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利用微波法以柠檬酸三钠、11-氨基十一烷酸、聚乙二醇400为碳源制备碳量子点,用荧光光谱进行表征。在pH=6. 37的三酸缓冲介质中,芦丁能猝灭碳量子点在445 nm处的荧光,其猝灭程度与芦丁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探究了温度、时间、缓冲溶液及p H对荧光强度的影响,建立了碳量子点荧光猝灭法测定芦丁的新方法。方法线性范围为3~40μmol/L,相关系数为0. 9948,检出限为2. 3μmol/L。方法用于苦荞麦、藜麦中芦丁含量的检测,加标回收率为94. 0%~107. 8%。  相似文献   

2.
荧光分光光度法研究氯霉素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科  刘红 《化工时刊》2010,24(4):52-54
用荧光分光光度法研究了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pH=7.38下,氯霉素与牛血清蛋白结合反应特征,研究发现氯霉素对牛血清蛋白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计算得到牛血清蛋白与氯霉素在17℃和37℃下静态猝灭的猝灭常数分别为1.41×10~(12)L·mol~(-1)·s~(-1)和1.35×10~(12)L·mol~(-1)·s~(-1),结合常数分别为1.29×10~5和2.54×10~5L·mol~(-1),结合点位数均为1。根据热力学参数说明了氯霉素与牛血清蛋白相互作用以疏水作用为主,同时也存在静电引力。  相似文献   

3.
以新鲜银杏叶为碳源,采用水热法制备出水溶性好、高稳定性的银杏叶碳点(CDs)。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傅立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光谱(UV-Vis)和荧光光谱表征了银杏叶CDs的结构及光学特征。基于芦丁(Rutin)对CDs荧光的猝灭现象,构建了高选择性与高灵敏度的荧光探针测试芦丁含量。结果表明,10-80μmol/L的Rutin与CDs的荧光猝灭程度之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ln(F/F0)= -0.0175c(μmol/L)-0.01492,线性相关系数R 为0.9997。检测限为1.5μmol/L。另以柠檬酸为碳源,制备了柠檬酸CDs,两种CDs荧光探针用于检测槐米中的Rutin含量,检测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4.
荧光光谱法研究茶碱与血红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茶碱与牛血红蛋白(BHb)的相互作用,茶碱对牛血红蛋白的荧光猝灭过程主要为静态猝灭。测定了不同温度下该反应的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及结合热力学参数,热力学参数的变化,表明上述作用过程是一个熵增加、自由能降低的自发分子间作用过程,而且是以疏水作用为主。用同步荧光技术考察了茶碱对BHb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6.
采用荧光光谱法、三维荧光光谱、CD光谱及同步荧光,研究了硼酯类荧光探针(JYS-1)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作用机理和探针对HSA构象的影响.由实验结果可知,HSA与探针之间的猝灭方式主要是静态猝灭方式.根据热力学数据,确定了二者之间的结合距离为3.07nm,二者之间在298K、305及308K时的结合常数,分别为2...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小牛胸腺脱氧核糖核酸(ctDNA)对硫堇(TH)荧光光谱的影响,发现DNA对TH的荧光有猝灭作用。对其猝灭机理进行了深入探讨,同时发现荧光猝灭度(ΔF)与DNA质量浓度(ρctDNA)之间存在线性关系。为消除Rayleigh散射干扰以建立良好的线性方程,选择TH荧光斯托克斯位移(4 nm)为Δλ进行同步荧光猝灭的研究,效果不佳。进一步考察了DNA对TH不同Δλ同步荧光的猝灭作用,分别选择λex/λem=627/638 nm和617/628 nm(Δλ=11 nm)作为参比溶液和样品溶液的工作波长,并建立了良好的线性方程,ctDNA的线性范围为0.015~1.260μg/mL,检出限为0.005μg/mL,回收率为96.5%~104.8%。该方法用于合成DNA样品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应用化工》2022,(9):2053-2056
运用紫外以及荧光光谱对铜离子荧光探针(DQX-1)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此探针与HSA结合,形成复合物,探针能够有规律的猝灭HSA的荧光,猝灭机理证明为静态猝灭。由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判别出:探针DQX-1和HAS之间发生自动的结合,主要依靠的作用力是氢键和范德华力。通过探针DQX-1和HAS之间的结合距离为5.42 nm,说明两者之间能够发生非辐射能量的转移。同步荧光和三维荧光光谱数据表明,加入DQX-1后HSA的构象也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9.
朱琳  马明硕  柳彩云 《应用化工》2019,(9):2053-2056
运用紫外以及荧光光谱对铜离子荧光探针(DQX-1)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此探针与HSA结合,形成复合物,探针能够有规律的猝灭HSA的荧光,猝灭机理证明为静态猝灭。由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判别出:探针DQX-1和HAS之间发生自动的结合,主要依靠的作用力是氢键和范德华力。通过探针DQX-1和HAS之间的结合距离为5.42 nm,说明两者之间能够发生非辐射能量的转移。同步荧光和三维荧光光谱数据表明,加入DQX-1后HSA的构象也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0.
尹玉  姜懿珊  陈昕  陈杰 《广州化工》2024,52(9):86-88
在模拟生理条件下,用光谱法研究了pH荧光探针WZK-33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机制。由光谱谱图结果可以得出,此探针可以猝灭HSA的荧光,探针与HSA之间的猝灭机制主要是静态猝灭方式。由热力学数据确定了二者之间的作用力类型为范德华力和氢键,结合位点为一个。二者之间的结合距离为4.77 nm。同步荧光、三维荧光光谱以及CD光谱表明探针改变了HSA的构象。  相似文献   

11.
采用荧光光谱技术,研究了不同温度下用于识别汞的荧光分子探针(WL-6)与生物大分子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结合机理。结果表明,HSA在结合位点的荧光强度,随着WL-6的浓度增加而显著降低。根据荧光数据,得到了WL-6与HSA作用的结合常数、主要作用力及猝灭常数。从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同步荧光、三维荧光光谱和圆二色谱的结果可以看出,WL-6的结合改变了HSA的构象。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荧光猝灭法,研究了水溶液中泛昔洛韦与β-环糊精衍生物形成的超分子体系的荧光特性,测定了各个体系的猝灭常数、包合常数、热力学参数等。实验结果表明,β-环糊精衍生物对泛昔洛韦的猝灭作用属于动态猝灭,猝灭常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包合作用的包合比为1∶1,包合常数随温度升高而降低。若热力学参数ΔG0、ΔH0,则该包合作用是自发进行的放热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13.
《应用化工》2017,(8):1640-1643
为了探讨荧光探针BCZ-4识别H_2O_2的识别机理,在模拟生理条件下,采用光谱法研究BCZ-4与人血清白蛋白(HSA)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探针主要以静态猝灭方式猝灭HSA的荧光,二者之间作用距离为4.89 nm,作用力类型主要为静电作用。荧光光谱和CD光谱显示,探针与HSA的结合改变了HSA的构象。  相似文献   

14.
《应用化工》2022,(8):1640-1643
为了探讨荧光探针BCZ-4识别H_2O_2的识别机理,在模拟生理条件下,采用光谱法研究BCZ-4与人血清白蛋白(HSA)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探针主要以静态猝灭方式猝灭HSA的荧光,二者之间作用距离为4.89 nm,作用力类型主要为静电作用。荧光光谱和CD光谱显示,探针与HSA的结合改变了HSA的构象。  相似文献   

15.
孟维伟 《广东化工》2012,39(5):221+204-221,204
在pH 4.4~5.0的HAc-NaAc介质中,盐酸普罗帕酮(PPF)能与赤藓红(Ery),二溴荧光素(DBF)阴离子形成离子缔合物,引起荧光猝灭。赤藓红(Ery),二溴荧光素(DBF)二体系用荧光猝灭法测定盐酸普罗帕酮的检出限分别为:0.045μg?mL-1、0.087μg?mL-1,而线性范围分别为:0.5~3.5μg?mL-1、0.5~3.0μg?mL-1。本实验重点研究了荧光猝灭法的适宜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16.
孟维伟 《广东化工》2011,38(6):211+219-211,219
在pH4.4~5.0的HAc-NaAc介质中,盐酸普罗帕酮(PPF)能与赤藓红(Ery)阴离子形成离子缔合物,引起荧光猝灭.赤藓红(Ery)体系用荧光猝灭法测定盐酸普罗帕酮的检出限分别为:0.045 μg·mL<'-1>而线性范围分别为:0.5~3.5 μg·mL<'-1>.本实验重点研究了荧光猝灭法的适宜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17.
胡敏  张琼瑶  罗伦  任安俊  郁玉发  徐靖 《当代化工》2022,51(2):327-331,389
通过浸渍法将镧系阳离子Eu3+封装在MOF-5孔道结构中,制备出一种新型Eu3+功能化MOF-5(Eu3+@MOF-5)发光金属有机框架材料.Eu3+@MOF-5在394 nm波长激发下表现出Eu3+特征荧光峰,在有机溶剂及水中具有的良好荧光稳定性,且表现出对Fe3+的良好选择性和抗干扰能力.随着Fe3+逐渐加入,Eu...  相似文献   

18.
杨胜园  杨慧仙  于军晖  陈云生  唐正 《化学试剂》2012,34(3):205-207,271
采用荧光光谱、三维荧光光谱、同步荧光光谱研究了苯甲酸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特征及苯甲酸对牛血清白蛋白构象的影响。根据不同温度下苯甲酸对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猝灭作用,利用Stem-Volmer和Lineweaver-Burk方程和热力学方程分别处理实验数据,求得它们之间的结合常数K为1.096×103L/mol、结合位点数n为1.12(20℃),ΔH=-31.8 kJ/mol,ΔG=-17.1 kJ/mol,ΔS=-50.2 J.mol-1.K-1。研究发现苯甲酸对BSA内源性荧光的猝灭作用属于静态猝灭,苯甲酸与BSA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吉布斯自由能降低的自发过程,两者之间的主要作用力类型为氢键力或范德华力。  相似文献   

19.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盐酸二甲双胍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以及常见金属离子对盐酸二甲双胍和BSA相互作用的影响。在λex=282nm、λem=340nm的条件下,测定了不同温度下盐酸二甲双胍对BSA的荧光猝灭光谱以及铜离子、镁离子存在下的荧光猝灭光谱。根据Stern-Volmer方程求得563K、567K、571K时盐酸二甲双胍与BSA相互作用的动态猝灭常数KSV分别为7.212L·mol-1、7.926L·mol-1、9.227L·mol-1,动态猝灭速率常数Kq分别为7.212×108 L·mol-1·s-1、7.926×108 L·mol-1·s-1、9.227×108 L·mol-1·s-1,相互作用的热力学参数ΔG、ΔH、ΔS的平均值分别为-5.32kJ·mol-1、23.95kJ·mol-1、95.64J·mol-1·K-1,结合常数Ka分别为3.75L·mol-1、4.90L·mol-1、12.63L·mol-1,结合位点数n的平均值为0.9206,在金属离子存在下,KSV和Ka均降低。表明,盐酸二甲双胍对BSA的荧光猝灭为动态猝灭且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为疏水作用力,金属离子的存在不利于盐酸二甲双胍与BSA的结合,削弱了盐酸二甲双胍与BSA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0.
赵莲  徐科 《化工时刊》2011,25(10):29-31
研究了在pH=1.98,T=293K时,采用荧光和同步荧光研究了吖黄素与Ca2+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吖黄素与Ca2+的配位作用导致吖黄素荧光猝灭,吖黄素与Ca2+的配位作用的结合常数Ka=1.7 ×103,猝灭常数Kq =2.58×107,结合位数n =0.945 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