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冰 《质量探索》2011,(11):39-40
对于很多行业来说,成本,都是个不能说的秘密。但是,一旦有人讲出来,那原因一定不简单。公开"出厂价格":钻石行业量大的秘密被公开在钻石产业中,钻石珠宝商、钻石批发商与钻石切割厂在买卖交易钻石时,都会以国际钻石报价单作为交易的价格参考。国际钻石报价单的钻石等级,依循美国宝石学院(GIA)的"4C标准"对钻石进行分级,任何一颗钻石,只要明确了其"4C标准",都可以在报价单上找到其对应的基准价格。但是,国际钻石报价单一直都是行业上游使用的"内部资料",每周五由纽约钻石  相似文献   

2.
钻石的质量好坏取决于钻石的4C标准,钻石的4C即钻石评价标准。它包括钻石的卡、净度、色级、和切工。卡是我们常说的克拉,表示钻石的大小。净度是指钻石中瑕疵的多少,瑕疵少的级别就高,可以反射出耀眼的光芒。但是如果钻石的瑕疵多,  相似文献   

3.
正宝石学家:"如果这是人工合成的钻石,我们可以检测出来。"随着技术的送步,合成钻石司以做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好,由此也需要对这些钻石进行更好地检测。有些人在钻石贸易中担心不法商贩试图将合成钻石冒充天然钻石,因为在实验室培育的钻石,目前已经成长的更白且更干净。然而,宝石学家有信心有方法能够检测到任何合成钻石。这并不是说宝石学家认为合成钻石生产商  相似文献   

4.
钻石:以无色透明、纯净如水为好,颜色愈白愈珍贵。无色透明中带点天蓝色调者(俗称“水火色”)是其佳品。此外还有罕见的彩色钻石,如红色钻石、紫色钻石。红宝石:太阳色是红宝石的最佳  相似文献   

5.
据相关媒体报导,日本爱媛大学与住友电气工业公司研究小组最近共同成功研制出直径为4mm的全球最硬的人造钻石,其硬度超过了天然钻石。此人造钻石可望应用于切削机械和加工坚硬金属等领域。它是一种由直径10-30hm的钻石结晶聚合而成的多结晶钻石,但是与单结晶钻石容易沿受力方向破裂不同,此人造钻石能承受来自任何方向的力,硬度最高可达天然钻石的两倍。它是把石墨放进专用装置中,在2300℃的高温高压环境中制造出来的。  相似文献   

6.
钻石分级标准都是以4C为基础,所以在内容和概念上都很接近。除了有美国宝石学院的钻石分级体系(GIA钻石分级体系)、国际金银珠宝联盟的钻石分级规则(CIBJO钻石分级规则)、国际钻石委员会的钻石分级标准(IDC钻石分级标准)等国际上知名的钻石分级标准。比利时的钻石高层议会(简称HRD),德国的国家标准联合委员会、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诸国都有或曾有过独立的钻石分级标准。  相似文献   

7.
《中国防伪报道》2003,(6):56-56
钻石即金刚钻(Diamond),是世界上四种最贵的宝石之一。其最大特点是坚硬,在所有已知物质中硬度最高。第二大特点是具有很高的折射率和色散特性,纯度较高的钻石。在光线下光芒四射,耀眼夺目。其真伪和质量鉴别的简要方法如下。 真假钻石的判别 钻石外表与玻璃、水晶及人造宝石相似。较难辨认。这里介绍七种判别方法: ①可靠的判别方法是用导热仪测  相似文献   

8.
纳米材料     
《新材料产业》2014,(12):80-82
<正>美科学家首次发现生产超细"钻石纳米线"方法据报道,最近,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化学家首次发现了怎样生产超细"钻石纳米线"。钻石纳米线的核心由钻石的基本单位结构连接而成——碳原子以三角四面体结构首尾相连,外围包着一层氢原子。研究人员推测,这种钻石纳米线有着非凡属性,强度和硬度都超过了目前最强的纳米管和聚合材料。研究人员压缩的分子是苯,含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在压缩过程中,扁平  相似文献   

9.
锆石≠钻石     
《中国防伪报道》2003,(2):60-60
钻石是宝石之王,不仅晶莹美观,光芒四射,而且耐久,生产稀少,价值极高。因此,市场上出现许多假钻石,锆石便是其中之。锆石外观酷似钻石,其化学名称是氧化锆,是前苏联首先用化学方法合成的,故也称苏联钻,其硬度、密度、折光率、透明度和闪光程度都与钻石相差无几,而其色彩缤纷现象有时比钻石还强烈。另一种是天然锆石,其闪光程度和色彩也与钻石相似。但是它们的价值低微,与真钻石相差极大。(1)天然锆石天然锆石化学成分是 ZrSiO_4,是一种透明或半透  相似文献   

10.
钻石 ,以其稀有 ,美丽 ,坚贞闻名于世。因此 ,钻石一直是富有 ,忠贞的代名词。尤其在今日的中国 ,因debeers的广告“钻石恒久远 ,一颗永流传” ,钻戒已成为中国 ,尤其是上海新婚夫妇的首选。他们渴望永久的爱情与婚姻。同时 ,因钻石的雅致与稀有 ,它也同时深受各阶层人士的喜爱。中国已成为世界上钻石销售增长最快的国家。因钻石的高价与稀有 ,不同品质的钻石价值相差很大 ,因此 ,评估钻石品质并按其优劣分级就显得尤为重要。评估钻石的品质可用平时所提的 4C分级 ,即洁净度 (clarity) ,颜色 (colour) ,切工 (cut) …  相似文献   

11.
钻石是已知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矿物学名称为金刚石.钻石的英文名diamond来源于古希腊语"adamas",意为坚硬无比的、不可征服的.  相似文献   

12.
2010版钻石分级标准 现在我国钻石分级执行的是国标GB/3、16554—2010,新国标规定了天然的未镶嵌抛光钻石的术语和定义,钻石颜色、  相似文献   

13.
使用宝石显微镜、DiamondViewTM、红外光谱仪、拉曼光谱对3颗天然黑色单晶钻石进行测试和研究.通过常规的放大观察可知黑色钻石内部含有大量暗色包裹体.DiamondViewTM荧光成像技术显示这几颗钻石的自然生长结构.红外光谱测试结果表明其中一颗黑色钻石是氮浓度较高的Ia型钻石.获取钻石内部石墨包体的拉曼光谱,是...  相似文献   

14.
七十年代以前,对于钻石真、伪的鉴定是所有珠宝品种中最难的。因为在此以前,钻石的鉴定无简易的仪器可测定,全凭珠宝工业人员的一双熟练的眼睛,根据钻石折射的光线明亮程度和色彩斑斓状况(俗称“神”)来判断。这是很难把握的技术,因为真、假之间的差别非常小。七十年代中期。  相似文献   

15.
<正>购买钻石,鉴别是令很多人头疼的大问题。看起来很漂亮的美钻可能是假货,而看起来不起眼的也可能是顶级珍品,于是多数消费者选择了信任由商家提供的各种钻石认证证书,而在这些证书中有不少是由国外认证机构提供的洋证书。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号称"世界上最权威的钻石认证机构"出具的检测证书未必最权威。  相似文献   

16.
李叶农 《福建分析测试》2004,13(2):1990-1992
<正>新版钻石分级(GB/T16554-2003)国家标准已于2003.7.1颁布。于2003.11.1实施。这是中国钻石市场一件幸事.它是在GB/T16554-1996钻石分级标准基础上,参考了国家标准化组织公布的ISO/FDIS11211-1《抛光钻石分级》第1部分术语及分类,以及第2部分检测方法中的有关技术内容修定的。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环境的不断发展,中国钻石市场已经走入了一个发展瓶颈。旧钻石分级标准不再适应新的环境.特别是过分重视净度,  相似文献   

17.
目前合成钻石行业迅猛发展,大量合成钻石投放市场,对天然钻石的生产和销售产生了很大冲击,同时合成钻石质量参差不齐,行业急需合成钻石鉴定和分级的标准。在此背景下研制出的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各有侧重,分级尺度也不统一。本文分析了各个标准的特点,针对行业现状建议合理使用这些标准,并呼吁在后续国家标准的研制过程中要吸收当前各标准的优点,完成标准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目前,钻石饰品日益受到人们的喜爱,而如何简单、快速地识别钻石饰品的真伪就成了消费者十分关心的问题。钻石是珍贵宝石中最主要的一种,它特有的性质决定了它与其它天然及人工代钻品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不同,用肉眼鉴别如下:一、注意宝石的光泽与色散钻石应呈现典型的金刚光泽。按钻石的色散度(0.044),切磨标准的钻石成品应能呈现出明显的“火彩”,但是常见的人造仿钻品(如立方氧化锆、钛酸锶、钇铝榴石……)具有更强的色散度,呈现出更加明显的“火彩”,切磨标准的这类仿钻品从冠部观察见泛出七彩色光,而钻石的“火彩”泛出的一般只…  相似文献   

19.
据媒体报道,经过数十年的实验之后,科学家终于可以“种”出可媲美最珍贵的戴比尔斯钻石的人造钻石。完美无瑕的大于2克拉的单晶钻石很快就可用一种化学蒸镀的方法“种”出来。更卓越的是,这种钻石在颜色和纯净度方面甚至超过了真的矿产钻石。  相似文献   

20.
《中国测试》2016,(2):45-50
通过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及钻石观测仪(DiamondView~(TM))对天然钻石、经辐照或高温高压处理的天然钻石、高温高压(HTHP)合成钻石进行较系统的光谱及荧光图像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经辐照后的部分钻石可以产生GR1色心缺陷,表现为该类样品的UV-Vis吸收光谱中存在741 nm处吸收峰,但该处因辐照所致的特征吸收线可能因样品经后期高温高压处理而消失。此外,并非所有钻石在经辐照后其红外光谱中都存在1 450 cm~(-1)处的吸收峰位,基于UV-Vis与FTIR光谱结论可见,经同种处理工艺的钻石的光谱学特征也存在特异性;DiamondView~(TM)钻石观测仪在对彩色钻石荧光发光模式进行检测时发现,除出现典型的荧光结构模式外,部分样品的内部结构条纹与CVD合成钻石的生长沉积线相似,因此针对钻石自然或者人工合成的属性进行定性判断时应辅以FTIR与UV-Vis吸收光谱等方法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