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引%言随着我国航天科技工业的蓬勃发展,信息技术在促进集团企业管理模式变革、制造技术发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防科技工业"十一五"信息化规划中明确要  相似文献   

2.
<正>军民融合作为我国的国家战略,是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指导方针,是国防科技工业军事功能和经济功能的有机结合。在当前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大背景下,加强军民融合,对共用技术进行研究开发,实现军、民用技术双向转移,是世界各国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国防实力提升和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选择。当前,各军事大国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方针、调整激励机制、搭建军民融合平台等不同措施,正在开展军民融合共用技术  相似文献   

3.
自1998年新的国防科工委成立以来,国防科技工业在新型武器装备研制生产、军工企业改革调整脱困、发展国防科技工业和军民两用技术、壮大军民结合产业和军工经济、推进国防科技人才队伍和军工文化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就.特别是经国务院批准.首次面向全国颁布了国防科技工业"十一五"发展与改革意见和总体规划.有效地促进了国防科技工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4.
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质量关乎国民经济发展成效和国防军队建设成果,涉及国家安全与产业变革.当前的国民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提出新要求,科技革命与军事革命带来新挑战,要求国防科技工业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改革供需关系,加快推进国防科技工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在北京召开国防科技工业"十三五"规划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国防科技工业"十三五"规划总体思路》(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坚持军民深度融合,努力构建中国特色先进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努力推进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由跟踪研仿向自主创新转变。国防科工局局长、规划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许达哲在会上表示,"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要努力推进国防科技工业科技发展由跟踪研仿向自主创新转变、能力建设由任务能力型  相似文献   

6.
随着当代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和新军事变革进程的不断加快,军用与民用技术的界限日益模糊,为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在技术层面和产业层面融合创造了物质条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国防科技工业体制机制不断健全,政策法规不断完善,为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在制度层面和规划层面融合创造了历史条件。在如此物质条件和历史条件下,军工经济与地方经济自觉融合发展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7.
<正>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军事高科技化的背景下,世界国防科技工业的竞争日趋激烈。面对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新军事变革的不断深化,世界主要军事强国的军工企业不断进行着能力结构调整和组织结构变革。特别是21世纪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军工企业的经济实力和技术能力均实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在军民一体化建设方面更是成效显著。国外军工企业军民融合发展历程近30年来,受世界政治安全格局和科技发展的影响,国外军工企  相似文献   

8.
<正>在2010年国防科技工业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强调,2010年国防科技工业要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一是确保完成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二是以自主创新为动力,切实提高科研生产和保障能  相似文献   

9.
<正>2015年11月27日下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军民融合促进中心"(简称"中心")挂牌仪式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部举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吴燕生,国防科技工业局国防科技工业发展战略委员会秘书长吴志坚,工业和信息化部军民结合推进司处长柳新岩,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与国防协调发展司副调研员黄  相似文献   

10.
正军工能力建设作为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完成国家重大任务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也是建设先进国防科技工业的中心任务之一。进入"十三五"时期以来,我国军工能力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强化统一领导、顶层设计、改革创新和重大项目落实,深化国防科技工业改革,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类进入21世纪,知识经济日益发展,国家间的交流日益频繁,生产资源,特别是以专利为代表的科技资源的流动和配置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专利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专利技术往往代表着本行业的技术发展水平与方向,谁能越早掌握这些专利信息,谁就会在未来的技术竞争和经济竞争中拔得头筹。国防科技工业拥有大量的以专利技术为代表的知识产权资源,是我国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发挥国防科技工业的知识产权效用,拓展国防科技技术的军用和民用市场,需要及时宣传报道这些具有国防科技知识产权的产品,帮助国防科技工业领域内外的企业了解国防领域的专利技术发展状况,促进国防科技成果的技术转移与产业化。  相似文献   

12.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目标,部署工作,动员国防科技工业战线广大干部职工,继续打好武器装备研制生产和改革调整脱困两个攻坚战。  国防科工委主任刘积斌在会上指出,“十五”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和发展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江泽民总书记关于国防科技工业一系列重要指示和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大力协同,自主创新,把加快武器装备研制和军工经济发展作为主题,把搞好能力、结构、布局调整作为主线,把推进适应国防建设和市场经济要求的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作为动力,把提高国防科技工业的整体水…  相似文献   

13.
<正>7月16~25日,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成果展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十一大军工集团公司和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首次上演"军工全家福",近千项具有代表性的军转民重大成果和产品集中亮相本届展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局长许达哲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近年来,我国国防科技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以来,军工经济一直是国有经济的"世袭领地"和非公有制经济的"活动禁区"。近年来,在信息化战争和市场经济两大催化剂的作用下,非公有制经济正在向这一"禁区"发起冲击。国务院颁布的《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国防科工委制定的《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的指导意见》,就是鼓励非公有经济进入国防科技工业建设领域的动员令。  相似文献   

15.
国防产业政策纲要首次发布经国务院批准,国防科工委、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国防科技工业产业政策纲要》。该纲要将作为制定国防科技工业专项政策以及核、航天、航空、船舶、兵器、军工电子等行业政策的基础和依据。在国防科技工业产业发展政策方面,《纲要》指出,国家加大对军民结合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促进核能及核应用技术、民用航天、民用飞机、民用船舶、民爆和特种化工等军工主导民品的发展与技术进步;推动国防科技工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积极发展信息技术、新材料、节能与环保、生命科学、海洋工程等高技术为先导的新兴产业,培育…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战争牵引武器装备需求变化,引发创新范式变革,继而催生新的创新理论.在武器装备具备"高性能、多功能、大平台"等特征的时代,大型武器装备系统的研制几乎需要调动一个国家整体国防科技工业力量进行集中攻关、系统集成,所以"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就成为解释、指导和推动该背景下国防科技创新的最佳理论范式.  相似文献   

17.
国防科技工业是国家战略性产业,制造业是国防科技工业的根本,以信息化带动国防科技工业制造业发展,全面提高国防科技工业制造业水平,是实现国防科技工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手段。大力推广自动化、智能化和信息化应用技术,推动全行业信息技术进步,是圆满完成“两大攻坚战”任务的重要保证。一、制造信息化对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具有强大的促进作用国防科技工业制造信息化建设是将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与制造技术相结合,带动产品设计方法和工具的创新、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及企业间协作模式的创新。它是对传统的、落后的操作方…  相似文献   

18.
综观2007年国际经济、科技和军事的发展,世界各国的国防科技工业仍然沿着"军民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军民两用技术及其产业化愈来愈受到重视,特别是以美国NASA为代表的航天技术领域,军转民、民转军和军民两用技术及其产业化发展方兴未艾。本文就相关技术领域的政策、计划和  相似文献   

19.
<正>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组织有关地方国防科技工业管理部门在北京召开军民融合发展座谈会,研究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存在的问题和障碍,探讨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主要思路、重点方向和政策措施。国防科工局副局长徐占斌在会议上指出,要深刻领会中央关于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精神实质,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把军民融合作为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基本方略,把履行"支撑国防军队建  相似文献   

20.
刊首语     
正回顾2015年,我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硕果累累。展望2016年,我国军民深度融合将在多个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首先,在政策方面,一些具体的落地政策措施将出台。工业和信息化部2016年工作会议指出,要大力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研究出台促进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制定国防科技创新资源开放共享办法。随着"十三五"规划的定稿,国家发展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