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近日,浦东新区开展了创建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推进会暨三桥小学消防安全教育展示活动。在活动现场,三桥小学的孩子们成为了活动焦点,学校的《火场逃生自救》"消防一课"、学生消防军校团体操、消防少年军校展示馆等作为浦东新区学校消防宣传教育的活教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0,(3)
中华民族是文明之邦,一直提倡博爱精神,对于残疾人的关爱,更是古已有之。对于那些具有一定接受教育的能力,但因各种原因无法到学校接受教育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国家提出了"送教上门"的活动,让这些特殊的孩子也享受足够的教育。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0,(21)
落实好残疾少儿送教上门工作,直接关乎教育的均衡发展。实施送教上门应坚持目的性原则、公平性原则、需求性原则和协商性原则。送教前应全面排查属地未入学重度残疾儿童,确定送教对象。各部门分工协作,组建三维送教团队,制定科学的送教计划,认真落实一生一案,注重缺陷补偿,尽力"为每一位残疾儿童提供适合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7,(10)
<正>衢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原衢州市聋哑学校、衢州市残疾人职业技术学校)建校于1989年,三易校址,现发展为校园占地面积2.0677公顷,建筑面积15700平方米,有24个教学班,近500名学生的衢州唯一一所集"聋健合一"学前与听力语言康复教育、九年义务教育和职业高中教育的特殊教育学校。自2015年起,学校职高部面向社会招收听力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甚  相似文献   

5.
《新建筑》2020,(2)
针对我国启智学校与康复机构分离及学校建筑空间无法满足智障学生特殊需求的现状问题,通过对康复医师和治疗师、教师和学生家长的问卷与访谈,调查学生对康复与教育活动及其相应空间的要求;基于对医学、心理学领域现有研究成果的梳理,分析三类智障学生的特征及其对医与教的不同需求。借鉴教育发达地区学校"医教结合"先进经验,探讨在远离康复机构和毗邻康复机构两种情况下,启智学校兼顾"医""教"双重需求的建筑空间组织模式,以及其中各类空间的构成模式。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0,(2)
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工作,要关注到残疾儿童的身体残疾状况、生活环境、自身需求。文章提出在送教上门的团队人员的组建、教学评估与课程设置、内容选择、教学方式方法、训练技巧中要把握好"三化两性",即送教人员多元化,评估与课程内容生态化,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生活化,康复与训练注重功能性,环境、物与人体现支持性,以提高送教质量与效果,帮助重度残疾儿童走出生活困境。  相似文献   

7.
如何开展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消防安全教育?如何为孩子们创造互动性学习平台?多年来,闵行区纪王学校始终以少年消防教育作为学校的特色与发展亮点,通过"模拟现场教学",把常用的家庭电器、煤气灶具等搬进课堂,让学生动手操作,学习基本常识,掌握基本技能。2010年该校被教育部、公安部授予"全国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荣誉称号,成为全国学校消防安全教育学习的标杆之一。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0,(44)
家校共育就是通过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有效的沟通合作来共同培育学生。听障儿童在语言、认知、性格、个性发展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特殊性,更需要良好的家庭康复教育环境和家长的通力协作。分别从学校和家庭的视角来分析家庭康复教育中家长角色的重要性,并对听障儿童家长实施家庭康复教育提出一系列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1)
<正>"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教、学、做合一"三者不能分割,也不能并重,应以"做"为中心,教师在做上教乃是真教,学生在做上学乃是真学。教学中,教师要在"做"上下功夫,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一、创设情境,激发参与心理学研究表明,恰当的问题情境能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主动参与。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8,(11)
<正>针对学校职高部"残疾种类多样化、多重残疾一体化、残疾程度层次化"的现象,学校以创业教育为载体,积极探索与实践"专业+社团+基地+创业"的现代特教职业教育模式,努力为每一名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让每一名学生都获得最充分的发展。学校"金蕾之手工社团"创建于2016年,心灵手巧的殷翔老师以"心有所想,手有所成"为教育理念,在社团内开展教学,旨在让热爱手工制作的学生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利用彩纸、布片、彩线,甚至是被我们随手扔掉的"垃圾",通过独具匠心的设计,创作出精美的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