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经过5年的快速发展,北京华联印刷有限公司已经成为年销售超过3亿元的大型书刊印刷企业,并且初步建立了自己的品牌。  相似文献   

2.
2009年4月20日,北京印刷协会在北京召开《北京地区书刊印刷指导工价》发布会。北京地区现行的书刊印刷工价是在1994年制定的,书刊印刷价格长期在其基础上浮动。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印刷企业改制、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的不断增加、政策性费用的刚性增长与印刷工价的长期走低,近些年来直接影响了首都书刊印刷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北京华联是一家现代化印刷企业,制作了很多高档次的精装书,在今年举行的“全面提升印刷企业产品质量高峰论坛”上展出的优秀书刊均出自北京华联。北京华联管理科学,产品质量很高,其印后装订水平在业内处于领先地位,这除了得益于北京华联拥有一流的印后装订设备和管理机制外,也与他对新事物接受快,敢于尝试新技术新工艺有很大关系,北京华联很有发展前途,在大型印刷企业中很有代表性。——王淮珠  相似文献   

4.
正未来,书刊印刷企业应该在产品和服务两个领域精耕细作。首先,书刊印刷企业需要明白,来料加工并不是真正的产品,真正的产品应该是数字化的产品,包括文化创意或者3D打印等;其次,印刷行业并不是简单的加工行业,而是应该将很多服务融入其中。今年,华联印刷业绩显著,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由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和中国印刷技术协会主办,北京华联印刷有限公司承办的《数字、网络时代的出版和印刷》和《精品书刊装帧艺术》研讨会于2002年4月28日在京举行。中国版协主席于友先先生、中国印协理事长武文祥先生以及中华商务联合印刷(香港)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罗志雄先生到会并致词。王选教授、于友先主席分别为承办单位———北京华联印刷有限公司的成立题词表示祝贺。来自出版和印刷界的200多位专家和业内人士就CTP技术、数字打样技术、网络远程传版、数字化工作流程管理、数字印刷等技术进行了演讲和交流。…  相似文献   

6.
<正>说起绿色印刷,不能不提北京华联印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联印刷)。这家从建厂伊始就高度重视绿色环保、精心打造花园式工厂,并将履行社会责任作为立厂之本的现代化企业,算得上踏实践行"绿色印刷"的行业标杆。从"绿色印刷生产企业"到首批绿色印刷环境标志认证单位,华联印刷成立十余载,一直走在坚守绿色印刷环保理念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上。近几年,随着节能环保、绿色低碳等理念在全体员工中的内化于心、外化  相似文献   

7.
灵芷 《印刷技术》2008,(7):44-47
2002年8月,一则题为“北京华联印刷有限公司隆重开业,定位北方精品印刷市场”的消息见诸于印刷行业各媒体。可能还从来没有哪家印刷企业像北京华联一样,自成立之初便受到如此关注,其颇具威名的两大股东——中国印刷界“国字号”印刷企业中国印刷总公司,中国出版印刷史上的“百年老店”中华商务联合印刷有限公司应是原由所在。依托这样的背景,北京华联成为我国加入WTO后政府批准成立的最大的,现代化水平最高的中外合资印刷企业。 2007年8月,北京华联举办5周年庆典。5年的时间不长,却让华联品牌屹立在中国北方印刷市场。不长的5年,北京华联为印刷界献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其在倾力为社会生产各类优质图书的同时,精美的印刷品屡获国内外各项赛事大奖。北京华联定位于精品印刷,从一开始就站在了一个高起点,注定会成为令业内瞩目的优秀印刷企业。  相似文献   

8.
《今日印刷》2008,(4):89-89
3月12日,由中国印刷工业协会和中国新闻出版报联合主办的印刷行业企业与传媒座谈会在京召开。中国印刷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王德茂、副秘书长李琛,中国新闻出版报副总编姚一宪、印刷包装周刊主编王凌;北京隆达印刷包装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平安,北京华联印刷有限公司助理总经理谢施欣,上海爱克发感光器材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市场推广经理侯丽霞,北人印刷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总监助理修澄,北京地区书刊印刷企业联谊会会长周勋,  相似文献   

9.
正2013年,天闻印务在高档商业印刷、合版印刷、数字印刷上取得全线突破。面对书刊印刷市场并不乐观的经营前景,书刊印刷企业何去何从?多元化不失为一种选择。笔者所在的湖南天闻新华印务有限公司,一直以书刊印刷等业务为主,面对市场的不断变化,近年来,公司已形成由书刊、商业、报纸、数字、防伪、票据、合版、绿色印刷共同发展的多元化产业格局。2013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0.02亿元,利润8831万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受互联网、新媒体形式以及电子出版物的影响,传统出版形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单一出版物印量不断减少、出版物品种不断增多、出版周期不断缩短、按需生产的需求越来越多,这些变化无疑给传统书刊印刷企业的经营带来了巨大影响。为了适应市场的变化,许多传统书刊及商业印刷企业率先尝试引入数字印刷技术,并积极探索与互联网相融合的方式方法,试图对传统书刊印刷的生产流程和运营模式进行改造。几年过去了,无论这些尝试是成是败,但都在数字印刷的发展道路上迈出了有意义的一步。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