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自然河流时刻都处在调整与演变过程中,冲积性平原河流表现尤其突出。在不同的来水来沙条件和河床边界条件的长期相互作用下,塑造了顺直微弯单一河型、蜿蜒型、分汊型和游荡型4种基本河型。各种河型具有不同的演变规律。在演变过程中,往往发生从量变到质变的冲淤变化。如游荡型河道主流变迁,蜿蜒型河道撇滩裁弯,分汊型河道主支汊易位等现象。这些变化有的对人类有利,有的则对人类不利甚至带来巨大的灾害。  相似文献   

2.
蜿蜒性河流演变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从宏观规律入手,采用概化方法研究了蜿蜒性河流的演变机理。在观察分析蜿蜒性河流演变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弯曲河流的演变过程,即河流演变初期表现为沿轴线左右摆动,因受柯氏力的影响轴线逐渐弯曲,由于摆幅的增大和轴线曲率半径减小,使河流呈现出由顺直-微弯-蜿蜒-裁弯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3.
运用蜿蜒性河流的演变理论 ,研究了笑牌 洲湾河段演变的一般性与特殊性规律。认为由于柯氏力的作用以及地质条件的差异 ,使该河段既有一般蜿蜒性河道演变规律 ,又有不对称、非规则演变特性。经近数十年来护岸加固工程的实施 ,河段相对稳定 ,不致自然裁弯。若采用人工裁弯 ,则是将洞庭湖、洪湖的洪灾风险转移到武汉市 ,此乃下策 ,不可取  相似文献   

4.
运用蜿蜒性河流的演变理论,研究了Pai洲湾河段演变的一般性与特殊性规律,认为由于柯氏力的作用以及地质条件的差异。使该河段既有一般蜿蜒性河道演变规律。又有不对称,非规则演变特性,经近数十年来护岸加固工程的实施,河段相对稳定,不致自然裁弯,若采用人工裁弯,则是将洞庭湖,洪湖的洪灾风险转移到武汉市,此乃下策,不可取。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东辽河二龙山至城子上段流域蜿蜒型河道人工裁弯取直工程前和修建跌水工程后的资料调查分析,得出一些河道人工裁弯取直工程对洪水演进规律的影响的经验和教训,对今后河道治理过程中遇到同类问题时有一点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裁弯是弯曲河流演变过程的一种限制弯道形态继续发展的地貌突变事件,弯道裁弯过程驱动新河道开始新一轮周期性演变。目前对于弯曲河流裁弯的形态动力学过程、发生模式与机理和裁弯后上下游河道的响应仍需要进一步系统的归纳和综述。基于弯曲河流的颈口裁弯和斜槽裁弯已有研究成果,根据野外观测与遥感解译、水槽实验和数值模拟成果对裁弯过程与机理的研究进展进行全面总结,综述人工裁弯工程的相关研究成果。弯曲河流裁弯演变的进一步研究方向应考虑漫滩水流、滨河植被和渗流作用对裁弯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浅议蜿蜒型河道裁弯取直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海河流域蜿蜒型河道人工裁弯取直的资料调查分析,得出一些河道人工裁弯取直的经验和教训,对今后河道治理过程中遇到同类问题时有一点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下荆江人工裁弯30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潘庆* 《人民长江》2001,32(5):27-29
下荆江裁弯工程实施已30年。工程实践表明,下荆江裁弯工程是按照蜿蜒性河段演变规律改造下荆江的治本工程,取得了预其工程效益,但也出现了一些原来认识不足的问题,裁弯工程是动态工程,要深入认识河道演变规律,因势利导,还要加强河道演变与工程效果观测分析,及时修改设计,更好发挥工程效益。引河工程是裁弯工程成败的关键,新河及其上下游河势控制工程则是保持和发挥裁弯工程长期效益的保证。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海河流域蜿蜒型河道人工裁弯取直的资料调查分析,得出一些河道人工裁弯取直的经验和教训,对今后河道治理过程中遇到同类问题时有一点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牛轭湖形成机理与长期演变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轭湖是弯曲河流自然裁弯后遗留下来的浅水湖泊,其形态、数量和沉积特征可指示弯曲河道演变规律和冲积平原的洪水频率与环境变迁.通过牛轭湖形态定义和简化,运用一维水流泥沙数学模型描述了裁弯后原河道进口段的悬移质淤积过程,数值模拟表明,原河道进口断面悬移质浓度和沙栓长度是决定牛轭湖形成速率的关键因素,沙栓长度越短或悬移质浓度越高,进口段淤积速率越快.牛轭湖出口段淤积的主要原因是新河道的挟沙水流流速和浓度均高于原河道,主流倒灌形成环流进入相对低流速的出口段中产生悬移质淤积.统计分析10条自由弯曲河流的1 329个牛轭湖的卫星图像,认为Ω型、U型和月牙型对牛轭湖形态具有广泛的概括性,可指示牛轭湖3个不同的演变阶段(初期、中期和晚期).牛轭湖存在两种不同演变过程,第一种是牛轭湖不受新河道影响,经历Ω型、U型、月牙型三个阶段后变成冲积平原的陆地;第二种是新河道朝着牛轭湖方向横向演变,凸岸冲刷蚀退逐步蚕食牛轭湖,使得牛轭湖变成冲积平原和弯曲河道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平面二维数学模型,对成都市府河上游段河道裁弯取直工程实施前后河道水流运动特性进行了计算分析,讨论了裁弯取直整治工程对河道行洪的影响,并就河道未来演变趋势进行了探讨。研究成果为城市河道改造提供了技术支持,同时丰富了河道裁弯取直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中游自藕池口至城陵矶一段,长约240km,通称下荆江,属典型的蜿蜒性河段。解放前,由于对长江不加治理,使得两岸堤防失修,堤岸崩坍剧烈,河道摆动频繁,泄洪不畅,洪水泛滥。新中国建立以来,在综合分析本河道的特性和成因的基础上,根据“全面规划,综合利用,因势利导,重点整治”的原则,拟定了下荆江系统裁弯规划,有计划地进行裁弯。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簰洲湾河段的河道概况、治理现状及存在问题作了较为系统的阐述,对河道历史的、近期的演变作了全面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维持现有河势不变的前提下,本河段今后的演变仍呈凹岸崩坍、凸岸淤长、弯道更加弯曲、顶冲段下移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维持现有河势及实施裁弯工程两种规划整治设想,对于维持现有河势方案,河道整治工程采取平顺护岸型式,对重要险段进行守护,当采取裁弯工程时,应本着因势利导的原则,密切注意裁弯新河的发展,当新河发展到一定程度及进出口与上下游衔接较好时,及时采取措施,稳定新河及上下游河势,使裁弯工程达到预期的目的,通过对裁弯后上下游水位变化分析及河势演变预估认为:裁弯会引起上游水位下降,这对在一定程度上级解由于下荆江裁弯引起的城陵矶以下河段的淤积、水位抬高将起积极作用,而下游水位则略有抬高,但不致影响防洪,工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切滩导流在黄河中下游应用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顺应黄河河道的演变趋势,在河环狭颈处实施人工裁弯措施,不仅可以加速河道由弯趋直的转化过程,还可以避免随机性的自然裁弯造成河势无控制的不利影响.裁弯后河道流程缩短,比降增大,河道阻力减小且水流平顺,提高了水流挟沙力.这样既可减轻大河对防洪工程的不利影响,同时又利于航运,刷深河道,加大河流泄洪能力,降低洪水位,从而改善河道防洪条件.  相似文献   

15.
随着多年来国家对水利设施建设投入和整治力度的加大,各种新颖有效的实施方案和技术措施被应用在各地的河道治理实践中,其中之一就是变蜿蜒型河道为微弯型河道。本文以渭河周至段河道为研究背景,结合两种河道特点和渭河周至段实际问题,尝试提出了几种变蜿蜒型河道为微弯型河道的工程措施和护坡建议,以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下荆江监利河段近期河道演变与综合整治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监利分汊弯道的情况,通过分析监利河段近百年历史演变规律和近期深泓、洲滩、汊道分流比和上游来水来沙等变化特点,论述了下荆江典型蜿蜒河道将被改造成限制性蜿蜒河道以及监利河道主流稳定在右汊(南汊)的现有条件。认为1998年批准的《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治理规划报告》提出的“监利弯道保持主流走左汊的分汊河段”的规划思想与目前的河势演变趋势冲突,并明确提出监利河段河势演变的趋势为主泓将较长时间稳定在右汊。提出监利河段的防洪规划、岸线利用和城区发展等综合整治初步设想,可较好地解决监利的水运交通和城区防洪等问题,为荆江河道的中远期综合治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采用二维数学模型,对成都市府河上游段河道裁弯取直工程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了弯颈落差全河段分摊和设置集中跌落两种不同裁弯取直方案对河道行洪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裁弯取直方案均会造成畸弯河道上游主槽水位降低和流速的增加,并引起老河湾水流动力的减弱;落差分摊方案对老河湾分流量及水流动力参数的消弱作用更大,上游河道水位降低更为明显;从流速沿程分布规律来看,设置集中跌落的裁弯取直方案将引起局部河段流速过高,对河道冲刷安全不利,且存在明显的噪声污染。但是,落差分摊方案将弯颈落差通过工程措施直接分摊到整治河段范围,更接近自然裁弯取直的河道演变过程,因此该工程方案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8.
林平 《海河水利》1997,(6):14-16
木兰溪下游蜿蜒型河道位于沿海感潮区,是木兰溪下游洪灾多发地,防洪的主要措施是裁弯取直建堤拦洪,裁弯段河床地质为流塑状软土淤泥,水文地质情况复杂。此类工程,国内极少见。通过改河选线、开挖、流态、冲刷及河床稳定分析,对该工程的技术可行性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黄河内蒙古河段2012年洪水前后河势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分析黄河内蒙古河段2012年大洪水前后河势的演变特征,采用洪水前、洪水期、洪水后的卫星遥感影像资料统计了洪水前后的主流摆幅和裁弯比,并结合巴彦高勒、三湖河口和头道拐的实测水流泥沙资料以及大断面资料分析了河道冲淤特征和典型断面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河道主流摆幅具有逐渐增大趋势,至过渡段之后减小;与近期平均摆幅相比,游荡段和弯曲段明显减小,过渡段有所增加;游荡段最大摆幅为1240m,洪水过后仍有多处心滩发育,游荡特性未改变;过渡段和弯曲段河道发生5处裁弯,平均裁弯比为37%;大洪水作用下内蒙古河道具有上冲下淤的特点,接近冲淤平衡,河道断面主槽普遍冲刷下降。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颈口裁弯水动力过程,以黄河源若尔盖盆地的弯曲河流裁弯观测资料为基础,基于不可压缩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方程、k-ε紊流模型和有限体积法建立水动力数学模型,通过垂向σ坐标变换考虑自由水面的变化,分析颈口裁弯形成过程中的新河槽分流、三维流场变化和上、下游河道水流结构。伴随裁弯的逐步发展和新河槽的展宽,新河道宽深比和分流比均逐渐增加,分流比与宽深比之间呈线性正相关关系。裁弯初始阶段时,原河道的流速分布基本不受影响。由于新河道分流比逐渐增加,老河道流量、平均水深和平均流速均逐渐减小,新河道流量则逐渐增加,且平均水深和平均流速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裁弯不改变颈口上游河道流场,明显改变裁弯下游弯道的弯顶处水流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