水管组织效能、社会公平性和环境持续性4个方面提出适于辽西地区的可持续水资源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将每个指标权重利用层次分析法求解,在此基础上综合评价了区域管理绩效水平。研究表明:区域水资源管理可以促进北票地区可持续发展,提升用水效率、效益及水资源环境可持续性;北票地区水资源管理绩效呈农业用水效率提升不明显,经济效益、社会公平性明显增大而生态环境可持续下降的特征;忽视环境用水而注重经济用水,以及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等为研究期北票市水资源开发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结合AHM-关联分析模型对区域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效益评价方法进行探讨.结果表明:AHM-关联分析模型可对区域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效益进行定量、多要素综合评估,解决传统评估难以定量评估的局限,研究成果对于区域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效益定量评估方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辽东山区的桓仁、宽甸和新宾3县通过采取封禁治理、节能吊炕、建沼气池、秸秆气化站、修太阳能房、舍饲圈养、生态移民等生态修复措施。3 a来,减少水土流失面积 1.98×104hm2,土壤侵蚀模数下降到500 t/km2.a以下,初步形成了农林复合生态体系,土地利用率及利用效益显著提高。农民的生态意识增强,对科技知识的追求越来越强烈,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步伐加快。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