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赵晶  王高媛 《广西轻工业》2011,27(6):115-116
人们的潜在意识里面,服装体系里有着严格着装规范,符合时令,着装要与时间、季节相吻合;符合场合环境,与不同国家、区域、民族的不同习俗相吻合;符合着装人的身份,要根据不同的交往目的、交往对象选择服饰。通过分析服装史了解服装历史文化的发展,通过市场调查和研究,从服装款式的设计,色彩的运用,装饰品的搭配等方面挖掘现代服装文化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2.
王高媛  赵晶 《轻工科技》2011,(6):115-116
人们的潜在意识里面,服装体系里有着严格着装规范,符合时令,着装要与时间、季节相吻合;符合场合环境,与不同国家、区域、民族的不同习俗相吻合;符合着装人的身份,要根据不同的交往目的、交往对象选择服饰.通过分析服装史了解服装历史文化的发展,通过市场调查和研究,从服装款式的设计,色彩的运用,装饰品的搭配等方面挖掘现代服装文化的...  相似文献   

3.
服装与社会文化及社会心理价值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服装的功利目的包含着审美价值和使用价值无论是近代还是现代,无论是艺术性表演类服装的设计还是生活性实用类服装的设计,以及着装者对自身的服饰搭配,总带有或多或少的功利目的。这个目的严格要求服装设计工作者必须按照人的穿着习惯、生活状态、社会环境、价值观念及审美理想等生理的和心理的需求进行服装设计与制作。正是这个目的,使服装设计带有强烈的特殊性,它既具有其他造型艺术的共同性质,又具有实用这一鲜明的设计目的。人类的造物文化一开始就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将审美因素、功利目的完善地统一起来。而在造物文化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4.
陈雁 《国外丝绸》2000,(6):37-40
从最终使用的角度来考虑,服装必须能够从心理、感觉和生理方面同时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人们的这些需要包括(1)着装后运动机能的舒适性,即服装的弹性、合身程度和对各种动作的束缚度等;(2)着装后卫生机能的舒适性,即服装的冷暖感、闷热感和粘涩感等。  相似文献   

5.
中性化服装时尚的文化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性化服装是在中性时尚的影响下,从服装功能分类上引出的概念.中性化服装不是中性装,也不同于女性化男装和男性化女装.中性化服装对个体的意义主要有:中性化着装适应职业角色的需要,双性化气质更具有社会适应性,个体外观管理中的扬长避短,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学说解释了中性化特征的内在心理结构.中性化服装时尚的审美价值首先源自服饰文化习俗的宽容,还体现在着装创新带来的新奇视觉感受以及流行产生的美感.  相似文献   

6.
服装流行取决于人们的着装动机和需求,取决于客观自然条件和一定的历史背景,服装流行不但满足人们的心里和外表追求,而且能促进社会文明程度,推动社会的经济,文化科学的发展,这也就是服装流行的实质。  相似文献   

7.
曹佳想 《国际纺织导报》2013,41(3):63-64,66,67
近年来,多方面原因使得二维结构服装重新获得人们的青睐。就其自身而言,其特质适应了当代服饰文化的发展需求。二维结构服装款式独特、结构简洁,着装状态富于变幻,可给予身体更多的空间、留给心灵更多的自由。从结构、款式、着装的角度解读了二维结构服装的特质,审视了其在当代存在与发展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8.
孙涛  吴志明  潘盼  杨旭 《纺织学报》2011,32(8):147-150
从服装文化心理的角度,研究改革开放后中国服装文化发生的深刻变迁.提出并论述中国服装文化心理模式变迁所经历的3个阶段,即身份认同、身体认同、个性认同.身份认同,就是把个人的服装与其社会身份紧密结合,个人着装行为要由群体和社会加以规范;身体认同,是指服装要满足人的身体舒适感和形体美的需求;个性认同,就是服装要满足自身精神面...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时尚文化的背景下,“白领青年”在“服装审美”方面占据社会主导地位,文章从美学角度出发,结合经济文化的发展趋势,从白领青年服装审美的现状入手,对“白领青年服装审美取向”进行了分析研究,讨论了多元文化影响下的白领青年服装审美取向。选择了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解构主义这几个与服装艺术关系紧密的艺术流派,在梳理其要点的基础上,结合当代白领青年的着装特征,分析了这四个流派对白领青年服装审美取向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吴桥杂技服装的变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吴桥杂技的艺术特色,透视吴桥杂技服装的产生、演变与发展的基本过程,概括出吴桥杂技服装的3个基本变迁特征:吴桥杂技着装在萌芽时期就有了适应杂技动作需求的功能性特征;近代杂技服装的设计理念基本上是在生活服装的基础上结合杂技项目的特点进行改造;现代吴桥杂技服装不仅更能满足运动功能的需求,而且从感官上更能表现杂技与着装的和谐美,并具有丰富的文化与科技内涵。  相似文献   

11.
正《服装心理学》一书以分析服装和服装行为中反映出来的心理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对个体和群体的服装心理状态、服装心理过程和个性服装心理以及影响着装者心理的社会因素进行了全面的研究。该书分为8个章节,分别为绪论、服装认知、服装动机、服装社会心理(上)、服装社会心理(下)、服装个性心理、服装消费心理以及服装创造心理:在不同章节中均有涉及服装色彩与心理情感之间的  相似文献   

12.
决定网络服装交易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是消费者的虚拟着装形象是否与自己的心理预期一致。剖析了网络服装消费者获取虚拟着装信息的主要途径,分析了网络服装消费者虚拟着装形象构建过程的视听阶段、感觉阶段、知觉阶段和心理加工阶段的主要功能和特征,论述了网络服装消费者的群体差异、专业知识与认知能力及积极态度对其虚拟着装形象的影响。研究对于有效地开展网络服装营销工作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衣饰着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年来不断有新款的花色服装产品上市,其色彩绚丽的染织技术也使服装锦上添花,更是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特别是段染工艺,既可以适应服装设计师或家纺设计师对产品开发设计的需要,也可以根据国际买家对图形风格和色彩搭配的选择来进行设定,段染还可以与涂料印花、电脑绣花等工艺进行综合设计加工,并衍生出无数种印花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4.
服装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种基本需求,在社会的整个物质生活、日常生活以及精神生活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角色。服装设计也是一门艺术,它不仅是设计材料和色彩,更重要是设计整个人的着装状态,服装设计对于服装结构以及服装管理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介绍了服装设计的基本内涵,分析了服装设计分别对于服装结构以及服装管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曲义  郝云华 《丝绸》2012,(4):49-51,64
针对解构主义风格的服装设计,论述了解构主义风格服装的兴起和发展,分析了解构主义风格服装设计主体多元化、结构破形、注重服用舒适度等特征,归纳总结了解构主义风格服装的设计方法:通过对传统款式造型的解构来改变服装的外部轮廓与内部组织关系,借助于对服装不同缝制工艺的解构来产生内外工艺的视觉反差,通过对作为服装载体的面料进行解构来改变款式的肌理效果,利用对服装色彩和图案的解构来赋予服装张力与活力。在解构主义风格的服装设计中,应理性地看待服装与人的正确关系,发挥服装设计主体和着装状态设计主体的自我主观能动性的想像力和着装乐趣,以求在探索中有新的发现。  相似文献   

16.
服装色彩与肤色搭配是一门艺术,有其文化内涵。通过对服装色彩与肤色搭配认识过程的探讨,指出服装色彩与肤色搭配的魅力所在,又通过对人体皮肤特征的分析,提出女性在着装时与个人肤色搭配的技巧,为当代中国爱美女性在穿衣配饰上找到了一些规律,对提高女性的着装审美能力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使女性更易穿出个性穿出品位,以展现个体的气质和风度。  相似文献   

17.
服装压力舒适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孟祥令  张渭源 《纺织学报》2006,27(7):109-112
服装舒适性包含3个潜在的独立感觉因子:热湿舒适因子、触觉舒适因子、压力舒适因子。压力舒适性作为服装总体舒适性的一部分,对服装舒适性有积极影响。医学研究认为过大的服装压力对人体健康有害,因此服装和面料的设计应满足着装者基本运动的需要。着装的压力舒适性研究是服装穿着舒适性研究中相对新的领域。论述了服装压力舒适性的研究范畴,服装压力的产生原理以及服装的合体性与压力舒适性之间的关系。并具体阐述服装压力舒适性的主、客观评价方法。同时进一步论述了国内外对于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及其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8.
鹿振荣 《西部皮革》2022,(4):111-113
着装有着装的原则,主要是受到时间、地点、目标对象的影响,而介于这些因素之外,人的主观审美又是支配个体做出选择的重要因素.结合《服装美学》一书中的部分观点,以服装与美的两面性为切入点,对风格、美学、文化等内容进行探讨,记录在从事专业活动以及阅读过程中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9.
随着重庆服装产业的转型升级以及消费者自我着装意识的不断增强,独立服装设计师以其个性鲜明的设计特征和独特的文化内涵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喜爱,独立服装设计师的重要性也进一步凸显出来。因此,对重庆独立服装设计师品牌的深入了解和研究就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20.
以福建省三大渔女之一的惠安女着装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与结合文史资料的方法,追溯惠安女特殊族群的形成渊源及其特殊服饰文化成因,总结出惠安女着装兼美观、实用于一体,是地理气候、地域文化、历史文化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此基础上以惠安县大岞村惠安女着装为典型代表,将大岞村惠安女服装形制的百年变迁划分为清末民初、新中国成立前后及新中国成立至今三个阶段,针对每一阶段的服装形制特征展开研究。同时结合实物测量数据,总结出每一阶段大岞村惠安女的着装特征及其社会意义,并从中吸取经验,结合现今社会形势,进一步为保护与传承惠安女特殊的服饰文化寻求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