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尖晶石型LiMn2O4由于其合成工艺条件简单、环境友好、原料价格低等诸多优点被认为是最具有应用前景的锂离子电池正材料,但其在较高的温度下循环稳定性能较差,容量衰减快,从而严重影响了其商业化应用。文章阐述了科研人员为了改善材料的容量衰减快、高温性能及大流充放电性能而采用的离子掺杂和表面包覆改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采用固相反应法分别合成正极材料纯相LiMn2O4和LiPrxMn2-xO4(x=0.02、0.04、0.06、0.08、0.10)固溶体。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恒电流充放电等手段,对合成样品的形貌、结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当x=0.06时,固溶体LiPr0.06Mn1.94O4具有良好的尖晶石结构,晶体大小较均匀;固溶体LiPr0.06Mn1.94O4具有良好的高温(55 ℃)循环性能,实验电池在55 ℃、1 C充放电倍率下,循环5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82.5%。 相似文献
4.
5.
锂离子二次电池5V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近年来有关锂离子二次电池5V高电位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对高电位(>4.5V)正极材料特别是尖晶石类正极材料的放电机理、材料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评述。5V电位可以在非掺杂其它过渡金属离子和掺杂其它过渡金属离子两种条件下产生,与此对应的氧化还原电对种类有所不同;表现出的电化学性能也有所不同。性能优良的材料的得到不但取决于对掺杂元素的正确选择,同样也取决于适宜的合成路线和制备方法与工艺。 相似文献
6.
面对日趋严重的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迫切需要寻找新的清洁能源以解决传统清洁能源(太阳能、潮汐能、风能等)转换效率低、能量储存难度大等问题。锂离子电池因绿色环保、安全性能好、放电容量高、循环寿命长、便于携带等优点受到研究者青睐,其中Li3V2(PO4)3 (LVP)锂离子电池因其较高的放电比容量和电压平台、良好的安全性能、便携性、环保型、低成本等优点成为备受关注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之一。由于LVP自身结构的缺陷,导致其离子导电率和电子导电率较低,不利于发挥其理论容量高、倍率性能优等特点。目前多数关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VP的改性研究中,离子掺杂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离子掺杂一方面可以优化材料的晶格参数,提高充放电过程中晶体结构的稳定性,改善其循环寿命;另一方面有助于增大晶格间隙,扩大离子的扩散通道,从而有利于提高离子扩散系数,改善电极材料的离子导电率。在目前的研究中,LVP的离子掺杂方法主要包括锂位掺杂、钒位掺杂、阴离子掺杂和多位掺杂四种,其中钒位掺杂包括钒位单掺杂和共掺杂。本工作阐述了近年来LVP离子掺杂改性的研究进展,并对该材料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8.
9.
10.
12.
13.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 Fe PO_4由于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能、较高的理论容量、良好的循环性能、丰富的材料来源、低廉的成本、环保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然而,Li Fe PO_4正极材料本身具有较差的导电率和较低的锂离子迁移速度,严重影响了该种材料的放电倍率特性。文章综述了对Li Fe O_4的改性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五氧化二钒的生产过程中三废排放量大,污染严重,治理污染的理论基础是产品的物料衡算和水平衡,本文旨在对五氧化二钒的生产进行物料衡算和水平衡计算,为生产企业的环保治理提供一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5.
16.
17.
Single-crystalline V2O5·xH2O nanorings and microloops were chemically assembled via an ion-induced chemical spinning route in the designed hydrothermal
system. The morphology and structure of products were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X-ray powder diffraction (XRD) measurement, energy-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y (EDS) microanalysis
and thermal gravimetric analysis (TGA) revealed that the composition of nanorings and microloops is V2O5·1·1H2O. For these oxide nanorings and microloops, the cation-induced coiling growth mechanism of vanadium pentoxide nanobelts has
been proposed on the basis of crystallographic structure of vanadium pentoxide. Our proposed chemical spinning process and
the rational solution-phase synthesis route can also be extended to prepare novel 1D materials with layered or more complex
structures. 相似文献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