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一种节镍型Cr-Mn-N奥氏体不锈钢(Fe-13.8%Cr-11%Mn-0.35%N)的固溶处理工艺进行研究,设计固溶温度为800~1 100 ℃,保温时间为10、20和30 s,冷却方式为水冷和空冷。结果表明,试验钢经过900 ℃保温30 s水冷后,综合力学性能最佳,其中断后伸长率为47.7%,抗拉强度为1 023 MPa,屈服强度为540 MPa,强塑积为48.8 GPa·%。当固溶温度为800 ℃时,塑性提升并不明显,主要由于该温度仍处于敏化温度区间,导致含铬碳化物析出于奥氏体晶界,这对试样的塑性具有不利影响。根据EBSD的统计结果,经过900 ℃保温30 s后,试样组织中晶粒十分细小且均匀,平均晶粒尺寸约为1.4 μm;而提高固溶温度会导致晶粒粗化,1 000 ℃保温30 s后试样平均晶粒尺寸约为2.1 μm,1 100 ℃保温30 s后平均晶粒尺寸约为9.2 μm。  相似文献   

2.
3.
对1号高炉炉体状况做了阐述.并提出了解办法。利用2006年8月份高炉检修时机,实施了喷补造衬、钢砖灌浆、炉皮挖补、安装铜冷却柱、铁口压力灌浆等技术。由于停、开炉及施工方案制定合理.实现了安全停炉和快速恢复的目的,为今后酒钢高炉新技术的应用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4.
主要对奥氏体不锈钢2Cr25Ni20的铸件组织中晶界上碳化物的固溶温度进行了细致研究。研究发现,使用常规1 050~1 100℃下的固溶处理方法无法全部消除晶界大块状碳化物。经试验分析,在1 300℃保温2 h经淬火后取得了较好的固溶效果,为奥氏体不锈钢2Cr25Ni20铸件晶界碳化物的固溶处理提供了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5.
将316L奥氏体不锈钢粉末与430铁素体不锈钢粉末分别按照80:20、65:35、50:50质量比混合,采用冷等静压成型方法制备了双相不锈钢,研究了奥氏体和铁素体起始粉末质量比对双相不锈钢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奥氏体和铁素体起始粉末质量比为65:35,烧结温度1350℃,保温时间60 min时,双相不锈钢综合力学性能较好,其中,抗拉强度为847 MPa,屈服强度为281 MPa,硬度为HV 207,断后伸长率为37.5%。  相似文献   

6.
应用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SIGMASCOPE SMP10型导电仪、洛氏硬度仪和电子万能试验机等仪器,分析了固溶时间对C72500合金微观组织、电导率、硬度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固溶时间在1~4h范围内,C72500合金电导率随着时间增加先降低后增大,硬度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固溶处理最佳工艺条件为800℃×3h。合金在800℃×3h固溶后经45%总加工率的冷轧后,合金的的抗拉强度为453MPa,延伸率为3.0%。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奥氏体不锈钢液压管路焊后焊缝固溶处理工艺,该工艺优化了焊口组织结构,提高了焊接质量。大大降低了不锈钢液压管路在生产运行中的漏油次数。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添加钛对铸态奥氏体(γ)结构的影响,不添加钛的铸态γ结构由粗大柱状晶粒组成。添加钛可促使等轴γ-晶粒的形成,也能细化γ结构晶粒。仅当钛加入量介于0.13%-0.17%狭小范围时,方可形成全部等轴晶和非常细小γ-晶粒结构。相图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在此组成范围内,碳氮化钛作为初晶相结晶,通过初始碳氮化钛微粒诱导在δ-枝晶凝固过程中,从柱状晶到等轴晶转变(CET)时形成非常细小的等轴γ-晶粒结构,这些微粒是等轴δ-枝晶形核场所。试验结果表明,细小碳氮化钛的存在可以阻止包晶转变后γ-相的晶粒长大,其可导致铸态γ-结构的细化。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我国第一台特殊钢方坯连铸机,连铸含Ti奥氏体不锈钢的铸坯质量情况,内容包括:铸坯的低倍组织结构、非金属夹杂物、化学成分偏析、铸坯表面及钢材性能。连铸的工艺条件保证了产品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0.
《铝加工》2017,(4)
通过光学显微镜(OM)、力学性能检测、电导率测定等分析方法,研究了固溶处理对Al-Zn-Mg-Cu合金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级固溶温度越高(450℃~500℃),合金固溶程度越大,而再结晶也越严重。与单级固溶处理制度相比,450℃×1h+490℃×1h的双级固溶,120℃×24h时效后,合金综合性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1.
采用扫描电镜(SEM)和金相显微镜(OM)研究了固溶热处理对Ti6Al4V ELI钛合金显微组织的演变规律,以及显微组织对力学性能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Ti6A14V ELI钛合金初生αp相含量降低,片层α相厚度和β晶粒尺寸均增加;钛合金强度和塑性均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952℃固溶后时效,抗...  相似文献   

12.
陈金虎  王辉绵 《太钢科技》2004,(4):28-30,36
本文研究了SUS302HQ不锈钢线材的离线固溶工艺。通过实验,制定了工业性离线固溶工艺,应用于大生产中,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3.
双相不锈钢固溶处理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文达 《特殊钢》1994,15(4):30-32
双相不锈钢00Cr18Ni5Mo3Si2热轧钢板在950-1080℃温度范围内的固溶处理对钢的力学性能没有显著影响。随着固溶温度的提高及固熔冷速的加大,铁素体含量逐渐增加。在含FeCl3介质中的点蚀率(PCR)随着固溶温度的提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14.
主要介绍了第一条国产线材散卷在线固溶热处理辊底炉。利用成品线材的高温显热进行热处理具有显著的节能效益,可大幅降低能耗,减少氧化烧损;研发了新型炉辊结构,解决了国外同类炉子炉辊使用寿命短的问题;采用脉冲燃烧和全轻质炉衬结构,实现节能;采用可升降炉体结构,节约设备维护成本。  相似文献   

15.
张寿禄 《特殊钢》2019,40(6):65-67
通过金相、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观察和X射线能谱仪分析,研究了900~1 250℃固溶处理对S32003双相不锈钢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900℃固溶处理时,钢中有氮化物析出,固溶温度≥950℃时,氮化物全部溶解;随着固溶温度升高,α相含量增加,γ相含量下降。最佳固溶处理温度在1040℃;随着固溶温度的提高,α相和γ相的晶粒尺寸在逐渐增大,1100℃以上晶粒明显长大。  相似文献   

16.
将316L和430水雾化不锈钢粉末按照65:35的质量比混合,采用冷等静压-真空烧结工艺制备了双相不锈钢,在1 150?1 300℃进行固溶处理,每次保温lh.研究了不同固溶处理温度双相不锈钢显微组织的演变,利用动电位极化和电化学阻抗谱研究了固溶处理温度对双相不锈钢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固溶处理温度增加,铁素...  相似文献   

17.
非稳态奥氏体不锈钢在经过变形后,极容易产生形变马氏体组织。本实验分析了固溶处理后304L奥氏体不锈钢在5%~50%轧制变形下马氏体显微组织的变化情况,测量了不同变形量下形变马氏体含量。同时分析不同形变马氏体含量对304L奥氏体不锈钢拉伸力学性能,得到形变马氏体含量对材料拉伸力学性能的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18.
采用物理化学相分析技术研究了高氮奥氏体不锈钢固溶时效后的碳、氮化物析出行为,确定了析出相的类型、粒度分布、含量及组成结构式.结果表明:氮含量低的1Cr22Mn15N0.6以M23C6型碳化物析出为主,氮含量高的1Cr22Mn15N0.9以(CrFe)2N1-x型氮化物析出为主,高氮奥氏体不锈钢中析出物的总量随时效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相似文献   

19.
A3钢与奥氏体不锈钢冷轧复合板的固溶氮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 A 3钢与 1Cr18Ni9Ti钢冷轧复合板的再结晶退火工艺及固溶氮化工艺。实践表明 ,用氨分解气作为保护气氛的再结晶退火使复合板不锈钢一侧发生氮化 ,致使塑性下降 ,冷弯 90°时发生断裂。若将复合板在一定压力下的氮气中进行 10 5 0℃× 2 h固溶氮化后空冷 ,可恢复其塑性同时增加不锈钢的抗点蚀性。 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 :不锈钢一侧发生了固溶氮化。  相似文献   

20.
刘有东  钱张信  刘天增 《甘肃冶金》2021,43(1):62-64,67
通过拉伸、硬度、冲击试验研究了固溶处理工艺对S31254超级奥氏体不锈钢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应用EBSD技术观察了σ相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固溶处理温度的升高、时间的延长,抗拉强度、屈服强度、硬度随之降低,σ相随之减少,其延伸率和低温冲击随之增加,但保温时间超过60 min延伸率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