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贝壳粉为载体的纳米二氧化钛浸渍制备方法,特别是涉及可再生多孔的以贝壳粉为载体的纳米二氧化钛粉体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将二氧化钛通过浸渍的方法负载到贝壳粉载体上,首先制备适合浓度的钛酸酯或钛的醇盐溶液,然后将一定比例的活化贝壳粉载体浸渍于该溶液,经过一定时间的搅拌、静置,通过低温、洗涤预处理,最后通过高温焙烧以便使纳米TiO2与贝壳粉形成高强度的黏接,同时又提高纳米TiO2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2.
以六水硝酸镁和氨水为原料,合成氢氧化镁,研究了制备纳米氧化镁的煅烧及球磨工艺,并用X-射线扫描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分步煅烧制备的纳米氧化镁比一步煅烧的晶粒尺寸小、团聚少,制备出晶粒尺寸为24.1 nm纳米氧化镁.  相似文献   

3.
《应用化工》2022,(5):887-889
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不同质量百分比的贝壳粉/BiOI复合光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与此同时对其在可见光条件下光催化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贝壳粉/BiOI复合催化剂的催化性能较BiOI的催化性能显著提高,且当贝壳粉的质量百分数为3%时,复合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4.
《应用化工》2022,(6):1144-1147
采用水热法合成贝壳粉/SnS_2复合光催化材料,通过控制贝壳粉的含量制备了一系列不同质量比的贝壳粉/SnS_2纳米复合材料,探讨其光催化性能。采用XRD、DRS、IR以及SEM对制备的不同质量比的贝壳粉/SnS_2纳米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通过在可见光下降解罗丹明B探讨了不同质量比的贝壳粉/SnS_2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并通过循环实验测试了样品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在150℃下水热反应24 h合成的质量百分比为10%的贝壳粉/SnS_2纳米复合光催化材料催化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5.
《应用化工》2017,(6):1144-1147
采用水热法合成贝壳粉/SnS_2复合光催化材料,通过控制贝壳粉的含量制备了一系列不同质量比的贝壳粉/SnS_2纳米复合材料,探讨其光催化性能。采用XRD、DRS、IR以及SEM对制备的不同质量比的贝壳粉/SnS_2纳米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通过在可见光下降解罗丹明B探讨了不同质量比的贝壳粉/SnS_2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并通过循环实验测试了样品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在150℃下水热反应24 h合成的质量百分比为10%的贝壳粉/SnS_2纳米复合光催化材料催化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6.
《应用化工》2017,(5):887-890
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不同质量百分比的贝壳粉/BiOI复合光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与此同时对其在可见光条件下光催化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贝壳粉/BiOI复合催化剂的催化性能较BiOI的催化性能显著提高,且当贝壳粉的质量百分数为3%时,复合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7.
为了降低制备成本,合成环境友好型的纳米零价铁(nZVI),并解决其易团聚和易氧化的难题,以贝壳粉(SP)为负载基、苦丁茶提取液为还原剂,合成了SP负载nZVI型复合材料(SP@nZVI),采用扫描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对SP@nZVI进行结构表征,并研究其对Cr(Ⅵ)的去除性能.结果 表明,苦丁茶提取液能...  相似文献   

8.
对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的构造及原理进行了简述,并利用其对经高温煅烧研磨的生蚝贝壳粉末进行了测试分析,发现刚制备出的生蚝贝壳粉末的主要成分是CaO,而裸露于空气中一个月后的样品的主要成分为Ca(OH)_2,得出结论生蚝贝壳粉的吸水性能很高,可以作为绿色建材和干燥剂原材料。其次由电镜照片和能谱图发现生蚝贝壳粉的微观形态以花瓣样式存在,并且样品表面Ca元素的含量高于O元素。这对贝壳资源的产业化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生物质填料贝壳粉取代碳酸钙,研究了贝壳粉的取代量和粒径变化,对PVC基复合材料的表观密度、力学、阻燃等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证明,贝壳粉取代量为40%时,复合材料的密度最小,为0.95g·cm-3,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均达到最大值。从经济效益考虑,贝壳粉粒径以0.018mm为宜。  相似文献   

10.
刘阳  赵苏  王晓丹 《中国陶瓷》2012,(10):40-41
以贝壳粉为造孔剂,研制氧化铝泡沫陶瓷。通过对制品体积密度、显气孔率、吸水率等性能的测试,分析了贝壳粉掺量对泡沫陶瓷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适量添加贝壳粉作造孔剂,可制得性能较好的氧化铝泡沫陶瓷。  相似文献   

11.
采用钛酸酯对纳米贝壳粉(SP)进行了表面改性,并制备了改性纳米贝壳粉;通过与天然胶乳共混,制备了天然橡胶/贝壳粉(NR/SP)纳米复合材料;使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表面接触角测定仪、XRD衍射分析仪、激光粒度仪和电子拉力试验机等研究了改性纳米贝壳粉对天然橡胶纳米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剂钛酸酯成功地偶联到贝壳粉表面,经过表面化学改性后贝壳粉表面接触角由73.5°增大到110.8°;当纳米贝壳粉用量为10%时,NR/SP复合材料可获得最佳力学性能,拉伸强度可达到34.05MPa。  相似文献   

12.
富纳米孔炭质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吸附天然气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石油焦为原料 ,在m(KOH)∶m(C) =2∶1的条件下 ,以KOH为主活化剂 ,以H2 O作为活化助剂 ,制备出富含纳米孔的天然气吸附剂。实验得到的预活化条件是 :m (KOH)∶m(C) =2∶1;m(H2 O)∶m(C) =1∶1,32 0℃保持 4 0min ,然后升温至 35 0℃保持 10min。活化条件是 :8℃ /min的升温速度 ,升温至 82 0℃保持 90min后 ,降温至 30 0℃后取料。结果表明 ,按此条件得到的产品微孔 (1~ 2nm)率可达 90 %以上 ,产品的质量吸附量在 2 0℃、3 5MPa下达到 13 8%。  相似文献   

13.
陈静  刘正堂 《硅酸盐通报》2011,30(4):899-903,908
利用软膜紫外光固化纳米压印技术和反应离子刻蚀技术在玻璃衬底上制备了等离子体纳米孔阵列.为了实现高分辨低成本软膜紫外光固化纳米压印技术在生物传感领域的应用和产业化,必须对压印的一些具体工艺参数如压印压力进行优化.在这项工作中,压印压力最小化到10 psi,结果表明这一数值足以保证图案的精确复制以及图案转移的保真度.最后,...  相似文献   

14.
以山竹壳提取液和贝壳粉制备了贝壳粉负载的纳米零价铁(MS-NZVI/SP),探究其催化铬黑T的类芬顿降解效果。采用SEM、XRD、FTIR等手段对制备的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MS-NZVI/SP被成功制备,且呈均匀球状颗粒,表面覆盖了有机物多酚,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重复使用性。通过单因素实验优化了MS-NZVI/S对铬黑T降解性能,得到优化条件为:贝壳粉与纳米零价铁负载质量比1∶1,温度35℃,溶液pH为3,投加4 mL过氧化氢,100 mg合成的材料。在优化条件下,铬黑T的降解效率可达到93.01%,其降解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5.
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探索了以废弃贝壳为原料制备苹果酸钙的工艺条件.讨论了一次煅烧法和两次烧法对中间产物氧化钙含量的影响,并利用正交实验,确定了制备苹果酸钙的最佳条件,即,0.50 g的煅烧产物加入20 mL的水,3.0 mL 4.0 mol/L的苹果酸,反应温度为50℃.在该条件下制备的苹果酸钙的产率为:84.04%;纯度为:97.08%.  相似文献   

16.
从贝壳中制取乳酸钙的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节约能源的角度出发,采用一次煅烧法,研究了用贝壳制备乳酸钙的工艺条件.本文综合利用单因素实验、正交实验对影响反应的各因素进行了考查,得出制备乳酸钙的最佳条件,制得乳酸钙的产率为76.32%,纯度为87.54%.  相似文献   

17.
一种贝壳粉-天然橡胶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18.
李春  辛忠 《中国塑料》2007,21(3):84-88
研究了贝壳粉对聚丙烯(PP)的改性,考察了贝壳粉的添加量及粒径对PP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平均粒径为3.4 urn时,添加量的最佳值为10%,与空白PP相比,拉伸强度提高了2.81%,弯曲模量提高了21.34%,冲击强度提高了66.14%。在弯曲模量和冲击强度的改进上,贝壳粉要优于普通碳酸钙和滑石粉。  相似文献   

19.
以山竹壳提取液和贝壳粉制备了贝壳粉负载的纳米零价铁(MS-NZVI/SP),探究其催化铬黑T的类芬顿降解效果.采用SEM、XRD、FTIR等手段对制备的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MS-NZVI/SP被成功制备,且呈均匀球状颗粒,表面覆盖了有机物多酚,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重复使用性.通过单因素实验优化了MS-NZVI/SP对...  相似文献   

20.
贝壳粉和磷酸二氢铵以及磷酸氢二铵反应制备球形羟基磷灰石,用常规方法制备出贝壳基球形碳酸钙,然后按Ca/P=1.67(摩尔量之比)把原料投入水热釜中,在140℃下反应24 h,得到收率几乎定量的球形羟基磷灰石,并用SEM、XRD和IR表征产物的外观形貌和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