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饶孟树 《广东建材》2021,37(1):76-78
海绵城市是通过设置绿色屋顶、透水铺装、下凹式绿地、植草沟、雨水收集调蓄池等方式,对初期雨水进行源头净化和总体雨水径流控制,达到修复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的目的,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通过研究沈阳市降雨情况及影响开发的雨水收集利用方式以缓解沈阳市雨水管道老化内涝频发现状,同时实现雨水资源的有效利用。通过分析路面、屋面、绿地三种下垫面雨水径流特征,针对三种下垫面及沈阳市的气候特征在低影响开发基础上选择适合的雨水收集利用方式。沈阳市的降雨及城市建设情况适宜进行雨水收集利用,经分析屋面径流采用屋顶绿化和调蓄池相结合、绿地采用生物滞留设置、道路采用透水铺装等方式,基于以上低影响开发的雨水收集利用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市政技术》2015,(6):115-117
首先对雨水调蓄在绿道建设中的必要性作了分析,然后介绍了绿道雨水调蓄设计的基本思路,最后以浙江省台州市某县的绿道建设为例,对绿地的下凹深度进行了初步的理论分析,为下凹式绿地在绿道建设领域的推广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高度重视绿地的雨水收集利用功能的提升,开展了相关研究,采取了相关行政和技术措施,推进了一批"集雨型绿地"建设。提倡建设"集雨型绿地"的科学概念,介绍了当前"集雨型绿地"的主要技术措施,如透水地面、渗透井、渗水边沟、坡地蓄水沟、绿地地下雨水收集管网、雨水湿地花园、雨旱两宜型雨水池、下凹式绿地、小型雨水截流坑、大型雨水调蓄坑池。  相似文献   

5.
刘徽 《建筑》2020,(5):79-80
近年来,我国在建设节约型园林和海绵城市的倡导下,高度重视雨水收集利用功能的提升,采取了相关的行政和技术措施,《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的施行为建筑雨水利用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和应用创造了条件,"集雨型绿地"的主要技术措施有透水地面、下凹式绿地、雨水调蓄池等。  相似文献   

6.
城市雨水收集利用是缓解当前水资源短缺局面但被长期忽略的一种有效手段。昆明市某小区雨水收集利用工程方案设计提出了采用下凹式绿地、透水铺砖地面、渗透井、弃流井和雨水调蓄池等技术手段收集小区内的初期雨水,并估算整体工程效果及投资。设计属于缩微的小区型海绵城市方案,为城市雨水收集提供了可参考的工程设计案例。  相似文献   

7.
以某快速路下穿段立交泵站排水改造工程为例,根据雨水管道设计的推理法和雨水调蓄池的计算理论,结合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建造下凹式绿地进行雨水调蓄,贮存溢流雨水,解决下穿段排水问题,降低改造工程费用。  相似文献   

8.
针对上海雨水排放系统的现状,采用实验室小试、绿地现场测试、实例选取与计算分析等方法,就城市绿地系统对雨水径流的调蓄效应进行了探索。提出合理配置土地利用类型、保持适宜的水面率、适当增加绿化覆盖率、倡导铺设渗透性路面、建设下凹深度为10~30cm、面积比为10%~30%的下凹式绿地等是调蓄雨水径流的有效手段;可逐步实现"生态排水"。  相似文献   

9.
结合大同市的实际情况,对控制雨水径流量采取的设置下凹式绿地、透水铺装、屋顶绿化、雨水花坛、植草沟、植被缓冲带和雨水调蓄池等低影响开发措施进行了研究,达到了雨水资源化利用和缓解城市雨水管网压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绿色屋面、下凹式绿地、初雨调蓄和透水路面四方面,对低影响开发(LID)雨水综合利用进行了阐述,指出了推行低影响开发(LID)雨水综合利用是十分紧迫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下凹式绿地运行效率的概率分析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降雨特性参数统计的基础上,提出了下凹式绿地蓄渗效率的概率分析方法,并结合上海市1985年-2004年的降雨特性参数统计结果,对上海市下凹式绿地的设计运行状况进行了探讨.鉴于下凹式绿地巨大的蓄渗效率,建议上海地区广泛使用下凹式绿地;当下凹式绿地的外排率达到2.5%时,其下凹深度宜为50~100 mm.  相似文献   

12.
上海市降雨特性统计与雨水存储池容积计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介绍了雨水利用系统存储池容积的设计方法.通过统计分析上海市近20年的降雨资料,获得了独立降雨事件的降雨量、降雨历时和降雨间隔的平均值以及各降雨特性参数的概率密度函数,在此基础上运用概率统计方法进行了雨水存储池集蓄效率的分析计算.通过对概率密度函数的积分,获得了不同容积下存储池的集蓄效率及相应的年均集蓄水量.结合雨水利用系统的投资、运行费用与预期水价,可确定相关存储池的合理容积.应用该方法评价了上海世博园区屋面雨水集蓄工程存储池的合理容积.该方法对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设计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北京市某新建区域的雨水系统为例,利用InfoWorks ICM水力评估软件建立区域地块及周边市政设施的一维雨水系统模型,对区域开发前后的雨水外排量及其排入的市政管线运行情况进行模拟分析。为使地块开发后外排雨水量满足建设区外排水量的要求,以及不对其排入的市政管网运行造成影响,借鉴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提出了几种雨水排除及调蓄的低影响开发方案,并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得出可行的区域建设方案。结果表明,下凹式绿地、透水路面等"绿色"低影响开发措施可削峰,"灰色"调蓄池既可削峰又可错峰,且相同容积下离线调蓄池的运行效果较在线调蓄池更优,结合项目实际情况进行"灰""绿"结合更有利于控制雨水外排。该研究提供了一种区域雨水外排评估方法及低影响开发措施在区域中实施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图解法用于雨水渗透下凹式绿地的设计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凹式绿地是一种生态型的雨水渗透设施,目前还没有相关设计规范。综合绿地服务汇水面面积、土壤渗透系数、设计暴雨重现期、周边设施的布置情况等多种影响因素,提出了下凹式绿地的设计方法,合理确定了下凹式绿地的设计控制参数——绿地下凹深度及绿地面积。为了简化设计计算过程,建议用下凹式绿地设计计算图取代数值计算,并以邯郸为例介绍下凹式绿地设计计算图的绘制方法及应用。各地区均可依据当地的雨水排放设计标准、地质条件等因素绘制设计计算图,以便于下凹式绿地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孙婧  徐济洋  王琳玮  王心悦  石平 《建筑节能》2017,(12):73-76,107
沈阳市水资源短缺且时空分布不均,7—8月多暴雨,目前关于沈阳市住宅区雨水资源利用的研究非常少。以沈阳市雷明雅阁小区多层住宅楼单体屋面为研究对象,模拟设置雨水收集装置,采用逐日水量平衡法,计算该屋面7—8月的集雨量和雨水收集率,并用Origin软件进行函数模拟,建立集雨量和雨水收集率的相关函数方程,用以估算多层住宅楼单体屋面雨水收集装置的容积,为今后沈阳市生态住宅小区住宅楼屋面雨水收集装置的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水质调蓄池在分流、合流制排水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质型缺水的城市,设置水质调蓄池,可以减少雨水或合流污水排放至河道的量;在降雨历时较短、降雨总量较小时,还可以做到雨水或合流污水对河道的零排放,从而减小排入水体的污染物总量。结合上海市大定海排水系统工程设计实例,介绍了水质调蓄池在分流、合流制排水系统中的作用、有效容积计算、定性和定量地分析截污效果。最后介绍了水质调蓄池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17.
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主要由雨水入渗设施和雨水收集回用设施构成。雨水利用工程的规模应该有设置标准,规模过小则雨水径流流失,雨水资源得不到充分合理利用;规模过大,则浪费投资。雨水利用量应按重现期为1~2年设计,收集回用设施供水管网的规模应达到3d用水量不小于集水面日雨水径流量,雨水蓄水池容积不宜小于集水面日雨水径流量。雨水入渗设施的规模应满足日渗透量不小于汇水面上的日雨水径流量,储存设施的有效容积宜不小于渗透面上的日产流雨水量。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北方寒地城市水资源紧张,冬季积雪的收集和处理难度较大,城市的可利用雪水堆放空间少,现有清雪方式低效耗能,造成环境污染.文中基于北方城市街道空间结构特点,利用街道两侧人行道和绿化带下方空间,设置双层潜流池作为冬季融雪和雪水收集与处理空间,从而实现常季雨水和冬季融雪的跨季连续运行,经格栅过滤颗粒物后,雨水和雪水可以在冬...  相似文献   

19.
陈思 《中国市政工程》2021,(2):58-61,126
合肥市中心城区初期雨水径流污染问题突出,已成为影响地表水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排水系统末端设置调蓄池,可经济有效地控制初期雨水径流污染,降低面源污染对受纳水体水质的影响。以合肥市清一冲、清二冲初期雨水调蓄池设计为例,从设计规模、总体布置形式、进出水设计、冲洗系统设计和除臭设计等5个方面对调蓄池的工艺设计进行阐述,并对调蓄池运行模式和工程设计特点进行分析介绍,旨在为同类初期雨水调蓄池的设计和运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张秋燕 《福建建筑》2013,(5):60-62,40
城市下穿式立交由于其最低点较低、引道纵坡较大等结构上的特点,其排水系统较为复杂,每遇暴雨极易发生积水,严重影响交通安全,故其排水要求高于一般的雨水系统。本文介绍了下穿式立交排水系统的作用和特点。以厦门市海新路二期为例并结合工程设计经验,笔者对下穿式立交排水方式的确定、设计参数取值的合理性、优化雨水收集系统、采取合理的地下水处理措施、雨水提升泵站选址及优化泵站工艺流程等设计要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讨,为现阶段国内优化下穿式立交排水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