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煤油在内螺纹管中流动沸腾强化传热特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石油化工过程中沸腾传热设备技术改造的需要 ,在 3× 1 0 5Pa (绝对压力 )的条件下 ,对煤油在垂直内螺纹管中的上升流动沸腾传热进行了实验研究 ,将实验结果同煤油在光管中的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实验结果表明 ,内螺纹管中的沸腾换热系数是光管的 1 6~ 2倍 ,并且可在小温差条件下实现流动沸腾传热 .提出了煤油在内螺纹管中的流动沸腾换热系数的关联式 ,并对煤油在内螺纹管中的流动沸腾特性和强化传热机理进行了分析 .  相似文献   

2.
管内沸腾传热广泛应用在化工、能源动力、制冷和空调行业中,为了强化蒸发器管内沸腾传热,以节约能源消耗和缩小换热设备尺寸,大量的管内沸腾强化传热方法被研究和应用.根据强化传热的实现方法,将各种强化方法分为换热管强化法、管内插入物法、添加剂法和管外辅助强化法.回顾了各种强化方法的研究进展,对其优缺点进行了总结,并对管内沸腾强...  相似文献   

3.
沸腾传热强化技术及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沸腾传热强化技术的方法,对影响沸腾传热强化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几种典型的工业用传热强化管及其性能做了介绍,最后对强化沸腾传热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多孔表面强化沸腾传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多孔表面用于强化沸腾传热的研究工作。即介绍了多孔表面的形成和结构表征方法、多孔表面的沸腾传热性能以及描述多孔表面沸腾传热机理的物理和数学模型,同时分析了影响多孔表面沸腾传热性能的因素,探讨了多孔表面强化沸腾传热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宋永吉  熊杰明  梁克民 《化工学报》2002,53(11):1202-1205
引 言核状池式沸腾是一种成核现象 ,它包括气泡的产生、气泡的生长以及气泡的脱离 3个阶段 .在工程应用中 ,采用强化表面来获得较高的池式沸腾传热系数的例子已有许多 ,此种方法能在较小传热温差的情况下获得较大的传热通量 .例如在低品位热能的利用中就采用了这种方法 .另一个很有应用前景的领域是电子元件的冷却 .强化核状沸腾传热的方法有两种[1] ,一种是降低沸腾传热表面的润湿性 ,这可以通过在传热表面上涂覆低表面能材料如聚四氟乙烯来达到 ,但是这种方法又增加了传热的附加热阻 .另外 ,这种方法对于高润湿性的介质是不适用的 ,例如…  相似文献   

6.
水的池核沸腾强化传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测试了水在9根第2代机械加工表面多孔管(JK-2管)、1根第1代机械加工表面多孔管(JK-1管)和1根光滑管上的单管饱和池核沸腾传热系数,结果表明,JK-2管比JK-1管能更有效地强化水的池核沸腾传热.提出了一个新的池核沸腾强化传热机理,并导出了相应的池核沸腾强化传热关联式,该关联式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7.
The effects of electrode polarities on EHD enhancement boiling heat transfer were investigated theoretically and experimentall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electric field distribution affected by superheat boundary layer and charge injec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electric field distribution was changed by the charge induced by temperature gradients in the superheat boundary layer, but the change was independent of electrode polarities. However, when electric charge injection occurred, the electrode applied positive high voltage might generat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charge injection from that generated by applied negative high voltage. If the electric field on the surface of heat transfer increased due to charge injection, the augmentation effects would increase. The experiments demonstrated that positive high voltage gave larger enhancement factors than negative high voltage. The experimental phenomena could be interpreted well on the basis of charge injection characteristics.  相似文献   

8.
沸腾传热强技术及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旨腾传热强化技术的方法,对影响沸腾传热强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几种典型的工业用传热强化管理及其性能做了介绍,最后对强化沸传热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乙二醇-水溶液及加入微量添加剂(表面活性剂)为工质,进行池式沸腾传热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十二烷基硫酸钠等表面活性物质对乙二醇-水溶液的沸腾传热有明显的强化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表面活性物质强化乙二醇-水溶液沸腾传热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内螺纹管中流动沸腾强化传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610kPa压力条件下,分别对水在垂直上升内螺纹管和光管中的流动沸腾传热进行了实验,并将实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内螺纹管中的流动沸腾换热系数为光管的162倍,而且内螺纹管中的起始沸点小于光管中的起始沸点,从流动沸腾传热曲线上可以看到,内螺纹管有提高临界热负荷的趋势。文中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拟合,提出适用于内螺纹管中流动沸腾换热系数的关联式  相似文献   

11.
在制冷空调的满液式蒸发器中,制冷剂在壳侧沸腾蒸发,管内为水的单相对流传热。实验研究了高热通量下R134a在一根光管和一根强化管(No.1)外的池沸腾传热,并将光管实验结果和Cooper公式进行了比较。在不同的饱和温度下,热通量10~250 kW·m-2的范围内,研究了R134a在光管和强化管外的沸腾传热系数随热通量的变化关系。光管和强化管外径分别为15.93 mm 和 25.36 mm。通过研究发现,在热通量10~250 kW·m-2的范围内,光管的池沸腾传热系数和Cooper公式符合较好,偏差小于±15%。在双对数坐标下传热系数和热通量实验结果拟合直线斜率为0.67。在较高热通量,即热通量大于250 kW·m-2时,光管的传热系数相对Cooper公式偏差开始增大。对于高效管,在小于40 kW·m-2热通量下的传热效果最好。强化管的强化倍率随热通量增加一直减小,在较高热通量250 kW·m-2下,强化管的传热系数和光管相同,甚至比光管小。  相似文献   

12.
张定才  王凯  何雅玲  陶文铨 《化工学报》2007,58(11):2710-2714
对氟里昂R134a在水平单管外的沸腾换热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管为4根双侧强化管。在蒸发温度为8℃时比较不同肋型的强化换热性能。结果表明:所研究的强化管均有明显的强化换热作用,E12管的总传热系数略高于其他强化管,其管外沸腾传热系数相对于光管Cooper公式预测值的强化倍率为2.23~2.71,平均值为2.54。由于R22和R134a的物性不同,其管外沸腾传热系数约比R134a高出20%~40%。试验管的沸腾换热强化倍率与制冷剂的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郭兆阳  徐鹏  王元华  徐宏  曾宪泰  杨胜 《化工学报》2012,63(12):3798-3804
实验研究了热通量为0.1~160 kW·m-2时,去离子水在光管及烧结型多孔表面管管外的池沸腾传热特性,分析了换热管布置方式(垂直与水平)、管径大小(20、25和32 mm)与多孔层颗粒尺寸(30~105 μm)对池沸腾传热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去离子水在多孔管表面的起始沸腾过热度小于光管,比光管低3 K左右;多孔表面管可明显强化核态沸腾传热,其沸腾传热系数可达光管的3~4.5倍;大热通量下,换热管水平布置时的传热效果较垂直布置佳,且布置方式对多孔管换热效果的影响比对光管的影响小;随管径增大,光管与多孔表面管的沸腾传热系数降低;大颗粒尺寸多孔层的强化效果优于小颗粒尺寸多孔层。  相似文献   

14.
波纹管传热强化效果与机理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有限元数值计算考察了波纹管内的流动与传热性能,研究了不同的流体入口雷诺数Re及结构参数对管内平均传热系数的影响,探讨了其强化传热机理。研究发现,在常见的湍流范围内,波纹管内平均传热系数是相同条件下直管的1.06—3.0倍,最佳强化效果出现在Re=16 000附近;波峰处回流区的存在对波纹管的传热强化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此外还拟合出了波纹管内的传热准则方程,有助于指导波纹管换热器的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15.
随着节能减排的大力推广,管外沸腾强化传热技术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发展。设计建立了水平双侧强化管管外沸腾试验系统,以R134a为循环工质试验研究了不同热通量工况下,蒸发温度对正反齿压花齿型三维肋管池沸腾换热特性影响,并结合试验结果分析探讨了其理论描述方法。结果表明:蒸发传热系数随蒸发温度变化趋势线的斜率随热通量呈现非线性变化;在同一蒸发温度下,管表面传热系数均随热通量单调递增,但增长率随热通量增加而逐步降低;回归分析获得不同热通量下蒸发温度对正反齿压花齿型蒸发管表面传热系数影响的统一表达式;等热通量工况强化传热因子在热通量超过10kW·m-2后升至2以上,在热通量接近20kW·m-2时达到极大值2.588,但在热通量接近5kW·m-2时接近1;蒸发温度及其与热通量合同对正反齿压花齿型蒸发管表面传热系数的作用机理与理论描述方法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波纹管管外冷凝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煤油蒸汽和水蒸气为工质研究了波纹管管外冷凝时的传热特性。试验中采用内管为波纹单管的套管换热器,分为水平和垂直2种布置方式。在不同流速下,根据试验测量的温度和流量等参数计算波纹管管外传热系数;并与相同参数(流速、温度)条件下光管管外传热系数的理论计算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随液相雷诺数的提高,传热系数随之提高,相对光管,波纹管管外传热系数有明显提高;波纹管有效地增强了管外冷凝传热;水作为单一工质相对于多组分的煤油,波纹管对其管外冷凝强化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7.
高效横槽传热管的性能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寇立森  曹鹏 《应用化工》2001,30(6):44-46
介绍了新型高效横槽传热管的结构、传热机制、流体力学性能及横槽管换热器的应用情况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R123在水平双侧强化管外池沸腾换热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3根双侧高效强化管(管Ⅰ为Turbo-B型管,管Ⅱ、管Ⅲ为改进的Turbo-B型管)在饱和温度为12℃和10℃工况下进行了水平管外R123池沸腾换热的实验研究,采用Wilsan热阻分离法得到制冷剂侧沸腾换热表面传热系数,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热阻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同样条件下,3根强化管的管内对流换热表面传热系数是光管的2.8~3.1倍.在同样的热通量范围内,对于Turbo-B型管,R22池沸腾换热性能的强化效果比R123更明显.随后进行的热阻分析工作,有利于强化换热管的进一步开发.热阻分析表明:在实验范围内,管内外两侧的热阻基本相当,随着管内水流速的增加,管内水侧热阻所占比例降低,管外制冷剂侧热阻所占比例增大.对于沸腾高效强化管的开发,两侧的强化都是应该关注的.  相似文献   

19.
多孔管是一种新型高效强化沸腾传热的换热管,对其沸腾传热的物理模型的研究是深刻理解其强化传热机理和今后改进该技术的前提。通过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工作,介绍了烧结型和机加工型多孔管沸腾传热的物理模型。重点分析了多孔层特征参数(多孔层厚度、当量半径和孔隙率)对强化传热的影响。同时对各种模型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归纳,探讨了多孔管沸腾传热物理模型研究的发展方向,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陆威  苗冉  吴志根  吴长春  谢伟 《化工学报》1951,73(7):2924-2932
针对非牛顿流体在波节套管换热器管程的流动与换热进行了实验研究。重点研究了0.2%黄原胶溶液(XG)在不同波节套管换热器管程流动时的传热与阻力特性,并分析了强化传热机理。结果表明在相同工况下,随着管程黄原胶溶液Reynolds数ReXG的增大,套管换热器总传热系数k和管程进出口压降Δp逐渐增大;波高H和波距S影响黄原胶溶液在套管换热器管程的流动与换热。随波高H增大,黄原胶溶液受波节处的涡旋效应的影响更明显,流体层间剪切力变大导致黄原胶溶液黏度变小,湍流程度更大,管程传热性能提高,压降也增大,但综合传热性能不断优化;随波距S增大,单位长度波节数量减少,对黄原胶溶液扰动影响降低,湍流程度降低,管程传热系数先增大后减小,流动阻力不断降低,综合传热性能先提高后减弱。当H=3.5 mm、S=30 mm时管程波节管的综合换热因子ηtube达到最大,ηtube是相同条件下圆管的5.11~6.69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