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莺歌海盆地泥岩压实特征与油气初次运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详细讨论了莺歌盆地第三系泥岩的压实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在研究油气运移地球化学效应的基础上,划分了烃源岩排烃类型,充分排烃型,排烃型和具滞烃带型,莺歌海盆地烃源岩的生烃门限深度为3000m,排烃门限深度为3600m,烃源岩的最大有效排烃带厚度约为30m。  相似文献   

3.
详细讨论了莺歌海盆地第三系泥岩的压实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在研究油气运移地球化学效应的基础上,划分了烃源岩排烃类型:充分排烃型、排烃型和具滞烃带型.莺海盆地烃源岩的生烃门限深度为3000m,排烃门限深度为3600m,烃源岩的最大有效排烃带厚度约为30m.  相似文献   

4.
莺—琼盆地上第三系油气的生成和运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临河坳陷泥岩压实与油气运聚条件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地震勘探所得速度谱资料为基础,编制压实曲线与过剩压力曲线对临河坳陷有关压力分布及油气运聚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虽未及以测井为依据的分析,但用于勘探程度较低、钻井较少地区进行与压实有关的研究比较现实可行.  相似文献   

6.
莺-琼盆地高温高压环境及油气运移机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莺-琼盆地快速沉降和沉积的地质背景,导致盆地具高温高压的特征。高温高压环境是盆地内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的重要地质因素,高温高压油气水以间歇式混相运移方式进行。当“深部高温高压包”增压到接近或超过上覆地层负荷压力时,地压流体(油气水)突发性地沿①号大断层上升,并在断层附近聚集成藏,形成了崖13-1气田。  相似文献   

7.
山东东营凹陷泥岩压实作用及油气初次运移问题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以东营凹陷泥岩声波时差-深度曲线为根据,探讨了该区异常压实带的分布特征.并进一步分析了东营凹陷初次运移条件.提出东营凹陷有效生油层为老第三系沙河街组第三段,它们的主要排烃期分别为馆陶~第四系与明化镇~第四系沉积时期.初次运移的方向在平面上主要自生油中心向凹陷周缘,特别是向东北绿.距离一般不超越异常压实带顶界以上600米.  相似文献   

8.
以陈参1井声波时差数据绘制的泥岩压实曲线为基础,利用外推法求得该井上、下第三系之间的剥蚀厚度,并恢复其各层系的古埋深。结合生油、沉积、构造等资料,探讨了本井区主要生油层系新沟咀组下段的生烃史和排烃史,提出了烃类生成在先,排烃稍后,是生排相匹配的一种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9.
10.
中国西北挤压型盆地超压泥岩与油气运聚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对中国西北挤压型沉积盆地主要油气富集区的地层流体压力与油气运聚关系的探讨,划分了运聚的5类流体压力模式;1.紧邻泥岩压力封隔层的砂岩楔部出现流体超高压带,之下为正常压力;2.泥夺压力封隔层之下的砂岩内部出现流体超高压带;3.泥岩压力封隔层这下的砂岩仍为正常流体压力.4不存在在泥岩压力封隔层,地层流体压力正常;5.被致密岩石围限的高压异常流体砂体。  相似文献   

11.
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断层与油气运移及成藏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经过数次构造运动改造,形成复杂的断裂系统,按照断层的性质、规模、形成的时间顺序和空间展布特征及与油气的关系,将其分为早期断层、晚期断层、晚期活动的早期断层3类.早期断层中的控盆断层控制断陷的形成、演化;控制沉积断层控制有利源岩的分布部位.断层在活动时期是油气纵向运移通道,停止活动时期则不是;油气在横向上可以穿断层运移,断层在上倾方向上有非渗透遮挡层的条件下可以形成断层油气藏.早期断层活动时期早于生烃期,不是油气垂向运移通道,因此在源岩层系内可以形成早期原生油气藏,并且保存条件好;早期断层对圈闭的支解、分割作用,导致油气分布的复杂性、不连续性.晚期活动的早期断层和晚期断层活动时是油气的纵向运移通道,同时使深层的原生油气藏遭到破环、变为残余油气藏,并在浅层形成次生油气藏.晚期断层停止活动时,亦不是油气垂向运移通道,因此能够在源岩层系内形成晚期原生高产油气藏,保存条件好.断层活动时期与源岩排烃期(油气源)的匹配关系,决定油气的分布层位及油气藏的形成与破坏.  相似文献   

12.
松辽盆地地温场与油气生成、运移、富集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乾蕃 《石油学报》1990,11(1):9-15,48
本文通过实测65口井温曲线和43块岩心样品的热导率,得到10个大地热流值的资料。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得出松辽盆地不仅具有高地温场特征,而且发现地温场分布有明显的分区性。松辽盆地具有良好的湖盆沉积和丰富的生油母质的地质背景,又具有地温场高的客观条件,对油气的生成十分有利。本文通过分析得出松辽盆地地温场与油气生成的关系,地温场与油气运移以及地温场与油气富集和储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盆地东北地区三叠系、侏罗系砂岩的压实作用普遍而强烈,其中以物理压实为主,化学压实次之。物理压实普遍埋深加大,不一定向化学压实转化。压实作用主要受控于岩石特征、沉积背景及埋藏史。据压实作用的强弱程度,依次把工区的压实作用分为三个级别:Ⅰ级压实、Ⅱ级压实和Ⅲ级压实。压实作用愈强烈愈利于油气生成,但不利于孔隙的保留和产生;压实作用较弱则利于孔隙的保留和产生,能发育良好的储集层,而不利于有机质的转化。   相似文献   

14.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石油运移特征分析   总被引:42,自引:7,他引:4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构造简单平缓,储层主要为低孔、低渗,油气运移独具特色。侏罗系和延长组上部储集层孔隙度、渗透率条件较好,油气运移聚集驱动力以浮力为主,三叠系顶部不整合面和侏罗系古河道砂体共同构成了侏罗系油藏的油气主要运移通道,其油气主要分布在侏罗系古河道内及不整合面附近。延长组中下部储集层在石油大量生成时期,储集层已非常致密,地层基本丧失水交替能力,异常压力为石油二次运移的主要动力,石油沿渗透性砂体主要向东北和西南两大方向运聚成藏,多分布在生烃中心及周边地区。   相似文献   

15.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气地球化学特征与油气运移   总被引:23,自引:9,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塔河油田奥陶系油气地球化学特征与油气运移关系的研究,认为:a)油气物理性质可以宏观地反映油气运移的方向;b)原油轻烃、生物标记物和含氮化合物可以较好地反映油气运移方向,饱和烃生物标记化合物反映了相对轻质原油的油气运移方向,含氮化合物则主要反映了相对早期原油的运移方向;c)塔河油区存在着早期由南向北、晚期由南向北、由东向西的油气运移充注过程.   相似文献   

16.
郯庐断裂带对合肥盆地油气地质条件的控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郯庐断裂带的左行平移发生在早白垩世,并将大别—胶南造山带左行错开。该断裂带的平移在合肥盆地东部控制发育了早白垩世的走滑盆地,其中沉积了朱巷组地层。早白垩世走滑盆地内的半深湖—深湖环境下,形成了一套最大累计厚度达600m的暗色泥岩,属于腐殖型的较差烃源岩。郯庐断裂带晚白垩世—老第三纪的伸展运动,在合肥盆地东部控制形成了半地堑式断陷盆地,分别沉积了上白垩统响导铺组、张桥组和下第三系定远组。响导铺组和定远组中形成的烃源岩最大累计厚度不超过200m。新第三纪以来,随着中国东部受压、郯庐断裂带的逆冲活动,合肥盆地随之消亡。合肥盆地最有前景的勘探目的层应为石炭—二叠系含岩系。今后应加强对这套地层的构造、沉积相、煤生烃、二次生烃潜力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在研究构造运动影响油气运移机理的基础上,采用分形理论以及地形斜率变化数值方法,定量分析了松辽盆地西斜坡区主力输导层断裂活动强度以及地层变形程度,找出了构造活动剧烈的地区。在此基础上应用“地震泵”理论,探讨了构造运动强度促进油气运移的部位,并对西斜坡地区的油气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平面上泰康隆起带上的构造运动相对强变形区控制了西斜坡区油气的分布;纵向上高台子油层比萨尔图油层经历了更为剧烈的构造变动,由此造成大量油气通过纵向穿层运移进入萨尔图油层。  相似文献   

18.
江汉盆地西南缘油气运移和成藏期次   总被引:9,自引:9,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原油中含氮化合物的地球化学变化特征对比分析,指出江汉盆地西南缘的油气主运移方向是由北边的主生油凹陷(梅槐桥凹陷)向南(复兴场、采穴区带)运聚;利用流体包裹体、激光拉曼光谱和显微荧光分析等方法技术,对江汉盆地西南缘的成藏期次进行了研究,认为该区存在2期充注期:下第三系荆沙组沉积早期和下第三系潜江组沉积中、晚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3种成藏模式:源内—断鼻—相控油气成藏模式(自生自储)、源内—断鼻—断控油气成藏模式(下生上储)以及源边—断块—断裂和相控油气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9.
莺琼盆地岩石弹性物性规律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岩芯实验室测试数据、全波列数据和地震资料对莺琼盆地岩石的弹性和物性进行了详尽地分析和研究,为多波地震资料的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