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2011年12月13日至14日,在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昌平园区,亚太法制计量论坛组织(APLMF)和亚太计量规划组织(APMP)联合召开"计量促进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 相似文献
4.
5.
“海峡两岸档案暨缩微学术研讨会”按惯例2006年在台湾台北召开,作为“中国文献影像技术协会”参会的大陆代表,我第二次走进了台湾。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为全面深入了解国际法制计量组织证书制度和国际互认体系的发展情况,国家质检总局计量司于2012年12月10日至14日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国际计量互认体系研讨会。研讨会特别邀请了德国巴伐利亚州计量局 相似文献
7.
<正>为总结交流2009年计量工作,研讨2010年计量工作,2010年1月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在浦东新区组织召开"2010年上海市计量工作研讨会"。来自各区、县质监局主管计量工作的局长及计量科(处)长,市 相似文献
8.
9.
国际法制计量局(BIML)局长Jean-francois Magana在2001年就曾提议组织关于“2020年法制计量”的研讨会。研讨会的主要任务是: 相似文献
10.
国际法制计量委员会主席法贝尔先生于6月11日下午 ,在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做了题为“国际法制计量组织(OIML)———法制计量发展趋势”的报告 ,报告共分五个部分。 相似文献
11.
12.
2001年11月13至15日 ,第八届亚太法制计量论坛会议 (APLMF)在新西兰的奥克兰举行。来自亚太地区包括中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在内的18个APLMF成员、7个观察员及一些国际组织的代表共约4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APLMF主席MrJohnBirch主持 ,BIML局长应邀出席了会议。我国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计量司宣湘司长、国际合作司韩建平处长 ,计量司张益群同志组成代表团参加了本届会议。本届会议议程主要包括 :通过2000年在中国台北举办的第7届论坛会议报告 ;工作组会议… 相似文献
13.
14.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综合国力显著提升,我国计量对外交往逐渐增多,并且在国际相关计量组织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了解国际计量相关组织及发达国家的计量工作,对于广大计量工作者开阔视野、改进工作有一定的帮助。为此,我们组织了这期大视角文章,如果广大读者喜欢,我们还将陆续介绍其他相关国际计量组织及其他国家计量工作的情况。[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2011年12月13日至14日,国际法制计量委员会主席皮特.梅森先生应国家质检总局邀请,出席了"计量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研讨会召开期间,他欣然接受了本刊记者专访。 相似文献
16.
2009年11月17日至18日,水表国际建议和水流量计量技术研讨会在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召开。德国联邦物理技术研究院(PTB)水流量计量专家RainerEngel博士,及来自全国20余个单位的共计50余名代表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记者杨学功)10月23日,在第42届国际法制计量委员会会议期间,国际法制计量局召开计量立法研讨会,来自40多个国家的150余位代表出席. 相似文献
18.
2003年全国计量工作的总体要求是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 ,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在深化量传体制改革、加强计量技术机构建设 ,健全计量法规体系、加大计量监管力度 ,推广校准服务、加强企业计量基础工作方面取得新成绩 ,为建立适应新世纪、新阶段发展要求的新的计量体系作出新贡献。工作要点如下 :一、科学计量方面1.规划建立适应经济和科技发展需要的新的国家计量基准体系。要抓紧研究国家计量基准体系及量传(溯源 )体系构架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9.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计量司 《工业计量》2003,13(1):6-7
20 0 3年全国计量工作的总体要求是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 ,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在深化量传体制改革、加强计量技术机构建设 ,健全计量法规体系、加大计量监管力度 ,推广校准服务、加强企业计量基础工作方面取得新成绩 ,为建立适应新世纪、新阶段发展要求的新的计量体系作出新贡献。工作要点如下 :一、科学计量方面1 规划建立适应经济和科技发展需要的新的国家计量基准体系。要抓紧研究国家计量基准体系及量传 (溯源 )体系构架的优化方案和… 相似文献
20.
一、酝酿时期 (~1956年 )虽然国际法制计量组织 (OIML)仅有不到50年的历史 ,相对比较年轻 ,但实际上有关它的建立的讨论在20世纪初就已开始了。1875年签署米制公约时 ,与会者实际上来自各国的法制计量机构 ,因为那时还不存在国家计量院。一些与会者还建议协调各国千克和米的基准 ,这对于测量结果的公正和消除贸易壁垒是非常有效的。但很快他们就意识到只有这种协调还是远远不够的。测量结果的差异不仅仅因为基准不同 ,还因为基准和计量器具的溯源体系是不同的 ,即对于计量器具的准确度要求和检定程序是不一致的。由于涉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